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八:進口冷鏈...

2021-01-08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2021年1月8日下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中國科技協會指導下,舉辦2020年

食品安全

與健康

熱點

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研究員就「

進口

冷鏈食品--

疫情

防控下的難點與重點」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分享。

 

  熱點八: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下的難點與重點


  解讀專家:

      李    寧    研究員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

 

      各位線下線上嘉賓、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這個主題是關於進口冷鏈食品,進口冷鏈食品也是2020年關注度非常高的話題,為什麼關注度這麼高?是因為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包裝可能成為遠距離跨境攜帶和傳播新冠病毒的載體。

 

  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的暴發期,各種物體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包裝都有可能被汙染。

 

  新冠病毒在低溫條件下存活時間長,隨著冬季氣溫降低,不僅是冷鏈食品及其包裝,所有國際運輸環境都類似於冷鏈系統,相關物品都有可能成為遠距離跨境攜帶和傳播新冠病毒的載體。高風險人群主要是頻繁接觸這些可能被汙染的物品且防護不到位的人群。

 

  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包裝總體汙染率比較低,且主要集中在外包裝。雖然近期多地時有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但總體來看,汙染率比較低,主要汙染的是外包裝。截止2020年11月25日,國家衛健委組織的全國冷鏈食品及包裝樣品監測抽檢結果,汙染率為萬分之0.48。

 

  消費者一般不可能接觸到外包裝,機率比較小,所以消費者感染率比較低,主要是暴露人群如果防護不到位可能感染的風險就增加。

 

  我國對進口冷鏈食品採取嚴格防控措施,有效防範疫情輸入風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也發布了一系列的關於加強冷鏈食品管理的一些相關要求、文件。重要的幾個文件大家也關注到了,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消毒指南、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關於做好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的通知,這幾個文件都是關於冷鏈食品非常重要的國家層面上的要求。同時,相關部門也加強了對進口物品和貨櫃的消毒,把涉及國際物流的其他運輸都視同冷鏈運輸來加強管理,強化入關檢驗、入關消毒及相關從業人員的作業要求,從源頭防護。

 

  建議:

 

  第一,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要著重加強關口前移。進口冷鏈食品到消費者手中需要入關、運輸、倉儲、銷售等一系列環節,具有流通鏈長、範圍廣、時間長的特點,這個過程中,疫情防控措施執行越靠前,防控效力和成本就越低,因此要關口前移,強化源頭管控。

 

  第二,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雖然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但會對食品安全造成影響,對食品全產業鏈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衛生要求。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採取更嚴格的人員及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管理措施;從事冷鏈食品生產經營的,應按照《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汙染防控技術指南》等相關要求落實防控主體責任,加強從業人員日常防護、健康監測和核酸主動篩查,在生產、裝卸、運輸、儲存、銷售和餐飲服務等各環節中做好防護和消毒,確保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正常運營。

 

  第三,疫情防控須做好「人」「物」同防。 目前,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因此,疫情防控需做到「人」「物」同防,在堵住境外輸入病例的同時,也要嚴控經物流途徑,尤其是冷鏈物流輸入的風險。

 

  儘可能從源頭管控,一方面加大進口冷鏈食品的檢驗檢疫、開展主動性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另一方面,加強職業暴露人群的防護和核酸的主動篩查;鑑於進入冬季所有國際運輸的環境都類似於冷鏈系統,在加強進口物品消毒的同時,從業人員也應按照相關標準的防護措施要求做好防護。

 

 

相關焦點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上榜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 (胡可璐)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在疫情中經歷了一場大考,承擔起確保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2020年十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是什麼?請聽專家來解讀!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8日電 1月8日,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多家媒體支持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召開,這也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連續第10年邀請權威專家對年度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出爐,專家權威解讀來了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這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十大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表達了學術界觀點。據悉,這也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連續第10年邀請權威專家對年度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 十年磨一劍 做好中國食品安全的守望者--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
    食品夥伴網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多家媒體支持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召開,這也是學會連續第10年邀請權威專家對年度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九:諾如病毒...
    食品夥伴網訊,2021年1月8日下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中國科技協會指導下,舉辦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會上,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陳穎研究員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研究員就「諾如病毒--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慣犯』」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分享。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
    原標題: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關注 但在這一年,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也前所未有的提高。怎麼吃才能避免「病從口入」?進口冷鏈食品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 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會,你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成功舉辦。本次,食品安全熱點會上最大的熱點竟是缺少「食品安全」熱點事件。01「食品問題」魔高一尺一直為食品安全出謀劃策的「食品安全熱點會」,今年卻少了料,叫人遺憾之外又滿是欣喜,這是中國食品安全水平提高的一個側面顯示,亦是中國食品安全治理成效的顯著體現。
  • 冷凍海鮮、毒蘑菇、酸湯子,2020食品安全10大熱點全在這兒!
    新冠兇猛,冷凍食品還能吃嗎?誤食毒蘑菇還能「看小人」?這個段子可不好笑!一碗「酸湯子」殺死9個人,木耳銀耳裡也能出現這種毒?堅決反對餐桌浪費,是因為糧食不夠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多位專家對2020年度十大食品相關熱點詞進行了深入解讀。
  • 權威專家科學解讀2016年八大食品安全熱點話題
    央廣網北京1月6日消息(記者覃勇)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6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今天下午在京舉行。溝通會現場,到會的專家學者對2016年發生的八大食品安全熱點問題逐一進行了權威解讀。
  •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上榜
    據新華網電 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在疫情中經歷了一場大考,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 2019食品安全熱點發布 這些內容與你健康相關
    中國網1月3日訊(記者 蔚力 孟超 鄭偉)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本次活動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2020年伊始,以權威、專業及第三方的特徵,通過「科技界共識」的方式,就公眾所關心的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進行分析,選擇十大熱詞近景解讀,彰顯科學共識,為科學肅清食品安全謠言,引導輿情正能量做出努力。
  • 2018年這些食品安全熱點值得回顧
    三文魚被淡水虹鱒「強攀親戚」,或許是2018年公眾印象最深的食品安全領域爆款事件。(東方ic/圖)2018年食安熱點事件,一大特徵是輿論關注點正從某個產品的安全與否,延伸到對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的建設,進而轉向對保護消費者、對公平對待所有市場主體的探求。一個有意思的趨勢是,2018年的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中,「進口」佔到了1/4,無論是「酸鹼體質」、咖啡「致癌」謠言還是益生菌「無益」的謠言,消息最早都源於國外,而後快速波及中國。
  • 膠水牛排能吃嗎食品安全的八大熱點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是受關注的重點,無論是在哪裡都是第一要素。然而隨著網絡的普及,一些關於食品安全的熱點謠言也會隨之瘋傳。面對這些食品安全問題的真假,2016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會給你想要知道的答案。
  • 2019年你吃得更健康嗎?專家解讀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2019年你吃得更健康嗎  「人造肉」可以吃嗎?網紅食品靠譜嗎?益生菌真的有用嗎?剛剛過去的2019年,你關注過哪些食品?它們給你帶來了什麼困擾?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日前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專家對過去一年公眾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作了梳理和解讀,通過事例科普食品安全知識,為食品安全監管建言獻策。本版摘取部分熱點解讀內容。
  • 2020食品安全熱點四:全民關注如何提升免疫力 專家:為食品工業發展...
    圖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權威專家:正確認識新冠病毒傳播途徑 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
    本報訊 (記者宿志紅)近來,因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人們對疫情和食物安全關聯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春節臨近,大家還能像往年一樣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近日,在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
  • 近期時政熱點新聞:2020年12月1日時事政治、熱點新聞簡短匯總
    我們要與外界交流、建立聯繫,而掌握時政,我們就能更好地與世界溝通。山東中公教育小編每日給大家搜集整理當下熱點:近期時政熱點新聞:2020年12月1日時事政治、熱點新聞簡短匯總,供大家閱讀整理。4、工信部11月30日表示,今年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將超過1700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翻一番,增速超過國際平均水平。5、生態環境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徵求意見後將儘快發布。6、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通告,設立長江口禁捕管理區。自2021年1月1日起,管理區以內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 2020食品安全熱點十:食物過敏問題如何破解 專家:實施致敏物質標籤...
    圖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吳永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2020食品安全熱點六:如何制止食物浪費 專家:需要喚醒危機意識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解讀2017十大食品安全熱點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解讀2017年十大食品安全熱點  「普洱茶致癌」、「喝白酒能抗癌」、「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10%』」……這些都是真的嗎?昨天,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食品科技界的院士、專家、學者對「2017年十大食品安全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