《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原著動漫作品。很多人對於這部動漫的評價是,這是一部適合成年人看,演繹了成年人世界殘酷現狀的動畫電影。
並且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而且是至今唯一一部非英語語言、2D手繪的動畫電影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動畫電影。
動畫電影中,每一個角色都有他存在的現實意義
《千與千尋》的熱播也從側面反應出,很多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在電影中還原。成年人能在電影裡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也被成為適合成年人觀看的動畫電影。
故事的主人公千尋,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跟著爸爸媽媽搬家到小鎮上,爸爸開車在森林裡迷了路,誤入專門為神仙們洗浴的熱鬧街市。
爸爸媽媽在沒有人的店鋪裡吃了一些食物,就被變成了豬,千尋也在夜幕降臨的時刻,無處可逃。然後故事的男主人公白龍出現,救了不知所措的千尋,故事由此展開。
千尋就是現代社會中的青少年的樣子,膽怯,任性,被父母呵護在溫室裡。
從來不知道溫室以外世界裡,充滿了豺狼虎豹,以為世界就像溫室裡一樣,所有的局面有父母代替負重前行,自己只開心活著就好。
所以離開父母的千尋就像是風雨中漂洋的小草,無依無靠,不知道該怎樣活著。
白龍告訴千尋要想在這個世界活下去,必須有工作,千尋從鍋爐爺爺那裡得到幫助,到湯屋裡去工作。
但是她什麼也不會做,總是受到領班青蛙精的欺負,她不懂得與其他人相處的方式方法,因為人情世故對於千尋來說,太陌生。
沒有爸爸媽媽保護下的世界,讓頭一次獨自面對的千尋驚慌失措。所以在白龍帶她看豬圈裡的爸爸媽媽,給她飯糰,千尋委屈大哭的畫面,讓很多人都為之流淚。
的確,頭一次投入社會的青年人,頭一次發現社會不是從前親切和善的樣子,不是每一個人都是你爸你媽,會無條件寬容你的優缺點。
也是頭一次領悟到社會的惡,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真善美,讓溫室裡的小花朵很不適應,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宮崎駿筆下的千尋,就是這樣青年人的代表,旨在提醒社會重視青年人的培養,少年強則國強。
無臉男揭示人性的扭曲
也正是因為千尋的單純和善良,讓她和無臉男有了接觸,無臉男在這部動畫電影裡,可以說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剛開始的無臉男單純粹,後來變成和社會中的人一樣的勢利。是社會造就了無臉男的改變,還是無臉男沒有守住初心,隨波逐流。
所以更是讓這部動畫電影的內涵寓意,深入人心,引發人們思考。
故事中無臉男是被排斥在油屋之外的角色,因為他簡沒有錢,對於油屋裡的人來說,他沒有值得接待的價值。
所以無臉男的出場是卑微小心翼翼的,直到和他一樣簡單的千尋,把他請進了油屋躲雨。
無臉男看到千尋在油屋裡的工作並不如意,所以總是默默的出手幫助她,因為千尋是第一個對他伸出友好之手的人。
無臉男第一次看到了油屋裡的樣子,也觀察到在油屋裡生存,受歡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錢。
這樣的發現,讓他驚喜的認識到,只要他有錢,就可以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所以他變出了很多的金子,並且他首先想到把這些錢給千尋。
但是千尋沒有接受他的錢,他不明白為什麼有了很多錢,其他人都開始喜歡他,而千尋反而不接受他的錢。這樣錯位的金錢觀,對於千尋來說,她還沒有到為了錢就討好其他人的時候。
金錢和欲望至上的現實社會
無臉男在油屋裡開始大吃大喝,不停的吃還是不滿足,不斷撐大的身體裡都是膨脹的欲望。
無臉男在悄悄的改變,變成享受物慾橫流帶來的優越感,變成了金錢至上的勢利眼,變的和油屋裡所有人一模一樣,變成當初我們最看不起的那種人。
人之初性本善,無臉男原本不受大家的喜愛,他簡單純真,對於社會中的爾虞我詐,物慾享受不明白。
所以才被排斥在外,就像現在社會裡,簡單純真被當成不合群,如果沒有和其他人一樣,墮落在金錢裡,就被當成異。
很多時候,我們把社會形容成一個大染缸,無論怎樣純真的人性,都會在這個大染缸裡,被染成黑色。我們憎恨著社會上的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生存法則,卻又為了合群,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把有錢當成有面子的事,把簡單不放在眼裡,因為我們都在這樣的社會中生存,最終變成自己最看不起的樣子。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總是積極向上,帶給觀眾嚮往美好的心態。
千尋在不斷的經歷困難中,一點點的成長,從膽怯任性到成熟勇敢的面對眼前的困境,成功的救出了她的爸爸媽媽。
無臉男在千尋的指引下,和千尋一起離開了油屋,放棄了物慾橫流的生活,重新回到簡單純真的無臉男,這也是一種成長。我們不能改變社會,但是可以選擇我們需要的生活方式,堅守本心,快樂自己。
本篇文章由【二次元女帝醬】原創,內容純屬個人看法,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