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存在感怎麼那麼低?

2020-10-18 環球情報員

作者:雲帆

8月1日,對於江西這個省份來說,似乎也就每年的這個日子才能露露臉。當河南人民對井蓋夢寐以求,廣東人民正把福建人民嚼得津津有味,雲南人民歡快地唱著雅俗共賞的山歌時,江西人民的存在感卻總顯得有些低。這似乎是一個想黑都找不到點的地方。

在全國,江西的存在感為什麼這麼低?而在江西省內,省會南昌的存在感也說不上高。到底是為啥?

根本原因是沒錢

江西省的面積16.7萬平方公裡,人口4600餘萬,這個體量在全國來說說不上小,在現實中我們一般把江西作為中部地區來看,然而官方定位江西則是屬於東部的,和東部沿海大佬來比江西的經濟實力肯定不夠看,但其實與中部其它省份比江西也顯得很弱勢。

2017年在大陸31個省市區當中,江西的人均GDP排在21位(6700美元左右),屬於中等偏下水平,而總量其實也不高,排在第17名。

經濟實力不強勢,影響力自然高不起來。不過江西也不是一直這樣,它也曾經是中國相當強勢的一個地區。

一、江西也闊過

中國經濟重心南移之前,整個南方都不強勢,江西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春秋戰國時期即使是楚國的核心區也是在偏北的江漢平原,江西則是「吳頭楚尾」。

楚吳越三國曾打得一塌糊塗,一直到秦始皇滅楚之後設立了九江郡,這塊地方才算正式有了編制。

▲秦滅楚後初期設立的九江郡範圍極大,包括江西全省及其相鄰地區,不過其郡治並不在現在的九江,而是在安徽壽春(這也能說明當時的北方相對南方要發達很多)。

漢初分割九江郡,江西被分成豫章郡(豫章郡版圖基本就是現在的江西),這可以說是現代江西行政的雛形。

而南昌也開始建城,因為豫章設立了郡,那自然要有個核心,所以在豫章之中的平原地區設立了南昌縣為郡治(意為昌大南疆),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命大將灌嬰駐紮在南昌一帶,次年灌嬰開始築城以其為南昌縣附郭,並準備以此為討伐南越的基地。這便是南昌城市的發端(灌嬰城的位置大概在南昌火車站附近)。

接下來隨著南方開始漸漸開發,江西也逐漸得到了發展,東漢順帝年間(126-144),豫章郡的人口由公元1年的35萬增加到167萬,列揚州第一。

而北方的多次鼎沸(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難)帶來的漢民族南下則更是極大了加大了南方的開發。

南朝時期江西的農業就已經很發達,有大量稻米開始東運;

唐朝江西的開發地區更是由鄱陽湖平原和南部幾個盆地延伸到附近的丘陵地帶,隨著唐玄宗張九齡在贛粵交界的大庾開出了通往廣州的驛站,贛江成為一條黃金水道,江洪吉虔(九江,南昌,吉安,贛州)四州成為繁華的城市。

五代時期,南昌竟然還做過南唐一段時間的首都(洪都也因此得名)。

宋代經濟重心南移基本完成,而宋元也成了江西的鼎盛時期,據統計,江西人口在742年大概佔全國的2.76%,九世紀初提升到12.37%,而兩宋時期則常年佔據17%以上!宋代時江南西路人口總數,糧食產量,科舉中舉人數都位居宋代各路的前五。

▲宋元的書院數量江西位居全國第一

到了明清,江西的輝煌仍在在延續,尤其是在文化領域。

▲清朝狀元分布

▲江西四大名鎮,由於古代江西百業興盛,明清時形成的四個有名的商鎮,包括景德鎮,吳城鎮,河口鎮,樟樹鎮

二、迅速衰落

然而,繁盛千年的江西卻在清末之後迅速衰落,速度之快令人嘆息,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首先在於交通的大變局,古代繁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以水路為核心交通便利:由於省內以贛江為核心的水道非常發達,不僅省內交流順暢還能於鄰省溝通,在水路運輸繁盛的時期,九江曾經是四大米市之一,贛州宋朝煊赫一時,可是到了近代,由於沿海和長江沿岸口岸開埠,江西的交通地位迅速下降,曾經以水路連接四面八方的江西變成了被群山包圍的封閉之地。

▲都鄱餘萬:鄱陽湖和長江交匯的湖口往下數的都昌,鄱陽,餘干,萬年四縣,古代這裡水運便利,土地富庶是魚米之鄉,然而現在由於鄱陽湖的阻礙導致交通不便,加之大量的農業土地紅線,這裡成了江西經濟最貧窮的地方之一

接下來就是戰亂,江西三面環山北邊長江,核心區鄱陽湖平原自古就是富庶的魚米之鄉,這種地形使其在古代相對安定(同時也使得江西的區域自古穩定,近代除了江北劃歸湖北和婺源隸贛以外區域就沒怎麼變過),有人口儲存的功能,元末明朝南方大亂後江西還向外省大規模移民。

可是太平天國時江西卻成了雙方拉鋸的重災區,這次變亂江西受到重創,舉個例子:由於湘軍屠了九江城,現在九江城的居民多移民而來,至今九江城區附近的地區說的都是江淮官話而不是贛語。而之後的土地革命戰爭主戰場也是江西,頻繁戰亂使得江西人口受到重大損失,嚴重削弱了發展潛力。

▲地形封閉的江西

▲江西填湖廣,元末南方打得一塌糊塗,江西相對最平穩,明初為了恢復生產組織了大規模移民,現在很多中西部地區的居民祖籍都能上溯到江西,這也是湖南人愛叫江西人「老表」的原因

由於地形封閉和古代長期安定使得江西的民風保守,這更讓江西難以適應近代發展,然而此時鄰省卻在進步,湘軍淮軍風雲一時,近代湖南的軍政人才等在全國有重要地位,這更帶動了湖南的發展,而江西的近代化雖然也有起步,但卻顯得力不從心。這裡典型的例子就是1896年的粵漢鐵路

▲1896年準備修粵漢鐵路,此時湖南經濟人脈等遠超江西,此路原打算按傳統贛江水道路線建設,但在譚嗣同等湘籍人士的呼籲下改走湖南,1996年京九線通車前,贛州竟無一寸鐵路,這使贛南地區發展長年受限

而後來的京廣鐵路,江西再次沒有比過湖南,江西的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資源在全國都算滯後的。

▲曾經的環江西高鐵圈…..類似的還有環江西985,環江西國家新區,環江西城市群,環江西城際鐵路網……

三、弱勢的贛文化

而除了經濟不彰,文化上的弱勢也是江西存在感低的另一個原因。江西的文化大體可以分為兩部分:江右民系的贛文化(鄱陽湖流域等江西大部分地區,江西文化主體)和客家文化(江西南部吉贛一帶),但這兩種文化似乎都沒有給江西帶來知名度。

客家文化自然不用說,這不是江西獨有的,在宣傳競爭時江西肯定比不過廣東、福建等發達省份,但贛南地區的客家文明也是非常濃厚的。

▲事實上贛州才是土樓,圍屋等客家風貌最密集的地區,但由於交通,經濟等原因,名氣遠遠不如龍巖和梅州。

而江右文化(贛文化)的名氣更是相當之低,大部分人可能根本沒聽過贛菜,贛語,贛派建築等。

這其中除了經濟弱勢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江西文化和其它地區的重合性比較高且內部缺乏代表性,比如在吃辣方面中部人想的一般都是湖南卻很少想到江西,而贛語雖然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但卻是知名度最低的一種,而且贛語內部區別極大,經常出現十裡不同音的現象,即使是核心的南昌—撫州話也不能代表整個贛語。

▲萬壽宮(江右會館)是典型的贛派建築

南昌自然是江右文化的中心,但其本身在省內也說不上強勢,甚至就連南昌的面積都是越來越小。沒有龍頭帶動,那文化上自然缺乏代表性。

南昌不僅比起其它諸如隔壁的長沙,武漢,合肥等弱很多,甚至在省內也很尷尬,江西縣域經濟最發達的豐樟高地區與南昌聯繫緊密,但行政上現在卻屬於宜春,而新設立的贛江新區更是有一半位於九江,省會的不強勢導致江西缺乏代表性城市,這也導致了江西的知名度進一步降低。

對了這裡還要說一下的就是吉安,吉安在明清時期是江西第一大府,文化薈萃經濟繁榮,但現在估計知名度還不如它管理的井岡山。

▲南昌的管轄範圍曾經很大

▲南昌範圍比過去縮小了很多,這其中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水運,以水運為交通核心的時候,南昌可以由修水擴展影響力到修水,武寧兩縣,但現在已經劃歸了九江

四、江西真的沒有存在感嗎?

這也並不是說江西就真的從此沉淪到毫無存在感,江西也在努力。近代以來,江西的工業也在努力發展,民國時期在熊式輝督贛的十年間,江西的近代工業進入黃金時代,工業,農業生產,教育醫療等事業發展就有了長足進步。

熊式輝督贛十年雖然未竟全功,但給江西的發展做出極大貢獻,江西幾所老資格的大學(南昌大學,江西師範等)都可以上溯到這個時期

而南昌也不是完全沒有存在感,南昌在新中國的工業中也曾佔有重要地位,南昌製造了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飛彈、第一輛摩託車、拖拉機,是重要的工業骨幹城市。

雖然在市場化改革中南昌的國有製造企業開始沉淪,現在南昌還面臨夠著交通建設不強,缺乏龍頭產業以及和周邊地區缺乏聯動等問題。

也許在平時,江西確實不像周邊省份搶眼,但在亂時,江西對全國仍然有重要的作用,就比如革命時期和抗戰時期數量名列前茅的江西籍戰士和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江西援助全國的四十二億斤糧食。

江西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優勢,人口結構,城鄉統籌,環境資源上,江西在全國都具有優勢,尤其是山清水秀,全國第二的森林覆蓋率可不是白說的。

江西的經濟增長率已經連續多年名列前茅,GDP總量已經由2007年的20位上升到2017年的17名,2017年,在全國330個地級以上行政區域的GDP排名中,南昌首次進入前40,九江首次進入前百。

隨著江西的南北高鐵大動脈開始全線建設,省內鐵路公路網繼續完善,省內的各項產業蓬勃發展,江西的前景,依舊是光明的。

作者: 雲帆   編輯: Thomas (唐)

相關焦點

  • 南昌大學明明是211,為何存在感這麼低?網友:不如江西財經
    大家都知道,南昌為文化名地,江西在明清時期經濟文化都很發達,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但是現在的江西省有些尷尬,很多人把江西稱為「環985大學省份」,因為江西周邊所有的省份都至少有一所985大學,而江西只有一所省屬的211大學。即使是只有一所211大學南昌大學,但是南昌大學的知名度還是不如鄭州大學,雖然後者也是河南省唯一的211院校。
  • 江西省存在感很低一所「211」大學,外地鮮有人知,但就業是真好
    說到江西的高等教育,許多人還不是很了解。一些外省學子們如果想來報考江西的大學,一般都是無從下手。但江西有著這樣一所大學,它在江西的排名第一,省內算是家喻戶曉,雖然省外存在感不高,卻是全國「雙一流」大學之一。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江西唯一一所211大學,它很低調,實力很強,就業也非常的好。
  • 嘉賓主持不好當,尹頌在央視直播節目中串詞少,存在感低於江西臺
    嘉賓主持不好當,尹頌在央視直播節目中串詞少,存在感低於江西臺近日,2019年央視主持人大賽文藝類銀獎獲得者、江西衛視《江西新聞聯播》主持人尹頌,亮相CCTV-3綜藝頻道、CCTV-15音樂頻道並機直播的某期《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節目。
  • 雨雪連刷存在感,氣溫大範圍創新低,至於深圳……
    這個周末,天氣加班不放假,雪花要邁過黃河與長江接觸,氣溫也將步步下跌,多地氣溫將創今年下半年以來新低。昨天,中東部大範圍雨雪持續中,西北、華北等地雨雪正盛,北京、太原都迎來了今冬初雪。這次雨雪過程沒有17-19日東北降雪那麼強,但影響範圍大,雨雪分界線可觸及長江,湖北西部、重慶北部部分地區可能有雨夾雪。
  • 華東五省最沒存在感的江西,清華北大中科大卻差點都遷到了江西
    文章的一開頭恐怕就要說一句比較扎心的話了,華東五省,江蘇,浙江,上海,安徽,江西,然而江西卻是五省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個省,雖然經濟上,安徽的狀況和江西不分彼此,但在人才教育方面,安徽卻明顯強過江西。每年但凡高考填志願之際,其實很多江西的考生都會不情願又不得不背井離鄉求學,為什麼江西一所985高校都沒有?其實,在近50年內,江西一共錯過了的四所985。
  • 被網友戲稱為存在感最低的江西,為何沒一所「985」?
    在我國如果說到中部地區哪個省份最容易被人所遺忘,相信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江西,至於為什麼是江西,那是因為環江西的省份比較強,因此才導致江西的存在感不高。當然這裡面還有一部分與江西的沒有好大學有關,要知道一所好的大學能夠從很多方面提升一座城市的名氣。
  • 三國東吳為何存在感很低?明明打仗很厲害,為何始終難有作為
    三國東吳為何存在感很低?明明打仗很厲害,為何始終難有作為 說起來東吳這個國家真的不弱,雖說他們的存在感要比魏國和蜀國低一些,但是當初在三國時期,他們還是打過不少漂亮的戰役的,就比如說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東吳打了兩場,兩場全勝,而且其他戰役也是勝多敗少。
  • 數九寒天陰晴不定 元旦前夕 強冷空氣將在江西再刷存在感?
    很多地區早上還出現了霜凍天氣天氣實況昨天到今天全省大部分地區陽光明媚幾乎沒有雨水現身下午3:25分全省氣溫平均14.5℃可以說是非常溫暖了有陽光加持相比昨天同一時間全省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升溫未來天氣不過今晚到明天江西上空的雲系開始增多
  • 浙江最「憋屈」的城市,在境內存在感很低,很多遊客還不認識名字
    眾所周知,中國幅員遼闊,有600多個大小城市,由於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的不同,這些城市的發展條件和知名度也不同,省會是每個省或自治區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領土內的「老大哥」和「支柱」,它們是吸引最多注意力的區域,說到一個省,人們首先會想到它的省會城市,因為它的聲譽和資源畢竟是該省中最好的,但是有些城市並不那麼知名
  • 國內存在感最低三個省份:地理位置並不差,只是太尷尬
    每當我們提起省份的時候,總是會提起那麼幾個稍有名氣的,好像四川、江蘇還有廣東一樣,根本不用擔心有人會忘記,本身經濟就很強在上還是旅遊大省,然而,在這麼一些省份周邊,其實有不少被這些光芒蓋過的省份,它們可以說是存在感非常的低,但是存在感低並不是因為地理位置太差,而是因為地理位置太尷尬
  • 迪迦:他是tpc裡存在感很低,最後合照都是p的,卻至關重要的人物
    而在大多數觀眾的印象裡,大古首當其衝是印象最深的,其次就是麗娜、新城、掘井他們幾個,唯獨他,存在感很低,卻至關重要。那麼這個「他」是誰呢?其實仔細一想就知道了,就是默默在tpc工作的野瑞隊員,野瑞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各種情報線索之類的,是tpc總部不可或缺的計算人才(手動滑稽)。
  • 男生漢服存在感為什麼那麼低?看看清朝這一政策對漢族的傷害
    每當別人提起漢服,總會想起女生的漢服,女生的漢服總是那麼好看,那麼多款式,而男生的漢服總是那麼簡單,男生穿上漢服總是缺少一種風流倜儻的感覺。怎麼穿也穿不出電視劇裡的那種瀟灑氣質,難道男生的漢服真的這麼不堪嗎?
  • 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是哪裡?說出來你別不信
    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應該有3個:江西、山西、甘肅。 江西的沒存在感,在網上是出了名的,遭到了很多網友的調侃。江西的實力不算太弱,只是身處華東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和江蘇、浙江、上海這樣的發達省市相比,江西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被調侃為沒存在感,其實也不算冤枉江西。江西最大的特色,就是革命老區。
  • 為何凱立德導航的存在感比高德地圖弱了那麼些?
    為何凱立德導航的存在感比高德地圖弱了那麼些?下面是幾個網友的回答:網友一:可惜了凱立德。幾年前高德被阿里投資,凱立德只拉了個小米做夥伴,當時就註定了以後得路不一樣了。首先凱立德比高德存在感弱的原因在於兩款產品的定位不同,凱立德導航主打車載導航,一般都內置在汽車上;另一方面高德地圖就比較全面,無論手機端、車載端都有涉及。隨著現在手機導航的普及以及便捷性,車載的導航就顯得有點雞肋了。
  • 存在感:利用「I 型存在感」模式,幫你增強存在感,影響他人
    她依照存在感的運作方式,創建了「I 型存在感」模式,並提供了增強存在感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相應的訓練模板。01、如何利用意向性提高存在感I型存在感指的是有影響力的存在感。因為,在職場上只有具備影響力的人,才能引起他人的關注,才能獲得升職,才能領導他人。I型存在感模式=個人意願+個人魅力+影響力。
  • 鬥羅大陸:藍電霸王宗擁有兩個變異,為什麼在大陸的存在感那麼低
    無論在動漫還是原著都是超一流的存在,就是這樣一個宗派,他擁有自己的不幸,最後被武魂殿滅了滿門。說到藍點霸王宗,漫迷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大師。大師是藍點霸王宗的嫡系子孫,卻因為武魂的變異導致逐出宗門,有家不能回,這也可見藍點霸王宗對弱小群體是多麼的不待見。
  • 最沒有存在感的國家:明明是發達國家,但知名度卻很低,你去過嗎
    存在感是什麼?存在感就是我在與不在,你的心裡或現實裡都存在我的一席之地。一個人有存在感說明他被重視,一個國家有存在感說明它有實力,所以對於沒有存在感的個人和國家來說,它自身是感到非常悲哀和難過的,畢竟被重視是每個人都極其渴望的尊重。
  •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為何在中學語文課本上存在感這麼低?
    為什麼說曾鞏最沒有存在感,原因很簡單,因為曝光度少。初高其他幾位大家都有散文活著詩詞入選課本,唯獨曾鞏的沒有。所以,曾鞏自然存在感就低。蘇洵的《六國論》也選入了高中的語文課本;蘇轍則做為 「三蘇」,再加上個人的文學造詣,名望自然不低;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更是一直為人所傳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在高中背地不要不要的。乍一看,曾鞏存在感確實低。但是能夠入選「唐宋八大家」,沒點水平怎麼行呢?
  • 近千公里海岸線的江蘇,為何海洋的存在感那麼低?
    江蘇沿海地形除位於北部的連雲港市雲臺山屬低山丘陵,山前崗地地勢有較大起伏外,其他均地勢低平,屬濱海海積平原地區,海拔一般都在5m 以內。 海島資源  連島江蘇吃「海」飯,怎麼這麼難「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除了連雲港,在江蘇很難找到這樣的景象,這種基巖海岸適合建深水良港。
  • 可以當主食吃的米粉,來到江西,你怎麼能做不吃粉?
    江西位於中國的東南部,長江的中下遊,雖然江西地區在全部的經濟排名不是很靠前,存在感也不是很高,但是江西的生態環境是真的好,而這樣的好的生態環境,自然出現了非常好吃的美食,其中最出名的還是江西的粉了。在江西有這樣一句話:在江西大米和面不是主食,粉才是主食,尤其是江西的炒粉和拌粉,更是美味中的美味。江西的炒粉是江西特別有名的小吃,因為這裡盛產大米,所以米粉也是老百姓日常最喜歡吃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