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
你一定是跟全家老小守歲到凌晨吧?
別忘了,
今天才是正兒八經的正月初一。
是的,
正月初一,
愛你們勝過愛自己的麻辣妹還在辛勤碼字,
因為明天正月初二,
北方開始祭奠財神的大日子,
麻辣妹就怕你們錯過了這件大事,
所以提前要準備。
當然,
華麗麗來個陡彎,
正月初二也是迎婿日,
單身姑娘們知道這是什麼意義嗎?
哈哈,丈母娘迎接女婿,
麻辣妹手託腮來揭開你們傷疤了~
好了,
閒話不多說,
不管是祭財神還是迎婿日,
正月初二都跟吃和美食脫不開關係。
俗話說得好,初一餃子初二面,大年初二的第一道傳統美食就是麵食。這可不是咱們大重慶大街小巷麻辣鮮香、味道巴適的重慶小面,而是為了迎接女兒回門特別準備的麵食。家中有老人的多數很講究,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麵條也要是冷麵。
冷麵怎麼做?煮熟的面用冷水浸泡,稱之為冷湯,現代人講究一些的再做點炸醬作為澆頭,但是麵條一定是要用冷水浸過,這是為了尊重「初二的面」傳統習俗。
大年初二吃什麼?餌塊!估計吃貨們都曉得,餌塊是雲南的特產,其中在雲南騰衝是最出名的。但是殊不知,在雲南省洱源縣西南部的鳳羽鎮,大年初二雷打不動要吃餌塊。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鳳羽鎮保留著很多中國傳統的習俗,比如說大年初一包元宵,大年初二吃餌塊。
餌塊有甜味和鹹味兩種,但大年初二大家習慣是吃鹹味的,因為頭天吃過元宵,第二天都想中和一下。從大年初一的下午,家家戶戶就開始燉肉,這也是為第二天一大早煮餌塊做準備的。
what?你想問問啥叫餌塊?餌塊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之後進行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一般來說有塊、絲、片三種。餌塊也是位列於雲南十八怪之一——米飯餅子燒餌塊,聽這個順口溜是不是就覺得很熟悉了呢?
大年初二的傳統食物有哪些?發糕!這是廣東西南部恩平地帶的一種獨特習俗。大年初二,在恩平當地會連同祭品拜祭祖先,然後全家齊齊吃發糕,一邊吃一邊圖吉利會大喊:「開年吃發糕,財旺福又到!」。
恩平人吃發糕迎接開年的習俗從明朝開始一直延續至今,其起源是恩平當時有一流浪的乞丐在大年初二行乞,好心的點心鋪老闆收留他並教會了他製作點心的技術,學成之後老闆好心資助乞丐回到老家開點心鋪。
之後乞丐創造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食品,被命名為新年發糕。靠著售賣發糕,乞丐在家鄉也發家致富了,但是乞丐不忘善心,資助農家子女上學讀書。這一份善意被傳為了一段佳話,而今恩平人過年吃發糕的習俗也一代代流傳下來了。
正月初二吃什麼?餛飩!餛飩形似元寶,意味著富貴吉祥。在我國北方地區,流傳著正月初二祭財神的風俗,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而在我大重慶,餛飩又叫著抄手~(猛戳此處找回憶:餛飩又叫抄手?全國各地你知道關於餛飩有多少種叫法嗎?大寫服!)
大年初二吃什麼?正月初二俗稱開年,意味著開年飯,這一天要吃豐盛的開年飯,祈求著一整年的五穀豐登和風調雨順。在廣東沿海地區,開年飯不亞於年夜飯的隆重,雞鴨魚肉齊齊上陣,有些家庭還會準備燒肉,取紅皮赤壯的好意頭,為家人祈禱健康平安,再有會準備一道特別的生菜鋪金菇,喻意「生財」及「金錢滿地」等。哈哈,是不是很有趣呢?財迷的麻辣妹趕緊去試試。
說點吉祥話,
吃點吉祥的傳統食物,
帶著美好的祝福與心願,
麻辣妹在此奉上俏皮的祝福:
新年摸狗頭,凡事不用愁!
各位看官朋友們,
2018狗年旺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