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母乳餵養,這16個常見的哺乳誤區,媽媽要謹記!

2020-12-20 母嬰放大鏡

母乳是世上最好的嬰兒食品,然而不少媽媽在堅持母乳餵養的同時,卻總是受困於一些所謂的「經驗之談」。看下文↓↓,這些哺乳「禁忌」都是錯的!別再信了

誤區1 :哺乳前要用消毒溼巾清潔

寶寶適度接觸乳頭上的細菌,其實有助於孩子免疫系統發育成熟,預防各種過敏性疾病!!!

更何況,消毒溼巾中殘留的殺菌成分,也可能給寶寶帶來不必要的風險,應該避免。

正確做法:

哺乳前,可以不擦或只需用溫熱毛巾擦擦乳房就好。

誤區2 :初乳要擠掉

有人覺得初乳顏色偏黃,也比較粘稠,看上去髒髒的,就直接擠掉,不給寶寶喝。

實際上「初乳賽黃金」,營養成分豐富,有助於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也是最適合新生兒消化吸收的食物。

正確做法 :產後儘早讓寶寶吸吮,有助下奶,初乳一定要餵給寶寶

哺乳誤區誤區3:產後奶水少,就得餵奶粉

初乳本身量少色黃而剛出生寶寶的胃小,每次只要吃一點奶水就夠了。 出生後7天,寶寶的胃會一點點變大,胃口也逐漸增大,媽媽的奶水自然過渡為成熟乳,奶量也會隨之增加。

正確做法:產後幾天奶水少是正常現象,會隨著寶寶胃口增加而逐漸增多。

只要足夠寶寶吃,完全無需額外餵奶粉。過早餵養奶粉將會增加寶寶牛奶蛋白過敏的風險

誤區4 :總覺得孩子吃不飽

有一種餓是媽媽覺得你餓,孩子吃沒吃飽,一看精神,二看尿布,三看體重增長。

孩子吃奶後有滿足感;或者開心玩耍或者酣然入睡,每天換6-8次很溼的尿布,排大便2-5次,抱在懷裡惑到他一天天變長變重,眼神裡越來越有內容,皮膚有彈性,小鮮肉結實,就行了。

正確做法:母親的奶水是否充足,孩子最有發言權。

誤區5:額外給寶寶餵食

母乳中有乾貨,也有水分,能夠完全契合寶寶的需求。因此不需要用奶瓶額外餵水、餵果汁或者蔬菜汁。除此之外更不要給寶寶餵所謂強身健體的中藥湯,會造成寶寶的肝腎損傷。

正確做法:母乳餵養6個月內寶寶可以從母乳中獲得充足的水分,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

誤區6 :過於迷信」標準」

不少媽媽看了很多育兒書,一旦發現寶寶的情況有些許不同,就心急如焚。其實,孩子的食量天生有別吃奶的速度也有快有慢,沒人有權規定孩子必須間隔多長時間才能哺乳。

正確做法:順其自然,找到你和寶寶之間專屬的餵養節奏。

誤區7 :喝月子酒來催奶

無論哪種月子酒都含酒精,即使是煮沸也有殘留。酒精可以通過媽媽乳汁進入寶寶體內,嚴重損害寶寶的身心發育。而且,酒精會抑制催產素的分泌,可能導致奶水減少。

正傭做法:在哺乳期,媽媽應儘量遠離所有酒精。

誤區8:喝濃湯,有營養又催奶

不少產婦每天喝各種燉著濃濃的雞湯、骨頭湯、豬蹄湯,覺得有營養又催奶。實際上這些乳白色的濃湯,只不過是脂肪被蛋白質包裹後的乳液而已,不但不利於身材恢復,還容易導致堵奶。

正確做法:如果哺乳媽媽們愛喝湯,要選清淡、少油、少鹽的湯。

誤區9:B肝媽媽不能母乳餵養

只要新生兒在出生後12小時內接受B肝免疫球蛋白( HBIG )和B肝疫苗的注射,就能獲得很高的保護率,被傳染上B肝的可能性很小。

正確做法:只要做好預防措施,仍然提倡B肝媽媽母乳餵養。

誤區10:生氣時不能給寶寶餵奶

情緒不好時,媽媽們乳汁的量可能變少但不會改變乳汁的組成,乳汁本身的質量不會有問題,更不會有毒。

正確做法: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對身心和產奶都有益,但即使情緒不好,還是可以餵奶。不過照顧好自己也很重要。

誤區11:哺乳期間不能吃某某食物

其實,除了酒精、含汞高的魚和可能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外沒有什麼食物是特別需要忌口的。但是,某些食物,比如辣椒、香料、部分蔬菜水果可能會影響母乳的味道,讓寶寶不喜歡。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建議避免食用這些食物。

正確做法:在哺乳期,食物多樣、均衡營養非常重要。除了少數需要注意的地方,家人能吃的,你也能吃。如果寶寶攝入母乳後溼疹、腹瀉,媽媽就要反思自己的飲食了,吃了哪些特殊的食物,媽媽要適當控制。

誤區12 :6個月後母乳就沒營養了

無論何時,母乳都是有營養的。母乳的營養價值沒有任何食物可以代替,哪怕是配方奶,也都是儘可能地模擬母乳的成分。只是隨著寶寶的長大,需要更多的熱量和營養;單純液體的母乳無法滿足。

權威建議:

國際母乳協會:世界衛生組織都推薦母乳餵養至少到1歲,最好到2歲。

我國衛生部建議:純母乳餵養到 6 個月,然後在添加輔食的同時繼續哺乳到24個月或以上(大家可簡稱為 6-24 模式),《嬰幼兒餵養全球戰略》目標是實現 100% 母乳餵養。

我國營養學會:母乳餵養至少要堅持6個月,最好能堅持到2歲。在寶寶滿6月齡開始添加輔食的同時,應繼續繼續母乳餵養。

誤區13:感冒了不能給寶寶餵奶

普通感冒對哺乳沒有影響,媽媽體內的感冒病毒抗體可以通過母乳傳遞給寶寶,從而增強寶寶對感冒的抵抗力。但是一些複方感冒藥可能會影響母乳分泌,所以哺乳期媽媽不要自己亂吃感冒藥,還是交給醫生來選擇。

正確做法:感冒了,完全可以繼續母乳餵養,不過也要勤洗手、戴口罩。如果要吃藥,請務必諮詢醫生。

誤區14 :乳房按摩可以催奶

輕柔的按摩或許可以幫你放鬆精神,但對催奶真沒什麼用。乳腺炎時尤其要注意,如果做乳房按摩,不僅很疼,還會繼發炎症,形成膿腫。

正確做法:。

1)母嬰皮膚接觸產後20~30分鐘將嬰兒抱入母親懷中裸露皮膚直接接觸,是泌乳反射的原發刺激之一.

2)嬰兒吸吮刺激是誘發泌乳的最強刺激,每天數次的反覆刺激,必然會使乳汁愈來愈多。任何吸乳器、人工擠奶動作,都不能代替嬰兒的自然吮乳。

誤區15:乳腺炎不能給寶寶餵奶

輕微的乳腺炎和乳房脹痛,只需要排空乳汁(哺乳或者吸奶器吸出) , 並用熱敷和冷敷交替使用,即可緩解。嚴重的乳腺炎,可能需要使用止痛藥和抗生素,告訴醫生你正在哺乳,醫生會為你開出可以哺乳期服用的藥物。

正確做法:

輕微乳腺炎並不應該停止餵奶,否則堵奶嚴重會加重病情。母乳本身並沒有被感染,患病期間哺乳不會傷害嬰

誤區16:過度使用吸奶器

母乳餵養是按需生產,排多產多,排少產少。過度使用電動吸奶器,頻繁排空,反而可能使產奶供大於需。如果使用不恰當,也會對乳頭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損。

正確做法:吸奶器不能過度使用,每次吸奶的時間基本要和每次母乳餵養的時間相同,一側10-15分鐘左右,最好不超過20分鐘。

提示:

要複合催乳、哺乳的需要,選擇能養血增乳、疏肝通乳的食物

根據產婦乳汁分泌情況,在哺乳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凡大熱、大燥、生冷、酸澀之物,易過敏的食物都要慎用。

乳母多飲水,多喝湯,乳汁分泌就多。因此,產後應早喝些紅糖水,平日多喝牛奶豆漿和菜湯,乳汁缺少,應喝雞湯、豬蹄湯、卿魚湯等,多食以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品。哺乳期不可減肥縮食,可放開胃口吃。只要充分哺乳,體重是不會增加的。

媽媽要 根據嬰兒的大便性質調整飲食

因為嬰兒消化能力差,母乳成分發生變化時,嬰兒的大便形狀相應發生改變。

如:乳母吃了豆製品,胃腸脹氣明顯,嬰兒脹氣且大便稀黃水樣,應停食豆製品;嬰兒大便泡沫多且酸味重,與乳母進食過多甜食有關,此時要控制甜食;

嬰兒大便呈油狀且有較多皂塊,則說明乳母進食脂肪過多,應控制脂肪攝入。

提高泌乳功能的產婦菜譜成分及營養特點:

1)海帶燉肉:水發海帶250g,五花肉150g,花生油40g,白糖50g,醬油20g,蔥3g,姜3g,大茴香、雞湯各適量。常規烹調。本品色紅、鮮爛。含有豐富的肉蛋白質、脂肪。海帶中鈣、鐵、碘尤豐富,可防治貧血、缺鈣。

2)蝦仁炒芹菜:芹菜200g,大蝦幹50g,熟豬油30g,料酒5g,蔥3g,姜2g,味精0.5g,鹽3g。此紅綠分明.脆嫩清鮮。芹菜富含鈣、磷、鐵和粗纖維。可防治便秘和痔瘡。蝦還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A,可防治筋骨疼痛、全身瘙癢工其有通乳脈、下乳作用。

3)麻油炒素菜:豌豆250g,白木耳50g,馬鈴薯半塊,香菇8朵,紅蘿蔔1小塊,黑芝麻油40g,香菜3g,鹽3g,味精1g,清水適量。本品色鮮昧美。門木耳和豌豆富含糖、礦物質和維生素。自木耳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和酸性異多糖,又稱「山珍」。因它有強精、補腎、潤肺、生津、養胃、和血、強心補腦等作用,最適合產後體虛之人。豌豆還治乳汁不足。

4)鯽魚蒸蛋羹:鯽魚尾(約300g),雞蛋約200g,清湯300g,料酒15g,味精lg,香油3g,蔥4g,姜4g,醬油15g,鹽適量。鯽魚味道鮮美,肉質細嫩。富含優質蛋白質和礦物質,極易消化,可健脾、利溼、益五臟、下乳。

5)、藥膳催乳

中醫認為,缺乳可分氣血虛弱和肝鬱氣滯兩型。氣血虛弱者乳少而軟,不脹,面色無華,主因氣虛血虧,乳汁化源不足,治宣補氣養血,佐以通乳。可用下方:炙黃氏9克,當歸、川芎各6克,山藥9克,通草4.5克,穿山甲6克,王不留行4.5克,水煎服,以蹄湯為引。

肝鬱氣滯型,主因精神創傷,情緒壓抑,肝氣不疏造成,乳少,脅脹滿,乳脹,微熱,脈緩,宜疏肝解鬱,通絡下乳。方劑用當歸9克,川芎、白芍各6克,熟地9克,柴胡、青皮、花粉、漏蘆各6克,枯梗9克,通草4克,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各6克,水煎服,同飲卿魚湯。

相關焦點

  • 母乳餵養的媽媽要了解的,5個關於母乳餵養的誤區
    因為我家二寶現在17個月了,也還沒斷奶,一直是母乳餵養。身邊的親戚朋友也是都在勸說我,該斷奶了。就連我自己的爸媽每次視頻通話都會問:「斷奶沒有啊,還不斷奶啊,孩子這麼大了要斷奶了,奶水沒營養了……。」斷奶的合適時機從醫學角度來看,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孩子從出生到6個月,都盡力保持純母乳餵養。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寶寶出生到6個月內純母乳餵養,6個月之後添加輔食,並繼續母乳餵養到2歲或兩歲以上。所以母乳餵養到2歲左右是比較合適,比較理想的。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母乳餵養到什麼時候還得根據媽媽自身的情況來決定。
  • 母乳餵養的媽媽不得不知道的,5個關於母乳餵養的誤區
    據調查,在母乳餵養失敗的原因中,有不少新媽媽是因為自己或外界的因素對母乳餵養沒有信心,聽信別人的一些對母乳餵養的錯誤指導,而放棄母乳餵養,這真的是非常可惜的事。最近看到一位媽媽求助:她家二寶14個月了,她想堅持母乳餵養到20個月,可是身邊的人都在勸他斷奶,怎麼辦?
  • 李波育兒說:嬰兒母乳餵養的關鍵要點以及母乳餵養常見誤區
    李波育兒說:嬰兒母乳餵養的關鍵要點以及母乳餵養常見誤區!  俗話說「金水銀水不如媽媽的奶水」,  這是因為母乳含有最天然的營養成分。  母乳蛋白質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  最適合新生兒和早產兒的需要,  它能夠保證胺基酸完全代謝,  不至於積累過多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 世界母乳餵養周:母乳餵養常見誤區
    8月1日至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主題為「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母乳中一半以上是水,也如同水一樣重要,被稱為「生命之源」。媽媽的乳汁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母乳含有很多生物活性因子,是配方粉所無法替代的。
  • 母乳餵養十大誤區,媽媽一定要了解!建議收藏
    對於新生兒來說,母乳餵養是最好最健康的糧食;但有部分媽媽卻被一些傳統觀念誤導,影響到母乳餵養的質量,進而阻礙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小編整理了常見的母乳餵養十大誤區,希望大家能更加理性的對待,並堅持母乳餵養。
  • 避開母乳餵養的8個誤區,這篇轉給母乳媽媽
    母乳餵養的好處就不用多說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有條件的話要餵到2周歲或更久。雖然母乳餵養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很多媽媽們在堅持母乳餵養的同時,卻正經歷著各種誤區的引導。今天小恩就邀請了恩菲特韓式月子中心陳護士長和大家分享一下母乳餵養的相關知識,提醒廣大寶媽們,母乳餵養一定要警惕下面這幾個誤區。
  • 母乳餵養好處多哺乳誤區須避開
    陽江日報訊(記者/陳海濤 通訊員/阮小暢)每年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餵養周,以鼓勵母乳餵養和改善各地嬰幼兒的健康,今年活動主題為「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8月3日,市婦幼保健院舉辦了一場關於母乳餵養的知識講座,教導準媽媽們避開母乳餵養誤區。當天上午9時30分,20多名孕產婦及其丈夫、家屬受邀參加講座。市婦幼保健院產科護理師譚海華作為講師,講解了母乳餵養的好處、純母乳餵養的重要性、按需哺乳的重要性、異常情況下乳房的護理、如何通過正確的按摩手法保證母親有充足的乳汁,以及現場演示了4種正確的哺乳姿勢,讓準媽媽們充分了解母乳餵養的相關知識。
  • 關於母乳餵養的2個誤區,母乳媽媽必看
    作為一個雙胞胎媽媽,做到純母乳餵養是非常困難的諮詢過很多大夫和月嫂,雖然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量,但在母乳量不足的情況下,選擇配方奶粉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下面是在哺乳時的2個誤區,大家可以看一下:1.用吸奶器吸出來的奶量來衡量母乳量。其實這種衡量方法是錯誤的。
  • 母乳餵養常見的7大誤區,最後一點,幾乎所有的媽媽都做錯了!
    母乳是世界上最好的嬰兒食物。任何奶源食物都是無法替代的。如果可以母乳餵養,那麼肯定要堅持母乳餵養。不管能堅持多久,看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但是正常母乳餵養最少堅持到4個月或者是6個月再添加輔食是最好的。但是如果願意堅持母乳餵養的媽媽們,可以餵養到1周歲左右。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母乳餵養的時間是2周歲。很多女性因為生活等各種原因可能堅持不到那麼長時間,能堅持多久,看各自情況和寶寶情況,也不要道德綁架。
  • 堅持母乳餵養 避開七大誤區
    文/ 全媒體記者汪清林    中國江西網訊 每年的8月1日至7日為「世界母乳餵養周」,為保護、支持和促進母乳餵養,南昌市第一醫院婦產科開展了母乳餵養周義診宣傳活動,普及母乳餵養健康教育。前來諮詢關於母乳餵養問題的準媽媽們絡繹不絕。婦產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樊蓉對準媽媽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都進行了詳細解答。
  • 媽媽街頭「哺乳快閃」 倡導母乳餵養
    隨著音樂響起,懷抱嬰兒的母乳媽媽們陸續從人群中走出,匯聚於步行街中央的長條樹樁邊。第一位母親抱著寶寶有些猶豫地坐下,準備哺乳時,不少路過的市民停下腳步,好奇地打量、竊竊私語,讓這位年輕的媽媽頓時羞得滿臉通紅,咬著唇似乎在做一個重大的決定。周圍隱約可聽見戲謔的聲音,「她真要當街哺乳嗎?」不過片刻,當她的目光從寶寶臉上移開,已多了一份堅定,便開始哺乳。幾分鐘後,更多的母親坐下開始哺乳。
  • 這5個母乳餵養誤區,寶媽要及時"跳過",給寶寶健康餵養
    現在很多人建議媽媽對寶寶進行母乳餵養,因為母乳含有比奶粉更多、更利於吸收的營養。而關於母乳餵養也有是有很多誤區,有的新媽媽在母乳餵養的問題上,也會老人發生分歧。剛生完寶寶的同事小王就出現了這個困擾,婆婆覺得她的母乳顏色太過於清淡,認為奶水太稀,沒有充足的營養,不讓小王給孩子吃。
  • 哺乳期媽媽要忌口?這6個母乳餵養誤區
    除非媽媽極度營養不良,否則不會影響到乳汁的質和量。奶是靠寶寶吃出來的,而不是媽媽吃出來的。誤區四:母乳媽媽要忌口很多人說母乳媽媽要忌口,否則會導致寶寶過敏或溼疹。,那首先要評估和改善母乳餵養技巧,而不是就直接加奶粉。
  • 跳出這幾大誤區——助力新手媽媽堅持母乳餵養
    8月1日-8月7日是世界母乳餵養周,主題為&34;。由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定製的&34;明確指出,生命的最初6個月應對嬰兒進行純母乳餵養,之後添加輔食並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2歲以上。但是母乳怎麼喂?配方奶粉能不能取代母乳?工作後怎麼堅持母乳餵養?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媽媽們會遇到五花八門的問題,找不到正確的答案,就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誤區,可能導致母乳餵養的失敗或不能堅持。
  • 新手媽媽母乳餵養 小心掉進這些誤區
    母乳是每一位新生兒能獲得的最天然、最珍貴、最理想的食物,是任何配方奶無法比擬的。但新手媽媽在哺乳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狀況,讓媽媽們糾結到底要不要繼續哺乳。新手媽媽在餵母乳時容易產生哪些誤區?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頻道帶您一起了解。
  • 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科普專欄 母乳餵養常見誤區媽媽們別犯錯
    每年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餵養周」。是由國際母乳餵養行動聯盟(WABA)組織發起的一項全球性活動,旨在促進社會和公眾支持母乳餵養、對母乳餵養重要性的正確認識。今年的世界母乳餵養周主題是「母乳餵養,生命之源」。剛當上媽媽,怎麼確定自己的乳汁是否充足,吸出的母乳該怎麼保存,這些看似平常卻又容易做錯的事情,媽媽們要注意哦。
  • 母乳餵養七大誤區 你中招了嗎
    ,形成了關於母乳餵養的認識誤區,讓她們動搖,甚至成為阻擋她們給寶寶餵母乳的「攔路虎」。因此,這樣看起來清淡的奶水對新生兒是非常珍貴的,有利於增強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所以千萬不要把產後頭幾天初乳擠掉,一定要讓寶寶享受到這珍貴的天賦食物。  誤區二:6個月後的母乳質量差了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出生後的前6個月應儘量做到純母乳餵養,並堅持母乳餵養一年或一年以上,媽媽的乳汁質量並不會因為孩子長大而變化。
  • 母乳餵養很重要也很辛苦,這九大誤區詳述給你聽,新手媽媽看過來
    今天談談關於母乳餵養的九個常見誤區,滿滿的乾貨知識,供大家參考誤區1、剖腹產後不能立刻哺乳剖腹產手術一般是寶寶先出手術室,再加大產婦的麻藥量,進行縫合後再推出來。打了麻藥,是否能立刻哺乳呢?剖腹產的媽媽要有信心,不要一開始就自己放棄哦~誤區3、乳房大小影響奶量很多人普遍以為在孕前胸大奶就多、平胸奶就少,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 母乳餵養常見誤區,你真的都知道嗎
    · 6個月後寶寶時間間隔控制在4—5小時內,每次以15—20分鐘為宜。此時,媽媽可以給寶寶添加一些輔食,讓寶寶逐漸習慣夜間不喝奶。母乳餵養多久最好母乳餵養至少6個月6個月前,母乳無疑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媽媽應該堅持至少哺乳6個月以上,6個月之後,可視寶寶的發育情況,逐漸增加輔食。
  • 世界母乳餵養周 | 盤點母乳餵養的幾大誤區
    8月1日~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主題為「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媽媽的乳汁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母乳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因子,是配方粉無法替代的。聽起來簡單的母乳餵養,實操起來卻讓有的新手媽媽「壓力山大」,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母乳餵養的「坑」,你踩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