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檔就是所有志願學校你其實都沒資格上,不自量力。比如你的高考成績讓你有資格、可能考上河南大學,結果你自認為可能有機會上清華……結果你捧著檔案,卻連門都進不去。
高考滑檔現象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考生填志願時報考的太高,沒有掌握平行志願志願填報技巧,一心想著讀好學校,結果反倒是一個學校都沒有錄取,就只能滑檔。滑檔是因為考生所報考的所有院校和專業都沒有錄取,分數都不夠。
退檔
退檔是你剛好到了目標學校之一的最低分數線,本來學校已經準備好接收精英了,在分專業的時候發現你不夠目標專業的分數線,或者說剛好排一下發現滿員了,只能惋惜的放你離開了。而由於平行志願關係,你被一個學校收了的同時,其他志願院校都對你關閉大門了,所以英雄陰差陽錯的沒有落腳地了。
退檔是先投檔後退檔的,而滑檔則是乾脆沒有進行投檔,這就是二者之間的區別。從本質上看,都是考生分數不高(省狀元會操心這個?),否則也不會那麼容易就被拿到下一個批次錄取。當然,也有可能退檔是沒看清學校招生要求,或者想矇混過關,但這都是行不通的。滑檔和退檔最終的結果都一樣,你此時還是沒有學上。
我們把滑檔或者退檔的原因分為兩類,一類是政策性的,一類是填報策略相關的;下邊給大家列常見的十種原因,可以對號入座規避風險。
1.政策性滑檔/退檔:
①批次線劃線比例是120%,而提檔比例是105%,有15%的線上考生是投不出檔的;
②被學校提檔之後有5%的學生是會被退檔的,超出了招生計劃;有一些學校會承諾提檔後不退檔,報考的時候要選那種退檔率低的學校;
2.填報策略導致的滑檔/退檔:
① 平行志願所有院校沒有提檔,全軍覆沒,這種就是過高地定位了自己,現在平行志願動輒就幾十所院校,稍稍研究一下都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② 專業策略不當,填報的專業沒有梯度,全選了熱門專業,一旦退檔後邊的全都失效,選了一所高校裡所有的熱門專業,沒有梯度;
③ 不服從專業調劑,跟上邊第二種差不多,完全不考慮結果,全看專業,退檔就沒機會了;
④ 沒有達到專業錄取分數線;
⑤ 由於專業級差造成的退檔;
⑥ 不符合所報專業選考要求 ;
⑦ 沒有達到所報專業單科成績要求;
⑧ 不符合專業特殊身體條件的要求;
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造成滑檔和退檔的原因,大家提前做好功課,在填報的時候就能避開這些問題。填報是「知己知彼」的過程,信息要大量收集、分類整理,對最後形成決策起支撐作用。
一,衝穩保填報策略
為了避免滑檔現象的出現,大家在報考平行志願時,幾個學校之間一定要拉開梯度,同時要根據自己的分數去報考,可以衝一下高分的學校,也要有相匹配合適的學校,更需要選兩個墊底的院校,這樣才能確保不被滑檔,在本批次有學校可讀。結合自己的分數和所報學校的歷年錄取分數,綜合判斷,既要衝、也要守,衝好專業、也要守住底線。
二,同意調劑!
此外,如果你非常在意學校是一本還是二本,而可以接受不同的專業,那麼可以選擇相對冷門的專業和學校,同時可以填上同意調劑!此時你幾乎一定能一次被錄取。
前面說了,退檔、滑檔,都是學校放手(或則根本沒經手)。那麼有沒有可能,由於考生不敢填報,或是不願填報,導致學校沒有完成招生任務?肯定有。
徵集志願(補錄)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競爭很激烈的環節!!!滑檔退檔考生的後悔藥!
「徵集志願」是指對於第一批至第二批第一志願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願錄取完成後,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計劃,考生再根據缺額計劃在當地招生辦填報&34;,這樣使得第一志願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願的機會。記住,此時如果成功錄取,那你就不用掉檔次了哦。
徵集志願給考生的選擇餘地已經沒有那麼多了。一般都是極其冷門的專業、院校,才會找不滿考生,也不排除是牛逼專業太高冷嚇跑了考生的可能。
這個環節留給考生的時間只有一到兩天!!!名額更少,選擇餘地更少,錄取機率可能也不高。(這可是復活賽)
最後,祝願各位考生都能被錄取到自己心儀的院校、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