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作為網絡消費的狂歡日,在吸引消費者瘋狂血拼的同時,由此引發的投訴也接踵而來,服裝類商品貨不對板、家電類產品途中破損、網購家具冒牌貨多等是幾大投訴熱點。今年「雙11」臨近,近日鞍山市消協發出消費警示,避免幾大陷阱。
「羊毛大衣」羊毛在哪兒
消費者趙女士去年「雙11」期間網購了一件398元的羊毛大衣。商品到手後,趙女士發現材質根本不是羊毛的,而是腈綸的,款式也和描述有明顯區別。趙女士要求退貨卻遭到拒絕,原因是「『雙11』特價款不退不換」。
消協提醒:網購商品貨不對板,在最近兩年的「雙11」期間投訴佔比很大,其中服裝類佔到四成左右。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服裝類產品時一定要仔細查看商品的評價內容,對於沒有銷售記錄且沒有評價的商品要慎買。
電磁爐途中損壞誰來管
遭遇「雙11」網購噩夢的還有市民徐先生。去年他在某購物網上購買了某品牌價格為179元的電磁爐,收到產品後,徐先生打開外包裝發現電磁爐的屏幕竟有裂紋。對此,賣家表示,產品寄出時是完好的,肯定是快遞在運輸的過程中導致,因此拒絕承擔責任。
消協提醒:數據顯示,最近幾年「雙11」網購電子電器類產品出現破損情況一直是投訴焦點,佔該類別的30%左右,但到底是賣家郵寄前就出現了問題,還是郵寄過程中損壞很難界定,而由於是異地交易,消費者想維權成功幾乎不可能。提醒消費者,購買電子產品時最好先驗貨,發現有質量問題要拒絕籤收。
網購家具「冒牌貨」多
市民魏女士去年「雙11」網購一套3000元的家具,該家具實體店價格為5600元。家具到貨後,魏女士發現這套家具跟商場裡的實物相差甚遠,連商標也跟品牌家具不一樣。對此,賣家表示其實出售的是高仿,並願意退款1000元,希望魏女士不要給予差評。
消協提醒:網購家具一直是最近兩年消費者吐槽的焦點,而且不僅僅局限在「雙11」期間,但是由於家具類本身就是大件商品,不少還是定製的,因此消費者想要退貨基本不太可能。即便是商家同意退貨,由此所產生的高額運費也讓不少消費者最終放棄退貨的想法。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這類大件商品時,最好還是選擇實體店。 @帶護膝的小蜜蜂(新浪)
慎掃二維碼 當心遇陷阱
最近兩年有關網購遭遇二維碼詐騙的不在少數,提醒市民,網購時對於不明來源的二維碼不要輕易掃描。此外,有些打著「低價」、「優惠」等旗號的「釣魚」網站連結,通過網際網路、簡訊、聊天工具、社交媒體等渠道被傳播,一旦輸入個人信息,就會被不法分子竊取銀行卡等個人信息。因此,提醒消費者,儘量選擇信譽好、運營時間長的網站進行銀行卡網上支付業務,防範不法網上商戶盜取卡號或其他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