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屬公園新添10處文化空間 觀景場所升級休閒體驗

2020-12-24 京報網

走進景山公園觀德殿,可以欣賞到「中軸線」上的古都之美;邁進紫竹院公園問月樓,可以體驗手作之樂;坐進北京植物園的園藝生活館,可以悠閒地喝上一杯現磨咖啡……最近,去逛公園的市民發現,不少市屬公園的遊覽空間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今天上午,記者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市屬公園已完成今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共升級開放頤和園耕織圖、北海公園畫舫齋等10處全新文化空間,通過文物展陳、小微展覽、科普活動、民俗體驗等互動活動,在展示北京園林文物建築和歷史名園文化內涵的同時,讓更多市民遊客體驗到古都的創意文化。


紫竹院問月樓景區觀景平臺。本報記者 程功攝

探訪地點 景山公園觀德殿

生產用房庫房▶▶景山學堂

北京中軸線上的景觀——景山觀德殿,近日對市民敞開了大門。

觀德殿的開放背後凝聚著公園和相關單位的多年努力。景山公園園長叢一蓬介紹,該建築群為四進院落,總佔地面積超6000平方米,其中一、二進院落曾為少年宮佔用,交還景山公園後進行了全面的修繕施工;三、四進院落為公園生產用房和庫房,還包括部分住戶。從2018年7月開始,公園對觀德殿內的生產用房及園內住戶進行騰退,為建築群的開放做準備。

去年以來,景山公園陸續啟動觀德殿建築群落修繕工作,包括恢復二宮門、修整圍牆、院落鋪裝、局部綠化等,文物建築修繕面積達1072.93平方米。

作為中軸線上展示歷史名園騰退修繕開放的縮影,觀德殿建築群經歷了騰退、修繕、布展、開放的蛻變「四部曲」。叢一蓬說,為了做好文物古建的活化利用,讓文物建築在開放中「活起來」,開放後的觀德殿建築群一、二進院落以展覽展示、藝術活動為主,三、四進院落計劃定期舉辦「景山學堂」,藉助新媒體優勢,通過網絡直播,擴大影響力。

叢一蓬解釋,觀德殿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開放後已吸引多個優質資源主動合作,公園將綜合文化性、學術性、群眾性等因素,盤活古建資源,釋放文物活力,打造中軸線申遺文物騰退修繕展示先行示範區。下一步觀德殿還將舉辦中軸線攝影作品展,從攝影愛好者的角度,記錄不同的中軸線故事,吸引更多人參與。

探訪地點 頤和園耕織圖景區

職工用房▶▶歷史文化展廳

進頤和園北如意門,在半壁橋頭向西,過京密引水渠閘後可見兩條道,其中一條向西南方向的,便是通往耕織圖景區的路。經過一年的關閉改造,本月初,頤和園耕織圖景區重新對遊客開放。

耕織圖景區,是頤和園在清漪園時期頗具江南水鄉風情的獨特園林景觀,始建於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當年,昆明湖與玉泉山之間河湖交錯,稻田棋布,乾隆皇帝在造園時還特意將專門負責為宮廷織造絲綢布料的內務府織染局遷到此處,組成了一處淳樸清幽又融入傳統農桑生產的耕織文化景觀,由此被命名為「耕織圖」。

「來了才知道,原來耕織圖有著這麼滄桑的歷史啊。」市民詹女士正在參觀景區內的《頤和園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她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依次逛完了7個展廳,認真地學習了一遍頤和園、耕織圖、水操學堂的相關歷史知識。

與詹女士稍有不同,雷女士和10歲的女兒則對科普體驗廳的互動式觸控農具十分感興趣。「什麼是篩谷機、怎麼用、有什麼功能,孩子以前還真不知道。」雷女士覺得這一趟來得很有意義。

遊客能在遊園和參觀中有所收穫,離不開頤和園管理處對耕織圖景區的整體優化提升。「這兩側原來都是職工用房,我們把房子騰挪過來,最大可能地為市民遊覽擴充空間。」站在景區內,頤和園文物管理科主任隗麗佳比畫著說。經過反覆斟酌、規劃和設計,耕織圖景區不僅增加了2個展廳,增加面積260多平方米,還對其他展廳進行了重新布置。再次開放後,景區共有7處展廳,總面積達到584平方米。

而重新打造開放的文化展更是通過大量的歷史照片、歷史繪畫和珍貴的歷史檔案,講述耕織圖景區的歷史變遷,生動展現了中國傳統的以耕、織為代表的農桑文化。

探訪地點 紫竹院公園問月樓

商業場所▶▶文化展示中心

臨岸水榭、湖心曲橋、假山疊石、親水庭院……走進紫竹院公園明月島西側的問月樓景區,立刻就能讓心安靜下來。問月樓始建於1978年11月,是公園最佳賞月景點,故名問月樓。倚欄眺望,「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的優美景致盡展眼前。

走進問月樓一層大廳,不少遊客正在欣賞最新舉辦的「土地·歲月·人民」主題攝影展。展廳內,一幅幅展現國家幾十年來發展變化的紀實攝影作品懸掛牆上。透過寬大的落地窗轉望窗外,眼中的湖水與園林建築相映成趣,讓參觀體驗別有一番風味。

順著樓梯來到二樓,這裡是文化藝術功能區,愛動手的遊客正跟著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專家一塊兒動手製作線裝記事本,把紙張修齊,再打孔、搓捻、裝訂……中國傳統技藝在這場有趣的文化互動中深深植入了每一位參與者腦海中。

告別熱鬧的互動課堂,聞著香味兒來到全新開放的觀景休閒功能區。140多平方米的空間集圖書閱讀、文創展示和西餐美食功能於一體,老字號「天福號」還聯名「紫竹」文創在這裡開設了紫竹餐廳,主打竹文化,餐廳外觀呈現中國傳統建築特色。透過落地窗一眼望去遠山如黛,近水微波,環湖美景盡展遊客眼前。不少遊客前來嘗鮮,點上一杯熱騰騰的竹筍寶寶咖啡,坐在窗邊欣賞美景。

「想不到問月樓的變化這麼大,越來越有味道了。」品嘗了一口咖啡,69歲的遊客劉老先生不禁感嘆道。劉老先生和老伴兒住在附近,是紫竹院公園的常客。多年來,他們對公園了如指掌,唯獨不常逛問月樓。「多年前,這裡曾經是間餐廳,我們老年人來遛彎兒看景兒,幾乎沒有吃飯需求,所以都是繞著走。」然而,今年10月,劉老先生再次偶遇問月樓時,發現了這裡的大變化。「大門敞開了,環境變好了,吸引我們的展覽變多了。」劉老先生這樣的常客很快調整了每日逛公園的「線路圖」,把更多的時間分配給了問月樓。

如今的問月樓已經成為「紫竹院公園文化展示中心」,集文化藝術展示、科普教育宣傳、文創產品展覽展賣、餐飲服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從商業場所轉型成為高品質文化空間,滿足遊客的遊覽需求。

探訪地點 北京植物園園藝生活館

花店▶▶居家式園藝驛站

北京植物園東南門外東側,有一間面積約200平方米的門臉房。幾天前,這裡剛剛掛牌成為北京第88家園藝驛站。

冬日的公園景色略顯蕭條,但走進這家園藝驛站,一股春意撲面而來。冬日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屋內,隨處可見盛開的迷你玫瑰、仙客來等特色花卉。點上一杯現磨咖啡,坐在綠植環繞的客廳可以盡情享受冬日暖陽。

「最早這裡是由單位內部辦公用房改造成為的花店,以出售花卉為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經過升級改造,引入「居家園藝」的創意,這裡被打造成為「居家式」園藝驛站,分設家居體驗區、植物科普區、休閒閱讀區、咖啡休憩區等區域,通過居家體驗式的環境布置,將園藝融入生活,讓遊客可以悠享園藝慢生活。

新聞內存

10處新文化空間

今年,市屬公園共升級開放了10處近4800平方米新文化空間,開放新院落景區30000餘平方米。

頤和園 耕織圖

北海公園 畫舫齋 閱古樓 濠濮間

景山公園 觀德殿

紫竹院公園 友賢山館 問月樓

北京植物園 園藝生活館

中山公園 來今雨軒茶社

天壇公園 回音壁商店

馬上就訪

明年將再添一批高品質文化空間

市公園管理中心服務管理處處長繆祥流告訴記者,近年來,市屬各公園持續對各自文化空間進行梳理和重新規劃,結合公園總體規劃、文物保護規劃,修編展覽展陳規劃、商業文創規劃等專項利用規劃,發現公園文化空間存在展覽設施陳舊、空間利用不足、功能開發不夠等問題。比如,有的文物古建功能需要調整活化利用;有些展覽已經展出多年,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變化;有些房屋曾被外單位佔用,回收後有待開放利用。

基於這些問題,今年,市公園管理中心對市屬公園10處景區進行了展覽展陳、文化及商業空間的改造提升,一方面通過文物殿堂原狀展示、歷史文化主題展、文物專題展等形式持續推進文物古建的活化利用;另一方面充分挖潛公園中的小微空間,打造與園林主題、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相契合的小微文化展覽。同時,嘗試在商業餐飲等服務中融入園林空間、情境閱讀、視覺IP等模式,打造公園中的景觀店、特色店和網紅打卡店。

明年,市屬公園還將繼續推出包括北京動物園鬯春堂、陶然亭公園蒹葭軒、頤和園福蔭軒書店在內的一批文化空間,從商業、展覽、文創等多方面共同發力,為遊客營造高品質文化空間。

(原標題:古建騰退修繕展陳文物 觀景場所升級休閒體驗 市屬公園新添10處文化空間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葉曉彥 任珊

流程編輯:u00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觀景場所升級休閒體驗 北京市屬公園新添10處文化空間
    記者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市公園管理中心已完成今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共升級開放頤和園耕織圖、北海公園畫舫齋等10處全新文化空間,通過文物展陳、小微展覽、科普活動、民俗體驗等互動活動,在展示北京園林文物建築和歷史名園文化內涵的同時,讓更多市民遊客體驗古都創意文化。日前,記者走進紫竹院公園問月樓一層大廳,不少遊客正在欣賞最新舉辦的「土地·歲月·人民」主題攝影展。
  • 北京市屬公園新添10處文化空間
    來源標題:市屬公園新添10處文化空間 走進景山公園觀德殿,可以欣賞到「中軸線」上的古都之美;邁進紫竹院公園問月樓,可以體驗手作之樂;坐進北京植物園的園藝生活館,可以悠閒地喝上一杯現磨咖啡……最近,去逛公園的市民發現,不少市屬公園的遊覽空間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 北京市屬公園預約限流比例上調至75% 5處新文化空間、40項遊園活動...
    國慶中秋雙節即將到來,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的遊園服務,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升級市屬公園節日綜合管理服務工作,並推出特色園林文化活動。 中秋前夕及假日期間,市屬公園和中國園林博物館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基礎上開展線上線下多重遊園活動,進行秋季遊園、國慶中秋雙節的環境布置,將舉辦花卉展擺、文化展覽、文藝演出、民俗體驗等四大類
  • 北京市屬公園內14家會所、高檔餐飲場所整改完成一年 菜價更親民
    2016年北京市屬公園內的14家會所和高檔餐飲場所全部完成整改轉型,其中佔用的四處公園的古建全部予以騰退,其餘10個重點整治場所部分用於文化活動和展覽展示和內部辦公,另外一些則以大眾的價格面向全體遊客開放。時隔一年,這些昔日的高端私人會所和高檔餐飲場所發生了哪些變化?十一假期北京北海公園內遊人如織,在瓊華島上不少遊客排隊等待參觀漪瀾堂內的景區歷史文化展。
  • 看展、觀景、品咖啡!紫竹院公園問月樓文化展示中心開放
    今天,紫竹院公園問月樓文化展示中心全面向市民開放。至此,市公園管理中心今年承擔的民生實事項目全都完成,北京市屬公園又增加了10多處新的文化空間。位於紫竹院公園明月島西側剛剛開放的問月樓景區,集展覽展陳、文化活動、文創餐飲於一體。
  • 北京市屬公園40項遊園活動:節俗體驗 文化過節
    清明假期,市屬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將以「憶滿京城情思華夏」為主題,舉辦清明「撫今追昔」五大品類、40項遊園活動。伴隨北京迎來公園春季新一輪「花潮」,美人梅、榆葉梅、連翹、西府海棠、丁香、中晚櫻、山碧桃等春花步入盛花期,市屬公園也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最美「清明花期」。  清明緬懷追憶先賢  祭掃、緬懷、踏青是清明節的主要節俗。
  • 市公園管理中心完成2020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
    2020年,北京市屬公園又有10餘處新文化空間亮相,這些空間不僅有修繕一新後活化利用的文物古建,也包括融合公園文化、視覺特色的創意展覽空間和文創店鋪,共同描繪出新時代背景下的北京園林與中國傳統文化空間。
  • 2020中秋國慶節北京市屬公園40餘項遊園活動一覽
    中秋前夕及假日期間,市屬公園和中國園林博物館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基礎上開展線上線下多重遊園活動,進行秋季遊園、國慶中秋雙節的環境布置,將舉辦花卉展擺、文化展覽、文藝演出、民俗體驗等四大類、40項活動。  ➤市屬公園國慶遊園花卉/花壇環境布置  以「傳遞美好•引領健康生活」為主題,市屬公園國慶遊園花卉環境布置已提前亮相。12組立體花壇、71組園林小品總用花量122.4萬株,布展面積近10萬平米。
  • 建起休閒綜合體可以讀書看展學園藝 北京「公園+」讓公園冬天不冷清
    除了有冰場的公園,大多數公園裡遊客寥寥。不過,這個冬天有些不一樣。記者探訪發現,一些市屬公園新引入了「公園+」休閒綜合體,根據各自特色打造不一樣的「氣質」,讓公園淡季也有了新玩兒法。在這個面積12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古典民樂輕柔迴蕩,書房中央成排的書架旁,有老人正在認真挑選;書房兩側的桌椅旁,有孩子正在仔細閱讀;書房一角的茶飲臺,服務員剛剛沏好一壺綠茶,茶香四處飄散開來。這就是紫竹院公園精心打造的集公益展覽、藝術活動、科普教育、公共閱讀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也是市屬11家公園當中首個引入書房的公園。
  • 北京7家市屬公園預約遊園
    在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的特殊時期,為減少市民遊客聚集遊園,保障健康安全有序遊覽,市公園管理中心進一步升級遊園限流疏導措施和綜合服務能力11家市屬公園取消春季賞花、民俗活動11家有限開放的市屬公園取消了春季賞花、清明傳統民俗等各類文化活動,進一步完善了公園限流管控措施和大客流應對預案,提前成立大客流應急疏導隊
  • 北京公園限流調至75% 40項遊園活動迎雙節
    中秋前夕及假日期間,市屬公園和中國園林博物館將舉辦花卉展擺、文化展覽、文藝演出、民俗體驗等四大類、40項活動。值得關注的是,北海公園閱古樓及濠濮間、景山公園觀德殿、紫竹院公園問月樓、北京植物園園藝生活館共五處公園文化遊園空間率先升級亮相。
  • 2019年北京城區再增31處休閒公園(附名單)
    據了解,2019年北京將在核心區和中心城,海澱東升科技園二期、豐臺豐宜公園、石景山新安公園等31處城市公園將為市民再添休閒空間;東城北中軸、石景山衙門口等13處城市森林則繼續把近自然森林種進城市。  2019年還計劃建設包括通州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豐臺城市公園環在內的283公裡健康綠道,進一步完善全市綠道功能布局,為市民提供更多綠色線性休閒空間。城市街區、道路、居住區等城市空間也將通過綠化工程實現多元增綠。到2019年年底,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將從現在的80%提高到83%。
  • 曲江青年公園建成開放 西安再添一處綠色遊憩好場所
    西安新聞網訊(記者 雷縣鴻)記者5月30日從曲江新區獲悉,提升城市品質、打造美好生活的精品民生工程—曲江青年公園已建成向廣大市民遊客開放,優美的綠色生態環境、優雅浪漫的文化空間、高標準的體育運動設施等,無不受到市民和遊客的稱讚,古城西安再添一處綠色遊憩好場所。
  • 西安曲江又添休閒新去處,杜邑遺址公園來了!
    >將於2020年8月1日免費開放從此,曲江又多一處休閒小憩好去處快跟著小編去看看吧公園簡介杜邑遺址公園位於金花路與踏青路十字東南角>距西安市中心約13公裡公園將景觀系統、城市森林和文化遺產保護有機結合形成一個集景觀遊覽、森氧漫遊、文化體驗和休閒運動為一體的新型城市公園如今的杜陵遺址
  • 廈門仙嶽公園新添空中觀景棧道 本月底完工
    昨日,記者從湖裡區公園管理中心了解到,這座棧道橋將於本月底完工,可作為觀景平臺和應急搶險通道,它也是廈門市步道慢行系統的一部分。目前,棧道橋主體架構已經形成,即將開始鋪設橋面。­  消除了臺階改成緩坡,不僅利於搶險還能觀景­  昨日下午,湖裡區公園管理中心管理科科長馮文水帶著記者去看棧道橋。
  • 本市城區2019年再增31處休閒公園
    原標題:城區今年再增31處休閒公園  2019年,北京城區將再增加31處城市休閒公園,東城北中軸、西城西單文化廣場等處還將建13處生機盎然的城市森林。
  • 畫說北京丨50處城市綠肺,北京郊野公園大全
    公園位於京通高速路(高碑店段)南側,大門仿古、湖邊新設仿古木製水榭及仿古景牆和集散廣場,主要利用這些景觀加以修飾,烘託出興隆公園民俗文化的底蘊,使高碑店地區的民俗文化產業在興隆公園得以映襯和發展。公園設計充分考慮利用現有林地條件,挖掘將臺地區文化底蘊,融入適合在自然環境中開展的休閒、健身、娛樂、體驗、科普、觀賞等多種活動,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務設施,滿足居民的多種休閒需求。公園設計總體分為六大功能區,分別為駝房文化休閒區、林地休閒觀賞區、將臺水景休閒區、壩河水岸觀賞區、球類體育運動區、京韻文化活動區。
  • 中和將添一座芙蓉島公園
    中和將添一座芙蓉島公園 2020-12-02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新添文化藝術園區郎園park亮相
    北京新添文化藝術園區郎園park亮相 2017-09-20 10:主辦方供圖   北京新添文化藝術園區郎園park亮相 無邊界公益服務平臺在此成立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尹力)作為北京知名文化活動品牌,第六屆郎園國際創意文化節今年走出朝陽CBD,於19日在石景山區開啟郎園park公益盛典。
  • 重慶休閒漫步再添新去處 紅巖聯線山城步道建成投用
    沙磁步道一期工程——紅巖聯線山城步道已建成投用休閒漫步再添新去處!10日,記者從沙坪垻區獲悉,沙磁步道一期工程——紅巖聯線山城步道已建成投用。據了解,這也是我市今年計劃建設的首批高品質山城步道之一。「步道串聯白公館、渣滓洞、梅園、詩碑林、烈士殉難處等景點。」沙坪垻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遊客步行期間,既可以觀景、賞林,還可以品讀紅巖精神。此外,以步道為中心,沿線綠化景觀也進行了全面提檔升級,建設了6處約3500平方米的集散場所,有效解決了景區人車混流、交通擁堵、秩序混亂等問題,大大提升了景區形象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