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石門縣壺瓶山鎮南坪完小校長張曉春與學生擊掌。 圖/記者李瓊皓
紅網時刻9月14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李瓊皓)張曉春擔任常德石門縣壺瓶山鎮南坪完小校長後,一直堅持擊掌迎送學生,許多學生和家長稱她為「擊掌校長」。從她在南坪完小到雙溪坪完小任校長的這四年,六個學期大約與學生擊掌達163200次,在校門口站立的時間約1080個小時。
如今,她的第一屆學生孔冰潔大學畢業後,也選擇回家鄉當一名山區教師,孔冰潔說:「長大後我就成了張老師。」9月13日,記者連線張曉春及孔冰潔,聽她們講述擊掌背後,關於愛與信任的故事。
俯身擊掌,學生表情「好豐富」
成為一名特崗教師,是張曉春選擇讀師範時就立下的夢想。2009年8月,從四川內江師範學院畢業的張曉春,拖著行李箱從湘西瀘溪縣前往石門縣壺瓶山鎮南坪完小任教,這一年她剛滿21歲。
張曉春記得,當時她任教的班裡22名學生,至少有10名是留守兒童。在學校舉行的秋季田徑運動會上,班上一個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的留守兒童,在上場比賽前,同學們紛紛為他擊掌鼓勁,他在比賽中發揮出色,贏得了好成績。後來,這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逐漸變得自信和活潑,與以前判若兩人。張曉春敏銳地感覺到,通過「擊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力量。她隨即在網絡上搜索關於擊掌的文章,並通過實踐去驗證。
2017年8月,張曉春擔任南坪完小校長後,決定在全校推行擊掌迎送學生。即便有老師認為,開展起來有難度。張曉春堅持,「我和學生擊掌主要是想給他們傳導信心,給予鼓勵,並逐漸將這種行為演繹成激勵學生的手語。」同年9月1日,張曉春在值班老師的協助下,完成了第一次擊掌迎送全校100餘名學生的任務。清晨6點半左右,張曉春像往常一樣站立在校門口,擊掌迎接上學的學生,並同他們打招呼:「早上好」「歡迎來校」「加油」。直到7點左右,孩子們都進了教室,她才離開校門。當天下午3點40分開始,張曉春再次站立在校門口,一邊擊掌迎送全校學生離開校園,一邊和他們說「再見」,叮囑孩子們回家路上注意安全。
張曉春說,當她俯身和孩子們擊掌時,近距離看到了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偶爾也發現了一些調皮的動作和憂慮的表情。在以後的日子裡,她把擊掌時刻當成了觀察學生情緒變化的「窗口」。
學生孔冰潔: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獲得信任與鼓勵的學生,也會通過「擊掌」去給身邊人打氣。今年23歲的孔冰潔曾是張曉春所帶第一屆(09屆)學生,大學畢業後她選擇回到曾經的母校石門縣壺瓶山鎮南坪完小學校當一名教師。孔冰潔說,想成為和張老師一樣的人。
2019年6月,孔冰潔從湖南第一師範畢業後分配到了家鄉的小學任教,現擔任南坪完小學校的教導主任以及五年級班主任,任教語文。為什麼會成為一名定向師範生?孔冰潔稱張老師給了她極大的影響。在孔冰潔印象裡,張老師比他們大不了多少。正因如此,班裡幾個大膽調皮男生就不服管,接觸多了,孔冰潔膽子也跟著大起來。一個周日,幾個來得早的男生喊著大家一塊去河裡玩,孔冰潔跟著去了。由於那條河曾發生過學生遊泳被淹死的事故,等回到學校後,張老師便當著所有同學的面嚴厲地批評了他們,「她說了一句我永遠記得的話『人要懂得自愛』。」
那時候,很多學生雖然都是本地人,但回家一趟很困難,所以到了六年級都是在學校寄宿。當時張曉春就住在學生宿舍旁邊,她說方便同學有什麼問題出門就可以找她。有一次,孔冰潔脖子上長了一種不知名的紅疹,如被燙傷一樣,六年級的她也開始懂得愛美,心裡非常害怕。張老師知道後,便帶她去買藥,帶到房間貼心地塗藥安慰,這讓孔冰潔消除了恐懼,「那時候我在想,這麼溫柔的老師如果能一直教我該多好。」
到了初三,孔冰潔通過班主任知道「定向師範生」這一模式,她覺得機會來了。「我其實也可以成為像張老師那樣的人,教書育人,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畢業後,孔冰潔選擇成為一名定向師範生。
畢業回到母校任教,放學的第一天,學生們排好隊伍之後站在教室門口等著,學生們抬起手來大聲說:「老師擊掌」!接著每個學生都和她擊掌再見,不知道為什麼,那一天的疲憊和工作的不適應全部消散了,「我想這就是『擊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