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新政遏制過度逐利 業內人士:資本退場後,普惠園將迎更多支持
金羊網 2018-11-17
【全民話題】
記者 豐西西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近日發布。針對部分民辦園過度逐利、幼兒安全問題時有發生的現象,意見要求遏制過度逐利行為,並提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受此影響,多家教育中概股遭遇下跌。那麼,這一新政將對我國學前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有證券業和教育界專家人士表示,由於資本市場幼教板塊這幾年「太火」,逐利心理愈發明顯,新政將使行業趨於理性,真正回歸到教育本質上來。
鼓勵建設更多普惠園
華南師範大學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袁愛玲表示,對新政的第一感覺是「真正回歸到學前教育本質上來了,我從心底裡擁護這樣的回歸」。
「一些高收費幼兒園的上市之路被封,而建設普惠園將迎來更多支持。」 袁愛玲指出,此次新政出臺的最大目的是鼓勵建設更多普惠性幼兒園,讓更多孩子獲得優質教育,政府將從人員配備、工資收入、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支持,另外也會加大對普惠園的規範管理,推動其健康發展。
嬰幼教育趨向一體化
袁愛玲表示,普惠園要生存,需要國家加大投入,確保其有一定的盈利空間;同時,政府要出臺相關細則,推動民辦園健康發展。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則坦言,新政的出臺意味著我國不會再有類似「紅黃藍」的上市企業,幼教行業將不受資本控制。那麼,這會給幼兒園的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他認為,今後幼兒園將向K12(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靠攏,獨立性幼兒園轉向特色化;大型連鎖幼兒園集團將向低成本方向轉變;幼兒園「地緣性」特徵將更加明顯;越來越多幼兒園開始向0-3歲的早教延展,早教行業競爭加劇, 嬰幼教育一體化趨勢或更明顯。
學前教育資本「退場」
廣州杉華股權基金的投資經理彭飛認為,新政的出臺意味著學前教育證券化的路基本被「堵死」。
「幼兒園現金流好,利潤穩定,很受投資者青睞。」彭飛說,正因如此,在整個投資市場相對冷清的情況下,幼兒園投資卻「水漲船高」,同時也出現了不少管理上的問題。他表示,新政的出臺很可能讓許多投資者選擇「離場」,新資本也不再進入,民辦幼兒園的上市之路將大大受阻。不過,他也表示,新政對已有的民辦幼兒園的正常經營影響其實並不大。
編輯: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