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7日)下午,正在歐洲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在隨後的演講中,習近平一言驚四座。他引用法國人拿破崙的「睡獅」名言闡釋「中國夢」,稱「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令與會人員紛紛感受到了這位中國國家主席的斐然文採。
打鐵還需自身硬,腹有詩書氣自華。在觀察者網特派員楊晗軼整理的習近平演講全文中,就不難發現習主席平時飽讀詩書。在演講中,習近平表示「年輕時代就對法國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法國的歷史、哲學、藝術、文學深深吸引著我。讀法國近現代史,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史的書籍,讓我豐富了對人類社會政治演進規律的思考;讀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聖西門、傅立葉、薩特等人的著作,讓我加深思想進步對人類社會進步作用的認識;讀蒙田、拉封丹、莫裡哀、司湯達、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福樓拜、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著作,讓我加深了對人類生活中悲歡離合的感觸;冉阿讓、卡西莫多、羊脂球等藝術形象至今仍栩栩如生地存在於我的腦海之中;欣賞米勒、馬奈、德加、塞尚、莫奈、羅丹等人的藝術作品,以及趙無極的中西合璧畫作,讓我提升了自己的藝術鑑賞能力;還有凡爾納的科幻小說讓我的頭腦中充滿了無盡的想像。」
觀察者網特派員楊晗軼在現場發現,當習近平談到自己「讀蒙田、拉·封丹、莫裡哀、司湯達、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福樓拜、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著作」時,現場爆發出陣陣喝彩。這些著作究竟有何魅力,既能讓習近平「加深對人類生活中悲歡離合的感觸」,又能讓在場觀眾與習主席「心有靈犀」?
習近平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並發表演講
「正直人的枕邊書」:《蒙田隨筆全集》
《蒙田隨筆全集》是由德·古內小姐在蒙田生前出版的隨筆集的基礎上,根據他在筆記上寫下的大量注釋和增添內容集結而成的。蒙田自1572年開始,直至他逝世的1592年,在長達20年的歲月中,他一直斷斷續續地在寫他的隨筆。《蒙田隨筆全集》共107章,百萬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為《為雷蒙·塞蓬德辯護》,充分表達了他的懷疑論的哲學思想。在蒙田當年的法國,由於長達三十年的宗教戰爭,使法國人民長期處於苦難之中,法國人對暴力感到了厭倦,對洋溢在《蒙田隨筆文集》中的智慧大加讚賞,《蒙田隨筆文集》因此成為許多法國「正直人的枕邊書」,滋潤過許多法國人的心田。
法國荷馬「拉·封丹」代表作:《拉·封丹寓言》
讓·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1695)是法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詩人。他的作品經後人整理為《拉·封丹寓言》,與古希臘著名寓言詩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國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並稱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詩》《故事詩》《普敘赫和庫比德的愛情》等。他被19世紀法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泰納譽為「法國的荷馬」。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國古典文學作家中著名的詩人。他常用民間語言,通過動物形象諷刺當時法國上層社會的醜行和罪惡,嘲笑教會的黑暗和經院哲學的腐朽。1695年4月13日拉·封丹去世。他對後來歐洲寓言作家有很大影響。
莫裡哀代表作:《可笑的女才子》
莫裡哀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他同情勞動人民,筆鋒所向,揭露的是昏庸腐朽的貴族,坑蒙拐騙的僧侶,無病呻吟的地主,冒充博學的「才子」,還有靠剝削起家而力圖「風雅」的資產者,利慾薰心、一毛不拔的高利貸者……他從各個側面勾畫出了剝削階級的醜惡形象。他筆下的正面人物,常常是那些被嘲諷者的僕人、佃戶、工匠,這些人總是以高妙的手段使對方當場現形,讓剝削者在觀眾的笑聲中受到批判。1659年,莫裡哀創作《可笑的女才子》,辛辣地諷刺了資產者的附庸風雅,抨擊了貴族社會所謂「典雅」生活的腐朽無聊,因而觸怒了貴族勢力,遭到禁演。莫裡哀隨後又連續編演了《丈夫學堂》和《太太學堂》。《太太學堂》因宣揚新思想,要求衝破封建思想牢籠而被指責為「淫穢」、「詆毀宗教」,又遭到禁演。莫裡哀奮起還擊,寫了《〈太太學堂〉的批評》和《凡爾賽宮即興》兩齣論戰性短劇。1664年,莫裡哀寫成傑作《偽君子》,1668年,他又創作了另一部力作《吝嗇鬼》。
司湯達代表作《紅與黑》、《巴馬修道院》
司湯達被譽為最重要和最早的現實主義的實踐者之一。代表著作有《紅與黑》(1830年)、《巴馬修道院》(1839年)等。他以準確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練的筆法而聞名。司湯達在《紅與黑》中表現了卓越的心理描寫的天才。他繼承了莎士比亞描繪「人的心靈的激蕩和熱情的最精細的變化」的事業,以出色的心理小說《紅與黑》開創了歐洲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流派之之一——批判現實主義的先河。司湯達從小由於祖父的影響,接受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成年以後,他閱讀了啟蒙運動思想家愛爾維修、孟德斯鳩等人的作品,鞏固了少年時代所接受的啟蒙思想的教育,同時也奠定了他反對封建專制、反對天主教會的思想。在法國與歐洲封建勢力鬥爭的硝煙瀰漫的戰火中,司湯達勇敢地跨上了戰馬,三次隨拿破崙大軍遠徵萬裡,馳騁疆場。法國王政復闢時期,他雖然離開了沸騰的法國政治生活,僑居義大利,但卻始終關注著國內的政治鬥爭形勢,同時積極投入到義大利民族解放事業,並且拿起了手中的戰鬥的筆,在文學創作中持續自己的政治理想,抒發了追求自由的革命之情。
《紅與黑》
巴爾扎克代表作《人間喜劇》
1829年,巴爾扎克發表長篇小說《朱安黨人》,邁出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驢皮記》使他聲名大震。他要使自己成為文學事業上的拿破崙,在30至40年代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創作甚豐,寫出了91部小說,合稱《人間喜劇》。《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同時也奠定了他作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的地位。巴爾扎克也是拿破崙的熱烈崇拜者。拿破崙的形象在《人間喜劇》中得到多次反映,如在《鄉村醫生》(1833)、《一樁神秘案件》(1841)、《三十歲的女人》(1831-1842)、《夏倍上校》等作品裡。同時,作者也著力描寫了和拿破崙相聯繫的帝國時代軍官的形象。
在《人間喜劇》中,巴爾扎克以讚賞的心情描述共和主義的英雄人物。例如在作者筆下,《幻滅》中的米希爾·克雷斯蒂安是一個具有丹東和聖鞠斯特氣魄的政治家。他提倡歐洲聯邦制,對歐洲貴族階級威脅很大。1831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時,他和一個普通士兵一樣,在戰鬥中英勇地死去。他的犧牲引起所有認識他的人們的深切哀悼,人們經常懷念他。又如《農民》(1844)中的尼茲龍,是一個農民出身的共和主義老戰士,「堅強得像鋼鐵,純潔得像黃金。」他放棄他在大革命中應得的財產,甘願過貧苦的生活,曾把獨子送到前方去參加保衛祖國的戰爭。因為他憎恨有錢的人,他特別受到農民的愛戴。
雨果代表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成熟時期的文學創作,從《巴黎聖母院》到《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與《九三年》,都充滿了浪漫主義跟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寫作特點。1831年,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問世,這部小說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通過描寫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爾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下受到摧殘和迫害的悲劇,反映了專制社會的黑暗,反動教會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殘酷, 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故事情節複雜,人物性格誇張,整部作品以色彩濃鬱的筆墨寫出,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充分體現了浪漫主義小說的特點。
1862年,雨果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問世,書中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小說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
雨果的作品特點還有冗長,在他巨大的作品中,有的是離題、重複、無用的發揮,例如《悲慘世界》預計寫六卷,最終卻寫了十卷。
《悲慘世界》
大仲馬代表作:《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等
《基督山伯爵》講述了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百日王朝」時期,法老號大副埃德蒙·唐代斯受船長委託,為波拿巴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獄友法利亞神甫向他傳授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唐代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山巴),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充滿傳奇色彩,奇特新穎,引人入勝。
《三個火槍手》是大仲馬1844年出版的小說,又譯作《三劍客》或《俠隱記》。故事內容是沒落貴族出身的達達尼昂到巴黎投軍,加入國王路易十三的火槍手衛隊,和其他三個火槍手成為好朋友。他們為了保護王后奧地利安娜的名譽,抗擊紅衣主教黎塞留,擊敗黎塞留設置的重重障礙,前往英國,從白金漢公爵那裡取回王后的鑽石,挫敗了黎塞留挑撥國王和王后的陰謀。
《基督山伯爵》
喬治桑代表作:《安蒂亞娜》
作為一名法國的女小說家,喬治桑是巴爾扎克時代最具風情、最另類的小說家。她憑藉發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而一舉成名。喬治·桑是一位多產作家,她一生寫了244部作品,100卷以上的文藝作品、20卷的回憶錄《我的一生》以及大量書簡和政論文章。雨果曾評價:「她在我們這個時代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特別是,其他偉人都是男子,惟獨她是女性。」
福樓拜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是19世紀中期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莫泊桑就曾拜他為師。著名作品包含《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布瓦爾和佩庫歇》等。他對19世紀末及至20世紀文學,尤其是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自然主義文學的鼻祖」「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者」。
《包法利夫人》的發表,轟動了當時的法國文壇。但是這部作品卻很快受到了當局的指控,罪名是敗壞道德,誹謗宗教。當局要求法庭對「主犯福樓拜,必須從嚴懲辦!」幸好有律師塞納的聲望和辯護,福樓拜才免於處分。但是「政府攻擊、報紙謾罵、教士仇視」的局面,對他是很大的壓力,使他放棄了現實題材的創作,轉向古代題材。
莫泊桑代表作:《羊脂球》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巨匠」。他出生於法國諾曼第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普法戰爭爆發了,他應徵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並拜福樓拜為師。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深廣,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一個農莊女工的故事》、《戴麗葉春樓》、《瞎子》、《真實的故事》、《小狗皮埃羅》、《一個諾曼第佬》、《在鄉下》、《一次政變》、《繩子》、《老人》、《洗禮》、《窮鬼》、《小酒桶》、《歸來》、《圖瓦》、《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羊脂球》
羅曼•羅蘭代表作:《約翰·克利斯朵夫》
羅曼·羅蘭在1866年生於法國克拉姆西,是一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915年,羅曼羅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約翰·克利斯朵夫》是羅曼·羅蘭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一個為追求真誠的藝術和健全的文明而頑強奮鬥的平民藝術家的形象,他身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反抗精神和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氣概。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經歷和刻苦學習的經驗,養成了他堅強的意志和生活的力量;平民階層的社會地位使他接近人民,勇於對抗封建等級和門閥精神魅力以造福人類。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的許多事跡都是以貝多芬為原型的。羅曼·羅蘭在寫這部小說以前曾經屢次宣稱:世界要窒息了,必須打開窗子,讓新鮮空氣吹進來。這個觀念在這部具有史詩規模的小說中表達出來,書中的情節在歐洲兩個主要的國家——德國和法國展開著。作者描繪他的主人公時以當時洶湧澎湃的各種事件作為背景,同時述及20世紀初葉歐洲生活中極其紛繁的各方面,從文化藝術以至政治動態。
習近平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並發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