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多大學生已然不是名副其實的了,進廠做普工卻往往被人斜眼看待,我想知道,難道真的窮途末路了?為了生活,時常不被人所理解。
就當我來敘述一個故事,沒有貶低廠裡普工的意思,只是覺得既然上了大學怎能不經歷一些風雨呢。
轉眼間,畢業已有一年有餘,曾經課室內求知若渴的一群同窗也紮根五湖四海,各自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有的活得精彩,實現自己當初改變世界想法的,在舞臺上發光發亮;也有一路走來平穩踏實的,正兒八經的工薪一族,錢夠花,生活也過得滿足;但也有一些路子走窄了的,慢慢走向毀滅的,就像梁某某。
梁某某是我大學好友,他學的是我們學校的黃牌專業——法律。六月像一把刀子,狠狠地切開了梁某某對學校的依賴,被迫走向現實社會抗戰的漫長道路。興許他在大學裡沒有任何的社會實踐經驗,又或者是他才高氣傲區區的2000人民幣實習工資看不上眼,找了四五個月的工作無果後,他開始有點像《釜山行》的喪屍暴躁,鬱鬱寡歡。
那一天,他來到我住處,酒足飯飽後他和我說,「哥,我實在是累了。我想到附近的工廠看看,來的時候我看到有招普工。」「我不贊成。為了錢還是什麼?」「我不是為了錢,我是為了別的。」話語未落,心已冷。流水線的工廠不用你出門日曬雨淋,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周末或者晚上加個班你還能多收益一兩千,這不是為了錢是什麼?雖說職業不貴賤之分,但是有拙劣之別啊。父母含辛茹苦地送你上大學,你倒好,嫌棄外面魚龍混雜,錢少事多,躲到流水線的工廠裡當普工。明明憑著自己的一身所學,再在社會實踐中觀察入微並反饋學習中,定能為國家人民做出更卓越的貢獻。這個多態的世界也會因為有你的存在,有些不一樣的變化。
我不禁會想起,梁某某在學校是模範生,從不遲到曠課,上課總是坐在第一排,什麼「優秀幹部」「獎學金」每個學期都有他的份。他性子安靜,喜歡讀書,每每圖書館關門了他才行走在黑夜的落幕中。我們這些坐在大排檔吆喝,「小呀小蜜蜂,飛在花叢中,一二三……」的孩子常常自愧不如,卻也是幾秒的事情——好不容易上了大學,不好好瘋狂怎麼行呢?有時候,我覺得他像一塊海綿,會自動吸收腦子裡認為正確的事情,往往忽略事物的真實性,不過好多人都是這樣。
梁某某經常痴迷於「成功人士」灌輸的蜜糖,「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他的座右銘。環境影響思維,思維影響環境。而最後,他卻真的走進了工廠,一年如一日當起了工廠的普工。
再次見他時,他瘦了一大圈,留著長長的指甲,頭髮好些日子沒修剪快蓋過眉毛了。一杯酒下肚,他說,「哥,這月我又拿了六千塊錢,雖然加班辛苦了點,好在廠裡吃喝別人家的,不用掏錢,一年下來還能省很多錢。明年回家蓋個房子,能娶到一個不錯的老婆更好,哈哈……」來喝酒,「額。」我們的對話僅僅停留於此,我仿佛看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閏土」。外面的世界顏色斑斕,城市鐵軌線路布局愈加密實,好玩的人有意思的事每天環繞在我們的身邊。這些他大概不知道吧!
很多時候,生活就像一隻只豺狼虎豹,肆無忌憚地撕咬著你,企圖摧毀你求生的意志。幸運的是,這個世界勇者佔據大多數,哪怕深陷泥潭也要慢慢地徵戰,最後殺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有人說,活著與喘氣是兩碼事。前者是為了心中那一團火,不白來這個世界走一趟,晚年後能牛逼叉叉地和孩子們說「你們看爺爺,當年可是秒殺了比爾蓋茨,技術的大神啊,人人敬我三分。」後者只是為了生命的延續罷了,眼前既得的白花花銀子,管你什麼夢想人生未來,活在當下最好。到老了和晚輩說啥好呢,「孩子,好好讀書,別像爺爺當年那麼慫逼。」
梁某某是這個時代的悲哀,與其說是中國的應試教育制度摧毀了他,還不如說是自己親手葬送了自己。眼光放遠些總是沒錯的,銀子固然重要,但是三年後十年後站在什麼樣的位置更重要,不是嗎?《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世界上那些偉大的人物,有誰是在平凡中成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