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校尉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烏鴉校尉
微信ID:CaptainWuya
最近,我看到兩條關於清華的熱搜,很有意思。
一條說的是清華大學曬出的#清華學生的計劃表#衝上熱搜。
一個學霸的一周計劃是這樣的:
凌晨1點睡覺,清晨6點起床,6點40開始學習,晚上9點到凌晨1點全都安排得滿滿當當。
這份計劃表正在校內展覽,同時展出的還有各種學霸筆記、學霸作業。
很多人可能都忘了,當年做出那份「一周計劃表」的學霸,是清華叱吒風雲的一對雙胞胎「網紅」姐妹——馬冬昕、馬冬晗。
當年剛做出這份計劃表時,兩個人就上過一回熱搜。
全清華每年3000多名大四學生,只有5個人能得的「特等獎學金」,姐妹倆一人一個。
如果你想了解一下寫出這種計劃表的學霸有多厲害,你只要看一看她們特獎答辯時PPT上那滿屏的榮譽就知道了:
還有一個清華的知名校友最近也上了熱搜,就是人稱「奶茶妹妹」的章澤天,京東集團的老闆娘。
最近她不在國內,而是在英國劍橋大學讀書深造。
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人們沒見她怎麼曬自習、曬課堂,而是看她各種曬吃曬玩兒。
有網友在底下留言說:「你讀書嗎每天?」
章澤天直接回懟:「我沒發照片的日子都在讀書。沒記錯的話,今天是周末?」
沒人預期她會像清華學霸那樣「好好讀書」,畢竟人家剛25歲就坐擁650億家產,在2018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中,和老公劉強東排名第16位。
在很多人看來,考名校成了「奶茶妹妹」躍入豪門、變身闊太的一塊敲門金磚。
她也自然成了最熱門的「名校網紅」之一,無論是結婚、生子、買房、留學,隨便做點兒什麼都能上熱搜。
但事實上,在名校做一枚網紅,活法遠不止「成為貴婦」這一種。
1
當年的哈佛女孩,如今「泯然眾人」了?
1999年4月12號,《成都商報》在頭版頭條登出了一則新聞:《我要到哈佛學經濟》。
報導中說: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4所美國名牌大學,同時錄取了18歲成都女孩劉亦婷,她還榮獲了「全額獎學金」。
消息一出,頃刻間轟動全國,連新華社都發了通稿。
《成都商報》為劉亦婷開通的4條熱線被打爆,一下午接了上千個電話——
「請問怎麼給孩子早教?」
「怎麼學好英語?」
「高三查缺補漏該怎麼做?」
……
望子成龍的父母們把劉亦婷和她的家人看成了「指路明燈」。
按她媽媽的說法,1999年8月1號,劉亦婷登上赴美飛機的那天,她親熱地摟著爸爸媽媽說:
「我走了,你們就有時間寫書了。快把你們培養我的過程寫出來,去幫助那些渴望得到指點的父母和孩子吧!」(怎麼聽著都有點彆扭)
於是就有了那本暢銷至少260萬冊、火遍大江南北的《哈佛女孩劉亦婷》。
劉亦婷也成了21世紀初,當仁不讓的中國第一代名校網紅。
由於是母親劉衛華親筆撰寫,書裡詳細記錄了母親培養劉亦婷的點滴往事,也收錄了劉亦婷本人的一些日記。
只是這本書在今天看起來,很多內容都有「自我吹捧」的嫌疑,有些東西甚至過於誇張。
比方說劉亦婷15天大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語言;
6歲前她媽一直給她測智商,結果是105項指標裡,「近100項發育進程遠遠超過平均水平。」
姥姥要來帶外孫女,媽媽讓她先自學了一本《早期教育與天才》,必須「先培訓,後上崗」。
連飯後樓下散個步,跟鄰居聊個天,都是要「讓友善之情印入婷兒的神經網絡」。
「和婷兒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是寶貴的,都要用在開掘潛能、激發興趣上。」
在種種的「精心栽培」下,3歲的劉亦婷有著5歲的「智齡」——而能這樣提早兩年的孩子,「5萬個裡才有1個!」
為了精心撫養劉亦婷,媽媽甚至放棄了到上海戲劇學院跟隨院長餘秋雨進修的大好機會。
為了矯正近視,怕劉亦婷腦袋太低、往書本上湊,媽媽「土法上馬」,往她脖子上「套絞索」,還發明了一個下巴支架託著,就差「錐刺股」了。
為了不讓她算術時粗心大意,爸媽罰她抄寫《成都市電話號碼簿》。
到了青春期,很多人都誇劉亦婷漂亮,為了不讓她生出「驕惰」之氣,媽媽把自己總結的「紅顏薄命」的幾大原因貼在了穿衣鏡上,「現在需要一把外科醫生的手術刀,把與漂亮有關的癌瘤一個個解剖開,血淋淋地展示那些致命的病灶,使婷兒能終生引以為戒。」
在這樣「嚴於律己」的環境裡,劉亦婷經常不知道該怎麼「寬以待人」,因為同學很小的失禮行為,她會像老師一樣,當眾斥責對方,逼對方道歉;還有一次發生了口角,她扇巴掌扇到同學眼底出血,差點失明。
嚴格到滋生出「暴戾」之氣,在今天看來已經不合情理,而在當年「哈佛」的光環下,這些都變成了「素質教育的典範」。
在《哈佛女孩劉亦婷》裡,有一個情節是很多家長同學記憶猶新的,就是捏冰。
為了鍛鍊她的意志力,爸爸從冰箱裡取出一塊冰,比一號電池還大。
「婷婷,你能把這塊冰捏十五分鐘嗎,你捏到了,我就給你買一本書。」
她把冰往手裡一放,第一分鐘,感覺還可以;
第二分鐘,刺骨的疼痛;
第三分鐘,像有千萬根冰針在手掌上跳舞;
第四分鐘,骨頭都要被凍僵、凍裂了;
第五分鐘,手變青,不那麼痛了;
第六分鐘,手只是有點兒麻。
……
15分鐘到,「我的手變成了紫紅色,摸什麼都是覺得很燙。」
爸爸說:「你有這麼強的意志力,我們真為你高興。」
在父母的眼裡,劉亦婷能上哈佛,是家庭教育的成功。
你說劉亦婷厲害嗎?當然厲害。
但考上哈佛100%都是她們一家三口的功勞嗎?絕對不是。
家裡有出國黨的人都知道,今天去美國念本科,至少得考兩樣:SAT和託福。
SAT叫「學術能力評估測試」,也就是「美國高考」;
而託福是考察外國留學生過沒過英語這一關的考試。
劉亦婷只考了託福,SAT連考都沒考。
那她是怎麼申請上哈佛的呢?答案是一封重量級的推薦信。
前美國司法部總檢查長助理、美國全國律師協會中國法委員會主席、世界第六大律所高級合伙人拉瑞·席慕思,在20世紀末一次登上北京的長城以後,對中國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他回美國後成立得一個「華盛頓-北京學者交流社團」,而劉亦婷在參加一次赴美夏令營時,有幸住在了拉瑞家中。
拉瑞非常欣賞劉亦婷的談吐和見識,主動提出做她的推薦人。
而在他推薦劉亦婷之前,他已經推薦過兩個中國學生,全部申請成功。
在劉亦婷申請成功的4所學校裡,有3所都是拉瑞的「鐵關係」,而其他(劉亦婷沒申請成功的)學校壓根不認識拉瑞這個人。
拉瑞為了劉亦婷的面試忙前忙後,面談官也是他欽定的,哈佛招生辦也以最快的速度給他寄去了面談所需要的一切材料,給足了拉瑞面子。
劉亦婷的父母辯稱:沒有任何人可以在哈佛招生委員會中享有特權。
但顯然,在美國高校並不透明的錄取制度裡,關鍵的人脈背書舉足輕重。
劉亦婷的談吐、能力得到拉瑞的賞識,也是「機會降臨在了有準備的人身上」,這沒有問題。
但在看重「綜合素質」的美國名校那兒,劉亦婷既沒有藝術特長,也沒有大賽獎牌,課外活動貧乏,連打半小時桌球都嫌浪費時間,卻也被錄取了。
這其中,還有劉亦婷的母校成都外國語背後的金主——德瑞教育集團的支持。當時成都外國語正從公立轉為私立學校,要開辦國際班,招收留學海外的學生。
而為了短期內打響國際班的牌子,把有意申請哈佛的劉亦婷塑造成「成功典型」就成了最佳選擇。德瑞集團也傾注了大量資源全力支持劉亦婷申請,這才有了她圓夢哈佛的故事。
「哈佛女孩」劉亦婷的神話,本質上是一個從小被父母苛待的女孩,在沒有參加(美國)高考的情況下,被學校背後的財團支持,被當地名流保薦去了名校,然後她父母寫了本書,說我們的教育方法太成功了。
劉亦婷在哈佛
而劉亦婷的故事為什麼能輕易成書呢?是因為她媽媽就是出版社的圖書編輯,近水樓臺先得月。
至於她為什麼想去國外念書,她很早就講過:
小時候,劉亦婷在日記裡寫下,願意「將一生都奉獻給祖國的經濟建設」;
在給哈佛的申請信裡,她表示自己很關心中國的窮人,希望「學成歸國」以後,「可以為改變中國的貧困現狀而努力終身。」
而如今的她在做什麼呢?她嫁給了一個美國人,在美國辦了兩家公司「睿識資本」和「慧恩資本」接連失敗,現在是「秦嶺資本」的合伙人。
具體做什麼呢?「為中國投資者和家族辦公室在美國投資以及與美國機構合作提供高端諮詢。」
左三為劉亦婷
換句話說,類似於給中國土豪的熱錢在美國找房產、股票投資,做資產轉移之類的項目。
也不知道她還記不記得,自己年輕時立過的志向。
平心而論,劉亦婷的走紅,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她開啟了21世紀中國人海外留學的熱潮,其中一些人學成回國後,把在國外學到的知識用到國內各個行業的發展建設當中,做成了劉亦婷沒有做成的事,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很多90後的父母被這本「神書」洗腦,對孩子實行「高壓式教育」,也讓一些人的童年苦不堪言。
有媽媽鼓勵孩子捏冰:「堅持二十分鐘就給你十塊錢。」結果20分鐘是堅持下來了,孩子因為凍傷在醫院呆了兩整天。
還有人跟劉亦婷媽媽學習:「孩子的文具不該五顏六色,容易分散精力。」於是扔掉了孩子成套心愛的彩色文具。
中國的第一代名校網紅就是這樣,撲面而來的是一種「苦大仇深」的執念:學習一定要能夠忍受超人的折磨,考上名校、出人頭地,將來掙大錢,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學習本身是艱苦的沒錯,但折磨人超過了一定的程度,難道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嗎?
不過,到了今天,時代也發生了改變,做一個名校網紅也可以變成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有個人就是這樣,他有趣到連清華校領導見了他都要「先笑為敬」。
他的名字叫畢嘯天,清華化學工程系的博士生。
更多人喜歡管他叫「畢導」。
2
誰說紅了,就一定「有用」?
要說誰是「清華第一段子手」,恐怕沒人敢跟「畢導」爭。
1992年出生在甘肅的他,從小就對數理化敏感,高中經常名列第一,2010年順利考入清華,2014年保送清華直博(跳過碩士直接讀博士),讀博同時擔任本科生的輔導員,於是有了「畢導」的稱呼。
他本科時候微信剛剛時興,他是班裡的宣傳委員,於是給班裡搞了個公眾號叫「分蛋」,想記錄班集體的日常生活,因為風格幽默逗趣,很多外系的人都知道化工系有個特別會寫段子的。
2015年他去以色列理工訪學,吭哧吭哧寫了5篇微博段子遊記以後,他的微博粉絲終於突破了……100大關。
微博的「不給力」讓他萌生了自己開公眾號寫段子的想法。
2016年8月,公眾號「畢導」開始更新。有一天跟女朋友出去吃飯等位子,凍得瑟瑟發抖,他就想:我一個學過熱學的人怎麼能挨凍呢?於是給他帶來了第一篇爆文的靈感——怎樣科學保暖?
先穿秋衣秋褲,再穿外衣外褲,「這個順序科學嗎?」
開號三個月,他寫出了第一篇10萬+(實際閱讀量300萬+):《一個清華博士在供暖前給廣大學子最中肯的建議》,用熱力學原理論證內外衣褲該怎麼穿。
到底是風衣穿外頭更保暖,還是秋衣穿外頭更保暖?
他根據圓筒壁徑向熱流量方程計算出,風衣穿外頭散熱功率330W,秋衣穿外頭散熱功率328W。
省下來這2瓦,相當於「你秋衣外穿在寒風裡站上兩天兩夜,可以節省出整整一個雞蛋的能量。」
所以他「建議」大家沒來暖氣的時候,秋衣外穿更保暖。
那天發文前,他只有9000粉絲,當晚他守在電腦前,激動地截下粉絲破1萬的圖。
第二天早上睡醒,粉絲突破10萬。
這件事給了他很大的信心,繼續在「科學講段子」的路上越走越遠。
為了完美地喝掉奶茶裡的珍珠,他設計出「吊瓶式珍珠奶茶自動飲用系統」。
為了微信記步數作弊拿第一,他把手機綁在了招財貓的胳膊上。
為了不戴口罩防霧霾,他發明了一個「會颳風」的帽子,帽子左右各架一臺小電風扇,再背上個噴壺灑水,起名為「風雨型防霧霾可穿戴設備」。
為了春節搶到最大的紅包,他用4臺手機加電腦編程,給自己發了兩億個紅包,最後得出結論:看見紅包別著急,越靠後搶的人越容易「手氣最佳」。打那天起,他就再也沒搶到過紅包。
為了不用手洗襪子,他立志發明一個「自動洗襪機」。
為了對襪子實現強力攪拌,他把做飯用的打蛋器伸到洗襪子的盆裡,發現襪子老躲開,不好使。
於是想到中國傳統的打衣服,在鼓面上鋪一隻襪子,再澆一些肥皂水。
然後他發現這麼洗一隻襪子,比正常洗襪子還要累。
何必親自敲鼓呢?他找來一支敲鼓大隊做幫手。
這些上發條的小玩具聚在襪子周圍,打得很開心。
但是每當最後一個小玩具上好發條的時候,第一個玩具已經停了,所以他就得沒完沒了地上發條,比小人還要累。
於是他想到做一個像搓衣板一樣,反覆摩擦襪子的裝置——「曲柄連杆裝置」。
找一隻腳模,套上襪子,騎自行車帶動腳模在搓衣板上反覆摩擦,完美。
畢導講段子的「套路」一般是這樣:
先拋出一個大家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比方說搶紅包、洗襪子、冬季保暖,
然後建立數學模型,用學渣看不懂的複雜公式進行「嚴密」的推導,
再把求得的「科學」結果還原到生活裡,
最後你猛然發現,解決方案往往非常沙雕,生活裡根本沒法用,但總能讓人捧腹大笑。
有網友說在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今天,畢導的實驗堪稱「人工智障」。所謂「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0.5」。
但我覺得,畢導的實驗就像是你面對一道註定做不出來的數學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上託勒密定理、拉格朗日定理等等一系列你能用到的最高端的技巧,最後得出——「襯衫的價格是九磅十五便士」。
這種哪怕明知解決不了,但依然奮力求解並樂在其中的態度,是獨屬於理工男的浪漫。
自動暖腳機
在幾乎沒做任何推廣的情況下,畢導的公號運營8個月,總共50餘篇推送,打造出8篇10萬+,累計閱讀量超過1000萬。
公號做大了以後,有一些同行大號找他交流,建了個群,結果對方拉進來一大幫人,有做商務的,有對接文案的,有主編等等,畢導這邊就他一個人,於是尷尬的他就把自己的微信小號也拉了進來,「顯得這個群裡我方稍微熱鬧一點」。
這件事刺激他萌生了組建團隊做公號的想法,於是就招兵買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正兒八經地開始了內容創業。
經常有人給他留言:你整天研究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什麼用?你見過誰把秋衣穿大衣外面?你見過誰洗襪子搞那麼些亂七八糟的機器?
他在《奇葩大會》上回應:「生活中有趣和好奇心是為了取悅自己,有意思和有用是為了取悅別人。」
他喜歡清華教授朱文濤說過的一句話:什麼是清華精神?清華精神就是「把一個複雜的問題,轉化為若干個我們已經會解決的簡單的問題。」
很多人選擇用這種精神去製造「有用」,而畢導選擇用這種精神去創造「無用」。
畢導想用自己「段子手博士」的人設為人們帶去快樂,更是給大家展現一種別具一格的生活態度;
而有的人根本不想當什麼網紅,卻也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成了名校網紅的代表。
他就是曾參加過《最強大腦》的王昱珩,清華美術學院畢業,人稱「水哥」,因為他用一杯水震驚了全國。
在節目裡,他參加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看水」,一模一樣的杯子,同一品牌批次的水,水的克數都一樣,一共520杯,嘉賓挑一杯水讓他觀察,然後放回去,讓他從520杯裡面找出來。
一般選手會一杯杯仔細觀察。但王昱珩以4杯/秒的神速掃描,掃到第383杯時停了下來:「就是這杯。」
主持人問:「後面那麼多杯都不看了嗎?」
王昱珩說:「不看了,就是它。」他還表示,因為中間幾個人倒了手,水的角度旋轉了15度。
答案一公布,正確。全場驚呆。
王昱珩因此得名「水哥」。
王昱珩講他辨水的方法:把水最細微的特徵轉化成圖像,比如那杯水中間有一隻鳥,左下角8點鐘方向,可以看做一個孩子的笑臉。他將這些信息放在腦中,再去和所有的水進行匹配。
「我看見它,就一定是它。」
「我只是比別人都有閒功夫,願意安靜下來看一些東西。」
如果只是觀察記憶能力出眾,好像也只能炫炫技罷了。
但水哥想借《最強大腦》舞臺表現的,遠不止這些。
一場中日對抗賽中,他跟日本人比賽「扇面之謎」。
200把摺扇,圖案各異,扇子合攏,觀察時間兩個小時。
嘉賓隨機挑選3把摺扇,讓水哥和日本選手根據側面的摺痕,找出與之對應的原扇面。
日本人立馬開始觀察,而王昱珩一動不動,他選擇放棄觀察,2小時後直接找扇子。
最後水哥3把全部找對,日本人觀察2小時只找對了1把。
主持人問他是怎麼做到的,他說:
30萬把?很多人難以置信,而他接下來的話,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聽懂了:
賽後,王昱珩轉發了一個網友的微博評論:
「有一隻摺扇叫做歷史,
這隻摺扇上寫滿了30萬華人的名字,
可日本人卻想把它摺疊起來,
使它變成一片空白……」
王昱珩感覺他遇到了知音。
王昱珩的民族氣節,體現在他參賽時的很多細節裡。
就在扇面比賽前,中國隊正0:1落後日本隊,主持人問王昱珩賽前的心情,王昱珩脫口而出:「等到背後飄著中國國旗的時候我再說。」
另一場跟日本人比賽還原女生唇印的較量中,王昱珩再次放棄觀察,並在8分多鐘時領先作答完畢,但他一直沒有按下停止計時按鈕,而是鞠著躬,等待一個時間的出現。
9分03秒。
為什麼要向9分03秒鞠躬?
「9月3日,是中國抗戰勝利的日子,那天比賽的地點在南京,對手是日本人。」
那年的抗戰勝利紀念日,我國剛剛舉行了閱兵。他這一躬,是對抗戰勝利的紀念。
最後他手慢了一點點,按到了9分04秒07
很多人都知道,真人秀節目一般是有劇本的,但王昱珩與眾不同。
他是《最強大腦》節目裡最不聽話的那個,卻也是觀眾最喜歡的選手之一,所以節目組對他是又愛又恨。
「我從來不按臺本來,節目組拿我也沒有辦法。」
有人說《最強大腦》這個節目是:
「第一季,讓科學流行起來。
第二季,讓道具流行起來。
第三季,讓撕×流行起來。」
當他再也受不了節目組的種種黑幕和設計以後,他選擇離開這個舞臺,並留下了一首詩: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他說:「我只想安心做一個閒人。玩兒著生活是我的宗旨。」
如果你看過水哥的家,你就知道他「玩兒」得有多專業。
他把家變成了一個森林公園,從熱帶雨林到高寒植物,從海龜到鸚鵡,水哥什麼都養。
琴棋書畫,做機器人,水哥樣樣精通。
而他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他的寶貝女兒。
2014年的一天,王昱珩的右眼被羽毛球高速擊傷,視力只剩下1/3,醫生說將來「可能會失明」。
從那天起,水哥就開始畫女兒,「我要用畫把女兒的日常記錄下來。」
他畫蕩鞦韆的女兒,他畫和白暨豚一起嬉戲的女兒……
「我就當是寫日記了,
把這些畫兒都留下來,
假如有一天我真的失明了,
也可以在腦海中留下女兒的身影。」
一到周末,水哥就會關掉手機,「什麼事情,都比不上陪女兒。」
一直玩兒,可他靠什麼養活這個家呢?設計水平一流的他,可以靠「閒事」掙錢。
比如,他可以為別人設計植物景觀,「一平方米,1.1萬元起。」
他開個網店,很多商品供不應求。
「其他人如果能做十個活的話,
就接十個,甚至接二十個,
而我的做法是我能接二十個,
但是我只接兩個,
只要我把這兩個做好,
另外那十八個就不會走,
他們還在等著我。
畢業十幾年,
我從一個客戶變十個客戶百個客戶,
客戶始終是在增加,
沒有一個客戶走掉,
但那些上來把自己拉得很滿,
能做十個非接二十個的,基本都死掉了。」
他只把20%的時間用於工作,另外80%的時間都用來做閒事:養植物、養動物、畫畫、手工、雕刻、攝影、書法……
當年高考考上清華美院,他是專業課第一、文化課第一,甩開第二名40多分。
她的女兒上小學,只有一半時間在學校,回回考試都是班級前五。
但他從不認為自己擁有最強大腦,「我只是做事情非常專注和用心而已。」
在王昱珩和畢導身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和劉亦婷那一代「苦大仇深」的名校網紅完全不同,你甚至看不到他們怎麼跟你講自己的高分是怎麼「苦練」出來的。
畢導和王昱珩的共同點是: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知識資本,變成一場「遊戲」玩兒給你看。
你不必知道「為什麼」,你只需要享受他們帶給你的「遊戲成果」——無論那是一篇叫人大笑的10萬+爆文,還是一場精彩的腦力對決。
他們當然也會為了養活自己,去做那些掙錢的事,但他們心裡明白:
「世上有味之事,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所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就像王昱珩的微博籤名:「於身為長物,於世為閒事。」
「平時閒下來發發呆,挺好,至少這是我的一種生活態度。」
也不是所有名校網紅,都能把「名校」和「網紅」的標籤看得如此淡然。
在有些人眼裡,在名校當好一個網紅,就是她二十幾歲的年紀裡最重要的事。
因為這件事「太有用了」,有用到能帶來別人奮鬥一輩子都得不到的東西,比如數以百億的家產。
你知道我要說誰了,因為很多網友都知道,她的成功「上位」,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結果。
3
沒有誰的人生,比她的更「有用」
2009年7月,章澤天在班裡拍攝了一張手持奶茶的照片,「奶茶妹妹」的稱號開始在網上流傳。
12月,貓撲論壇上一個ID為「筆袋男」的網友發帖「哥散盡家財當求此女」,貼出了章澤天的照片和求愛信,請網友幫找她的詳細資料。
1個小時以後,「熱心網友」人肉出奶茶妹妹的個人信息和大量美照,貓撲也「主動」把帖子置頂在首頁推薦。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奶茶妹妹」迅速成為網絡紅人。
有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這個叫「筆袋男」的網友最後登錄時間是2010年,而且只發過3個帖子,很有可能是個「馬甲號」。
記者又順藤摸瓜,找到了幕後的真人——華漢,他承認是他一手炒紅了奶茶妹妹。
華漢本名華業漢,上海詩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資深媒體人,名下擁有一家影視製作公司,一家影視娛樂營銷公司,參股一家數據科技公司。
他的公司曾是楊冪、劉詩詩等藝人的專業幕後策劃團隊。
華漢說:「(奶茶)她那邊的人找我幫她做了一個宣傳策劃方案,具體內容都是我們策劃的,她那邊的要求就是做一個正面形象的宣傳推廣。」
「花費大概100多萬,做的永久的,很長期那種。」
「等她紅了以後,我們給她做了很多連續不斷的推廣。」
「我們給她的要求就是: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說沒有策劃,因為要保持形象。」
華漢的說法從未得到章澤天方面的承認,這是意料之中的。
緊接著的2010年,章澤天作為主持人,主持了南京多所中學聯合舉辦的賑災晚會,同年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來她的學校參觀,她作為引導員請羅格上臺。
2011年,章澤天以健美操特長生的身份,保送清華大學人文科學試驗班。
2013年,她到南京電視臺,成為上鏡的實習記者,同年又成為南京青奧會志願者代表,手捧吉祥物接受訪問。
同年,申請赴美國巴納德女子學院交流,一所跟哥倫比亞大學關係甚密的學校,兩校可互選課程。她頻繁出入哥大的攝影圈,在那裡結識了不少名流,其中就包括劉強東。
2014年初,二人被網友拍下街頭親密照,才鬆口承認戀情。
同年5月,微軟發布智能聊天機器人「微軟小冰」,章澤天作為實習產品經理登臺。
2015年初,她加盟江蘇衛視第二季《最強大腦》,節目播出第二天清空微博。
2015年6月,劉強東在澳大利亞花費數千萬為奶茶妹妹購置豪宅,8月領證結婚,10月舉辦婚禮,11月承認懷孕,次年3月即產子。
2016年,《新財富500》榜單出爐,劉強東/章澤天夫婦二人財富達521億人民幣,排名第11。
如果到這裡停頓一下,你會發現,從貓撲上的第一篇帖子算起,短短7年時間,章澤天快進完成了別人十幾年甚至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從一個寂寂無名的高中生,迅速成為家庭資產500億的豪門闊太。
從靠顏值成為「網紅」,到通過參加正面活動填充「人設」,到特長生被名校錄取,到人脈豐富的外國高校訪學、結識新貴,到吸引富豪成為一生摯愛,每一步都穩紮穩打,每一步都為後來的躍遷埋下伏筆。
再沒有比她更「有用」的人生了。
對於每一代年輕人來說,人世間最有「價值」的「用處」莫過於此:省掉跟同齡人一起奮鬥打拼的年華,坐享「另一半」過去的打拼成果,直接得到他人終其一生都不敢奢望的一切。
只是當你發現人生的步步為營可以「有用」到如此極致、似乎沒有任何問題的時候,是不是會突然產生一種「如履薄冰」的恐懼?
大凡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
巴菲特:「在退潮之前,你永遠不知道誰在裸泳。」
她替所有那些一畢業就嚮往著「男人快來往我身上撒錢」的年輕女性,趟出了一條筆直的捷徑。
但那條捷徑的盡頭是不是深淵?在劉強東性侵案發生之後,只有她自己知道。
先當網紅,再上名校,後嫁大佬——和「哈佛女孩」後來平庸的中產生活比起來,奶茶妹妹的人生才是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我們作為普通人,不必對別人的人生妄加揣測,橫加指責。
我們只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給你一個選擇,擁有像她一樣的條件,走一條同她一樣的道路,你覺得這樣「網紅→名校→闊太」的「有用」人生值不值得過?
尾聲
說到底,讀一個名校,做一個網紅,在今天到底意味著什麼?
有人為了當中產,
有人為了進豪門,
有人為了分享科學思維的快樂,
有人什麼也不為。
有人把她的努力攤開來、掰碎了給你看,因為她覺得這些「勳章」太珍貴了;
有人把他的努力封裝成「遊戲」,只想讓每個人享受到一份純粹的快樂;
有人則乾脆跳過了跟同齡人共同奮鬥的階段,把名校和名氣,變成了進入現成豪門的敲門金磚。
當所有人都在強調,考入名校、成為網紅多麼「有用」的時候,我們回頭卻發現,她們人生中真正派上的「用場」——做一個平庸的美國中產,嫁一個少奮鬥二十年的豪門,未必是一種多麼值得度過的人生。
反而是那些看上去「不那麼有用」的名校網紅,讓我們看到了生而為人的另一種可能——為傳遞「科學嚴謹」的快樂而活著,為國家民族的骨氣而活著,為女兒幸福而爛漫的成長而活著。
就像畢導自己說的:「一些純粹、有意思,單純用好奇心驅動的東西,在你去要求它變得有用的那個瞬間,它就沒有原來的樂趣了。」
蔡康永成為名嘴後,在博客裡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的成長讓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大都沒有什麼用:愛情,正義,自由,尊嚴,知識,文明,這些一再在灰黯時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用』,我卻堅持相信,這些才都是人生的珍寶,才經得起反覆的追求。」
或許就像泰戈爾說的一樣:
「功利主義的人生就像一把沒有刀鞘的的刀子,鋒利但不好看。如果生活這盤菜,用這樣的刀來一刀切,便是一種讓人難以釋懷的悲哀。」
試問:如果給你一個機會讀名校、做網紅,你想過哪一種人生?
烏鴉校尉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烏鴉校尉(ID:CaptainWuya)
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參考資料:
@清華大學 微博
劉衛華、張欣武:《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377頁
知乎問答:如何評價「哈佛女孩」劉亦婷?
新浪教育:曾經很火的「哈佛女孩」劉亦婷 如今去哪了
新浪教育:劉亦婷進入哈佛的真相
一席:畢導:有一天我給自己發了五千萬個紅包,得出來這樣一個規律
《奇葩大會》第2季 畢導片段
《人物》:「清華第一段子手」如何科學地講段子?
澎湃新聞:段子手「畢導」是如何認認真真無聊的?
新榜:研究拉屎也能出百萬爆文,清華學霸畢導如何科學地開腦洞
企鵝新媒體學院:畢導 | 一個非典型青年的獨白
每日人物:神探、大魔王、全中國最性感的男人,我們當面被他碾壓了一次
GQ:王昱珩:最強大腦與自在的心
知乎問答:如何評價最強大腦選手王昱珩?
@zetianzzz Instagram
百度百科:章澤天
網易娛樂:奶茶妹妹背後炒作團隊疑曝光 「筆袋哥」真身大揭底
漾團隊:貓撲筆袋男:我炒紅了「奶茶妹妹」
鎮分子:「奶茶妹妹」的故事曾經如此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