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學將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時刻,也是讓他們更獨立的機會。家長盡可以協助您的子女來規劃他們的海外留學事宜,但值得注意的事,在這過程中請成為引導者,而非決策者喔,讓孩子在選擇課程和課外活動時做出自己的決定,就是一個不錯的試煉。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出國留學前,家長和孩子都需要做好哪幾方面的準備工作?
出國留學的先決條件是語言的日常交流和學習。如果留學前語言沒學好,留學困難會相當多。很多人認為學英語最好直接到國外,因為國外的語言環境好,能夠更快地提高語言能力,但是對於還沒有具備紮實語言基礎的中國學生而言,這肯定不是一個好建議。因為,對應試教育下學英語的學生,如果馬上出國留學,難免聽不懂課、張不開嘴,進而陷入學習的惡性循環當中。所以即便學校有語言強化課程,自己首先也要做好語言準備。
對於將來會出國留學的孩子,我們在知識儲備上的方針就是,儘可能地利用國內紮實過關的基礎教育給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以緩衝孩子突然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教育體制和環境下開始可能會受到的衝擊和影響。中國的小學階段,至少在一、二線城市,質量是比較高的,在近十幾年,隨著政府、社會對教育事業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投資,除了原來就比較重視的語數外學科,現在稍微好一點的學校,美術、表演、音樂這些課程都有配備很專業的老師。在這裡要重點提一下幾個學科中家長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國內的小學很注重識字、閱讀理解的培養,但是如果你將來是要將孩子送出國留學的,更要注重閱讀能力是對於作品整體的理解,自己的感受。比如說,如果國內讓孩子做閱讀理解,通常是填空、選擇和簡單一句話的回答。但是有留學意向的家長需要更加注重的是整體思路、人物刻畫、風格方面的理解。表達能力主要要注意學生的口頭表達流暢度,口齒、音量和語速是這個年齡階段小孩養成的習慣,所以需要特別關注。
國內的數學教育和紮實,特別是在對於數學概念的理解上,而且這幾年也增加了數據管理的一些新知識,比如柱狀圖等等,就內容來說,已經很不錯了,家長不需要額外增加內容。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不同地域的社會、國情、經濟、文化可能迥然不同。中國學生留學,也是接觸和了解、乃至運用國際社會文化「為自己發展而用」的過程。出國前充分了解國外的社會、人文、歷史、經濟、民族、和未來就業等方面的信息,會很有幫助。
現在自費出國留學的主力軍,都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生的獨生子女,他們一般在國內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而一旦出國,實際上是留學生個人生活的開始,孩子必須獨自面對海外生活的各種問題。是否具備生活能力是留學生活質量高低的關鍵。所以出國前,應加強生活知識的培養,包括科學飲食、生活預算、疾病預防、簡單家用電器的使用等。
家長都希望孩子留學回國後能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孩子的未來職業發展,應該從產生留學計劃的那一刻就開始籌備。一方面,應客觀分析孩子的性格和興趣,選擇孩子力所能及,能夠完成學業的課程,另一方面,應培養孩子自己規劃個人職業生涯的能力和意識,在未來升入高等教育和職業方面做好準備。
資金是留學的基礎保障,留學孩子的家庭應做好持續支付學生海外學習費用的準備,制定可能出現經濟斷層情況時的應對措施。留學花錢多且要持續幾年,如果不考慮資金儲備,先讓孩子走出去,一旦生活有變,孩子留學會面臨很多困難。
關於生活用品,總的來說,並不需要過度強調需要為新的生活準備什麼東西,因為一旦到達了一個新的環境,你會從同學、室友和朋友所帶的東西那裡發現自己還欠缺什麼,再通過購買補充上去就好了。當然,有一些個人用品還是要準備好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使用習慣,重新購置雖然方便但是並不一定用得合適,只要把前期必備的東西準備好,就能夠幫你快速適應新的學校和環境,還沒有動手準備的同學要趕緊行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