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羊肉床子」何其多!

2020-12-19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凌洲業話,ID:lingzhouyehu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點擊標題下方「凌洲業話」藍色字體、添加關注

老話兒說「一場春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下了一夜的秋雨讓今天的溫度再次走低。早晨起來和朋友打著傘走在大街上,一邊兒體驗著「涼爽」一邊聊著:「今兒這天兒可以涮鍋子了,咱北京人的『秋補』不是講究吃羊肉嗎?」正說著,一抬頭兒、路邊就是家賣生羊肉的店,沒走多遠兒又一家清真飯館兒。「您瞧見了嗎?聊什麼就見什麼。」朋友說:「您說北京怎麼這麼多賣羊肉的呢?聽說過去賣肉的都叫『槓子』是嗎?」我說:「這您可別瞎說,尤其到人家店裡更別這麼問,因為很多店都是回民開的,過去賣豬肉的才叫槓子呢!人家聽了會不高興的。」

老北京人為什麼愛吃羊肉呢?這個傳統可以說由來已久。北京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其中尤以漢回滿蒙居多。都知道元朝的都城就是北京,不過要說吃羊肉的傳統是蒙古人帶來的,倒也未必,恐怕要早得多。咱拿北京最著名的回民聚居地牛街來說,唐朝末年就有穆斯林民眾在此居住,宋遼時期就已經形成村落。殘唐五代時後唐有個大將叫石敬瑭,他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打那會兒北京地區就開始了漢族與遊牧民族混居的情況。遊牧民族大多喜食牛羊肉,到了元朝蒙古人多了,涮羊肉就是那時誕生並流行的。不過元朝沒待多少年,就讓朱元璋取代了。北京的回民多,主要是從明朝開始的,當時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號稱七十二家回王。遷都北京後,這些回族的將相大臣在北京定居,繁衍生息,加上親戚朋友來投靠,北京的回族人就越來越多。

那麼回民就不是喜食牛羊肉的問題了,人家根本就不吃豬肉。尤其對於吃羊肉來說,人家懂吃、會吃,能夠加工得鮮美可口,於是就帶得很多漢民也開始吃羊肉。加上北京地理偏北,氣候不比南方的溫暖溼潤,秋冬之際乾燥寒冷、而且多風,羊肉不得趁熱吃嗎?多暖和呀?羊肉還有溫補的效果,可以幫助禦寒;而且北京離產羊的牧區還算近,往來運輸也比較方便,因此就流行開了。到了清朝,滿清政府與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的關係還都不錯,其實旗人也愛吃羊肉,雖然他們的祭祀活動比較多,豬肉才是主要的祭品,而且儀式過後要分而食之。但那會兒的白煮肉實在不好吃(如今的各種白肉都是經過改良的),遠不如羊肉鮮美,乾隆皇帝舉辦千叟宴的時候,就放棄了豬肉、請大家吃涮羊肉。

也就是說,北京人愛吃羊肉的傳統,形成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回族是個特別講究乾淨的民族,對於牛羊的宰殺、處理、以及加工上來說,可稱專業。於是不少漢民吃羊肉,也到回民那裡去買。到了清朝,羊肉的加工食品已經頗為豐富,受眾又多,於是很多回民就看準了這個商機,開始做起了牛羊肉的生意。牛街的牛羊肉和小吃這麼有名兒,不就號稱以「兩把刀、八股繩兒」起家嗎?這兩把刀裡就有一把是割牛羊肉的刀。當然人家做生意不只是賣生肉,也包括開飯館兒,北京的清真老字號太多了:不光是著名的東來順,原來西、南、北都有「來順」,加上又一順、同和軒、烤肉宛、烤肉季等等吧,倒不是說這些老字號都是清朝開的,咱就說這意思,反正是不少。清真美食甚至可以說佔據老北京美食的半壁江山,說「京城無美食、全靠窮講究」的那些人,大概都是孤陋寡聞的,您甭管這些美食的誕生地是不是北京,上百年、甚至幾百年了,難道還不算老北京嗎?

至於出售生肉的店呢?老北京肉行兒基本都叫肉鋪或肉店,唯獨羊肉例外,大的叫「莊」,乍一聽以為是飯莊,其實出售鮮羊肉。比如早年間西單丁字路口、報子街東口外就有一家恆瑞羊肉莊,在當初赫赫有名。恆瑞之所以出名兒,還有點兒名人效應起了作用,因為著名京劇大師馬連良就住報子街。馬先生就是回民,聽說最愛吃孜然羊肉,講究到什麼程度?過油之前要往裡加梨片,增加清香。馬先生就是恆瑞的老主顧,有了大蔓兒的光顧,自然對提升知名度有幫助!不過咱沒親眼得見,都算「傳說」。

規模小的羊肉鋪,老北京有種獨特的稱呼,叫「羊肉床子」。大概是因為這種門臉兒裡不是櫃檯,而是跟單人床高矮大小都相仿的大木案子,臺面三四寸厚,四條腿兒支著,由此老北京人才不叫羊肉鋪或羊肉店,叫開了羊肉床子。當然了,羊肉床子是俗稱,就跟豬肉槓子一個道理,也會有自己的字號。在過去,羊肉床子幾乎百分之百都是穆斯林開的,每天清晨宰殺,白天售賣,殺羊的時候還要到清真寺請大阿訇來主持誦經。聽說回族的阿訇並不是某一「職務」的專稱,也分好幾級呢!不是佛教寺廟裡主持方丈那個意思。當然了,咱也不是回民,不懂,道聽途說而已,說錯勿怪。老北京人管大阿訇叫灑海(不知道別的地區是不是也這麼稱呼),但這個灑不能念灑,念篩。有時候您聽評書,特別是出家人會自稱「篩家」,但您看小說,寫出來是「洒家」,所以電影電視劇裡有自稱洒家的、也有說篩家的,也不知道哪個對。

過去北京城內外有很多清真寺,大大小小起碼幾十家,規模較大、也有名氣的要數牛街、東四、崇外和永壽,號稱老北京四大清真寺,當年牛街清真寺的老灑海在全北京、乃至全國都很有聲望。這些羊肉床子以乾淨、衛生、新鮮著稱,大多開在通衢大街上,每隔兩三條街就得有一家,極少開在胡同裡的,除非這條胡同特繁華。不過呢,牛羊肉都賣的、哪怕牛肉多羊肉少的鋪子,也叫羊肉床子;而且羊肉床子也常會代賣加工好的熟食,很多還出售羊肉餡兒的大包子。另外還有一個現象:除非在牛街這樣的回民聚集地,那是沒有豬肉鋪;在更多的漢回混居的地方,豬肉槓子和羊肉床子則都會有,但是,兩家決不會臉兒對臉兒開,哪怕羊肉床子(或豬肉槓子)對面兒的鋪子空著,另一家也不會去賃,斜對過兒都成,對門兒不允許。關於這個習俗,其中還有段兒傳說,據說是因為羊肉床子與豬肉槓子鬧過一場風波。以後有時間吧,咱也可以聊聊這事兒,頗有意思。

相關焦點

  • 老北京的涮羊肉,可講究了,不來個銅鍋羊肉,雪天好像少點啥
    這樣的天氣裡,再沒有什麼比一頓老北京涮羊肉來得更舒坦了。北風吹得緊,紅泥小火爐,在涮羊肉小館裡坐在靠窗的位置,看著不大的空間裡蒸騰起水霧,帶來濃濃的暖意,羊肉在滾鍋裡上下翻騰,透過朦朧的玻璃窗,依稀能看到窗外的枯樹枝椏,積雪簌簌落下,有一種不真實感。推杯換盞間,似乎真的穿越回北平。待到酒足飯飽,出門一挑棉帘子,深吸一口冷冽的空氣,那叫一通透!
  • 多榜單加持璽源居的老北京涮肉,附近的老北京都常去
    而要論這其中的「寶藏店」還得數「先火後得名」璽源居老北京涮肉——連續獲得了美團大眾點評必吃榜、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餐廳、北京電視臺《美食地圖》欄目報導推薦餐廳等多榮譽加持。「這附近都是旅遊名勝,要找一家局氣的老北京涮肉不容易,他家在搬到這兒來之前在我們胡同就非常火了。」一位家住附近胡同的老北京告訴記者。璽源居雖然緊鄰景區,但常客卻多是老北京。
  • 老北京涮羊肉為什麼要用銅鍋?銅鍋才能體現「涮」羊肉的精華之處
    每到冬天,我就格外想念老北京涮羊肉。 我在南方長大,羊肉吃得少,也不好那口羊羶味兒。但唯有那口滾著清湯的小銅鍋,讓我一想起來就直咽口水。
  • 老北京銅鍋涮肉,到底比重慶火鍋好吃多少倍?
    到了清末民國初期,在秋冬兩季吃羊肉,已經成了京城百姓的飲食習慣。那時的羊肉鋪子遍布京城,因商鋪內常設有一個長長的肉案,所以人們更習慣稱它為「羊肉床子」。四九城內外,經營涮烤肉的飯館足足有幾十家。現在館子裡咱們吃到的,多是來自內蒙的「羔羊」和「羯羊」(指被騸了的公羊)。肥瘦得當,肉質細嫩鮮甜無羶味,極大滿足了吃貨們的腹欲之求。京城人吃涮羊肉要是不吃鮮肉,那不叫吃涮羊肉。手切鮮羊肉,這也是一絕。
  • 老北京味清水銅鍋涮羊肉
    按照老北京的說法,光是手切羊肉就能按照部位和切法分出七種來:一頭沉、大片肥、大三叉、小三叉、磨襠、上腦、黃瓜條。手切鮮羊肉口感和味道遠勝於機器切,尤以 「上腦」和「三叉」為上品。一盤手切羊肉,盤子立起來羊肉不掉視為好羊肉。    島城各家老北京涮鍋,主打的食材種類大多也不一樣。例如位於榮華小區的道口香,將老北京銅爐和羊肉湯結合在一起。
  • 這16種簡單好吃的老北京家常菜 您最愛吃哪種?
    因為菜幫子本身的弧度,這道菜有個詼諧的名字——「羅鍋菜」,透著老北京人平淡之中的幽默。 老北京最家常的醋熘白菜主要就是用白菜幫子炒出來的,切絲或切片,講究大火熱油,出鍋前勾薄芡,色澤明亮,蒜香撲鼻,下酒下飯都是好菜。
  • 吃過涮羊肉的老北京人,你會吃正宗的老北京涮羊肉火鍋嗎?
    老北京涮羊肉是正宗老北京火鍋的風味,傳承老北京涮羊肉的特點,採用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其他食材新鮮。老北京涮羊肉製作簡單,清湯鍋底最大限度的保證了羊肉的鮮美,吃起來是羊肉最鮮嫩的味道,口感很棒。
  • 多子多福敬床神,你了解床公床母嗎!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而且除睡眠以外,養兒育女等,全離不開床,床與人們的生活是如此密切相關。床自然有神,叫床神,與日常生活中的灶神、土地神一樣,有公婆兩位,稱為床公、床婆,而且還是「多子多福」、「兒孫滿堂」的偶像,「夫妻恩愛」、「白頭偕老」的模範。
  • 為什麼火鍋裡老北京銅鍋最正宗?
    最近小編為了給大家分享美食也是胖了不少啊,相信大家冬天都特愛吃火鍋吧,對於火鍋有不同的味道,四川重慶人習慣叫「火鍋」,廣東一帶叫做「打邊爐」,寧夏直接稱作「鍋子」,而江浙地區叫為「暖鍋」,北京則稱為「涮鍋」,日韓更是有壽喜鍋和部隊鍋...如果你已經吃膩了自己熟悉的那口鍋,話不多說,上鍋!
  • 周一談資|老北京銅鍋涮肉,到底比重慶火鍋好吃多少倍?
    圖片來源:qunar.com京城百姓愛羊肉老北京銅鍋涮肉這一口兒,是美食,是街景,是記憶,更是風物人情。一般相信,火鍋最初是隨北方遊牧民族傳入中原。到了清朝,隨著祭祀、宴筵、婚慶等活動的盛行,對於羊肉的需求慢慢變大,銷量上還有「千豬萬羊」一說。到了清末民國初期,在秋冬兩季吃羊肉,已經成了京城百姓的飲食習慣。
  • 日華媒:飄洋過海的老北京涮鍋 一解華人思鄉之苦
    圖片來源:日本《中文導報》  文章摘編如下:  提起涮羊肉,老北京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東來順。秋冬季節,在東來順「支個鍋子」,三五知己,圍爐而坐,涮肉啖酒,不亦樂乎。東來順涮鍋有別於其他地區火鍋,強調的是銅鍋白水涮肉。千萬不要小看這「銅鍋」與「白水涮肉」,這可是東來順品質的直接體現。
  • 老北京涮羊肉,該怎麼涮?
    老北京火鍋有著悠久的歷史,火鍋,古稱「古董羹」, 相傳蒙古騎兵南徵北戰時,不方便隨時做飯,有一次鐵木真偶然將羊肉片扔到水裡,覺得挺好吃,這後面發展成涮羊肉,也就是後來的老北京火鍋。老北京銅鍋涮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清水鍋底,木炭加熱,紫銅鍋具是傳統北方火鍋的三大特徵。與川渝口味的麻辣紅油火鍋不同,也與東北的亂燉火鍋相異。正宗的北方口味火鍋是以老北京的清水涮鍋為代表的紫銅火鍋,這銅鍋裡涮出的不僅是美味的鮮羊肉,還能感受到那濃濃的老北京文化。
  • 老北京銅鍋涮肉,解饞,地道!
    老北京銅鍋涮肉,解饞,地道!要不就成煮羊肉了 > 除了蔥姜,您再也看不見其他底料 類似麻辣鍋番茄鍋這些鍋底 好吃是好吃,但和老北京銅鍋涮肉 那可真是不沾邊兒
  • 拼胃火鍋-老北京涮羊肉
    老北京涮羊肉 老規矩聊聊歷史 朝代更替,新舊輪轉 其實哪有那麼多真切的歷史 有的只是略接近的兩個傳聞故事
  • 有些老北京美食,怎麼吃著吃著就變了呢?
    還有大磊子最愛的蔥爆羊肉,簡簡單單大蔥和羊肉猛火快炒就行,您非得放洋蔥是什麼操作?羊肉還是用的涮羊肉的那種羊肉卷,這口感可不是差一丁點的事兒。 還有南煎丸子是雞肉做的,溜肉片不放玉蘭片啥的,太多太多了。
  • 過冬好法寶,羊肉少不了,長沙這些爆款羊肉店了解一下?
    唯一一道菜就是紅燜羊肉,紅燜羊肉講究鍋底跟羊肉。鍋底自不必多說,家家有家家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楊錦記的羊肉。楊錦記的羊肉產源地在河南新鄉太行山,都是放養的野生黑山羊,肉質與口感比普通羊肉都要好得。每一鍋紅燜羊肉也足夠誠意,用的都是最好的羊肋排,在上菜之前已經熬煮了3個多小時,上桌只需開火加熱就可以開懷大吃。
  • CT5和老北京涮羊肉的搭配指數
    以及文章最後的老北京涮肉館吐血大推薦!肯定好多朋友都覺得東來順是騙第一次來北京的人,其實不然,東來順還是有著很正宗的老北京涮羊肉的風味,只是價格稍高,所以被冠上了「騙」的名號
  • 重慶2019羊肉地圖新鮮出爐!十八種花式吃羊才是對冬天起碼的尊重!
    從鍋到菜都正宗的老北京涮羊肉。 老北京原汁原味,芝麻醬、糖大蒜特別好吃!,都是3個月的羊子,一隻大概30-40斤左右,烤得黑香,外焦內嫩,不管是湯鍋的沾料,還是青椒剁椒都黑好吃。
  • 老北京銅爐爆肚涮肉火鍋登陸杭州!新式老北京火鍋,帶你暖暖貼秋膘
    最近,一家老北京銅爐火鍋首登杭城——東門口老火鍋來看看一手打卡攻略!東門口火鍋源於老北京 始於金陵城總店坐落於南京城的秦淮河旁 在古香古色的環境薰陶下 孕育出的東門口可以較好地調和南北雙方的火鍋口味 東門口在原老北京火鍋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迭代既保留了傳統涮肉法還開創了新工藝吃法「泉水爆、泉水涮」 保障了原材料的原味本香
  • 老北京的冬天,全在涮鍋裡
    時值冬月,老友來京,一起吃老北京涮羊肉是最應景的事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每一個「九」的第一天,以及最後一次「九」的最後一天,便是老北京人吃火鍋的日子,所以這火鍋也稱「九九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