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都有什麼習俗?年輕人不妨看看這三不做,過年回家不露怯

2020-12-22 歷史南飛

大年初二都有什麼習俗?年輕人不妨看看這三不做,過年回家不露怯

大家都知道,現在思想傳播靠網際網路是越來越方便迅速了,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和世界聯繫越來越緊密,也廣泛借鑑別的國家的禮節風俗,像是過什麼聖誕節,洋節就是很好的例子。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年輕人對中國傳統的習俗不屑一顧,覺得它們繁瑣冗雜,不應該在新時代依舊被推行。

但是小編認為,畢竟是傳承到如今的習俗,就應該好好實踐推行,這樣,中國才是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啊。

眼看著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馬上又是新的一年了,小編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年初二不可以做的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很多年輕人都沒放在心上,總是或多或少地做了,小編分享給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夠在大年初二少犯錯誤!

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這三件事究竟是什麼事,但是在小編說之前,大家也要知道,大年初二雖然不比大年三十正月初一那么正式隆重,但也是有很多規矩風俗要遵守的。

小編先和大家科普一下大年初二的風俗吧。首先,如果問家裡的老人,大年初二是什麼日子,他們一定會告訴你三個字,迎婿日。大年初二的時候,出嫁的女兒會帶著女婿回到娘家,看望娘家人,正因為女婿進門拜訪,也叫迎婿日。

雖然現在聯絡溝通不像原來那麼不方便,現在只要一通電話,就可以和思念的人聊上幾句,但是女婿去拜訪娘家人是必不可少的禮節。

中午一定要在娘家吃飯,但是晚上呢,又一定要回到婆家睡覺,這樣,娘家和婆家都兼顧了,才是懂禮節的表現。

另外一個風俗就不太被認可,就是從除夕開始,就連著亮三天的燈,這明顯就是不顧實際情況,而且大家都提倡勤儉節約,更不應該遵循這個風俗了,要小編說,大年初二這天,拜祭財神才是要緊事呢。

現在我們回到正題,大年初二到底哪三件事不能做呢?首先,既然小編之前說到,大年初二這天是迎婿日,那麼回娘家就一定要注意,不能空手去娘家。

而且這送禮也有講究,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好事成雙,那麼送禮就千萬不能送單數,一定要送雙數,這才比較吉利。

這第二件,其實小編之前也說過了,大年初二是拜祭財神的好日子,拜祭財神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把自己的願望說出來,希望財神能幫助我們實現它。

在我們說我們願望的話語的時候,就一定不能說,我不要什麼,我不要什麼,「不」這個字是很不吉利的,而且如果你只說了你不要什麼,沒有說你要什麼,那財神爺怎麼滿足你的願望呢?

這第三件不能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去討債。過年本來就是其樂融融開開心心的,如果這個時候去討債,就太沒有人情味了,也太不給一家人面子了。

如果非要討債,也不能在過年的時候上門去,應該過了年再說這事。而且如果新年的開始,自己就去討債,也會影響自己一年運勢,自己忙著討債的事焦頭爛額,如果想一整年財源廣進、財運亨通呢,就絕對不要在一年的開頭就去做討債這樣的事。

新年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希望大家在看過小編這篇文章之後好好度過大年初二,好好度過新年,幸運一整年,吉祥一整年!

相關焦點

  • 過年習俗|大年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回娘家,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習俗,在正月初二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而且要與丈夫同行,所以這一天又稱為「迎婿日」或者「姑爺節」。
  • 大年初二禁忌多流傳至今的三大習俗 有一習俗卻讓窮人很惱火!
    大年初二禁忌多流傳至今的三大習俗 有一習俗卻讓窮人很惱火!時間:2019-02-05 22: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禁忌多流傳至今的三大習俗 有一習俗卻讓窮人很惱火!
  • 春節習俗:正月初二都要做什麼?為何不能洗衣服?背後有何講究?
    春節習俗:正月初二都要做什麼?為何不能洗衣服?背後有何講究?大家都知道,大年初二雖然比不得除夕和初一那麼隆重,但也算是一年的開始,所以也是過年的大日子了。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整理了大年初二應該做的事和禁忌,大家也可以多看看多了解!習俗一:回娘家。
  •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嶄新開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過年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和情感。因為過年的時候不僅家裡人可以團聚在一起,而且忙碌了一大年也希望能夠適當休息一下。
  • 嫁出去的女兒為何大年初二才能回家?除夕和初一為何就不能回?
    嫁出去的女兒為何大年初二才能回家?除夕和初一為何就不能回?以前以為只有自己的家鄉才有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後來發現全國都是這樣的,為什麼要在這天才能回去呢?除夕和初一怎麼就不能回?這還要從古代說起。現在雖然女人回娘家沒這麼多講究,什麼時候想回就回去,但是在過完年的第二天回娘家依然是一種習俗。同樣是過年,為什麼除夕和初一就不行呢?在當時女兒嫁出去就成為了別人家的人,過年自然是要一家人在一起,出嫁女就不在這一家人範圍內了,她成為了別人的家人。
  • 「大年初二回娘家」「不,我要回娘家過年,我爸媽就我一個女兒」
    過年也就剩下兩過多月了,很多人都是會提前考慮過年的事情,特別是剛結婚或者結婚的夫妻。郭碧婷和向佐從戀愛到結婚,時間不長,但結婚和戀愛也是不一樣的,平時可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等到結婚了,就會有很多習俗了。
  • 春節習俗:大年初二是「姑爺節」,去嶽父家拜年,這3件事別做錯
    馬上就要迎來2019年的春節了,這幾天人們都在喜氣洋洋的迎新春,置辦年貨。新年新氣象,各個地區的人們,也會有一些風俗習慣,今天要說的風俗習慣是大年初二這一天,大部分地區都有這樣一個習慣,那就是帶著禮物回娘家去拜家。
  • 春節習俗知多少,你的家鄉過年有哪些習俗
    過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家家戶戶歡歡喜喜過大年。無論這一年多麼的辛苦,我們都願意放下所有,與一家人開心的過個快樂年。中國56個名族,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不同地域春節文化不同。以此篇文章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一下不同地域的春節習俗,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吧。
  • 老祖宗講傳統:大年初二有「三不」,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
    比如,中國最古老和最盛大的節日——春節,這不僅僅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也是中國有著最多講究的節日。在春節裡,大家都知道除夕要守歲,大年初一要走親訪友,但是大年初二相對來講就比較陌生。其實大年初二也有很多講究,比如這一天有三大禁忌。第一件事就是送禮不能單數。
  • 過年啦!來看看春節都有哪些諺語習俗呢?
    二、過年諺語都有哪些呢:臘月二十三糖瓜沾;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很多地方有著吃糖瓜祭灶王爺的習俗。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稟報你家的情況,於是,家家戶戶都用糖瓜來祭灶王爺,讓他嘴裡甜甜蜜蜜上了天庭只說好話,以討來年越過越甜。
  • 「初一餃子初二面」,大年初二回娘家,您的家鄉有這些習俗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囉嗦的厲大叔,今天是大年初二了,大年初二也是正月初二,是我國傳統的「迎婿日」,可能大家說了,「迎婿日」是個什麼日子?其實「迎婿日」來源於民間的一種說法「一個女婿半個兒」,正月初二這天,出嫁的女兒都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丈母娘要在家迎接女婿一家的到來,所以這一天又稱「迎婿日」。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年俗多姿多彩,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那麼大年初二有啥講究呢?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自古以來祭祖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已經去世的祖先,每到年底就會從天上回到家中享受供奉,一般在正月初一回去。但是,如果家中有外人的話,他們就不願意回來了。
  • 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大年初二, 按照中國春節的習俗, 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 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
  • 春節習俗:為何出嫁女兒要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一、初三不行嗎?
    雖然在今天大多數的老規矩不像過去一樣受重視了,很多的年輕人也普遍是百無禁忌了,但是有些老規矩依然還是有很多的人在遵守,比如在正月初二這天很多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習俗——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在大年初二這天出嫁的女兒會和丈夫、兒女一起回娘家探望自己的父母及兄弟。那為什麼一定要正月初二回娘家呢?初一、初三不行嗎?
  • 看看各地的習俗都有哪些吧!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以下是正文.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習俗。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
  • 春節習俗:為何出嫁女兒要在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一、初三不行嗎?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五千年的習俗演變。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曾經有一些文化習俗消失,永遠沉溺在過去;也曾經有一些新的文化習俗興起,他們在新的時代,煥發著新的光芒;還曾經有一些文化習俗,即使歷經千年的滄桑,依舊屹立不倒,穿越千年的文化積澱,依舊光彩照人。
  • 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說法眾多,其中一個民間說法是,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不管初幾回娘家,就我那飯量,都會把家裡「吃窮」!!!)。其實小編認為,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其中的含意是嫁出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 大年初二開年飯,這些美食講的是好意頭,你的家鄉習俗有這說法嗎
    大年初二這一天俗稱開年,謂之一年之始,要吃開年飯。另外一個流傳很廣的習俗是出嫁了的女兒要回娘家。「正月初二三,路上儘是小生和小旦。」這句民間俗語描繪的正是女兒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情景。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
  • 新年將至,過年你家有什麼辭舊迎新的習俗,我先來說!
    2019年又要過去了,仿佛上一個年才剛過,時間在長大工作之後走得似乎格外的快,什麼都沒做又一年了,不禁感嘆,今年又要結束了。每一年年末都會在腦子裡先過一遍,今年到底做了什麼?這是屬於我自己的習俗。你呢,有沒有做個年終總結。
  • 過年習俗|大年初四:迎灶神
    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冀中地區供張奎、高蘭英。)祭灶神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