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父母問我,孩子在學習階段最需要培養什麼習慣?
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閱讀習慣
閱讀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一個孩子愛不愛閱讀,在他的成績上就能體現出來。一般來說,從小就有閱讀習慣的孩子,成績會更出色,因為他早已經具備了自學的能力。
為什麼要多讀書?
當你還是個孩子時,吃過的那些食物,現在可能已經回想不起來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成就你今天的血肉之軀。
閱讀對思想的改變也是如此,而一個好的閱讀體系更是為你在思想上的奔跑助力。
我們這一生都離不開閱讀,不管喜不喜歡讀書,都幾乎逃不掉「活到老,讀到老」的命運。
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
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體驗。 某天,興致勃勃地和孩子從書店抱回一摞書,做了很好讀書計劃。不知不覺1個月過去了,書架上的灰倒是多了不少,書卻依然停留在第一頁?
還有些孩子,很愛看書,可把書合上以後剛才讀的內容,好像啥也沒記住?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孩子沒有掌握讀書的要領—— 張之洞說過:「讀書不得要領,必勞而無功」
很多同學認為,閱讀閱讀,不就是打開一本書,一行一行讀下去就好了嘛!也因為這種對閱讀簡單片面的理解,只是為了讀而讀,完全沒有主觀思考的過程
在每次閱讀前沒有考慮清楚,這一次閱讀的目的是什麼?沒有明確自己是為什麼要讀,也就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閱讀?讀完後肯定收穫甚微
到底應該如何閱讀,才能做到輕鬆高效?
今天就與大家分享高效閱讀的4大秘訣,讓你掌握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技能。
在開始學習讀書的技巧之前,我們必須先樹立一個正確的認知,讀什麼是最重要的,有價值的書並不多
我們已經處在一個內容爆炸的時代,隨處都可獲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識,這個時候,挑選到哪些有用的,實用的,非常重要!
美國學者、教育家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出了著名的「閱讀的四個層次」,即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1、基礎閱讀
最基本的閱讀,只要求識字並能了解文字的意思即可,但理解也僅僅停留在了解文意的狀態。
2、檢視閱讀
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文字的大意,能夠概括其中心思想以及抓住其中要點。
檢視閱讀是非常有價值的閱讀方法,能夠快速抓住要點,進而確認是否需要進一步閱讀。
同時它也是選書的有效方法。檢視閱讀要去思考,這本書在談些什麼? 找到這本書的主要想法、聲明,論點
3、分析閱讀
也叫精讀,就是通過完整閱讀,將一本書內容完全消化,變成自己知識的過程。其要義在於「提要鉤玄」,一方面知道這本書講了什麼,另一方面掌握作者的觀點。
分析閱讀的最好輔助方法是寫讀書筆記,邊讀邊記筆記能夠鍛鍊讀者的思考能力,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使人的思維更具條理性、邏輯性,進而提高綜合分析的能力。
同時讀書筆記也是積累素材的重要方式,還可以通過「寫」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3種常見的讀書筆記
結構筆記:理出這本書的整體框架,在說些什麼,是本什麼樣的書。
概念筆記:記錄一些準確性觀點、結論,或不同的想法。
辯證筆記:將不同的書中的不同觀點、結論、你的想法單獨記錄下來
4、主題閱讀
最高層次的閱讀方式。針對同一主題,讀多本書,綜合提煉出一個關於這一主題的全新論斷,這一論斷也許在閱讀過的任何一本書中都沒有論述。
寫綜述類的論文即是此類。一個人要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定要掌握主題閱讀
按照上述的四個層次來閱讀,不斷提出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就迫使我們去汲取知識,這就是做一個有高效率自我要求的讀者的精髓。
讀書不能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嘴巴去發問,用腦子裡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不然讀過的書,就會如浮光掠影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如果你覺得有用,請幫忙轉發一下,不為其他,只為了讓更多人理解教育,幫助更多人擺脫困擾。
作者簡介:【李文軒老師】百萬家長首選,分享最高效的學習方法,真正幫助孩子學習快樂無憂,期待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