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將人文交流理念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全過程,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發揮人文交流育人功能,提高學校國際交流能力和辦學水平。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實施了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計劃,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中學被認定為項目建設單位。
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召開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暨培訓線上會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中學校長何光友受邀參會做主題報告,會議上何校長做了題為「胸懷五湖之夢想,語言交流作橋梁--貫通培育多語種人才促進新時代中外人文交流」的報告,重點就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計劃相關項目的做法進行分享,贏得了各方專家的認同,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中學 何光友
北二外成都附中,2018年9月開辦,2019年9月高中開辦。目前,有小學六年級至高二共6個年級45個班,2320多名學生,204名教師。
創建一所新學校,首先要遇到的問題是:這所學校怎麼開始,將走向何方?其實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確定育人目標。
我們6人籌備組第一次集會時,我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大家希望把學校辦成什麼樣的學校?校長助理彭洋說,希望我們每個學生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堂下,眼裡都充滿神採,略做升華成為學校的辦學理念,決定做「眼裡有光·臉上有笑·心中有人」的教育。
籌備組前三個月的第一周都到了北二外,北二外被譽為外交家的搖籃,以培養「多語種復語,跨專業複合」的人才為己任。北二外還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關懷下創建的,所以北二外一直將「總理精神」奉為「二外精神的靈魂」。
根據北二外的文化精神和育人特色,確立了學校的育人目標:培養掌握兩門外語,自信、陽光、善表達,具有民族自信心與全球勝任力的國際化人才。
接著就是第二個問題:如何實現這樣的育人目標呢?這個問題也就是如何在公辦學校實現英語小班教學。
一所高品質的外國語中學,往往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特徵:英語小班教學、開設小語種課程和大量的中外人文交流,甚至相當部分學生能夠考取國外一流大學。要實現這個目標,顯然需要對學生高收費,但是我們是公辦學校,對學生不能額外收費。
我們只有大幅度縮減行政人員,區域內同類學校行政幹部30人左右,我校減少到只有8人,從而多招20多位英語教師,政府不多投入一分錢的情況下,實現了班班英語小班教學。
我們堅持在期中期末考試測試英語口語和聽力。學英語主要要用於交流,交流的關鍵在於聽說,不讓基礎學段的啞巴英語繼續重演。
開設什麼小語種課程呢?
首先想的是,學生選擇學習這門二外,10年後到哪讀大學,20年後到哪上班,沿著這個問題想下去,到2035,到2050,「一帶一路」沿線,一定還會政熱經熱,需要大量人才。然後我們驚奇地發現,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和武侯區人民政府籤訂戰略框架協議的時間是2016年9月,剛好是教育部發布《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之後的兩個月。我們還發現,成都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出發點,茶馬古道也是從成都向西南去的,學校正位於成都的西南,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經過的地方。進而還發現成都已於2013年4月開通了「蓉歐快鐵」,目前已經按每周一班列車,從成都出發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直達波蘭羅茲站。這條線路,使成都在「一帶一路」中的地位日益突顯。
最先本來確定是開設德語俄語,結果在招聘教師時,還來了非常優秀的法語、日語、阿拉伯語教師,所以第一學年開設了這5門小語種課程。學校開辦第一周,成都市市長到學校慰問為「一帶一路」培養人才的小語種教師,之後,省市分別同意學校申請,建立一個四川省小語種早期人才項目班和成都市小語種早期人才項目班。結合國家戰略和省市發展需要,第二年增設了西班牙語,第三年增設了西伯來語和泰語,未來計劃最多開設10門小語種課程。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小語種課程在業內已經有一些獨具特色:一是四川地區唯一一所開有8門小語種的公辦高完中;二是小、初、高形成貫通培養模式,而且還在探索從高中到大學之間的貫通培養;三是有自己的全日制小語種教師隊伍;四是學習小語種是不收費的;五是我們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在英語、小語種語言中,選一門作為一外,另一門做為二外,堅持學兩門外語。
2018年8月22日和2019年12月5日,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和成都市武侯區政府聯合舉辦的第一屆和第二屆「非通用語早期人才培養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成功召開,兩次會議都為學校帶來了大量的對外交流資源。
在武侯區教育局的積極指導和支持下,2019年8月,學校建成「『一帶一路』在成都」校園微博物館,使學校的辦學特色校園文化更加突出鮮明。
2020年5月,四川省教育對外交流中心在我校設立四川省教育對外交流成都分中心,掛牌並安排人員上班,為我們學校擬對接教育部中德塑造未來的夥伴(PASCH)項目、教育部中法百校交流計劃等15個大項目42個子項目。
在省教育廳對外交流處和省外辦的支持下,2020年9月7日,我們請到了以色列駐成都領事館總領事潘立文先生,到我們的學校參加非通用語希伯來語課程的開班儀式。潘立文先生當時有句話我記憶猶新,他對孩子們說「我是以色列的外交官,你們是未來的中國外交官」。
學校的成功發展也可能促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與成都市政府的戰略合作,合作框架協議成都市政府已過常務會,落地之後,北二外可能要在成都建立二級研究院,這個研究院可能會建在我校,未來通過北二外還會帶來更的對外交流資源。
學校在課程研究過程中,也迎來很多資源。2018年3月學校籌備組成立,同年4月就在中國教育協會成功立項課題《非通用語小初高貫通課程實踐研究》。課題立項答辯評委專家孟鴻偉老師,不僅在課題給予指導,還給學校推薦了中國前外交官聯誼會的秘書長,學校因此而開起一門大使課程。2019年3月21日上午9時,北二外成都附中迎來了中國駐辛巴威前大使忻順康,首屆 「一帶一路.薪火相傳——前大使對話未來外交家」活動正式開啟。2019年12月5日,中國前大使馬志學應邀來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中學,參加第二屆 「一帶一路」小語種早期人才培養學術研討會,並作了題為《為「一帶一路」培養和輸送國際化的複合型人才》的專題報告。2019年12月5日,原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原駐法國馬賽總領事李小蘇女士在北二外成都附中C1聚慧廳為直升年級的孩子們帶來了一節禮儀課。
學校目前每門語種都已建設或正在建設友好學校項目,我校師生已於2019年暑假到白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進行遊學活動。2019年12月我校師生與白俄羅斯友好學校開展青少年書畫交流作品展;2020年白俄羅斯友好學校師生向我校發來抗疫加油視頻;2020年4月,白俄羅斯友好學校參與我校線上歌手大賽,與我校師生同臺競技。
我們也必須要研究在疫情下,甚至後疫情時代,如何進一步創新地做好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如法國大使館的教育官員擬於今年6月到訪我校洽談法國政府語言項目班事宜就被推遲了,我們還希望通過北二外搭橋,與北二外的國外友好大學建立聯繫,讓我校小語種人才實現中學到大學的貫通培養。
漢學家孔飛力曾經說過:「對於同樣的挑戰,不同的國家由不同的歷史經驗和文化背景所決定,所作出的反應是不同的。」新冠疫情後,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只有融合線上線下優勢,整合多方資源,把學校辦成一所讓普通家庭孩子登上國際舞臺的公辦高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