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對什麼都是3分鐘熱度?

2020-12-13 啟紅職場說

首先,先跟各位講一講A先生與B先生的故事。兩位是完全不同類型的上班族,你可以對比一下,看看自己屬於哪種類型。

沒耐性:總是三分鐘熱度的A先生

A先生對於網絡的發展動向非常敏感,他精力旺盛,充滿挑戰精神。2006年開始流行個人博客的時候,A先生也跟上了這股潮流。他以自己的專業領域「人力資源管理」為主題發行博客,最開始的時候每天都發,持續了一個星期,後來因為工作繁忙而加班,於是改為隔日發行,接下來又變成了一星期發一次,最後覺得太麻煩了,乾脆就放棄了。

同樣地,A先生又跟上了2010年社交網絡的風潮,很早就註冊了多個平臺的社交帳號,比如人人網、豆瓣網等,聯繫了從小學到大學所有的同學、朋友,總共增加了將近200位聯絡人,不過過了不久,他又覺得膩了,也不再登錄那些網站了。

到了2014年,A先生又加入了大家熱衷的「公眾號」,他認為微信公眾號的傳播比博客快,影響力大,應該有動力堅持下去。結果,跟以前一樣,他發布文章的次數逐漸減少,三個星期後就不大更新了,最後幾乎再也看不到他的文章了。

能持續:持之以恆的B先生

而A先生的同事B先生,在2006年時,也和A先生一樣,工作之餘匯整「時間管理技巧」,並發布博文,由於事先就意識到每天發布的話信息量太大,所以他將目標設定為一周發布三次。雖然第一個月只有3個人訪問,但是卻收到了讀者感謝的留言。有恆心的B先生,一年總共發布160篇博文,一年過後,他獲得了讀者的好評,甚至有「粉絲」上門請教,而B先生對讀者的提問總能仔細地回答。

到了第三年,有讀者為了提高個人工作效率,委託B先生做他的個人諮詢顧問,當時,公司允許員工在外面經營副業,因此B先生開始電話兼職做諮詢工作,每個月可以收到300元的諮詢費。這時,B先生初次嘗到獨立接案的喜悅。

第五年,某商業雜誌向B先生發出邀請,就時間管理這一主題採訪B先生。雖然採訪只有小小的篇幅,也沒有登出受訪者的照片,不過能登上雜誌媒體,已經是他意外的收穫了採訪的效果慢慢「發酵」後,B先生接到的個人委託諮詢案也增加了。再加上客戶口口相傳,即便每月的諮詢費提高到500,也能吸引十多個客戶。B先生利用博客介紹諮詢案件與客戶的諮詢過程,內容深得讀者好評,讀者的人數漲到了兩萬左右。

到了第七年,某家大出版社的編輯前來約稿,希望能把B先生的博文整理成書籍出版,因為幾年下來,博文的總發行量有1000多篇,所以書的內容十分充實。對於B先生而言,出版書籍曾經是他的夢想,所以他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三個月後,B先生的書陳列在了書店的書架上。

從那時起,所有的事情一下子運作的很順利。有讀者委託諮詢的,也有公司委託B先生舉辦演講的,另外B先生也開設了自己的個人公眾號,公眾號的粉絲一躍增加到十萬,這時也出現了企業的廣告委託。甚至,有三家出版社主動提出,希望B先生出第二本書。當時B先生以公司太忙為由拒絕了,但是後來他覺得這是他的才能和價值所在,因此B先生辭掉了公司的工作,自行創業。獨立創業的收入遠遠高於以前上班的收入。

小小的行動,產生「加倍回報」 的結果

持續7年,發布博文,B先生的收穫為:

1. 個人品牌(時間管理專家)

2. 10萬+的讀者

3. 時間管理的知識、技能、經驗

4. 每月10位個人諮詢客戶(5000元/月)

5. 企業演講

6. 廣告收入

7. 出版個人書籍

8. 創立自己公司

B先生的案例,雖然是幾個真實案例綜合而成的故事,但是實際上因為個人堅持而獲得成功的案例真的不勝枚舉。

另一方面,A先生又是如何呢?開始做一件事,不久就放棄,如此周而復始,過了7年後什麼也沒留下來,既沒有累計個人信用,也沒有累積到實用的知識技巧。

從這兩個案例可以學到一點,那就是習慣所產生的效果,會以「複利」而產生驚人的結果。就算是小小的行動,一旦重複積累,成果就會以「等比級數」倍增。還有小小的行動最初可能成效很慢,但是到了某個時期就會產生「爆炸性」的效果。問題在於大多數人都等不到那個時候,就自行放棄了。

馬雲曾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是後天很美好。然而絕大多數人死在了明天晚上。」這句話正說明了「習慣」的力量!

如刷牙般輕鬆,這就是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不依靠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續的事情引導到如每天刷牙般輕鬆的狀態」。總之,保持行動自動地進行,這就是「習慣」。

各位讀者,應該沒有人對每天刷牙感到痛苦吧。而習慣也不僅限於刷牙這件事,運動、整理、寫日記、早睡早起等,只要養成習慣,任何事都可以順其自然的持續下去而感覺不到絲毫壓力。

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很多習慣,下面列出了一位上班族一天中所做的習慣性行為。

一整天無意識地重複的習慣案例:

早上6:30起床

7:00吃早餐

悠閒地看半個小時電視

7:30出門,依照固定的通勤路線

在地鐵上刷朋友圈,刷公眾號

8:20抵達公司

立刻檢查電子郵件並回信

12:00到熟悉的餐廳吃飯

18:00下班,回家的路上玩手遊

回家途中買快餐,回家後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

21:00洗漱

洗漱完畢,給朋友打電話30分鐘

然後邊看書,邊聽音樂

12:00上床睡覺

當然這個上班族每天的行動多少會有所差異,不過他幾乎每天都依循著這些已經「習慣化」的模式度過一天。同樣的,我們在工作和各種生活場合,也都會採取已經成為習慣的行動,我們就是「習慣的生物」。

世界知名的自我啟發大師博恩.崔西在他的《焦點》一書中,說過「你的所有行動幾乎全部,或至少95%,是由你本人的習慣所決定的。」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寢,習慣控制著你的言行和對旁人的反應。而那些成功的人,都培養了較好的習慣.....

那麼,為什麼人會產生習慣?

原因是我們有意識的行為,其實是有限的。眾所周知,我們的意識分為表意識和無意識。我們的表意識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例如,我們沒辦法一邊念英文,一邊念數學,也無法一邊認真工作,一邊看娛樂節目。但我們可以一邊思考,一邊騎車,也能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就是因為這些動作就算沒有特別有意識地去做,也會記得手腳的動作順序而做出行動。

從以上例子看出,習慣就是把重複的行動化為無意識地行動。對於重複的行動,我們不使用表意識,而是將它以無意識地狀態體現出來,這就是習慣。

在這裡,要特別強調一點,對於大腦而言,沒有所謂的好習慣和壞習慣的分別。大腦只是在一定時期內重複某項行動,所以如果運用好習慣,你會像B先生一樣,獲得更加充實和美好的人生。

那麼,為什麼我們無法把自己想持續做的事情轉化為習慣,而總是三分鐘熱度呢?

簡單來說,那是因為人類具有「對抗新變化,維持現狀的傾向」的特點。以體溫為例,人類的正常體溫為36.5度,身體平常一直維持在正常體溫狀態。不管是氣溫高到攝氏40度,還是低到攝氏零度的寒冬,我們的身體都不會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仍然維持在正常的體溫。

另外,以性格為例,如果你的性格不斷改變,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比如,早上遇到非常善於社交的人,受到對方的影響,你就變得非常健談。接著遇到容易憂慮的人,你也變得憂心忡忡,焦慮不安。又遇到一個非常強勢的人,你又變得具有攻擊性。試問,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會變成人樣的人呢?

所以,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狀態,如果不能維持在固定狀態的話,就會被各種變化所影響。對於人類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狀態會感覺比較舒適,變化則會被視為是威脅。正因為身體對「培養新習慣」的變化感受到了威脅,所以大多數人對於新事物都是「三分鐘熱度」而無法勤奮的持續,最後就容易導致失敗。這種現象被稱為「習慣引力」。

多長時間,能戰勝習慣引力呢?

前面提過,習慣引力的兩個具體表現就是「抵抗新變化、維持現狀」,那麼想要戰勝這種抵抗,需要多久呢?答案是,習慣的種類不同,習慣引力作用的強度不一樣,那戰勝抵抗所需時間也就不同。根據研究,把人類所有的習慣根據「習慣引力」所產生的抵抗強度分為以下三種:

程度一: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即每天規律的行為,例如,讀書、寫日記、整理等。這些行為習慣根據工作或生活環境不同,比較有彈性,所以對人類而言,培養行為習慣難度不大。

培養習慣的時間大約需要一個月。

程度二:身體習慣

身體習慣是與我們身體節奏相關的習慣,例如,減肥、運動、早睡早起、戒菸等。相較於行為習慣,培養身體習慣帶來的變化對人的影響較大。

培養習慣的時間大約需要三個月。

程度三:思考習慣

思考習慣是與我們思考能力相關的習慣。例如,邏輯思考能力、創意能力、正面思考能力等。思考習慣與性格有關,所以對於變化的抵抗也是最強烈。

培養習慣的時間大約需要六個月。

綜上所述,配合不同的變化程度,培養習慣所需的時間也有所不同。

培養行為習慣的三個階段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將宇宙飛船發射的過程形容為:「火箭升空的最初幾分鐘、幾公裡內所消耗的能量遠多於後來幾天、幾十萬公裡旅程中所耗費的能量。」而「習慣培養的過程」就類似火箭發射的過程。

發射火箭時最困難的部分就在於穿破大氣層。穿過大氣層需要巨大的能量,這是因為火箭受地心引力的作用。不過,一旦火箭進入太空,脫離了地心引力的影響,只需很少的能量就能夠前進。把這個現象套用在培養習慣上,地心引力就是「習慣引力」,只要有機可乘,「習慣引力」就會讓人停止前進。

因此,突破大氣層之前的過程就如同培養習慣的過程,太空就像是已經習慣後的狀態。也就是說,一旦習慣形成後,只需極少精力就能讓習慣持續進行。

根據訪問眾多習慣的成功者和失敗者後發現,如同火箭穿過大氣層一樣,我們的習慣養成之前會經歷三個階段。其中150個人中,各個階段失敗佔比如下:

階段一 反抗期(第1-7天):馬上就想放棄,42%的人在此階段失敗

階段二 不穩定期(第8-21天):被預定事項或他人影響,40%的人在此階段失敗

階段三 倦怠期(第22-30天):逐漸感到厭煩,18%的人在此階段失敗

我們常說「三分鐘熱度」,可以說從一開始到第7天是最大的難關,如果能進一步突破不穩定期,對於習慣的養成就已經成功了八成左右了。

堅持下去,就會出現奇蹟

假設一:假設每天閱讀30分鐘,持續三年後,效果會如何?

結論:你能夠獲得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

說明:如果每天持續閱讀30分鐘,一個月則為900分鐘,等於15個小時。假設讀完一本書需要3小時,一個月就能看5本,三年就是180本。如果你持續鑽研某個專業領域(業務、會計、營銷等)的話,就能夠成為該領域的專業人士。

另外,有效的利用每天所學知識改善工作效率,得到的結果也會不同,每天只花30分鐘,培養專業領域的閱讀習慣,你覺得收穫如何呢?

假設二:假設每天練習英文聽力15分鐘,持續一個月後,效果會如何?

結論:可以不用通過字幕就看懂自己喜歡的外國電影。

說明:若利用電影提高英語水平的話,每天可看3分鐘的電影片段進行練習,大約花15分鐘的時間看字幕聽內容、復誦對白,這樣一來。3分鐘的劇情就可以不藉助字幕而看懂,若是短一點的電影,一個月就可以看完一部。一個月後,可以不通過字幕看懂一部外國電影,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還有許許多多因為培養好的習慣而獲得成功的案例,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總結

如前所述,培養行為習慣分為三個階段(反抗期、不穩定期、倦怠期),每個階段的對策各有不同,我們只有掌握培養習慣的正確方法,才能輕鬆度過培養習慣的三大階段,告別「三分鐘熱度」。

了解了習慣的幾個階段和培養好習慣的好處後,下一期,我們就來講講在習慣培養的過程中,哪些策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堅持下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總是3分鐘熱度?
    很多事都感興趣,都去做了,但是總是無法堅持下去。我說99%的人智力和原始能力都是差不多的,拉開距離的地方就在於執行力。做和沒做,一次沒有看出區別,但是10次100次之後,能力就拉開了。她表示: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這就是我們常見的3分鐘熱度。
  • 孩子做什麼都3分鐘熱度,沒有耐心,怎麼辦?
    【教育頻道】08期————————————————————————孩子做什麼都3分鐘熱度,沒有耐心,怎麼辦?猶太父親朱赫尼恩的兒子也是這樣:看電視、打遊戲連著幾個小時,眼都不眨一下。要是讓他幹點別的正經事,比如讀書,不到1分鐘就不耐煩了,不是頭髮梢疼就是腳趾蓋癢,渾身找藉口不想看。得訓練兒子的忍耐力了。這麼沒有耐性,能幹成什麼事?將來肯定廢物一個啊。
  • 「夜讀」為什麼道理都懂,做事卻總是三分鐘熱度
    她說,三分鐘熱度真的很費錢,不喜歡的事情堅持不下去就算了,但連自己喜歡的事情都三分鐘熱度,虎頭蛇尾,不求甚解,被家人念叨,自己也懊惱。我在網上也經常收到類似的訴苦:為什麼道理我都懂,卻改不了做事三分鐘熱度的毛病?
  • 不要三分鐘熱度
    那如何克服「三分鐘熱度」呢? 1、低強度入門 培養自己喜歡某事情後,再去改變。當自己對某一件事情有三分鐘熱度的時候,就把這件事情養成習慣,一天天的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排除一些雜念和想放棄的念頭。 分析自己為什麼要放棄?
  • 三分鐘熱度,可能毀你一輩子
    突然看到三分鐘的熱度這個詞,我想我應該說點什麼。我個人最怕的也是三分鐘熱度。三分鐘熱度的人說白了就是心比較急躁,想學任何東西做任何事情,提前給自己設定了一個高目標。一旦這個目標出現意外沒有實現,他就會立即放棄,陷入失望之中。我開始意識到,對啊,三分鐘熱度,也許說的也是我這樣的人呢。
  • 為什麼你的孩子總是3分鐘的熱度,集中不了注意?
    為什麼你的孩子總是3分鐘的熱度,集中不了注意?01引言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注意力越來越不集中了,對一件事物的喜好只能保持3分鐘,就連在學校上課的時候,老師在臺上講課,孩子卻在下面玩自己的其實很多家長並不知道,孩子自出生後就具備著專注、注意力集中的本能,我們時常也會發現,1歲以下的寶寶的注意力是非常的集中的,當他們對一件事物特別感興趣的時候,他們會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觀察他們感興趣的事物,這是寶寶的本能,那為什麼孩子越長越大,反而注意力開始變得不集中了呢?
  • 別找理由,三分鐘熱度就是你的問題
    2、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不知道怎麼才能實現。3、知道該怎麼實現,但就是做不到。這世上不會有什麼神藥,讓你吃了就能立刻振作起來。一切都還要靠自己。對於一件事情,最開始我們都是帶著新鮮感和熱情,就和我們爬山一樣。剛開始我們總感覺有用不完的力,甚至不願意停下來看看風景。
  • 任何事都3分鐘熱度的水瓶座,如果維持下去,你會認識什麼叫熱情
    任何事都3分鐘熱度的水瓶座,如果維持下去,你會認識什麼叫熱情現在一些孩子或者是一些成長的,或者是未成年人,都可能會是三分鐘的熱度,對一件事情的認真程度,然而水瓶座就是這個星座的這個特點的鼻祖,他們可能對待新鮮事物是非常感興趣的,或者是對自己喜歡的朋友
  • 為什麼你總是三分鐘熱度?如何持續激勵自己?
    就比方說我現在寫文章,我想堅持做到每日更新,但是我要每天找素材,我要糾結寫什麼大家才喜歡,寫什麼大家才想看,寫什麼大家才願意評論分享,我的觀點是不是新,我的角度是不是好等等。有時候,我會為了寫出一篇角度新一點的稿子連續想一整天結果到了該發稿的時間一個字沒動,就索性不更新了。
  • 有三分鐘熱度,就有三分鐘收穫
    不少人害怕被打上 「三分鐘熱度」的標籤,陷入兩個極端,要不就是咬牙做著自己不喜歡、不適合做的事情;要不就是乾脆躲起來,什麼事情都不敢嘗試。你說怕自己不能堅持,但連試都不敢試,你怎會發現那個能讓自己保持三萬分鐘熱度的事情?2. 人生的樂趣,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有人或許會說:「只嘗試三分鐘,都沒有堅持下去,你能得到什麼?」
  • 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你也想成功?憑什麼?
    「之前,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在準備考MBA,我也開始準備,網上買完書,看了兩天,感覺心靜不下來,無法堅持……現在朋友都MBA畢業了,我還沒有開始考呢?我心裡很難受,我該怎麼辦?」這種現象稱為「三分鐘熱度」。那麼,到底什麼是「三分鐘熱度」呢?
  • 「3分鐘熱度」英語應該怎麼說?
  • 怎麼你是3分鐘男人嗎?如何讓自己的熱度更加持久,戰鬥力更強?
    如何克服你的3分鐘熱度還記得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嗎,說的就是一群人約好了要爬安徽的褒禪山,山洞越深景色就越瑰麗,但是有人堅持不下去,就作罷了。行百裡者半九十,世界上有80%的失敗都源於半途而廢。一、什麼是3分鐘熱度人的一生只有30000天,你是活了30000天,還是只活了1天,卻重複了30000次?肯定是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精彩,那麼每天都是由一個個三分鐘組成的,這三分鐘你應該充滿熱情全身心地投入。但是很多人是想起一件事,熱心一小會,然後就放棄了。
  • 「3分鐘熱度」救星:只需要前期不到1天的投入,你就能從0到1
    想學琴,但自己肯定就是3分鐘熱度,算了吧,浪費錢;想學寫作,但自己肯定就是3分鐘熱度,算了吧,沒時間;想學一門語言,但自己肯定就是3分鐘熱度,算了吧,有字幕;…………於是我們一點一點的把自己的興趣打回去,直到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 三分鐘熱度,也比從未開始過要好
    我們總會下意識的認為三分熱度是一個貶義詞,因為從小就被老師和家長告誡:「做事不要三分鐘熱度。」所以很多人一直想改變自己的三分鐘熱度,制定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然後努力成為一個持之以恆的人。就這樣,雖然還是沒能深刻地體會到這對英語學習有什麼幫助。但不會再牴觸,就是我這段時間最大的改變,也是難得的收穫。3.
  • 三分鐘熱度?教你如何堅持
    或者,你本來喜歡這件事,但是接觸得久了,你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喜歡它。如果是你不喜歡的事,那麼三分鐘熱度也就很正常了。比如上學的時候,你不擅長數學,但是為了考出好成績,你說服自己,其實數額很有意思,其實堅持就可以了。那麼等你開始感興趣了,堅持著堅持著,又慢慢鬆懈了。這只能說明,不管你進行怎樣的心理暗示,不喜歡始終都是不喜歡的。所以,面對不喜歡的事情,你沒必要堅持讓自己改變,而是選擇互相順應。
  • 父母做到這幾件事,孩子不再「三分鐘熱度」,你都做到了嗎?
    父母做到這幾件事,孩子不再「三分鐘熱度」,你都做到了嗎?小孩子好奇心簡直是相當旺盛,看見什麼都新鮮,喜歡擺弄擺弄,研究在研究,但是這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這孩子幹什麼都三分鐘熱度,哪個也做不常,逛個書店哭著喊著要買書,到了家翻了兩頁就扔到一邊去了。在商場裡看見DIY的小店再給石膏塗顏色,自己也非得要塗一塗,結果塗了連一半都沒有,就扔下石膏像去看別人穿珠子了,更不用提去報什麼興趣班了,明明是自己選的,卻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下來,非得要家長逼著才能夠繼續。
  • 專升本備考你是「3分鐘熱度」嗎?
    備考時總感覺別人比自己複習的好,擔心複習時間不夠用,擔心考不上,考試時怯場……由此種種,都是你將要承受的壓力。如果你的心理素質極差,抗壓能力有限,一件小事都會影響你,讓你寢食難安,又何談升本成功呢?2.專升本非本意,信念不堅定有部分同學一開始對於專升本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升本,看身邊的人都在升本,自己也就隨大流的考試。這種盲目的考生一沒有做好學習計劃,二沒有學習的恆心,心也靜不下來了,自然就會成為專升本考試中的炮灰。
  • 「雷聲大雨點小」:別讓三分鐘熱度毀滅你的夢想
    今天看書前想用手機收一下郵件,結果一直刷機一小時,我真是個三分鐘熱度的人!發現了沒,三分鐘熱度,並不是個案。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已經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三分鐘熱度的現象。然而,三分鐘熱度如果不克服,你的夢想永遠無法落地。
  • 夜讀| 「三分鐘熱度」就是一個試用裝
    她說,三分鐘熱度真的很費錢,不喜歡的事情堅持不下去就算了,連自己喜歡的事情都三分鐘熱度,虎頭蛇尾,不求甚解,被家人念叨,自己也懊惱。我在網上也經常收到類似的訴苦:為什麼道理我都懂,卻改不了做事三分鐘熱度的毛病?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和破解之道。我並不覺得三分鐘熱度是需要被糾正的行為,做人要珍惜熱情,哪怕只有三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