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輸入0字
有1個回答
太平天國運動雖然有力的衝擊了清朝封建政權在江西的統治勢力,但是太平軍與清軍在江西各州縣長時間的交戰,其戰火硝煙給江西社會和民眾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和損失,而而清朝中央政府為了鎮壓這場運動,也採取了種種措施,其對江西近代經濟產生了一定的破壞和影響。
首先表現在農業生產方面,北宋時期,江西的漕糧數量佔全國總量的1/4,清雍正時期,在其諭旨中也曾出現「廣東之米,取給於廣西、江西、湖廣」的描述,但是據江西各地的府縣地方志記載,清軍與太平軍在江西交戰,對當時的鄉村破壞非常嚴重,人口死傷較多,田園荒廢。而當時,湘軍集團為了籌措軍費,採取「籌餉以江西為本」的政策,使得當地農民陷入了極端的貧困。戰爭之後,由於沉重的賦稅又是農民,得不到休養生息,幾乎喪失了恢復發展農業生產力的機會和能力,曾有「魚米之」鄉鄱陽湖平原,在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後,呈現出一片蕭條景象。
其次,太平天國運動還阻礙了江西商品經濟的發展。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期,江西形成了樟樹、吳城等重要的工商業市鎮,由於江西處在大運河——長江——贛江——大庾嶺——珠江,這一古代社會的南北黃金水道之上,明清兩代商業貿易,還是相對比較繁榮的。但是無論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太平軍在江西的巨額軍費徵收,還是還是恢復統治秩序後清政府釐金等稅賦的徵收,使貨不能暢其流,從而抑制了江西的商業資本發展,削弱了民間工商業的發展後勁,從而阻礙了江西經濟的發展。
簡而言之,太平天國運動是近代江西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已輸入0字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