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的高中的分數排名次不同。日本的高中排名採用偏差值的算法。25為最低,75為最高。注意是偏差值只是一個係數。不是排名。更不是分數。
那麼偏差值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日本高中學校偏差值計算方法:所謂「偏差值」是指相對平均值的偏差數值。它與傳統的以百分為滿分的評價方法不同,通常以50為平均值,75為最高值,25為最低值。
計算方法為將統一考試中個人的成績減去平均分,再除以標準偏差,再乘以10,最後加上50。 偏差値 = {(自分の點數)-(受験者の平均點)}÷(標準偏差)×10+50
標準偏差:每個學生的分數減去平均分,這個結果的平方的總和,除以學生的總數,這個結果再開個平方就是標準偏差。
有時也會有這樣的簡便方法:偏差值=(自己的分數-平均分)÷2+50
日本高中學校偏差值重要性:偏差值要反映的不是試題的難度和個人的分數,而是每個人在所有考生中的水準順位。如果考試是全國性的,那所得偏差值將表明考生在全國應考者中處於怎樣的位數。由於偏差值在日本被看做學習能力水平的正確反映,日本的高中甚至大學也就把錄取新生的標準換算成某種偏差值等級,而考生則根據自己的偏差值報考相同水準的學校。這樣似乎就可以免去升學考試中的「盲目高攀」或「委屈下就」現象,而這一點正是偏差值能被人信服的根源,日本正式在考試中採用偏差值制度是1964年。至70年代東京都的一些私立高中開始普遍以偏差值的方法選拔錄取考生。這樣一來,以升學考試為目的組織教學的學校實際上就以偏差值為中心,進行日常教學和升學指導。而初中生個人的偏差值水準往往成了決定他們今後去向,升入怎樣的高中的重要因素。小小的偏差值,就這樣成了決定日本青少年終生的籌碼 偏差值越高 則你實力越強一般考私立偏差值60左右就足夠了,難關國立的話70。
日本高中學校偏差值舉例:在總數為10000名考生,偏差值70的話、大約排名228.偏差値65的話、大約排名668,偏差值60的話,大約排名1587名,偏差值55,大約排名3085,偏差值50 ,大約排名5000,偏差值45 ,大約排名6915,偏差值40,大約排名8413,偏差值35,大約排名9332,偏差值30 大約排名9772. 日本高中偏差值具體說明:這個班級中全體成員的成績算出來的偏差值,在不同的集體中,偏差值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日本高中每個班級的偏差值都是不同的。而且每次考試這個集體的成績都會有所上升或變化,因此,偏差值每年都會有所變化,能從中國招生的日本高中宣傳的一般都是他的最好的班級的偏差值,但是中國的學生去了以後不一定入學最好的班級
讓我來舉個例子:
小A參加了7月和9月的兩次月考(滿分500分),7月得了350分,9月得了385分。
這兩次月考,全校的平均分都是300分。7月份同學們的成績都比較接近300分,所以7月的標準偏差是50;9月份同學們的成績有好有壞,所以標準偏差變成了85。
教導處算出小A這兩次月考的偏差值分別是:
竟然都是60分,如此完美地在兩次月考中保持了同樣的水準(果然是運用了超能力)!
偏差值的算法看起來好麻煩,為什麼不用分數或排名來表示學生的成績呢?
分數會隨著考試的難度變化而波動,所以是不準確的;排名也會隨參加考試的人數多少而變化,所以也沒有可比性。這時候就能顯示出偏差值大法好,不僅可以比較不同科目的學力,還能比較不同考試時間的成績變化。
簡單點說就是用自己的偏差值對應學校的偏差值(75-25之間)。就是你能去哪個學校。偏離值越高學校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