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籃球鞋的中底科技,現在基本上就是兩種,boost以及bounce。Boost不用說,腳感好價格貴,而bounce雖然不如boost那麼軟彈,但調教好了的話,打籃球也會非常爽,關鍵是價格低!
Bounce籃球鞋,從真實體驗來說,適合體重偏小一些的人。今天就來介紹一些,最適合拿來實戰的bounce科技籃球鞋,一共是5雙,一起來看!
Pb2018
Probounce2018全掌bounce緩震材料很容易踩開,而且此次腳感調教的很棒,前掌略有彈性不卸力,後跟軟彈很舒服,不害怕起跳;再加上巨大TPU抗扭轉託盤,上腳很穩,非常穩。不過大體重慎選,後跟緩震感受不足。
抓地力方面,採用的是同心圓紋路,各個方向的抓地力都很棒,而且依託前掌外側的兩個同心圓,在一些很刁鑽的角度,依然能夠急停變向,非常靈敏;整雙鞋子都是織物材料,但包括性很好,前掌不松後跟不空,腳不會在鞋內滑動,而且前掌外側加厚加硬,防側翻做的十分到位。
利拉德5
Dame5前掌底盤比前幾代更為寬大,結合從前掌中部到後跟的穩定模塊,雖然硬度不高,但好在支撐效果還不錯,整體防側翻的效果可圈可點;後跟彈性填充+內置穩定片,帶來相對可靠的穩定性,但依然在腳踝防護方面略有欠缺。
Dame 5依然延續全掌bounce緩震材料,採用前低後高的設計,只不過和4代相比加厚,前掌場地感有,啟動不顯拖沓,用後跟落地時,緩震性能是可以滿足體重較輕的球員的需求,整個中底的設計反饋感很好;外底搭載全掌人字底紋,各個方向的抓地力都不錯,實戰可以兼容多種場地,但耐磨性能扛不住水泥地。
哈登B/E 2
哈登B/E 2是哈登籤名鞋的簡版系列,也是一雙比較低調的實戰鞋,400多的價位,性價比來說也非常不錯。
整雙鞋子採用了Bounce緩震中底,厚度適中,前掌貼地,後跟緩震,突破啟動不會洩力;大底承襲哈登正代球鞋,抓地方面表現不俗,用力蹬出去的每一步都很紮實;鞋底巨型Y字TPU片,以及加寬的外底,安全性方面也非常棒。不過到底是低幫球鞋,腳踝防護肯定欠缺。
織物鞋面結合版內靴配置,鞋頭以及鞋尾做了加固,類似飛線的系帶系統,在最前端設計了鬆緊綁帶,多種設計協同作用,為這雙鞋帶來了緊緻的包裹感;後跟填充適中,但稍有不跟腳的情況發生,後跟貼應該能解決。整雙鞋子的重量很輕,對於靈活的突破後衛來說,非常契合。
Rose9
羅斯9採用了全掌bounce緩震科技,在實戰中的感受也是非常不錯的。前掌部分軟彈兼備,反饋好,啟動快,不會拖泥帶水,後跟部位加厚,不會有震腳的感覺,實戰中緩震夠用。
非全掌內靴的設計,結合上移的鞋帶孔,以及偏軟的PK鞋面材質,前三分之一的位置空間略大;腳踝和鞋舌的填充物厚實,後跟加高TPU模塊內部則是編織鞋領,對後跟防護做出了貢獻;最後是紋路密集的ADIWEAR大底,耐磨性與防滑性兼備,絕對的實戰利器。
Pro vison
今年團隊鞋的黑馬是marquee,而同期誕生的Pro vison,也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力,尤其是抓地力還防側翻方面的表現,性價比超級高。這雙鞋適合體重小、追求啟動、速度的後衛。
整雙鞋以bounce緩震,前掌略薄,雖然緩震不太好,但貼地感好,啟動非常快,後跟看似很厚,其實是外翻設計,真實的厚度要薄一些,緩震極限低,僅適合喜愛突破的小體重。更關鍵的是,整雙鞋子的大底加寬,前掌以及後跟外側加高,防側翻很棒,突破起來也很放心。
整雙鞋子的包裹感也不錯,中足加長鞋舌結合三片系帶系統,不僅便於穿脫,而且調整繫緊攜帶後腳感非常束縛,不過後跟可能開口過大,有時候會出現不跟腳的現象,整體來說瑕不掩瑜。經典的人字底紋,抓地方面無需擔憂,雖然不是馬牌橡膠底,但紋路深,也不是不橡皮擦質感,可以放心拿去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