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容、美妝及醫美市場異常火爆,玻尿酸、美白針等名詞也迅速進入公眾視野,並被「愛美一族」瘋狂追捧。而處於產品供應端的企業也動作不斷,紛紛向資本市場靠攏。2019年10月11日,IPO失敗兩次的昊海生科向上交所遞交了科創板上市招股書,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780萬股新股,募集14.84億元資金,用於上海昊海生科國際醫藥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營收增速放緩 銷售及研發投入「高開」、「低走」
天眼查信息顯示,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為侯永泰,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基因工程、化學合成、天然藥物、診斷試劑內的技術開發等,是一家專注於研發、生產及銷售醫用可吸收生物材料的高科技生物醫藥企業。
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昊海生科營收分別為8.61億元、13.54億元、15.85億元及7.8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10億元、4.00億元、4.55億元及1.96億元。營收與淨利潤持續增長,但增速都在大幅下降,以2018年為例,其營收增速由2017年的57.25%降至15.06%,淨利潤增速由2017年的29.03%降至13.75%。
研發費用方面,2016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昊海生科投入4725.54萬元、7633.23萬元、9536.97萬元、5131.91萬元,分別佔當期營收比例的5.49%、5.61%、6.12%及6.53%。研發投入雖在緩慢提升,但此前據媒體報導,科創板申報企業研發投入平均在10%。由此看來,昊海生科的研發投入相對靠後。
研發投入「低走」之下,是銷售投入的「高開」。據招股書數據,2016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昊海生科分別在銷售方面投入2.87億元、4.14億元、4.95億元、2.49億元,分別佔營收比重的33.41%、30.57%、31.77%及36.56%。而昊海生科的銷售費用項目之下的市場投入,幾乎達到了研發投入佔比的3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昊海生科分別向華熙生物採購HA精粉的金額達到350.53萬元、789.05萬元及183.23萬元,華熙生物還出現在昊海生科2018年的前五大供應商名錄中。但據公開資料顯示,昊海生科主營的玻尿酸原料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與華熙生物存在著競爭關係。
銷售數據「打架」 客戶銷售額陷「羅生門」
昊海生科在招股書中不僅體現了核心競爭力的不足,其銷售數據也存在著「注水」嫌疑。
招股書顯示,耀昌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耀昌國際」)為昊海生科眼科產品的第一大經銷商。2016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耀昌國際向昊海生科的採購金額分別為177.43萬元、6,749.21萬元、6,104.48萬元及3,782.42萬元。據金證研今年7月報導,耀昌國際為冠昊生物持股100%的子公司,並且在冠昊生物的合併範圍內,耀昌國際向昊海生科採購的採購金額,理應也在被包括在冠昊生物的供應商採購金額中。
但據冠昊生物的年報顯示,其披露的供應商採購金額,和昊海生科招股書中耀昌國際所貢獻的銷售金額均不匹配。其中,2017年冠昊生物披露的第一名供應商採購金額為5,590.3萬元,而昊海生科所披露的則為6,749.21萬元。也就是說,2017年耀昌國際的採購金額0.67億元反而高於其母公司向第一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
對此,昊海生科是否存在數據造假、虛增銷售金額的行為?這難免讓人產生困惑。
供應商屢被查出問題 監管與風險下的玻尿酸暴利
招股書顯示,昊海生科旗下主要有「海薇」和「姣蘭」兩款玻尿酸產品,分別面向大眾及中高端市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期間分別銷售65.7萬支、87.78萬支、93.26萬支、43.6萬支,收入分別為1.89億元、2.55億元、2.66億元、1.14億元。
其中,以2019年上半年為例,每支「海薇」的平均出廠銷售價格為288.73元,主要零售價格則達800-1000元;而「姣蘭」的平均出廠價格為732.78元,主要銷售價格則高達2680-3800元。而據昊海生科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期間,其每支玻尿酸成本僅為23.54元、20.19元、19.22元及20.64元,毛利率則分別高達91.83%、93.05%、93.26%、92.16%。
玻尿酸產品給昊海生科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但因注射玻尿酸而產生的醫療事故卻屢見不鮮,並受到社會及監管的密切關注。且綜合上文所述,昊海生科90%以上的毛利率背後卻只有剛超過5%的研發投入,這難免讓人擔憂產品問題。如何給消費者打下一針質量保障的強心劑,換取消費者信任,這也是昊海生科所不能忽視的。
除了對玻尿酸的擔憂以外,昊海生科其他方面也出現許多問題,其供應商產品存在多次被FDA檢查出問題、被召回等情況。
2017年9月,深圳市市場稽查局對昊海生科子公司深圳新產業經銷的Lenstec人工晶狀體下達初檢不合格檢測結果;同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昊海生科子公司Aaren的Hexa Vision品牌人工晶狀體進行醫療器械監督抽檢,其檢驗結果不符合標準規定;2018年2月,深圳市場稽查局於下發深市稽罰[2018]2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收Lenstec召回的406盒人工晶狀體;今年2月,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昊海生科進行檢查,要求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強管理,確保安全。
如今的昊海生科已是第三次闖關,在研發投入低、數據「注水」、產品質量存疑的情況下,昊海生科在科創板會有怎樣的表現,侯永泰的暴利玻尿酸生意又能維持多久,和訊科技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