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是上天賜予母親的本能,也是母親送於孩子第一份珍貴禮物。
對於寶寶而言,母乳是最具營養的嬰兒食品,很多媽媽也都因此堅持母乳餵養,但往往陷入經驗之談,在哺乳期間踩了誤區,反而給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帶來影響。
最近,在廣東清遠就發生了多名嬰兒突發腦出血的事情,查出來的原因給各位新手媽媽們敲了個警鐘,孕媽哺乳期間,一定要多留心。
01 多名嬰兒突發腦出血,原因竟與孕媽飲食習慣相關
清遠陽山的林女士年初時,生了個女兒,可是等到寶寶2個月大時,發生寶寶舌頭處有出血情況,林女士趕緊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經過醫生的檢查後,發現舌頭流血不止的寶寶是出現了腦出血的情況,根據檢查結果顯示,該名患兒凝血功能不太好,缺乏維生素K,經治療後,寶寶的病情有了好轉。
然而就在林女士女兒住院期間,醫院又有一名嬰兒也出現了同樣的腦出血症狀。
醫生向患兒的媽媽們詢問其哺乳期間的飲食習慣,發現這些患兒母親因聽信老家「女人坐月子不吃青菜」的經驗之談,在坐月子時都不吃青菜,導致嬰兒缺乏維生素K,引起一系列凝血功能疾病。
相信不少新手媽媽都會四處詢問哺乳期間該注意的事項,但是很多所謂的經驗之談並非科學合理,一不小心就會踩中雷區,給寶寶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那麼孕媽在哺乳期間會遇到哪些常見誤區呢?我們又該如何避免?
02 新手媽媽注意:母乳餵養該繞開哪些雷區?
誤區1:哺乳前要用消毒溼巾清潔
寶寶適度接觸乳頭上的細菌,有助於提高寶寶的免疫系統,避免過敏性疾病,而消毒溼巾含有殺菌成分,會殺去乳頭上的細菌,對寶寶帶來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媽媽們只需要在哺乳前,用溫熱毛巾適度擦擦乳房就可以了。
誤區2:初乳要擠掉
初乳顏色偏黃,比較粘稠,很多媽媽會直接擠掉,實際上初乳的營養價值很高,營養成分豐富,有利於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助下奶。
產後,孕媽還是儘早給寶寶吸吮,給寶寶餵喝初乳,寶寶日後才更加健康強壯。
誤區3:產後奶水少,得餵奶粉
母乳的營養價值勝過奶粉,即便產後奶水少,只要足夠寶寶吃,就沒必要額外增加奶粉,而且剛出生的寶寶胃口小,吃得少,等到一個星期後,寶寶的胃口會越來越大,媽媽的奶水也會自然增多。
誤區4:總覺得寶寶吃不飽
寶寶吃沒吃飽,只需要觀察寶寶精神、更換尿布頻率及體重增長。
寶寶在餵完奶後,開心玩耍或酣然入睡,一天需更換6-8次很溼的尿布,排大便2-5次,寶寶的鮮肉日漸結實,抱在手中感覺到一天天變重,就可以了。
誤區5:喝月子酒催奶
月子酒含酒精,會通過媽媽的乳汁進入寶寶體內,嚴重影響寶寶發育,而且酒精抑制催產素分泌,媽媽的奶水反而會變少。
孕媽在哺乳期間,一定要遠離酒精!
誤區6:喝濃湯,助催奶
很多孕媽為了補給營養,每天都喝濃湯,覺得營養又催奶,實際上那些濃湯不過是脂肪被蛋白質包裹後的乳液,不利於孕媽身體恢復,還容易堵奶。
孕媽在哺乳期間,應喝清淡、少鹽、少油的湯。
誤區7:B肝媽媽不能母乳餵養
只要寶寶們在出生12小時內注射了B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B肝疫苗,被感染B肝的機率就很小,做好預防措施,B肝媽媽還是可以母乳餵養的。
誤區8:生氣時不能給寶寶餵奶
情緒波動會影響媽媽的產奶,但乳汁質量不受影響,媽媽們情緒不好的時候,還是可以餵奶的,不過脯乳期,孕媽儘量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對寶寶,和媽媽都有益無害。
誤區9:6個月後,母乳就沒營養了
母乳的營養價值沒有任何食物可取代,連國際母乳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都推薦母乳餵養最好持續到2歲,有利於寶寶健康發育,增強免疫力。
誤區10: 感冒了,不能給寶寶餵奶
如果是普通感冒,媽媽體內的感冒抗體可以通過乳汁進入寶寶身體,提高寶寶對感冒的抵抗力,不過一些複方感冒藥會標註脯乳期慎用,媽媽們也需注意,不要亂吃藥,務必諮詢醫生。
孕媽們在餵養時,也要勤洗手、戴口罩,注意衛生,做好預防。
誤區11:乳腺炎不能給寶寶餵奶
輕微乳腺炎不該停止餵奶,否則堵奶會加重病情,而且患病期間也不會傷害到嬰兒。
可以用吸奶器排空乳汁,用熱敷和冷敷交替使用,可以緩解,但嚴重的話,還是要及時去醫院檢查,醫生會開脯乳期可服用的藥物。
誤區12:過度使用吸奶器
母乳是排多產多,排少產少,過度使用吸奶器,反而會導致產奶量過多,使用不當還會對乳頭造成磨損,一般每次吸奶時間與餵奶時間相同,一則10-15分鐘就好
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從懷胎十月到哺乳撫養,媽媽們都在學習育兒經驗,只希望能讓寶寶健康成長,看著她日漸長成,但是只有科學合理的育兒經驗,才能真正助力孩子成長。
科學哺乳,顧及周全,寶寶健康需細心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