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食術!我來說說關於營養膳食(四)幼兒營養(知識講解)方面的營養知識。
幼兒營養
幼兒階段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幼兒營養也是最為關鍵時段,大腦的發育日趨完善,而消化功能還沒有完全成熟,加之幼兒隨年齡增長,營養素的需求也更多。如果在這時候供給他們生長發育所需的足夠營養,幫助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那麼便是為他們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家長絕不能放鬆對學齡前兒童膳食營養的關注。
一、學齡前兒童營養關注
幼兒期:為一周歲到三周歲前。1~3歲的幼兒生長發育速度雖然比嬰兒期要慢一些,但也是快速生長發育的時期。機體的各項生理功能也在逐漸發育完善,但對外界不良刺激的防禦性能仍然較差。
幼兒食譜最重要是保證營養均衡。均衡的膳食需要包括五類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而任何一種食物都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營養素,任何一種營養素也不可能具 備全部營養功能。因此家長在為幼兒準備每天膳食時,需注意合理搭配各種食物。而在為合理的膳食搭配應由糧食、蔬菜和水果、葷菜與豆製品、 油與糖四大類食物組成,它們供給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同時膳食結構也講求合理搭配,單吃牛奶、魚肉、雞蛋營養雖好,但容易便秘;單吃蔬菜瓜果,既易飢餓,又易導致營養不良。而對於幼兒來說,他們的胃口不像成人,未必能每一頓都吃那麼多種類的食物。此時,家長也可以適當在三餐之外適當加餐,像一些水果,小蛋糕或者營養補充奶等一些有營養的食品,從而豐富幼兒的營養結構。但要注意量和時間,不能因此影響正餐時的胃口。
二、營養需要及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1、能量
幼兒對能量能量的需要通常包括基礎代謝、生長發育、體力活動以及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的需要。由於幼兒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所以基礎代謝率高於成人,幼兒時期基礎代謝的能量需要約佔總能量的60%,男女孩之間的差別不大。生長發育所需能量為幼兒所特有,每增加1g的體內新組織,需要4.4~5.7kcal的能量。好動多哭的幼兒需要的能量是年齡相仿的安靜幼兒的3~4倍。《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幼兒1歲、2歲和3~4歲能量RMI:男孩分別為1100kcal/天,1200kcal/天和1350kcal/天;女孩分別為1050kcal/天,1150kcal/天和1300kcal/天。
2、蛋白質
幼兒對蛋白質的需要不僅量相對比成人多,而且質量要求也比成人高。《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1歲、2歲和3~4歲幼兒蛋白質RNI為35g/天,40g/天和45g/天,其中有一半應為優質蛋白質。
3、脂肪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1歲、2歲以上幼兒脂肪提供的能量的AI分別為35%~40%、30%~35%,膳食脂肪中必需脂肪酸亞油酸佔膳食能量的3%~5%,а-亞麻酸(n-3)佔0.5%~1%,才能保證正常生長,預防發生脫屑性皮炎。必需脂肪酸中,亞油酸富含於所有植物油中,較少出現缺乏,而含а-亞麻酸(n-3)的油僅限於亞麻籽油、紫蘇籽油等少數油,應注意補充。
4、碳水化合物
活動量大的幼兒,因身體消耗的能量多,對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也多。儘管幼兒已能產生消化各種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酶,但對於2歲以下的幼兒,過多的能量來自於澱粉和糖是不適合的,因為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佔體積較大,可能不適當地降低了食物的營養密度及總能量的攝入。2歲以後,可逐漸增加來自澱粉類食物的能量,同時相應地減少來自脂肪的能量。推薦2歲以上幼兒每天膳食纖維最低攝入量應該是其年齡加5g。
5、礦物質
1.鈣
為從1歲到10歲,據統計平均每日用於骨骼生長需要的瀦留鈣從70mg上升到150mg,膳食中鈣吸收率僅有35%。奶及其製品是膳食鈣的最好來源。1~3歲幼兒的鈣AI為600mg/天。
2.碘
碘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幼兒期缺碘會影響生長發育,1~3歲幼兒碘的RNI為50µg/天。
3.鐵
幼兒期每天從各種途徑損失的鐵不超過1mg,加上生長需要,每天平均需要10mg的鐵。因我國兒童(尤其是農村)膳食鐵主要以植物性鐵為主,吸收率低,幼兒期缺鐵性貧血成為常見和多發病。1~3歲幼兒鐵的AI為12mg/天。膳食中鐵的良好食物來源是動物的肝臟和血,其中禽類的肝臟和血含量達40mg/100g以上,牛奶含鐵很少。蛋黃中雖含鐵較高,但因含有幹擾因素,吸收率僅有3%。
4.鋅
幼兒缺鋅時會出現生長發育緩慢、味覺減退、食欲不振、貧血、創傷癒合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表現。1~3歲幼兒鋅的RNI為9.0mg/天。鋅的最好食物來源是哈貝類,如牡蠣、扇貝等,每100g可達10mg以上的鋅;其次是動物的內臟(尤其是肝)、蘑菇、堅果類(如花生、核桃、松子等)和豆類,肉類和蛋也含有一定量的鋅,其他食物含鋅量低。
5.維生素
(1)維生素A
維生素A與肌體的生長、骨骼發育、生殖、視覺及抗感染有關。1~3歲幼兒每日維生素A的RNI為500µgRE/天。由於維生素A可在肝內蓄積,過量時可出現中毒,不可盲目給小兒服用。
(2)維生素D
幼兒也是特別容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的易感人群,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佝僂病。維生素D的膳食來源較少,主要來源是戶外活動時由紫外線照射皮膚,使7-脫氫膽固醇轉變成維生素D。我國的RNI為10µg/天,幼兒也可適量補充含維生素D的魚肝油。
(3)其他維生素
維生素B1為水溶性維生素,在體內儲存極少,需每日從膳食中補充。幼兒維生素B1的RNI為0.6mg/天。幼兒維生素B2的RNI為0.6mg/天。幼兒維生素C的RNI為60mg/天。
三、幼兒膳食特點及要求
1、幼兒食物選擇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各種食物所含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完全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全部營養素,因此學齡前兒童必須廣泛食用多種食物。其中穀類食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可為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兒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等等多種營養元素。所以學齡前兒童膳食應該以穀類食物為主,並適當注意粗細糧的合理搭配。
2.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在準備兒童膳食時,應注意將蔬菜切小、切細,以方便兒童咀嚼和吞咽,同時還要注重蔬菜水果的品種、顏色和口味,經常變換以提高兒童多吃蔬菜水果的興趣。
3.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
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動物蛋白的胺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且賴氨酸含量較高,有利於補充植物蛋 白中賴氨酸的不足。肉中的鐵吸收利用較好,魚類特別是海產魚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兒童神經系統的發育,動物肝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維生素B2、葉酸 等。家長們可以多選擇含蛋白質較高而飽和脂肪較低的魚、禽、兔肉等品種肉類。
4.乳類食品
乳類食物是幼兒優質蛋白、鈣、維生素B2、維生素A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奶類鈣含量高、吸收好,可促進幼兒骨骼的生長。同時奶類富含賴氨酸,是糧穀類蛋白的極好補充。但奶類中鐵、維生素C含量很低,且過量的奶類會影響幼兒對其他食物的攝入,不利於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培養。
5.油、糖、鹽等調味品及零食
這類食品對於提供必需脂肪酸、調味口感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過多攝入對身體無益,食用應適量。
2、幼兒膳食的基本要求
1.營養齊全、搭配合理
幼兒膳食應包括上述5類食物。膳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重量比接近1:1:(4~5),佔總能量比分別為12%~15%、25%~35%、50%~60%。動物蛋白(或加豆類)應佔總蛋白的1/2。平均每人每天各類食物的參考量為糧穀類100~150g,鮮牛奶不低於350ml或全脂奶粉40~50g,魚、肉、禽、蛋類或豆製品(以幹豆汁)100~125g,蔬菜、水果類150~250g,植物油20g,樘0~20g。此外應注意各類食物中,不同的食物輪流食用,保持膳食多樣化,從而發揮出各類食物營養成分的互補作用,達到均衡營養的目的。
2.合理加工與烹調
幼兒的食物應單獨製作,質地應細、軟、碎、爛,避免刺激性強和油膩的食物。食物烹調時還應具有較好的色、香、味、形,並經常更換烹調方法,以刺激幼兒胃酸的分泌,促進食慾。加工烹調也應儘量減少營養素的損失,如淘米時次數及用水量不宜過多、避免吃撈米飯,以減少B族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損失。蔬菜應整棵清洗、焯水後切,以減少維生素C的丟失和破壞。幼兒不宜直接食用堅硬的食物、易誤吸入氣管的堅果類(如花生)、醃臘食品和油炸類食品。
3.合理安排進餐
幼兒的胃容量相對較小,且肝儲備的糖原不多,加上幼兒活潑好動,容易飢餓,故幼兒每天進餐的次數要相應增加。在1~2歲每天可進餐5~6次,2~3歲時可進餐4~5次,每餐間相隔3~3.5小時。一般可安排早、中、晚三餐,以及午點和晚點兩次點心。
4.營造幽靜、舒適的進餐環境
安靜、舒適、秩序良好,可使幼兒專心進食。環境嘈雜,尤其是吃飯時看電視,會轉移幼兒的注意力,並使其情緒興奮或緊張,從而抑制食物中樞,影響食慾與消化。另外,在就餐時或就餐前不應責備或打罵幼兒,發怒時,消化液分泌減少減低食慾。進餐時,應有固定的場所,並有適於幼兒身體特點的桌椅和餐具。
5.注意飲食衛生
幼兒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因此對幼兒的飲食衛生應特別注意。餐前、便後要洗手;不吃不潔的食物,少吃生冷的食物;瓜果應洗淨才吃,動物性食品應徹底煮熟煮透。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4、 幼兒膳食食譜
本人發此文章是希望在媒體上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分享一直都很關注的養生方面的事情。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嗎!如今絕大多數人都是亞健康的,只是沒有顯現病態而已,養生保健是治療和預防亞健康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每天我都會與大家探討今天跟大家分析一下導致人亞健康的根源。絕不帶任何宣傳、銷售等任何商業行為,大家敬請放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