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下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中國科技協會指導下,舉辦2020年
食品安全與健康
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研究員就「
進口冷鏈食品--
疫情防控下的難點與重點」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分享。
熱點八: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下的難點與重點
解讀專家:
李 寧 研究員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
各位線下線上嘉賓、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這個主題是關於進口冷鏈食品,進口冷鏈食品也是2020年關注度非常高的話題,為什麼關注度這麼高?是因為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包裝可能成為遠距離跨境攜帶和傳播新冠病毒的載體。
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的暴發期,各種物體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包裝都有可能被汙染。
新冠病毒在低溫條件下存活時間長,隨著冬季氣溫降低,不僅是冷鏈食品及其包裝,所有國際運輸環境都類似於冷鏈系統,相關物品都有可能成為遠距離跨境攜帶和傳播新冠病毒的載體。高風險人群主要是頻繁接觸這些可能被汙染的物品且防護不到位的人群。
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包裝總體汙染率比較低,且主要集中在外包裝。雖然近期多地時有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但總體來看,汙染率比較低,主要汙染的是外包裝。截止2020年11月25日,國家衛健委組織的全國冷鏈食品及包裝樣品監測抽檢結果,汙染率為萬分之0.48。
消費者一般不可能接觸到外包裝,機率比較小,所以消費者感染率比較低,主要是暴露人群如果防護不到位可能感染的風險就增加。
我國對進口冷鏈食品採取嚴格防控措施,有效防範疫情輸入風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也發布了一系列的關於加強冷鏈食品管理的一些相關要求、文件。重要的幾個文件大家也關注到了,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消毒指南、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關於做好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的通知,這幾個文件都是關於冷鏈食品非常重要的國家層面上的要求。同時,相關部門也加強了對進口物品和貨櫃的消毒,把涉及國際物流的其他運輸都視同冷鏈運輸來加強管理,強化入關檢驗、入關消毒及相關從業人員的作業要求,從源頭防護。
建議:
第一,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要著重加強關口前移。進口冷鏈食品到消費者手中需要入關、運輸、倉儲、銷售等一系列環節,具有流通鏈長、範圍廣、時間長的特點,這個過程中,疫情防控措施執行越靠前,防控效力和成本就越低,因此要關口前移,強化源頭管控。
第二,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雖然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但會對食品安全造成影響,對食品全產業鏈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衛生要求。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採取更嚴格的人員及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管理措施;從事冷鏈食品生產經營的,應按照《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汙染防控技術指南》等相關要求落實防控主體責任,加強從業人員日常防護、健康監測和核酸主動篩查,在生產、裝卸、運輸、儲存、銷售和餐飲服務等各環節中做好防護和消毒,確保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正常運營。
第三,疫情防控須做好「人」「物」同防。 目前,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因此,疫情防控需做到「人」「物」同防,在堵住境外輸入病例的同時,也要嚴控經物流途徑,尤其是冷鏈物流輸入的風險。
儘可能從源頭管控,一方面加大進口冷鏈食品的檢驗檢疫、開展主動性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另一方面,加強職業暴露人群的防護和核酸的主動篩查;鑑於進入冬季所有國際運輸的環境都類似於冷鏈系統,在加強進口物品消毒的同時,從業人員也應按照相關標準的防護措施要求做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