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齡嬰兒突發腦出血,竟是「坐月子」出的錯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Lynn 醫學界兒科頻道

媽媽們一定要引以為戒!

孩子的口糧,媽媽們總是萬分小心。特別是哺乳期間,許多媽媽更是什麼有營養、下奶就吃什麼。

但是近日,廣東清遠幾個剛出生不久的寶寶,身體出現了不適症狀,到醫院一查,竟和媽媽的飲食習慣有關!

沒有磕到碰到,寶寶卻「腦出血 」?

林女士(化名)年初生了一個女兒,孩子身體一直沒有什麼問題。

然而,近來卻發現2月大的女兒舌頭處有出血的情況。幾經輾轉,孩子被送到當地醫院兒內科治療。

在接收到患兒後兒內科醫生馬上為她進行CT檢查,結果發現孩子出現了「腦出血」的情況。而據凝血常規提示,這名患兒的凝血功能不好,缺乏維生素K。

目前經過治療,孩子的病情已經得到進一步控制。

無獨有偶,就在林女士女兒住院期間,同樣有一個2月大的嬰兒出現「腦出血」情況。

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也叫做新生兒出血症,是正常新生兒出生後2~7天由生理性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II、VII、IX、X)低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然而,由於我們新生兒出生後都常規肌注維生素K1預防出血,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科張瀾醫生表示,目前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已經越來越少了。

那麼新聞中這倆孩子怎麼會發生呢?

原因竟是媽媽的飲食習慣!

在向患兒母親了解生活習慣後,醫生們發現了一個共同之處——這些媽媽們在坐月子時都沒有吃過青菜。

為什麼不吃青菜呢?

林女士解釋稱,老家有「女人坐月子不吃青菜」的傳統。老人家說青菜是涼性,孕媽吃青菜會對孩子不好,會導致孩子拉肚子。

然而,青菜等綠葉菜是維生素K的重要來源之一。

當地醫生表示,由於風俗,有的產婦在坐月子期間,不吃任何青菜,導致嬰兒攝入維生素K不足,對凝血因子合成造成了影響,進而導致腦出血。

寶寶剛出生時,很容易缺乏維生素K

維生素K是一組結構相似的脂溶性維生素,參與多種凝血因子合成,還參與骨骼代謝。

然而,媽媽哺乳期不吃綠葉菜,孩子就會缺乏維生素,甚至腦出血嗎?

「其實還需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張瀾醫生表示。

事實上,由於多種原因,寶寶剛出生時很容易缺乏維生素K:

1、新生兒維生素K儲量少

懷孕時,媽媽的維生素K只有10%可以通過胎盤送達給胎兒;出生後,母乳中維生素K含量也不高(15μg/L,為牛奶的1/4);加上初生時,媽媽的母乳量不多,出生後寶寶體內維生素K儲量少。

「相比配方奶餵養,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更容易發生維生素K缺乏。」張瀾醫生提醒道。

2、維生素K合成不足

一般來說,維生素K可以由腸道菌群合成,但是初生寶寶腸道無菌,奶量不足,維生素K的合成自然受到影響。

3、其他

媽媽產前服用過維生素K抑制藥,比如抗驚厥藥、抗凝藥、抗結核藥等等。

可在任何位置出血,

最嚴重的是顱內出血

根據出血部位和出血時間的不同,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在臨床上可以分為3種類型:

01

經典型

出生後2~7天發病,多見於單純母乳餵養的孩子;出血部位以胃腸道最常見,其他還有臍帶殘端、皮膚、帽狀腱下、顱內、注射部位或手術傷口的滲血等。

出血程度輕重不等,但需要警惕輕度出血可能是嚴重出血的前驅症狀。

02

早髮型

出生後24小時內發病,比較罕見,與孕母用藥,幹擾胎兒維生素K的功能有關。出血部位除了皮膚外,顱內、胸腔、腹腔也可能有出血。

03

晚髮型

出生後2周~3個月發病,甚至有6個月內發病的,發病率(4~10)/10000活產兒。與肝膽疾病、腹瀉、使用廣譜抗菌素(抑制腸道菌群)、長期禁食或靜脈營養時未補充維生素K有關。出血部位以顱內出血最常見,約佔60%~80%。

需要注意的是,母親飲食中缺乏維生素K,如綠色蔬菜、豆類、肝及蛋類等時,寶寶也容易發生本病。

而疾病的預後和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是否及時治療有關,但一般預後良好。

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新生兒每日維生素K需求量約為1~5μg/kg,出生後常規1次肌內注射維生素K11mg,可有效預防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

哺乳的媽媽則要注意多吃維生素K含量豐富的食物,或每日口服維生素K15mg。

如果媽媽懷孕時正在接受抗驚厥藥物的治療,則應該在妊娠末期3個月每日口服維生素K15mg。

產後「坐月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而這期間的飲食常被過分地重視,媽媽們往往過量攝入動物性食物,以致能量和宏量營養素攝入過剩;或因習俗有諸多的忌口,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以致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或缺乏。

事實上,通過給媽媽進補,對乳汁中營養成分的改變並不十分明顯,張瀾醫生表示,哺乳期媽媽們更應注意均衡飲食,並不需要擔心寶寶營養不良而「大補特補」。

一般情況下,母乳比你想像的更有營養。其中含有充足的能量和營養素,能為孩子提供適量、合理的蛋白質、脂肪、乳糖、維生素、鐵和其他礦物質、酶和水,而且母乳中這些營養素更容易消化吸收。

它可以為6個月以下的孩子提供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為6~12個月的孩子提供一半的營養,為12~24個月的孩子提供1/3的營養。

哺乳期媽媽具體怎麼吃更健康?你看看這個就知道啦→「坐月子」怎麼吃?哺乳期膳食指南告訴你!

你被哪些奇葩的「坐月子」習俗坑到過?

留言分享分享

大家一起避避坑

專家簡介

張瀾,兒科學博士,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窒息復甦培訓導師組成員。

2009-2010年加拿大多倫多sickkids醫院完成兒科專科醫生培訓。2016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訪問學者(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擅長各類新生兒疾病及危重症的診斷和處理,主要研究方向早產兒營養和感染。

參考文獻:

[1] 南方Plus:兩月女嬰出現腦出血,醫生:媽媽坐月子不吃青菜

[2]廣東公共DV現場:多名嬰兒突發腦出血,問題就出在孕媽身上!這件事千萬要留心

[3]江載芳,申昆玲,沈顥.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4]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 嬰幼兒餵養與營養指南[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9, 30(04):7-32.

本文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Lynn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廣東多名嬰兒突發腦出血!醫生:說了多少遍,產婦的飲食陋習要改
    一個月的靜養期,對產婦的產後身體恢復有很大的幫助。各地也因此衍生出了很多習俗,以幫助產婦恢復身體。但是從古至今,關於坐月子的習俗,有很多是不合理的。01廣東多名嬰兒突發腦出血!醫生:說了多少遍,產婦的飲食陋習要改這不,廣東清遠的一個女嬰欣欣(化名),因為突發腦出血進了醫院。據欣欣的媽媽介紹,當天欣欣的口腔裡突然出血,咳個不停。他們把欣欣送到醫院之後,醫生診斷是腦顱內大量腦出血。然而時隔不到一周,該地區又有一名女嬰曉曉(化名),因為同樣的原因,被父母送進醫院。對此,醫生都表示:「這個月已經是第三個嬰兒因為突發腦出血住院了。」
  • 2月齡嬰兒突發腦出血,醫生:和媽媽坐月子中這個習慣有關
    最近,廣東市一些兒童醫院接連接診了類似的特殊病例:患者都是2個月左右大的嬰兒,他們並沒有腦部碰撞、摔傷的經歷,卻突然很蹊蹺地出現了腦出血。5月初時,林女士突然發現自己2個月大的女兒小馨舌頭出血,送到當地醫院,醫生說孩子太小不敢縫線,這才送到清遠兒童醫院。到了兒童醫院口腔科,醫生給嬰兒縫了針還是止不了血,又把小馨給轉到了兒科。由於小馨已經連續舌部出血兩三天,醫生當即決定對其進行輸血處理。
  • 兩名2月大嬰兒發現腦出血,醫生:媽媽坐月子不吃青菜
    檢查發現除了口腔以外,洋洋的小腦瓜裡也出了問題。2月大女嬰出現腦出血原因是媽媽坐月子不吃青菜「女嬰之所以出現腦出血,是維生素K缺乏導致。」兒科副主任醫師戴汝均表示,有的產婦媽媽在坐月子期間,不吃任何青菜,導致嬰兒攝入維生素K不足,對凝血因子合成造成了影響,進而導致腦出血。
  • 兩名嬰兒腦出血,才2個月大!醫生:和媽媽一個習慣有關
    檢查發現除了口腔以外,洋洋的小腦瓜裡也出了問題。清遠人民醫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 戴汝均:我們問她爸媽是不是坐月子的時候沒有吃青菜,她媽媽說是的一直沒有吃青菜,我們就明白了,洋洋可能是缺乏維生素K,所以我們就馬上給她做了個頭顱CT就發現她頭顱CT有少量的出血。
  • 多名嬰兒突發腦出血,問題就出在孕媽身上,這些哺乳誤區要當心!
    對於寶寶而言,母乳是最具營養的嬰兒食品,很多媽媽也都因此堅持母乳餵養,但往往陷入經驗之談,在哺乳期間踩了誤區,反而給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帶來影響。最近,在廣東清遠就發生了多名嬰兒突發腦出血的事情,查出來的原因給各位新手媽媽們敲了個警鐘,孕媽哺乳期間,一定要多留心。
  • 53天嬰兒突發腦出血,武漢醫生不走尋常路手術治療除血腫
    楚天都市報6月27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金靜)出生僅53天的嬰兒不僅黃疸沒退,還突然頻繁吐奶、抽筋,到醫院一查,才知竟是身體裡缺少了維生素K1致孩子突發腦出血,危及生命,一家人四處輾轉至武漢治療,小兒神經外科醫生不走尋常路,及時微創手術清除血腫。
  • 嬰兒突發腦出血,原因竟然全是它
    先後出現腦出血,檢查發現,寶寶的病因竟和維生素K缺乏有關近日,廣東清遠市才兩個月大的女嬰洋洋(化名),因口腔內出血不止,被家人送到醫院治療。醫生表示:「兩名女嬰之所以出現腦出血,是維生素K缺乏導致。」1維生素K缺乏常見於1-3個月以母乳餵養的嬰兒
  • 廣東數名嬰兒突發腦出血,醫生氣憤:這種愚蠢的陋習真要改
    腦出血,一個可怕的詞,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這是一種中老年人才容易得的病,很多明星都是因腦溢血而突然離世。但家長們是否能想到,小寶寶也會患腦出血?廣東清遠地區,多名嬰兒突發腦出血,清遠陽山才兩個月大的女嬰鑫鑫口腔出血不止、大聲啼哭,兩個月大的女嬰樂樂嘔吐不止被送往醫院,檢查後發現結果都是典型的腦出血。兒科副主任戴汝均表示,他在向患兒母親了解生活習慣時,發現她們坐月子的時候完全不吃青菜,清遠有些地方就是這樣的習俗,想來便很是氣憤:這種愚蠢的「飲食陋習」真要改。
  • 廣東多名嬰兒突發腦出血!坐月子的這個飲食陋習,寶媽們該改掉了
    比如腦出血,在大家的普遍印象裡都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然而,嬰兒也是它的患病人群,近段時間,廣東清遠地區就有多名嬰兒突發腦出血。之後的幾天時間,好幾名送到醫院的寶寶都是這種情況,檢查結果為腦出血。出生不久的嬰兒怎麼腦出血呢
  • 清遠兩名嬰兒腦出血,問題竟是出在寶媽身上
    近日,清遠有兩個2月大的女嬰一個因口腔內出血另一個因嘔吐不止被先後送入醫院經診斷,她們兩個均出現腦出血症狀蹊蹺的是她們兩個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摔傷醫生一查才發現寶寶的發病原因竟和兩個寶媽的不良飲食習慣有關清遠人民醫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 戴汝均:「我們問她爸媽,是不是坐月子的時候沒有吃青菜
  • 七旬老人突發偏癱以為是腦出血,實為下肢深靜脈血栓「搗鬼」
    七旬老人突發偏癱以為是腦出血,實為下肢深靜脈血栓「搗鬼」 劉璇 崔毅/武漢晚報 2018-12-04 13:32
  • 2個月寶寶腦出血,醫生:大腦有損傷,問題出在媽媽的母乳上
    媽媽非常奇怪說孩子剛出生母乳不足,喝了幾天奶粉之後就一直是純母乳餵養了,自己每天大魚大肉的吃,我們那坐月子的風俗就是大魚大肉的吃,不吃青菜,怎麼孩子又出現營養缺乏呢? 而醫生告訴媽媽問題就出在孩子只喝母乳上,你的母乳中維生素K不足,所以孩子長期喝這類維生素K不足的母乳,導致營養不足,之前喝奶粉還好,都強化了維生素K的。
  • 兩名嬰兒先後發現腦出血,都只有兩個月大!醫生:和媽媽一個習慣有關
    檢查發現除了口腔以外,洋洋的小腦瓜裡也出了問題。2月大女嬰出現腦出血原因是媽媽坐月子不吃青菜「女嬰之所以出現腦出血,是維生素K缺乏導致。」兒科副主任醫師戴汝均表示,有的產婦媽媽在坐月子期間,不吃任何青菜,導致嬰兒攝入維生素K不足,對凝血因子合成造成了影響,進而導致腦出血。
  • 廣東多名嬰兒突發腦出血,元兇和月子習俗有關,這一陋習要趕緊改
    近期廣東一地區多名嬰兒突發腦出血,醫生也很震驚。畢竟在我們的觀念裡老年人才是這種病症的高發人群,那麼嬰幼兒怎麼會患上這樣嚴重的病呢?後來醫生經過調查了解到:這些寶寶是因為缺乏維生素k導致出血,而背後的元兇竟然和坐月子的習俗有關。我們常說坐月子最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防寒保暖和飲食營養健康了。
  • 嬰兒也會腦出血?醫生:跟產婦坐月子習慣有關,月子餐別吃錯了
    前一段時間,廣東醫院突然接收了一些類似的病例:患者都是兩個月左右的嬰兒,他們並沒有外傷,卻突然被檢測出患有腦出血,這讓很多寶媽都感到吃驚。5月份左右,一所醫院突然接收到一個兩歲大的女嬰兒,女嬰兒帶到醫院的時候舌頭出血,醫生對待這樣的嬰兒有些不敢縫針擔心傷害到嬰兒。
  • 坐月子坐出「腦出血」?這些封建月子習俗別再信,不然坐出一身病
    湖北武漢吳女士今年29歲,在一個月之前生下自己的孩子,但是坐月子的時候,她總感覺自己頭部隱隱發痛,後來就慢慢的變成了全身抽搐,最後竟直接腦出血,全家人立即送到醫院搶救才勉強保住性命。但是吳女士之前一直都沒有相關的病症,之所以出現腦出血這樣的問題,醫生發現是因為從孩子出生之後,吳女士因為一些盲目的、封建的月子習俗才導致自己的身體不適的。唉,坐月子原本是為了身體恢復,現在卻坐出了「腦出血」。要知道坐月子對女人來說,是產後恢復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一步。坐月子如果不遵循科學的方法與策略,而盲目的相信一些封建的月子習俗就可能會「坐」出一身病來!
  • 多名嬰兒出現腦出血 只因媽媽的一個飲食習慣所致
    廣東清遠的一家醫院最近收治了幾例特殊病例,這些病例均是剛出生兩三個月的嬰兒,他們都有共同的特徵:腦出血!不過他們並沒有摔傷、或磕碰的經歷,為什麼會腦出血呢?醫生趕緊給嬰兒做了詳細檢查!原因總算是找到了,經過治療嬰兒的狀況也逐漸好轉;不過醫生表示像這名嬰兒類似的情況,近期已經接診好幾例了!同樣是腦出血、同樣是維生素K缺乏,好端端的怎麼會有這麼多嬰兒出現同樣的症狀呢?難道維生素K缺乏也傳染嗎?實際上並不是,這些嬰兒之所以會出現維生素K缺乏,這和他們的母親有很大的關係!
  • 清遠兩月大寶寶查出腦出血,醫生:媽媽坐月子這一「習俗」惹的禍
    經過詢問病史得知,馨馨和洋洋都是純母乳餵養,而兩個媽媽做月子期間都沒有吃水果青菜,醫生指出:正是坐月子時不吃蔬菜水果的習慣害了孩子!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常見於出生後6個月以內的純母乳餵養兒,除了母乳中的維生素K缺乏致病,嬰兒慢性腹瀉、應用廣譜抗生素等也是發病原因。典型症狀包括嘔吐、囟門膨出、皮膚黏膜蒼白、吃奶量下降、癲癇發作,以及口腔黏膜、鼻孔、臍部乃至顱內出血。
  • 兒童頭痛不可忽視 三歲兒童突發頭痛竟是腦出血
    3歲的陳小妹突發癲癇,不停嘔吐,4天沒法進食。送到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救治後,檢查結果讓父母大吃一驚:小妹得了罕見的煙霧病,一不小心就會有生命危險。神經外科專家提醒,兒童頭痛不可忽視,要引起重視及早排查疾病。
  • 2個月大寶寶腦出血住進監護室,媽媽痛哭:我就不該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是小月齡寶寶最適宜的食物,不僅含有適合嬰兒消化且比例適宜的營養素,還有多種免疫物質,可以增強寶寶的抗病能力,促進免疫系統的發育。多數媽媽在寶寶出生後,都會儘量堅持給寶寶母乳餵養。世界衛生組織推薦6個月以內純母乳餵養,並在持續母乳餵養的基礎上搭配合理的輔食,餵養幼兒至2歲。不過最近卻有一位媽媽對自己堅持母乳餵養的決定後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