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州:60%原油此地出產
事件一:2007年1月5日,5名中國工人在尼南部的河流州埃莫華地區遭到武裝人員綁架。
事件二:2006年8月13日,4名外國石油工人在河流州石油城哈科特港的一家酒吧內遭部落武裝人員綁架,包括1名英國人和1名美國人。
事件三:2006年6月7日,5名韓國大宇建設公司僱員凌晨在石油重鎮哈科特港被綁架,奈及利亞反政府武裝「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當日宣布負責。
事件四:2006年5月11日,哈科特港3名石油工人遭到綁架,其中有一名是義大利人。
河流州擁有近320萬人口,是一個多部族聚居區。首府哈科特港,是尼第二大天然良港,奈及利亞東部的進出口物資,特別是石油均從此出口。由於盛產油棕櫚,在殖民地時期河流州有「油河」的美稱。河流州石油和天然氣的蘊藏量極為豐富,為奈及利亞之最。目前奈及利亞60%以上的原油是由河流州生產的。
奈及利亞在哈爾科特港附近修建了兩個煉油廠,州內現有大型企業80多家。
巴耶爾薩州:工業發展尚處萌芽
事件一:2006年11月6日,義大利阿吉普石油公司在尼日三角洲地區巴耶爾薩州的一處石油設施遭遇襲擊,48人被綁架。
事件二:2006年7月26日,奈及利亞三角洲地區巴耶爾薩州26日發生一起數百名武裝青年襲擊義大利石油公司輸油站事件,並扣留了輸油站40名工人為人質。
巴耶爾薩州是奈及利亞最不發達的州之一。1996年從河流州分出建州,約有112萬人口,是伊賈族的聚居區,此外還有伊索科等部族。原油儲藏量居尼日三角州之首,天然氣、粘土儲量也很豐富,但許多資源尚有待勘探和開發。
工商業發展尚處萌芽狀態,加工工業幾乎空白,交通、通信和供電、供水情況均十分落後,交通主要以水路為主。教育落後,州內大部分小學和中學集中在3個地方政府區,無中學以上學校。
幾內亞灣:未來世界首要產油區
事件:2006年11月22日,奈及利亞第四大石油公司義大利阿吉普石油公司的7名義大利員工在幾內亞灣作業時遭到武裝人員的綁架。
幾內亞灣是非洲最大的海灣,沿岸十多個國家及臨近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分析家預測,未來幾內亞灣將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產油區之一。
幾內亞灣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超過800億桶,2001年全球新探明80億桶原油中有70億桶在幾內亞灣地區。
幾內亞灣地區的石油資源主要為陸地、近海、深海和超深海四種類型,幾內亞灣地區石油多為淺層石油,品種多達40餘種,且大多屬於低硫類、高品質石油,開發及提煉成本相對較低。
西方大國很早就意識到幾內亞灣的重要性,不斷強化對該地區產油國的外交攻勢,鼓勵國內石油集團搶灘幾內亞灣產油區。國際社會對該地區的關注也日趨上升。
尼日三角洲:部族經常發動內戰
事件一:2006年10月10日,一夥武裝分子襲擊並佔領了尼日三角洲地區英荷殼牌公司的一座石油平臺,並將60名工人扣為人質。
事件二:2006年2月18日,武裝組織在尼日三角洲地區發起一系列襲擊,9名外國石油工人被綁架,石油設施遭到破壞,英荷殼牌公司被迫停止在福卡多斯港的石油出口,並關閉一個油田。
尼日三角洲位於奈及利亞南部,面積約3.6萬平方公裡,日產230萬桶原油,是奈及利亞石油財富的主要來源。這個地區的石油收入佔奈及利亞出口收入的90%以上。
尼日三角洲地區主要聚居著尼第三大部族伊博族人。由於石油分配不公,伊博族人經常鬧分裂,並曾因此引發內戰。反政府武裝「尼日三角洲人民志願軍」是該地區一支地方民兵武裝,多年來一直尋求自治並要求與奈及利亞政府共享石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