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樓市正在悄然生變。
從古至今,房子都扮演著一個家庭中幾乎是最重要的角色,有房好成家,有房找工作沒有顧慮,有房孩子上學不用發愁。房子在中國不僅僅是磚頭水泥等築起的冰冷建築物,它更是家庭財富(70%資產是房產)、社會地位的象徵,一個城市紅利資源的享用最起碼的要求是你必須在這個城市有一套房子。
房地產的發展史,與其說是居住環境的不斷改善,不如說是房地產金融屬性的不斷擴張升級。伴隨著房地產不斷發展的還有人們的投資和炒作樓市賺錢的欲望。地產大佬潘石屹直言揭露,國人對房屋產權的宗教般狂熱,是高房價的根本原因。在這種狂熱下,人們形成了「房價一定會漲」的預期。
但經歷了三年多的疾風驟雨式調控和2020年初的「黑天鵝」衝擊,樓市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過去十年,早買房的確被證實是明智之舉,但是站在當下看未來,十年後如果誰敢打包票買房一定大賺,我是堅決不同意的——
樓市正在發生的三大變化顯示,房價這次或真要降了,無房人值得被恭喜:
首先,住建部終於「出手」,房產稅大招或將問世,未來房子多並非好事
上個月13號,住建部網站發布了《關於提升房屋網籤備案服務效能的意見》要求,推進全國一張網建設,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明確推進「網際網路+網籤」。
表面上看,這個消息意味著全國房產聯網即將接通,一個人名下有幾套房一目了然。但更深層次的信號是,剛需們苦苦期盼的降房價「大招」房地產稅可能要開徵了。因為開徵房地產稅的先決條件就是,摸清全國到底有多少房產,一套房產的比例是多少,二套房產的比例是多少,三套及以上的房產又是多少。只有這些數據全部收集採證完成,才能給房地產稅稅基的設置提供依據。
雖然此前有專家說,首套房的剛需不徵,但是國家也不能憑空去設置。潘石屹也說過,房子越多徵稅要越高,同樣也需要有個人名下房屋大數據作為依據才行。房產稅出臺房價到底會不會降,其實已經不需要爭論了,單是沒一次房產稅出臺的消息放出,舉國上下就會引發一輪拋房潮,足以說明一切,未來投資房地產拼的是擁有多少好地段的優質資產,不再是比拼誰的房產多。房子多未必是好事。
其次,有房人在用腳投票,降價甩賣正在如火如荼上演
最近一段時間,媒體報導、專家喊話最多的觀點就是「樓市回暖了」。確實,從貝殼、易居等平臺發布的4月份成交數據來看,各大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確在緩慢升溫。尤其是深圳、杭州、蘇州等地還迎來了短暫的「搶房潮」。的確容易讓無房者焦慮躁動。
但有一個事實我們也不容忽視:當前階段,大量有房人在用腳投票——二手房掛牌量激增:安居客的報告顯示,全國4月份新增掛牌房源量環比上漲近200%。深圳,3月僅中介機構在售二手房數量就突破37000套,不到一個月時間,掛牌房源量增加了近4000套。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青島等亦如此。
結合4月下旬以及5月前一周成交量迅速升溫來看,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當前樓市其實賣房的人比買房的人多。
當各大開發商的新房在打折降價出售時,二手房如果想要成交,降價甩賣是必不可少的。媒體報導,多個城市二手房大降價甩賣的情況屢屢上演:合肥,3月份有業主直降50萬賣房;上海總價300萬的房子,房主更是直降47萬出售;北京十裡河某小區,投資客直接割肉80萬,5天內調價3次,都依然無人問津;河北燕郊降價幅度更激烈,兩年年內有投資客降價近100萬,帶著「賠光首付款」的誠意,依然難覓接盤俠蹤影……
再者,地方鬆綁調控的權限正在被收回,樓市短期下行趨勢顯著
不得不承認,一季度房地產「損失」慘重,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7%,但我們都心知肚明真實情況肯定遠比這嚴重得多。所以,我們看到2、3月份對於房地產的「營救」也在轟轟烈烈進行,尤其是對房企間的「紓困」行動,更是密集開展。易居數據顯示,一季度涉及的「紓困」新政高達70城。
但5月份國家又傳來重磅信號——5月10日,央行發布了《2020年第1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於房地產這次刪掉了「因城施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信號很明確,從一季度各大城市的「自由行動」來看,結果並不理想,很多城市壓根把握不好調控的尺度(廣州、駐馬店、海寧、青島等),「因城施策」並不能再繼續施行下去,否則中央只能隔三差五地「糾偏」了。如果地方「鬆綁調控」的權限被收回,對於房價而言,構成利空,畢竟不能出臺新政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刺激和救助,樓市下行的趨勢就會一直存在。
此外,其實央行不久前的《報告》也顯示,中國房子已經嚴重過剩:住房自有率96%,處於世界前列;家庭擁有住房1.5套,房子更不稀缺。總之一句話,中國絕大多數城市已經進入「供大於求」的格局,在這邊背景下房價是跌易漲難。
業內專家分析當前的樓市局勢時指出,現在的房地產市場,與2014年時如出一轍:下行趨勢明顯。唯一不同的是,彼時一二線城市尚有龐大的購房需求支撐,現在全國樓市是「一盤棋」,上到四大一線城市,下到十八線縣城鄉鎮,接盤俠都嚴重不足,不是購買力不行,而是對後市的預期不足,有錢也不敢再投資買房了。
不管你承不承認,通過上述分析我都認為,房價這次真的要降了。雖然「大跌」依然不可能出現,但是樓市底子薄弱的城市下跌的空間還是很充足的。尤其是過去幾年靠「棚改」等外力漲起來的城市,房價或給人「驚喜」。
樓市步入「下行通道」,對於無房人而言意味著購買成本的減少,自然值得恭喜。其實真正值得開心的是樓市短期不會再迅速躥升,買房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而且買房也佔用一定優勢,比如房貸利率下降,茶水費、號頭費等亂象的消失,投資客出局剛需購買空間充分釋放等。
實幹家曹德旺不止一次猛烈抨擊過房地產。在他看來,房產「扼殺」了年輕一代的夢想。搞科研的呆不住,搞工匠的耗不起,搞創新的不敢闖。房地產一家獨大不僅擠壓了實體製造業,更使得投機炒作蔚然成風,年輕人的致富邏輯嚴重扭曲。不得不說,曹德旺每一次對房地產的揭露和點評都很精準,也符合基本事實。在抨擊了那麼多次以後,今天我們總算看到房地產有實質性改變了,這是億萬國人之福,更是中國經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