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嚴格設計隨機對照試驗直接比較的系統評價/Meta 分析已被公認為是評價幹預措施療效的最高級別證據,稱為傳統系統評價/Meta 分析,而在臨床實踐中,經常會碰到許多不同幹預措施的療效差異尚無直接比較研究的證據,或雖有直接比較研究證據,但相關研究數量較少或質量較低。當直接研究證據缺乏時,可通過對比共同對照措施進行間接比較,直接研究證據不足時,可合併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增加證據的可信性,而這種合成間接證據與直接證據進行不同幹預措施排序比較的方法被稱作網狀Meta分析,在接下來的推送中,我們將轉載逍遙君自習室介紹網狀Meta分析的相關內容供讀者學習。首先我們需要準備好數據,數據跟上次演示的數據一樣,在公眾號後臺回復
「網絡meta」獲取數據。
連續性變量:有5種治療方法,這裡用1,2,3,4,5來代替
二分類變量:有4種幹預措施,這裡用1,2,3,4代替。下面介紹用R繪製網狀圖的步驟,關於R和Rstudio的安裝就不再介紹了,前面的文章都寫過。1. 我們打開Rstudio,第一步仍然是
設置工作路徑,然後把數據文件都放到路徑文件夾下。2. R語言進行網狀Meta分析主要就是通過件
gemtc 程序包調用對應的
rjags 程序包來執行的,所以
第二步需要安裝gemtc包,並且調用gemtc和rjags。3. 導入數據,分別導入連續性變量和二分類變量,注意數據格式為csv格式。導入後分別賦值為
plotdata1(連續性變量)和plotdata2(二分類變量)4.設置標籤,連續性變量有5種幹預措施,分別定義為A,B,C,D,E五種治療,賦值為
treatments1。二分類變量有4種幹預措施,分別定義為F,G,H,I四種治療,賦值為
treatments2。5.繪製網狀圖,分別繪製連續性變量和二分類變量的網狀圖。連續性變量:注意
紅色標註的部分,注意和二分類變量區分。
每一行都有對應的功能說明,可以自行修改。這裡要提到的是,如果樣本量非常大,建議把上面代碼中的樣本量加權節點代碼(下圖)刪除掉,不然做出來會非常緊湊。
節點加不加權不影響論文的發表。通過修改代碼裡的數值可以進一步修正網狀圖,也可以導出為PDF後在
Adobe illustrator裡修改。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網狀圖相信大家已經會了,下一期會介紹網狀meta分析下面的步驟。
逍遙君:南京醫科大學博士,主治醫師,發表論文20餘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論文8篇,主持國自然及各級別課題多項,著有《逍遙君說科研系列課程》,主講Meta分析、基金標書、論文寫作,丁香園、募格學術特約講師,同時具有多年基金、股市、P2P、數字貨幣投資經驗。
更多精彩內容,在我的丁香公開課《Meta分析零基礎實用教程》、《文獻檢索與管理實用教程,點擊閱讀全文直達 ~
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後臺諮詢,醫科堂一定會竭盡全力給你滿意的答覆。歡迎微信搜索medclass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