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
5月9日至15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
今年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
「提升基層應急能力 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自然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災情嚴重
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地震、高溫、颱風、龍捲風、山洪、
寒潮、沙塵暴、泥石流等
幾乎每年都有發生
自然災害是大自然威力的宣洩
其勢無堅不摧
造成的破壞和危害往往極端嚴重
甚至是毀滅性的
當災難真正降臨我們身邊時
有多少人知道「我該怎麼做?」
來學習這些救命的防災知識吧
地震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
避震要點: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室內要躲在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室外遠離建築物,躲在開闊、安全的地方。地震來時應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時儘量蜷曲身體;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防摔倒或因身體移位,暴露在堅實物體外而受傷。
高溫
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連續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為高溫熱浪。
防範要點:高溫酷暑時節,有關部門和單位應按照職責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並注意防範因用電量過高或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負載過大而引發火災;老、弱、病、幼人群午後應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儘量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高溫條件下作業的人員應當縮短連續工作時間,甚至停止戶外露天作業(除特殊行業外)。
颱風
颱風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 級。
防範要點:關緊窗戶。把晾在外面的東西收進來。儘量不要出門,必須出行建議乘坐火車。如果身處室外,找高大的建築物躲避,儘可能遠離建築工地,經過腳手架時,最好繞行。遠離窗戶等可能碎裂的物品。如有強降水,關閉家中一切電源、水源、煤氣。颱風過後,仍要注意破碎的玻璃、傾倒的樹或斷落的電線等可能造成的傷害。
龍捲風
龍捲風是發生於直展雲系底部和下墊面之間的直立空管狀旋轉氣流,是一類局地尺度的劇烈天氣現象。龍捲風有跳躍性前行的特點,過後會留下一條狹窄的破壞帶。
防範要點:在遇到龍捲風時,要保持鎮定,積極想法躲避,切莫驚慌失措。人應儘量往低處走,尤其不能呆在樓房上面。最安全的地方是由混凝土建築的地下室。尋找與龍捲風路徑垂直方向的低洼區藏身。如果正巧乘汽車在野外遇到了龍捲風,那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龍捲風不僅可以將沿途的汽車和人吸起「吞食」,還能使汽車內外產生很大的氣壓差而引起爆炸,所以這時車上的人應迅速棄車奔向附近的掩蔽處。
山洪
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衝刷破壞力強等特點,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
防範要點:發生山洪時應注意:保持冷靜,儘快向上或較高地方轉移。不要沿著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兩側快速躲避。千萬不要輕易涉水過河。如被山洪困在山中,應及時與當地有關部門取得聯繫,或發出求救信號,尋求救援。
雷電
雷電是大氣中伴有閃電和雷鳴的放電現象,雄偉壯觀而又令人生畏。
防範要點:關閉門窗,室內人員應遠離門窗、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關閉家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線入侵。在室外時,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不要在戶外使用手機。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時,應儘量尋找低洼處(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高度。應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桿、廣告牌。立即停止室外遊泳、划船、釣魚等水上活動。高大建築物上必須安裝避雷裝置,防禦雷擊災害。雷雨天切忌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並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
防範要點:去山地戶外遊玩時,切忌在溝道處或溝內的低平處搭建宿營棚。當遇到長時間降雨或暴雨時,應警惕泥石流的發生。沿山谷徒步行走時,一旦遭遇大雨,發現山谷有異常的聲音或聽到警報時,要立即向堅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側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要往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動方向走。發生山體滑坡時,同樣要向垂直於滑坡的方向逃生。
寒潮
寒潮是指來自極地或寒帶的寒冷空氣,像潮水一樣大規模地向中、低緯度地區的侵襲活動,寒潮來臨時會造成氣溫急劇下降,並伴有大風和雨雪天氣。
防範要點:當氣溫驟降時,要注意添衣保暖,關好門窗,緊固室外搭建物。外出時應當心路滑跌倒。老弱病人,特別是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對氣溫變化敏感的人群儘量不要外出。採用煤爐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氣中毒。此外,還應該對農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準備。
防災減災日的由來,
知道嗎?
2008年5月12日,一場破壞力巨大的地震在四川汶川發生,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汶川地震是芮氏8.0級的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的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這場大地震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難以癒合的心靈創傷,堪稱國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災難。
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協委員提議,為表達對災害遇難者的追思,增強全民憂患意識,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有必要設立「防災減災日」或「中國賑災日」,藉此表達對地震遇難者的紀念,弘揚團結抗災的精神。為進一步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推動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水平,經國務院批准,從2009年開始,將每年的5月12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