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報季,掘金季。
今年以來,科技股持續火熱,尤其是新基建和晶片自主可控等板塊深受資本市場的關注。
在眾所周知的行業利好中,哪些公司真的業績實錘?又有哪些公司強勢開掛,有機會搏一個加速成長?
遍覽公告,紫光股份近期這兩份新鮮出爐的報告尤其值得大家的重視,一個是以17%的股份招攬戰投,一個是預告上半年業績大幅上漲:
1)招攬戰投,擴容朋友圈
本周五晚間公司公告控股股東西藏紫光通信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通信)擬通過公開徵集轉讓方式協議轉讓其持有的17%公司股份,轉讓股份數量分為三個份額,5.66%、5.66%和5.68%,轉讓價格不低於40.36元/股。
方案獲得財政部原則同意。意向受讓方應具備較強的產業運營能力和實力,可為公司引入有效的技術、市場及產業協同等戰略資源,協助公司提升產業競爭力。
紫光轉讓股權的意向早在2020年4月10日已經披露,本次獲得財政部的原則同意,戰投入局將加速落地。
按照最低轉讓價40.36元/股計算,股權受讓方至少要投入46.7億元,進入門檻極高,每一個投資方都不容小覷。
戰投方真金白銀入場,不僅一次性化解了紫光股份可能的二級市場減持壓力,更帶來了更加多元的產業背景,這對於以2B、2G業務為主的紫光股份,預示著更大的市場、更多的訂單、更龐大且高質量的朋友圈。
我們知道,公司的成長多是跟隨行業大勢起伏的,更大的市場份額通常是慢工出細活的積累,比如技術研發、渠道鋪設,而股權結構的優化則是難得的奇點時刻!
企業成長不再僅僅是管理團隊個人的苦苦奮鬥,股東資源的強勢賦能將把企業推上發展的快車道。
股票市場上,我們也經常看到成功的戰略資源整合帶來的估值提升,比如高瓴資本先後戰投格力電器、凱萊英,碧桂園戰投帝歐家居、蒙娜麗莎、惠達衛浴等。
2)疫情後率先領漲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8.45%和32.86%。
但進入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公司各產品線運營和銷售快速恢復,在政務、電信、金融、交通、醫療等行業及智慧城市、雲計算等方面的多個重點項目陸續交付……
第二季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預計2020年第二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約25%—40%。
2020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預計同比增長0%–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同比增長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0%–30%,預計全面實現同向上升。」
疫情的餘震尚未完全散去,紫光股份就率先實現了業績反轉,重回高增長。在多個領域比肩華為的隱形冠軍名不虛傳。這也是公司選擇此時張開懷抱,擁抱產業資本的底氣。
確認這兩大利好後,我們再來深究,紫光股份到底是誰?成長動力來自哪裡?又有著怎樣的長遠未來?
1、新基建的歷史性機遇
對於投資而言,行業β是收益的最主要來源,企業業績高增長的持有期是最甜蜜的。
在全球宏觀經濟脆弱的當下,兩類機會是值得逆勢重視的:一是高增長的新興領域,二是政府逆周期投資的重點方向。
聚焦國內,二者的結合正是以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基建」。
「新基建」概念2018年底首次被提出,並於2020年4月20日被明確範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面。
其中,信息基礎設施包含:以5G為代表的通信基礎設施,以雲計算、AI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IDC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
新基建產業是技術、需求、政府投資的多方共振。
技術方面,在諸多領域深厚的技術儲備和強烈的趕超爭鋒願望,使新基建不是無源之水,產業主體加速布局。
典型如5G。2020年已是工信部5G牌照發放的第二年,「5G改變社會」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URLLC(超高可靠低時延)、mMTC(海量機器類終端通信)三大特性讓無數激動人心的應用場景成為可能。
需求方面,新基建是承載數字經濟的主要載體,能切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得人心,順民意。
例如,就在2020年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一個小小的健康碼讓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井然有序,相信是每個人切身感受到的。這背後,正是新基建為底座的數字經濟在小試身手。
政府投資,是新基建加速的重要推動力量。這背後不僅有對衝經濟下行壓力的考量,更是對一個國家的長遠競爭力取決於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深刻認知。
中美高科技領域的角力不只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更是舉國之力的鏖戰!新基建,正是我國的一個戰術切入點。
十年前,我國政府在傳統基建上的大力投資,帶來了A股的一場黃金盛宴,2020年的今天,隨著我國政府在新基建投資上的重點著墨,必然也將在資本市場上帶來重要的投資機會。
以紫光股份為代表的我國科技股核心資產,值得投資者們的重視。
紫光股份是紫光集團旗下雲與智能事業群的核心主體,2016年併購新華三後,成為國內唯二(另一個是華為)的能夠覆蓋硬體+軟體+整體解決方案的廠商,且擁有從傳統網絡到新網絡(SDN/NFV)到 IOT 的完備連接能力,從私有雲到行業雲的全線雲計算產品,是具備全方位、數位化解決方案的稀缺資產。
2、時代弄潮兒的硬核實力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
在這時代的波譎雲詭中,能夠憑藉硬核實力,敢闖敢幹的弄潮兒,A股市場上可以說真的不多。
下面我們對紫光股份,尤其是其控股51%的新華三(貢獻公司絕大部分利潤)進行一番硬核分析。
主要從團隊、戰略、產品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1)團隊:華為內核,惠普經驗,紫光創新
新華三的歷史頗為波折,起源於華為,中間歷經華為退出、3COM 被惠普收購、紫光集團拿下 51%控股權,形成了具備華為精神內核,惠普成熟產品運營經驗、紫光創新精神的ICT綜合體。
目前,新華三總裁由紫光股份董事長於英濤親自擔任。於英濤曾任職於中國聯通,2005年率先開創運營商手機定製銷售模式,2009年代表中國聯通率先與蘋果公司談判,第一次將蘋果手機引入中國。
聯席總裁6人,其中王景頗、尤學軍、易紹山三位華為出身,黃智輝惠普出身,韓志剛中國聯通出身,盧英傑摩託羅拉出身。
2)戰略:紫光集團雲能力核心,建設「數字大腦」
紫光集團戰略定位「從芯到雲」,而紫光股份正是集團雲能力的核心。
2020年4月8日紫光集團宣布重大組織架構升級——基於紫光雲網板塊的整體發展戰略,整合旗下公司的私有雲、公有雲、人工智慧、視頻雲、軟體服務能力,成立「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
事業群將致力於融合全場景的雲與智能業務,實現紫光雲的全棧智能、全域覆蓋,進一步提升紫光雲的技術能力、拓展紫光雲的服務範圍,從而將其打造成為百行百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引擎。
新華三藉助紫光集團優勢,在「AI in All」智能戰略引導下,提出「數字大腦」計劃,協助紫光雲快速擴張,從而帶動設備需求增長,形成紫光生態閉環。
3)產品:低調龍頭,多品類均行業前三
新華三業務主要分為四大產品線:
網絡產品線:包括路由器、交換機和 WLAN 產品研發銷售
IT 產品線:包括伺服器、存儲產品研發銷售
安全產品線:安全硬體研發銷售
雲計算及服務:提供雲計算和相關技術服務
根據IDC2019年相關統計數據,公司H3C品牌交換機、路由器、WLAN產品在國內企業級市場佔有率分別為35.5%、27.9%、30.9%;伺服器市場佔有率16.3%;安全硬體市場佔有率9.3%,均位居市場前三。
根據計世資訊相關統計數據,公司2016年-2018年連續三年在中國雲管理平臺市場保持市場份額第一,2019年中國私有雲廠商競爭力象限圖中位於「領導者象限」,技術能力國內排名首位,2019年中國SDN(軟體)市場佔有率31.9%,連續四年蟬聯市場第一。
在場景化應用方面,新華三集團以雲、數、智、網、安多維度的融合能力,已在政府、金融、媒體、電力、教育等行業擁有超過5000個用戶實踐,其中包括15個國家部委級政務雲、22個省級政務雲,300餘個地市區縣政務雲等。
這裡以網絡產品中的路由器為例稍加展開。
在中國企業級路由器市場,新華三競爭實力僅次於華為,擁有 28.5%的市場份額。
在全球企業級路由器市場中,思科佔據絕對市場份額,達到67.2%,其次華為佔比10.6%,新華三位居第三。
而近日,紫光旗下新華三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核心網絡處理器測試晶片順利完成生產與封裝測試環節,並已成功運行自研固件和測試軟體。
預計明年上半年,新華三將發布採用自研核心網絡處理器的高端路由器產品。
自研晶片的成功,一方面展示了集團強大的研發實力和自主創新的決心,另一方面將在供應鏈安全和成本性能兩個維度賦予新華三全新的競爭力。
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新華三自研晶片有利於把控自身供應鏈安全,同時抓住國產替代的機遇;且自研晶片更易於軟硬體之間的協同優化,用量較大時規模效應也將降低成本,更添價格競爭力。
且晶片方面,紫光集團的「從芯到雲」戰略正在形成越來越強的合力。
6月20日上午,由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實施的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二期(土建)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開工。
此前,今年4月13日,長江存儲重磅宣布,其128層QLC 3D快閃記憶體(X2-6070)研製成功,並已在多家主控廠商SSD等終端產品上通過驗證。
按照長存的說法,這款產品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業內首款128層QLC規格3D NAND,且擁有已知型號產品中最高單位面積存儲密度,最高I/O傳輸速度和最高單顆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容量。
新華三已經在相關產品中開始應用長江存儲自研自產的存儲晶片、西安紫光國芯的DRAM晶片,其伺服器、存儲器等終端產品領域競爭力再上一層樓。
僅從產品角度看,新華三戰鬥力五星,且在紫光集團晶片產業的加持下,前路寬廣。
3、未來有哪些業績增長點?
第一是運營商客戶的深耕。
幾乎每隔10年,通信技術就會迎來一次重大變革,每次均有設備廠商借勢崛起。
進入5G時代,兩大核心變化是流量的爆發與應用場景的拓展。在巨大的流量和複雜的業務要求下,網絡架構向SDN/NFV轉型已成為運營商的共識。
目前SDN/NFV正逐步從概念驗證過渡到小規模試點,預計在2020將會有大規模的商用部署。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軟體定義網絡)的核心即通過開放之前封閉的北向接口和南向接口,達到軟硬體解耦的目的。
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網絡功能虛擬化)即採用通用的計算、存儲和網絡硬體,代替專用網絡設備,從而降低整個通信網的複雜度。
具體的技術細節我們就不糾結了,這裡想和大家強調一下技術的發展路徑。
SDN等脫胎於企業網,最早應用於數據中心,部署遵循先企業網再電信網的節奏。
而新華三最大的優勢就是企業網市場,歷史股東結構原因,之前其設備在運營商市場表現遠弱於華為。
根據計世資訊相關統計數據,公司2019年中國SDN(軟體)市場佔有率31.9%,連續四年蟬聯市場第一。
適逢技術變革,新華三將以SDN為契機,深度參與5G組網,增加在運營商的市場份額。
從近期運營商項目中標情況看,新華三的表現可圈可點。
自2019年12月以來,新華三連續中標三大運營商具有象徵意義的集採:
1)中國電信2019年次高端路由器集採份額第1名、核心路由器首次集採入圍;
2)中國移動2019年IT雲資源池新建SDN系統集採份額第1名(70%份額);
3)中國聯通2019-20年數據中心交換機第2名(30%份額);
4)中國移動2020年PC伺服器80億集中採購項目中標18.7億元,與中興(27.0億)、華為(25.6億)三足鼎立……
第二是海外市場的發力。
新華三過去海外銷售以惠普貼牌銷售為主。紫光完成華三收購後,根據雙方約定,其境外銷售應通過惠普境外公司貼牌進行,但成績不佳。
2019年,雙方經談判達成一致,新華三可直接向海外市場銷售產品,但三年內不能進入美國市場。
2019年是公司進軍海外市場的元年,公司將H3C品牌交換機、路由器、WLAN、安全網關等成熟的網絡產品首推國際市場,並針對海外客戶的需求不斷提升產品適用性和海外特性。
公司初步建立起了海外市場拓展和交付體系,新成立了俄羅斯、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泰國、巴基斯坦5家海外子公司,自主業務新發展渠道110家,覆蓋到24個國家,新交付海外項目近200個。
未來新華三在海外市場能夠多大程度上重現華為的神話,是值得密切關注的。
4、資本動作賦能遠期發展
首先是集團層面,紫光集團引入重慶兩江產業集團作為戰略股東。
這意味著,紫光將獲得重慶地方國資的強力加持,在獲得百億左右的資金,增強資金實力後,開啟高校、國資雙翼並舉的全新模式。
藉助重慶地方優勢,有助於拓展紫光股份在政務、雲計算、智慧城市等業務,推動「數字大腦計劃 2020」。
再者是紫光股份層面,2020年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12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面向行業智能應用的雲計算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5G網絡應用關鍵晶片及設備研發項目」和「新一代ICT產品智能工廠建設項目」的建設,並補充流動資金。
最後,紫光股份控股股東西藏紫光通信投資有限公司擬通過公開徵集轉讓方式協議轉讓其持有的公司347,295,413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7.00%,轉讓價格不低於40.36元/股。
這一動作,一方面切實利好紫光股份,既避免了二級市場減持對股價造成的衝擊,又帶來了潛在戰略投資人的協同效應。紫光集團的資本運作實力是得到市場驗證的,帶來產業資本、企業運營和投資者的多方共贏概率較大。
另一方面預期140億+的股權轉讓款也將大大減輕紫光集團的負債率壓力,減少了投資者突遇黑天鵝的風險。
2019年11月,校企負債率問題曾引發資本市場大跌,受北京大學控股的方正集團負面消息拖累,清華大學控股的紫光集團的美元債價格也出現了異動,看呆了一眾投資者。
而自今年4月以來,受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影響,紫光海外和境內的債券均已回升,紫光債券投資人的信心已基本恢復。
彭博社在6月4日報導中也提到:紫光集團美元債迅速拉升,多隻境內債券也大漲。
以紫光境外債券TSINGH 4 3/4 01/31/21為例,從4月初開始至6月19日已經累計上漲超過30%;「19紫光01」 已從4月8日的75.47元/張,回升至6月19日85.00元/張;「19紫光02」異動也早已修復,至6月19日收盤報83.56元/張。
集團債務壓力減輕,對於債券投資者是抄底良機,對於股票投資者少了一個潛在風險點。
綜上,我們認為紫光股份是A股市場上不可多得的能夠覆蓋硬體+軟體+整體解決方案的廠商,且擁有從傳統網絡到新網絡(SDN/NFV)到 IOT 的完備連接能力,從私有雲到行業雲的全線雲計算產品,是具備全方位、數位化解決方案的稀缺核心資產。
以新華三的產業競爭力為本,紫光集團的資本運作能力和多方戰投資源整合為輔,在5G新基建的時代機遇加持下,相信紫光股份的業績加速才剛剛開始,未來徵途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