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世上最好的嬰兒食品,然而不少媽媽在堅持母乳餵養的同時,卻總是受困於一些所謂的「經驗之談」。看下文↓↓,這些哺乳「禁忌」都是錯的!別再信了
誤區1 :哺乳前要用消毒溼巾清潔
寶寶適度接觸乳頭上的細菌,其實有助於孩子免疫系統發育成熟,預防各種過敏性疾病!!!
更何況,消毒溼巾中殘留的殺菌成分,也可能給寶寶帶來不必要的風險,應該避免。
正確做法:
哺乳前,可以不擦或只需用溫熱毛巾擦擦乳房就好。
誤區2 :初乳要擠掉
有人覺得初乳顏色偏黃,也比較粘稠,看上去髒髒的,就直接擠掉,不給寶寶喝。
實際上「初乳賽黃金」,營養成分豐富,有助於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也是最適合新生兒消化吸收的食物。
正確做法 :產後儘早讓寶寶吸吮,有助下奶,初乳一定要餵給寶寶
哺乳誤區誤區3:產後奶水少,就得餵奶粉
初乳本身量少色黃而剛出生寶寶的胃小,每次只要吃一點奶水就夠了。 出生後7天,寶寶的胃會一點點變大,胃口也逐漸增大,媽媽的奶水自然過渡為成熟乳,奶量也會隨之增加。
正確做法:產後幾天奶水少是正常現象,會隨著寶寶胃口增加而逐漸增多。
只要足夠寶寶吃,完全無需額外餵奶粉。過早餵養奶粉將會增加寶寶牛奶蛋白過敏的風險
誤區4 :總覺得孩子吃不飽
有一種餓是媽媽覺得你餓,孩子吃沒吃飽,一看精神,二看尿布,三看體重增長。
孩子吃奶後有滿足感;或者開心玩耍或者酣然入睡,每天換6-8次很溼的尿布,排大便2-5次,抱在懷裡惑到他一天天變長變重,眼神裡越來越有內容,皮膚有彈性,小鮮肉結實,就行了。
正確做法:母親的奶水是否充足,孩子最有發言權。
誤區5:額外給寶寶餵食
母乳中有乾貨,也有水分,能夠完全契合寶寶的需求。因此不需要用奶瓶額外餵水、餵果汁或者蔬菜汁。除此之外更不要給寶寶餵所謂強身健體的中藥湯,會造成寶寶的肝腎損傷。
正確做法:母乳餵養6個月內寶寶可以從母乳中獲得充足的水分,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
誤區6 :過於迷信」標準」
不少媽媽看了很多育兒書,一旦發現寶寶的情況有些許不同,就心急如焚。其實,孩子的食量天生有別吃奶的速度也有快有慢,沒人有權規定孩子必須間隔多長時間才能哺乳。
正確做法:順其自然,找到你和寶寶之間專屬的餵養節奏。
誤區7 :喝月子酒來催奶
無論哪種月子酒都含酒精,即使是煮沸也有殘留。酒精可以通過媽媽乳汁進入寶寶體內,嚴重損害寶寶的身心發育。而且,酒精會抑制催產素的分泌,可能導致奶水減少。
正傭做法:在哺乳期,媽媽應儘量遠離所有酒精。
誤區8:喝濃湯,有營養又催奶
不少產婦每天喝各種燉著濃濃的雞湯、骨頭湯、豬蹄湯,覺得有營養又催奶。實際上這些乳白色的濃湯,只不過是脂肪被蛋白質包裹後的乳液而已,不但不利於身材恢復,還容易導致堵奶。
正確做法:如果哺乳媽媽們愛喝湯,要選清淡、少油、少鹽的湯。
誤區9:B肝媽媽不能母乳餵養
只要新生兒在出生後12小時內接受B肝免疫球蛋白( HBIG )和B肝疫苗的注射,就能獲得很高的保護率,被傳染上B肝的可能性很小。
正確做法:只要做好預防措施,仍然提倡B肝媽媽母乳餵養。
誤區10:生氣時不能給寶寶餵奶
情緒不好時,媽媽們乳汁的量可能變少但不會改變乳汁的組成,乳汁本身的質量不會有問題,更不會有毒。
正確做法: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對身心和產奶都有益,但即使情緒不好,還是可以餵奶。不過照顧好自己也很重要。
誤區11:哺乳期間不能吃某某食物
其實,除了酒精、含汞高的魚和可能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外沒有什麼食物是特別需要忌口的。但是,某些食物,比如辣椒、香料、部分蔬菜水果可能會影響母乳的味道,讓寶寶不喜歡。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建議避免食用這些食物。
正確做法:在哺乳期,食物多樣、均衡營養非常重要。除了少數需要注意的地方,家人能吃的,你也能吃。如果寶寶攝入母乳後溼疹、腹瀉,媽媽就要反思自己的飲食了,吃了哪些特殊的食物,媽媽要適當控制。
誤區12 :6個月後母乳就沒營養了
無論何時,母乳都是有營養的。母乳的營養價值沒有任何食物可以代替,哪怕是配方奶,也都是儘可能地模擬母乳的成分。只是隨著寶寶的長大,需要更多的熱量和營養;單純液體的母乳無法滿足。
權威建議:
國際母乳協會:世界衛生組織都推薦母乳餵養至少到1歲,最好到2歲。
我國衛生部建議:純母乳餵養到 6 個月,然後在添加輔食的同時繼續哺乳到24個月或以上(大家可簡稱為 6-24 模式),《嬰幼兒餵養全球戰略》目標是實現 100% 母乳餵養。
我國營養學會:母乳餵養至少要堅持6個月,最好能堅持到2歲。在寶寶滿6月齡開始添加輔食的同時,應繼續繼續母乳餵養。
誤區13:感冒了不能給寶寶餵奶
普通感冒對哺乳沒有影響,媽媽體內的感冒病毒抗體可以通過母乳傳遞給寶寶,從而增強寶寶對感冒的抵抗力。但是一些複方感冒藥可能會影響母乳分泌,所以哺乳期媽媽不要自己亂吃感冒藥,還是交給醫生來選擇。
正確做法:感冒了,完全可以繼續母乳餵養,不過也要勤洗手、戴口罩。如果要吃藥,請務必諮詢醫生。
誤區14 :乳房按摩可以催奶
輕柔的按摩或許可以幫你放鬆精神,但對催奶真沒什麼用。乳腺炎時尤其要注意,如果做乳房按摩,不僅很疼,還會繼發炎症,形成膿腫。
正確做法:。
1)母嬰皮膚接觸產後20~30分鐘將嬰兒抱入母親懷中裸露皮膚直接接觸,是泌乳反射的原發刺激之一.
2)嬰兒吸吮刺激是誘發泌乳的最強刺激,每天數次的反覆刺激,必然會使乳汁愈來愈多。任何吸乳器、人工擠奶動作,都不能代替嬰兒的自然吮乳。
誤區15:乳腺炎不能給寶寶餵奶
輕微的乳腺炎和乳房脹痛,只需要排空乳汁(哺乳或者吸奶器吸出) , 並用熱敷和冷敷交替使用,即可緩解。嚴重的乳腺炎,可能需要使用止痛藥和抗生素,告訴醫生你正在哺乳,醫生會為你開出可以哺乳期服用的藥物。
正確做法:
輕微乳腺炎並不應該停止餵奶,否則堵奶嚴重會加重病情。母乳本身並沒有被感染,患病期間哺乳不會傷害嬰
誤區16:過度使用吸奶器
母乳餵養是按需生產,排多產多,排少產少。過度使用電動吸奶器,頻繁排空,反而可能使產奶供大於需。如果使用不恰當,也會對乳頭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損。
正確做法:吸奶器不能過度使用,每次吸奶的時間基本要和每次母乳餵養的時間相同,一側10-15分鐘左右,最好不超過20分鐘。
提示:
要複合催乳、哺乳的需要,選擇能養血增乳、疏肝通乳的食物
根據產婦乳汁分泌情況,在哺乳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凡大熱、大燥、生冷、酸澀之物,易過敏的食物都要慎用。
乳母多飲水,多喝湯,乳汁分泌就多。因此,產後應早喝些紅糖水,平日多喝牛奶豆漿和菜湯,乳汁缺少,應喝雞湯、豬蹄湯、卿魚湯等,多食以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品。哺乳期不可減肥縮食,可放開胃口吃。只要充分哺乳,體重是不會增加的。
媽媽要 根據嬰兒的大便性質調整飲食
因為嬰兒消化能力差,母乳成分發生變化時,嬰兒的大便形狀相應發生改變。
如:乳母吃了豆製品,胃腸脹氣明顯,嬰兒脹氣且大便稀黃水樣,應停食豆製品;嬰兒大便泡沫多且酸味重,與乳母進食過多甜食有關,此時要控制甜食;
嬰兒大便呈油狀且有較多皂塊,則說明乳母進食脂肪過多,應控制脂肪攝入。
提高泌乳功能的產婦菜譜成分及營養特點:
1)海帶燉肉:水發海帶250g,五花肉150g,花生油40g,白糖50g,醬油20g,蔥3g,姜3g,大茴香、雞湯各適量。常規烹調。本品色紅、鮮爛。含有豐富的肉蛋白質、脂肪。海帶中鈣、鐵、碘尤豐富,可防治貧血、缺鈣。
2)蝦仁炒芹菜:芹菜200g,大蝦幹50g,熟豬油30g,料酒5g,蔥3g,姜2g,味精0.5g,鹽3g。此紅綠分明.脆嫩清鮮。芹菜富含鈣、磷、鐵和粗纖維。可防治便秘和痔瘡。蝦還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A,可防治筋骨疼痛、全身瘙癢工其有通乳脈、下乳作用。
3)麻油炒素菜:豌豆250g,白木耳50g,馬鈴薯半塊,香菇8朵,紅蘿蔔1小塊,黑芝麻油40g,香菜3g,鹽3g,味精1g,清水適量。本品色鮮昧美。門木耳和豌豆富含糖、礦物質和維生素。自木耳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和酸性異多糖,又稱「山珍」。因它有強精、補腎、潤肺、生津、養胃、和血、強心補腦等作用,最適合產後體虛之人。豌豆還治乳汁不足。
4)鯽魚蒸蛋羹:鯽魚尾(約300g),雞蛋約200g,清湯300g,料酒15g,味精lg,香油3g,蔥4g,姜4g,醬油15g,鹽適量。鯽魚味道鮮美,肉質細嫩。富含優質蛋白質和礦物質,極易消化,可健脾、利溼、益五臟、下乳。
5)、藥膳催乳
中醫認為,缺乳可分氣血虛弱和肝鬱氣滯兩型。氣血虛弱者乳少而軟,不脹,面色無華,主因氣虛血虧,乳汁化源不足,治宣補氣養血,佐以通乳。可用下方:炙黃氏9克,當歸、川芎各6克,山藥9克,通草4.5克,穿山甲6克,王不留行4.5克,水煎服,以蹄湯為引。
肝鬱氣滯型,主因精神創傷,情緒壓抑,肝氣不疏造成,乳少,脅脹滿,乳脹,微熱,脈緩,宜疏肝解鬱,通絡下乳。方劑用當歸9克,川芎、白芍各6克,熟地9克,柴胡、青皮、花粉、漏蘆各6克,枯梗9克,通草4克,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各6克,水煎服,同飲卿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