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新政震動民間資本普惠性幼兒園高覆蓋目標考驗政府投入

2020-12-27 東方財富網

「民辦園申請轉為普惠性幼兒園,一般是將收費降低,標準約為超過公辦園學費30%-50%,但相應的,成為普惠性幼兒園後,民辦園得到的政府資助卻很少。」

紅黃藍教育股價50%的暴跌,體現了社會資本對學前教育新政24條的不知所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11月15日播發,《意見》第24條提出遏制民辦幼兒園過度逐利行為,要求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民間資本對學前教育的投資肯定會減少,因為我國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很多是投資辦學,而非捐資辦學,也就是說,他們就是為了營利的。」11月16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如是說。

在遏制過度逐利行為的同時,也要拓寬途徑擴大資源供給。「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對普惠性幼兒園進行補助、扶持,而地方政府的投入意願,決定著《意見》能否在各地得到落實。」儲朝暉說。

《意見》延續了以往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提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

上市禁令為什麼給了幼兒園

隨著修訂後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施行,正有越來越多的民辦學校進入資本市場。截至2018年8月,來自內地的民辦教育企業,在香港上市的已有12家,正在上市處理中的有10家,其中多數為民辦高中和大學。

「《意見》會不會是一個信號,即其他領域的民辦學校也會面臨如此嚴格的上市管制呢?目前無法預測。」11月16日,浙江大學民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華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說。

不過,幼兒園在民辦學校中有特殊的分量。「民辦幼兒園差不多佔到我國民辦學校總數的90%,《意見》要求民辦園不準上市主要出於防範風險考慮,可以確保辦園資金的穩定性。」儲朝暉說。

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英2017年7月23日曾撰文指出,在面對資本時,民辦園辦園者要審慎選擇。她寫道:當資本藉助民辦園的力量成長壯大後,就可能在兩年解禁期結束後將源自民辦園的原始股變現退出。最終可能帶來的結果是,資本壯大,民辦園滅亡。

「這也許是極端現象,但總體上,資本市場的營利性,與學前教育作為準公共服務的理念存在不符之處。」儲朝暉說。

公辦園迎來發展契機

《意見》指出,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十分突出,「入園難」、「入園貴」依然是困擾老百姓的煩心事之一。

根據教育部《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全國幼兒園總數254950個,民辦園數160372個,佔比62.9%。其中城區總園數78961個,民辦園數60655個,佔比76.8%,這個比例高於城鄉接合部、鎮區和鄉村。

2017年,民辦園在園人數為25723434人,佔全國總在園人數的55.9%。《意見》要求,到2020年,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全國原則上達到50%。

「公辦園的規模一般比較大,在園學生人數也就多,所以儘管公辦園數量比民辦園少很多,但在園人數並不太少。」儲朝暉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

「實現公辦園在園人數佔50%的目標並不太難,只需要全國再增加1萬所左右公辦園即可。」吳華認為。

但數據「達標」與適齡兒童父母的親身體驗是否相符?根據公開信息,北京市海澱區目前有171所幼兒園,其中公辦園121所,民辦園50所。但公辦園就在家門口卻入園難的報導屢屢見諸報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於,這些公辦園中,各類駐區單位辦園就有105所。據報導,一所大學附屬幼兒園就只招收本校內部教職工子女。

如此情況下,切實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增加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

「錢應該更多花在老師身上」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到2020年,北京市學前教育學位缺口為17萬-18萬個,北京市計劃今年新增3萬個學位。

「我們特別提倡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學前教育領域舉辦幼兒園,特別要鼓勵舉辦老百姓能得到實惠的普惠性幼兒園。」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今年年初表示。

在公辦園在園人數達到50%的情況下,要想實現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的目標,意味著需要將目前大多數的民辦園變為普惠性民辦園。

「問題在於,地方政府沒有權力強制民辦園轉為普惠性幼兒園」,吳華說,另外,政府對普惠性幼兒園的資助力度產生的吸引力也有限。

儲朝暉介紹,不管是新建公辦園,還是支持普惠性幼兒園,均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數據顯示,2016年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也僅佔教育財政性經費總投入的4.2%。儲朝暉建議這一比例提高至9%左右,但目前只有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達到了這個標準,「大多數地區還比較難」。他說。

「民辦園申請轉為普惠性幼兒園,一般是將收費降低,標準約為超過公辦園學費30%-50%,但相應的,成為普惠性幼兒園後,民辦園得到的政府資助卻很少。」吳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以至於一些民辦園成為普惠性幼兒園後質量不升反降。

對此,《意見》提出優化經費投入結構,包括國家逐步提高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和支持水平,中央財政繼續安排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研究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等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政策等。

政府對普惠性幼兒園補多少、補在哪些地方,各地目前尚未明確。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李敏誼向記者介紹,在學前教育比較發達的挪威,幼兒園公、民辦的比例各佔50%。但即使是民辦幼兒園,在幼兒園辦學成本分擔中,中央政府約承擔50%,市政府承擔約30%,剩下的20%由學費承擔。

而在政府承擔的經費中,約80%用於生均經費和教師工資,20%用於幼兒園運營。李敏誼認為,這給我國財政扶持普惠性幼兒園提供了啟示,「錢應該更多花在老師身上,而非硬體建設」。

《意見》提出,2019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進一步完善普惠性民辦園認定標準、補助標準及扶持政策。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相關焦點

  • 地方政府發力普惠性幼兒園,兩年後達到80%覆蓋率
    《意見》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由目前的75%提升至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左右。「對於普惠性幼兒園,各地政府在概念的理解和實際操作上差異很大,推行情況也各不相同。最終能否達到80%的覆蓋率,取決於地方政府如何界定普惠性。
  • 學前教育新政遏制過度逐利 業內人士:資本退場後,普惠園將迎更多...
    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受此影響,多家教育中概股遭遇下跌。那麼,這一新政將對我國學前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有證券業和教育界專家人士表示,由於資本市場幼教板塊這幾年「太火」,逐利心理愈發明顯,新政將使行業趨於理性,真正回歸到教育本質上來。
  • 涉及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新政來了!
    來源:內蒙古教育發布、包頭髮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日前發布。主要目標優化布局以縣為單位制定幼兒園布局規劃。公辦園資源不足的城鎮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園。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每個鄉鎮原則上至少辦好一所公辦中心園,大村獨立建園或設分園,小村聯合辦園,人口分散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可舉辦流動幼兒園、季節班等,配備專職巡迴指導教師,完善縣鄉村三級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佔比偏高的局面。
  • 北京普惠性幼兒園財政補助擬大幅提高
    據了解,今後,公辦、民辦普惠性幼兒園獲得的財政補助標準將統一。  財政補助力度大幅提高  今年10月,北京市發布的《2018年度北京市教育部門預算重點投入方向與項目指南》指出,將「實行公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辦園條件標準、保教費收費標準、財政補助標準的統一」。
  • 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瓶頸亟待破解
    ---------------  疫情讓不少民辦幼兒園遭受嚴峻考驗,有的幼兒園甚至賣燒烤、賣包子「自救」。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督學、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從今年2月就開始多次呼籲把民辦幼兒園,特別是普惠性民辦園納入疫情期間國家特殊政策支持的對象範圍,「他們在疫情期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 掘金20%學前教育市場:營利性幼兒園與普惠性幼兒園如何共存
    5月10日,北京市一所民辦國際幼兒園的招生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這所幼兒園位於緊鄰首都國際機場的別墅區,每名學生每月學費超過1萬元。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提出到2020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
  • 錦州投入2.3億,新增幼兒園47所,學前教育建設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按照省定「80%、42%」的目標要求,錦州市在普惠性幼兒園和公辦幼兒園建設中,敢啃「硬骨頭」,打響了一場漂亮的「公辦園建設」、「一體化全覆蓋管理」、「教師專業化成長」攻堅戰。——2020年確定了符合全市實際發展需要的「一體化全覆蓋」管理模式。出臺了《學前教育「一體化全覆蓋」管理工作實施方案》《錦州市學前教育「一體化全覆蓋」管理500考評細則》,橫向,行政教研一體化、城市農村一體化、公辦民辦一體化;縱向,從市級到縣級到示範幼兒園到各級各類幼兒園的全覆蓋管理。
  • 學前教育的國際化發展與普惠性目標並不是悖論
    11月15日,在首屆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開幕前一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學前教育、80%的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50%的公辦園佔比、資本市場對幼兒園的投資行為相關規定等熱門話題,在RAISE大會「學前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分論壇等大會議程中,引起了與會嘉賓的熱烈探討。
  • 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0%
    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有效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普惠性的幼兒園最為群眾所期盼,唯有公益普惠,才是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的根本之策,才是滿足人民對學前教育需求的重要之法。如何提高普惠性資源的覆蓋率?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從全國來講,公辦園大概佔50%,普惠性的民辦園大體佔30%,實現80%的目標,營利性的民辦園有20%的空間。
  • 政府購買服務「激活」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近日,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共同出臺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學前教育服務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以解決學前教育學位資源緊張問題。《方案》提出政府可以生均公用經費補助形式來向社會力量購買學前教育服務的辦法,解決現階段學前教育學位資源緊張問題。這也是繼2016年6月的《浙江省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辦法》後,我省為補好學前教育短板推出的又一舉措。
  • 幼教新政「餘震」未消,爭鳴不止,眾企轉身
    但資本和創業者的進入,始終沒有真正觸碰到教育問題的核心,甚至,在管理不善、人才緊缺的大環境下,民辦幼兒園自身也成為社會問題的一部分,不和諧事件接連出現。矛盾被歸結資本逐利帶來的低質擴張。彭博數據顯示,中國教育行業的證券化程度全球第一。而在各種階段和類型教育中,學前教育又是比較受民間資本青睞的。
  • 「學前教育」重磅文件接連發布:鼓勵普惠幼兒園 讓教育回歸本質
    圖說:學前教育,既要普惠又要優質 圖來源/視覺中國一前一後兩個重磅文件相繼出臺,業內人士表示,這幾年,資本市場裡幼教板塊「太火」,逐利心理明顯,新政使行業回歸理性普惠性幼兒園將得到支持普惠性資源不足,是學前教育由來已久的難題之一,這也是讓瘋狂的資本看到了所謂的「風口」。「現在動不動就說要推動幼兒園『上市』,但是,公共服務事業開始逐利,這樣的方向本身就是不對的。」一位多年從事託育服務工作的業內人士表示,《意見》的出臺最大目的就是鼓勵建設更多普惠性幼兒園。
  • 重慶市採取措施 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原則
    主要問題體現在「四個不足」:一是學前教育資源總量不足,突出反映在農村;二是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突出反映在城區;三是財政投入不足,社會力量投資規模偏小;四是幼兒教師數量不足,師資素質有待提高。為有效解決當前學前教育面臨的困境,緩解「入園難」問題,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發展學前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制發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意見》,編制了《重慶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重慶市學前教育「十二五」建設規劃》,召開了重慶市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採取一系列措施,堅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則,努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構建「廣覆蓋、保基本、多形式、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
  • 「三年行動計劃」收官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7%學前教育普惠發展...
    近年來,濟南教育不忘初心,擔當作為,堅持學前教育普惠性的發展方向,擴資源、強支持、補短板、促發展,全面構建了「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與民辦協調發展」的教育格局。隨著濟南市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濟南學前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幼兒園普惠程度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受到濟南學前教育的溫度和力度。
  • 小區裡的幼兒園為何配不齊?
    但最新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的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僅73.07%。中國的學前教育長期供給不足,面對增加普惠性資源的目標,各級政府將小區配套幼兒園視為重要渠道。未來,圍繞小區配套幼兒園的爭議或許將愈演愈烈。
  • 疫情、投入雙重影響2020幼兒園普惠目標
    3月3日出版的《改革內參》刊發的一份研究報告稱,要想實現「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這一目標,需要在2018年基數上將18.35萬所民辦園中的15萬所轉為普惠園,而影響這一目標面臨最為關鍵的問題,是財政性幼兒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公辦民辦待遇不同王建軍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幼兒園目前有差不多100個孩子,學費全免,不管飯,也不收取夥食費。
  • 鄭州市區的普惠性幼兒園月託費多少才算合適?
    2016年,市教育局、發改委、財政局聯合制定了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規劃目標,根據目標,2017~2019年計劃建設90所普惠性幼兒園。其中2017年已經確定了將新建36所幼兒園。 據了解,鄭州市在2011年至2013年建設308所幼兒園,2014年至2016年建147所幼兒園,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規劃90所以上。
  • 學前教育調查:高端園盲目發展,無資質託管機構也自稱幼兒園
    一些民辦園大量融資盲目發展近些年,打著各式口號的「高端幼兒園」紛紛出現,個性化教學、國際化課程、雙語授課體系……面對各種宣傳語,不少家長將大部分家庭收入投入到孩子的學前教育中。一邊是眾多家庭對高端國際化幼兒園的趨之若鶩,另一邊則是無資質無牌照的「非法幼兒園」在城郊暗流湧動。
  • 福建計劃到2017年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面達75%
    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全省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面達75%。各級示範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面擴大到40%。三、主要任務和措施(一)統籌規劃幼兒園布局優化幼兒園布局結構。通過分類定級、減免租金、經費獎補、派駐教師、培訓教師等方式,引導鼓勵民辦園提供多形式、多層次的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滿足社會不同需求。試點探索「地方為主、省級獎補」的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園教育服務機制。2015年底前,各級要出臺認定和扶持普惠性民辦園實施辦法,對扶持對象、認定程序、成本核算、收費管理、日常監管、獎補政策和退出機制等作出具體規定,逐步認定、扶持一批普惠性民辦園。
  • 尋常百姓如何走進普惠性幼兒園
    2017年出臺的《關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下稱《三期意見》)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這包括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佔在園幼兒總數的比例)達到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