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行是人民的最根本的生活物資,舊時農村生活貧困,可能經常挨餓受凍,而過年恰恰是有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過去盼望過年,是因為過年正好能解決人民生活中最缺乏的吃和穿。
都知道農村年夜飯都非常豐盛,雞鴨魚肉往往都有。而到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的開始,大夥都會準備一套嶄新的穿著,迎接美好的新年。「大年要飽食,初一要穿新」這句俗語,正是這樣來的。
大年要飽食
農村很多傳統節日都講究吃,比如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元宵等等。民以食為天,吃當然在排在首位。過大年是農村一年中全家人團圓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日。辛苦一年了肯定要犒勞一下自己,所以這頓飯必須豐盛。
農村的年夜飯比較講究,通常全家人都要到齊才開始吃。老家農村的年夜飯都要做滿十個菜,而且都是「硬菜」。小時候過大年父母都會允許小孩喝酒,想吃什麼菜可以盡情吃飽,一直吃到很晚,通常都會感覺很飽。在農民朋友看來,吃飽跨入新年象徵以後的日子不愁吃,更是期待以後會過上美好生活,因而大年要飽食。
初一要穿新
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的開始,農村都會開財門祈福,當然每個人要以嶄新的面貌步入新春。農村人講究新年有好彩頭,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準備好一套新衣服和鞋子。小時候母親每年都會準備一套新衣服,而且這套衣服只能等到正月初一才能穿,哪怕是大年也不能穿。
農村從正月初一開始就要開始拜年了,穿著新衣裳,打扮靚麗出門,面對別人精神面貌也會煥然一新。在春節這麼喜慶的節日裡,穿著新衣服更是表達自己對新年的熱愛,更是代表對新年的美好祈願。記得小時候,正月初一穿的這身新衣服一直要到拜完年後,才換下來清洗。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農民朋友不再擔心吃穿。因而對「大年要飽食,初一要穿新」並不是那麼講究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在逐漸改變。或許如今人們不再像過去那麼期待過年,但是不管怎麼說,春節依舊是農村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至少漂泊在外的人民,可以歡歡喜喜和全家人吃頓不需要趕時間的年夜飯。
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關注,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