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韓國這一行業卻意外火了

2021-01-09 人民網

受到疫情衝擊,今年韓國餐飲、旅遊等行業銷售額大幅下降,不過整形行業卻迎來銷售旺季。隨著戴口罩和居家辦公成為常態,最近在韓國的整形醫院接受鼻子、下巴等部位整形手術的人持續增多。

27歲的上班族蔡受延來到首爾江南區的一家整形醫院進行諮詢,蔡受延告訴記者,由於疫情期間,公司提倡遠程辦公,她便有了靈活的時間接受手術,術後帶上口罩還可以巧妙遮蓋腫脹,不被發現。

像蔡受延這樣在疫情期間忙著變美的韓國女性不在少數,割雙眼皮、隆鼻、填充下巴以及瘦臉等手術都很受歡迎。

今年四月,僅這家醫院的手術預約數量就同比增加了三成。而在首爾江南區,像這樣的整形醫院有差不多1000家。

為了吸引顧客,韓國的整形醫院紛紛推出針對疫情期間的優惠活動,母女同行最多可享受七折優惠、網上預約的顧客可以獲得代金券等。

數據顯示,今年三月,韓國整形醫院的銷售額同比增長9%,一季度同比增長4%。不過這主要依靠的是國內消費者的帶動,長期以來,外國顧客是韓國整形市場最大的消費群體。然而疫情卻導致這部分客源流失了七成多,韓國整形業不得不積極爭搶國內客源,來抵消外國顧客流失所帶來的衝擊。

→→更多社會新聞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韓國餐飲行業備受打擊,沒想到這一個行業卻異常火爆
    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之下,韓國內部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一定的經濟打擊。尤其是餐飲行業,更是頻頻出現了關門的嚴重情況,也是引人唏噓。不過,據環球網報導,疫情期間,韓國也並不是真的所有的行業都倍受打擊,餐飲行業在持續面臨損失的同時,人們也是沒想到這一行業的情況卻是異常的火爆,當真是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 疫情改變韓國婚俗 答謝禮市場意外火爆
    新冠疫情正改變著韓國民眾婚宴風俗和婚禮風尚,結婚答謝禮市場意外火爆。韓聯社12日報導,首爾上班族李某上月辦婚禮,大幅削減酒席桌數,以遵守防疫管控規定。前往觀禮的賓客面臨兩個選擇,一是觀禮後留下來參加宴席,二是不參加宴席,改收紅酒作為答謝禮。儘管李某準備了不少紅酒,但還是不夠,只能臨時再買。
  • 單人桑拿、線上健身、空中兜風 疫情下這些行業火了
    來源:央視原標題:單人桑拿、線上健身、空中兜風……疫情下,這些行業火了!近一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國蔓延全球經濟運行遭遇「急剎車」許多行業面臨困境但也有一些行業在疫情下突然火了日本:單人桑拿房需求攀升 據路透社
  • 【韓國生活】韓國靠covid19火了一把?
    有人覺得政府甩鍋給國民,不從政府自身找毛病,反而要通過封鎖飯店等自營企業來應對病毒;也有人認為政府這是在從根本上控制病毒,沒毛病。 不管這韓國國內是怎麼個態度,反正海外對韓國防疫新冠病毒一直是持稱讚態度的。評價韓國為「應對Covid19的發達國家」。
  • 「微特稿·投資與消費」韓國泡麵出口疫情期間增近三成
    【新華社微特稿】韓國海關廳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1月方便麵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28%。韓國海關廳及相關企業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方便麵出口額接近5.5億美元,同比增長28.4%,超過去年全年4.67億美元的出口額。
  • 疫情之下,韓國泡麵再度風靡,今年前8月已出口4.054億美元
    近年來,由於營銷得當等優勢,韓國辣味方便麵和素食方便麵走俏國際市場。在今年全球疫情影響下,消費者對保質期長的食品的需求增加。泡麵成為不少人必囤食品,韓國泡麵再度風靡全球。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長期持續,價格低廉又便於保存的泡麵再次表現出它在速食行業中,難以撼動的地位。在年初的電影《寄生蟲》中,炸醬烏龍麵被意外帶火,方便麵仿佛成了韓國的文化符號。
  • 疫情期間,這些產品在韓國的運送量激增!
    疫情的意外出現改變了韓國民眾的生活模式。快遞服務也不例外。 隨著時間推移,交貨量增加,口罩和個人衛生用品的銷量也增加。與疫情時期的外國不同,這也要歸功於快遞服務,使日常必需品沒有庫存。 同時自疫情爆發以來,電商網站的使用量大幅增加。 根據Korea Express於5日發布的數據,今年2月口罩的發貨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97%。個人衛生產品(例如洗手液、酒精墊和溫度計)的數量也有所增加。 此外,方便麵的數量增加了47%,簡單烹飪增加了31%,瓶裝水增加了51%。擦拭紙和廁紙也分別比上月增長了69%和26%。
  • 疫情期間一女子從韓國返回後未如實上報 全家4人受處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河北省三河市一女子從韓國返回後,刻意隱瞞旅居史,被警方查獲後,包括其哥哥、母親、嫂子等在內4人受到處理。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警方處獲悉,3月16日,該女子張某和其哥哥已被依法拘留。 河北省三河市公安局皇莊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獲悉:皇莊鎮某村張某英女兒張某在疫情防控期間,從韓國返回後可能刻意隱瞞旅居史,不如實上報個人信息。
  • 疫情期間:如何寄口罩去韓國?
    新冠病毒的肆虐,讓全球都陷入了疫情危機。全球已經有超過110個國家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全球超過11萬人被感染,中國疫情防控效果逐漸彰顯,海外卻不斷拉響新的警報。目前海外新冠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4萬人,截至13日零時,韓國較12日零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0例,累計確診病例7979例。
  • 疫情期間活魚出口韓國不中斷
    東南網2月26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 記者近日了解到,經寧德海關關員查驗,寧德市騰源水產有限公司2批貨重45.5噸、貨值19.04萬美元的活魚順利出口韓國。據悉,海水養殖魚是寧德市特色出口農產品,多年來活鱸魚、活包公魚等品種遠銷韓國。
  • VOA慢速英語 | 韓國疫情期間迎來整形旺季
    參考譯文韓國疫情期間迎來整形旺季2020年,韓國整容手術的需求量大幅增長。去年,韓國的整容產業價值約107億美元。這比2019年增加了約9%。據韓國最大的在線整容平臺江南姐姐(Gangnam Unni)稱,預計今年韓國的整形規模大約是118億美元。
  • 疫情不但造就了生鮮行業,另一市場也火了起來,創始人接受採訪
    疫情不但造就了生鮮行業,另一市場也火了起來,創始人接受採訪。在疫情期間,很多行業都被催生或是帶火了,「電商生鮮」就是一個最鮮明的例子,由於人們被「封鎖」在家,沒有機會出門,所以必須在網上叫菜,並由配送小哥親自送上門。而除了電商生鮮行業,還有很多行業也被「莫名其妙」地帶火了,就比如安全套行業。
  • 韓國留學|疫情期間赴韓問題匯總
    能打開這篇文章的同學恭喜你有學上了,應該是成功被錄取了~ 一般來講都是可以開開心心買機票去韓國體驗美好生活了,但是現下形式還比較嚴峻,可惡的疫情還沒有過去,所以有一些問題你需要留意!到韓國後如何進行隔離入境後需要第一時間隔離,坐大巴、接機或黑色的隔離計程車到達保健所檢查,檢查後自己到隔離場所即可,如果在地方上學的話,可以在首爾隔離後再去學校,或坐火車到地方後做核酸檢測。
  • 疫情之下,機器人工程師行業的挑戰與機遇
    2020年我們先後經歷了: 澳大利亞的山火、美國的乙型流感、西班牙大暴雪、東非蝗災、菲律賓火山爆發、南美熱帶雨林火災、土耳其地震、科比去世、南極氣溫首次達到20°以及,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新型冠狀病毒大爆發。
  • 疫情期間代購韓國掃貨回國不隔離?真相卻是這樣的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北京一名代購在微信朋友圈推銷自己近期從韓國買回來的商品。韓國屬於疫情嚴重國家,附近居民認為這名代購沒有遵守規定隔離,於是向警方舉報,結果卻令人意想不到。代購曬韓國購物行程被舉報返京後不隔離「警察同志,我們鄰居群裡有個人是韓國代購,她(2月)17日才從韓國回來,也不隔離,還發快遞……」近日,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北京北」社區的居民徐女士向警方舉報。
  • 疫情下韓國「隔離經濟」表現亮眼
    為應對來勢洶洶的第三波疫情,韓國政府調高了防疫等級,民眾的活動進一步受限,經濟活動也隨之萎縮。特殊背景下,「隔離經濟」異軍突起,遊戲、小家電、半成品菜、外賣等行業發展迅速,表現亮眼,和深陷疫情泥沼的彩妝、娛樂休閒等行業形成鮮明對比。韓國經濟正面臨「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
  • 疫情寒冬|韓國MOTHER-K與萬千家庭眾志成城抗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下,道路封鎖、物流不暢、庫存見底……防疫用品、食品藥品等重要民生商品需求激增,母嬰物資也紛紛告急,這個特殊的疫情時期,韓國MOTHER-K(酷樂夢多)堅守崗位,與萬千家庭眾志成城,一心共戰疫情。
  • 疫情期間的口罩「焦慮症」
    1月下旬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範圍內迅速蔓延,而比疫情蔓延速度更快的,是口罩恐慌。確認案例的爆發式增長遇上快遞和電商放假的春節假期,共同造就了這場大恐慌。2月初,字母榜記者加入了一個口罩搶購信息分享群,僅僅幾個小時,群內人數就增加了300多人。
  • 疫情下的韓國醫療美容業:釜山市6000多家整形美容醫院無一倒閉
    即便是新冠疫情也擋不住人們的愛美之心,在德國,儘管經濟前景不甚樂觀、出行社交依然受限,但「非常時期」卻激發了一些新的市場需求,美容整形行業就在其列——行業不僅沒有遇冷,還出現了增長。不過,韓中健康管理協會負責人張巍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直言,韓國醫美業受到了疫情的衝擊,以釜山廣域市為例,受到了海外及韓國國內的雙重影響。對此,張巍進一步向紅星新聞記者解釋,一方面海外遊客,因籤證受限無法進入韓國,因此疫情期間,韓國本地的醫美業幾乎都無法接待外國患者。另一方面,在韓國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本土客人亦大幅減少。
  • 疫情期間還支持罷韓投票嗎?街訪高雄學生結果超意外!
    華夏經緯網4月26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針對疫情期間,罷韓投票是否支持照常舉行?YouTuber前往高雄一間外語大學進行街訪,大部分受訪學生居然都認為,比較不支持防疫期罷免投票,還是應該先緩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