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生兒來說,母乳餵養是最好最健康的糧食;但有部分媽媽卻被一些傳統觀念誤導,影響到母乳餵養的質量,進而阻礙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小編整理了常見的母乳餵養十大誤區,希望大家能更加理性的對待,並堅持母乳餵養。
誤區1:母乳6個月後就沒營養了
我們常常聽到說,母乳6個月後就沒有營養了,或者有些人會說寶寶一歲後就沒有營養了。其實母乳的營養一直在變化,寶寶初生、幾周、一歲甚至更大的時候,母乳的成分是不同的,甚至每一天不同的時間,母乳也會發生變化。母乳是根據寶寶身體的需求產生的,寶寶的需求在變,母乳也在變。
誤區2:乳房不脹了,乳汁不夠了
三、四個月以後,媽媽發現乳房不脹了,就擔心是奶不夠,其實是媽媽的乳房跟寶寶達到供需平衡了,所以乳房是軟的。媽媽剛生完寶寶時,產奶荷爾蒙會驟然增高,產奶量比寶寶的需求要多,所以乳房常常發漲!
誤區3:一定要一邊喝10~15分鐘,再換一邊
其實不需要,國際母乳會提倡的是:讓寶寶自己決定什麼時候不吃一邊、再換另一邊。乳房容量、寶寶胃容量、成長的因素、基因,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寶寶吃奶的方式不一樣。
誤區4:吃到後面乳房癟癟了,就沒有乳汁了
到後面乳房癟癟了,但還會有噴乳反射,寶寶還是會吃到很多奶。因為你的血液一直在循環,所以乳房會一直產乳。
誤區5:寶寶吃完,都要把剩下的乳汁擠出
越擠奶越多,奶太多了,可能會得乳腺炎、乳腺閉塞等問題,另外,如果奶太多了,通常沒有喝到後乳,寶寶就飽了,所以大便可能是綠色的,會有泡沫,會覺得脹氣;而且前乳比較稀,寶寶就會頻繁要求喝奶,這樣喝的次數越多,媽媽就擠得越多,擠得越多奶也越多,形成惡性循環。
誤區6:上班了,乳汁的質量就變差了
奶還是同樣有營養的,只是精神壓力大的時候,會減少產奶量。但這一般都是一時的,因為壓力是會過去的,加上周末和寶寶呆在一起,產奶量就回升了。如果確實是奶量少了,那媽媽就需要花幾天時間頻繁地擠下奶。
誤區7:奶不夠,要留著、存著
這是很大的誤區,奶是越擠越多的。其實不是個奶量,而是個產奶速度的問題。很多媽媽認為我的奶量就這麼多,其實是產奶的速度的問題:空的乳房產奶速度快,滿的乳房速度慢,如果頻繁排空乳房,產奶速度會快很多。
誤區8:寶寶睡不好,醒的多,是因為奶不夠
在早期,特別是前兩個月,寶寶頻繁吃,有幾個原因: 一是胃很小,母乳又很容易吸收,所以吃了沒多久肚子很快又空了;二是寶寶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前三四個月每周長170克左右,半歲內體重會翻倍,所以寶寶對奶的需求量會比較大;再就是第一年是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所以寶寶的輕睡眠比較多,沉睡眠比較少;另外加上寶寶在幫媽媽催奶,也會經常有吸奶的要求。
誤區9:生病就不能哺乳
沒有什麼病是媽媽不能哺乳,除了愛滋病。哪怕是B肝也不要緊,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B肝會通過母乳傳播,反倒媽媽的母乳裡還有B肝病毒的抗體細胞。
誤區10:吃了藥就不能哺乳
哺乳期間最好不要吃藥。但是所有的藥,都是可以分安全等級的。媽媽用藥前可以先問一下醫生是否會影響哺乳。
關於母乳餵養的問題,你都了解了嗎?對於這個問題,你還有沒有其他的意見或建議?歡迎在下方多多留言討論!發文容易,碼字不易!覺得文章不錯,可以多多的轉發、收藏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哦~喜歡小編的文章也可以關注小編,謝謝大家的閱讀,您的鼓勵是小編寫文最大的動力!
免責聲明:
1、文章圖片主要來源於「搜狗圖片」及相關網絡圖片;
2、圖片和部分文字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3、我們所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原作者或編輯認為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本文章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智慧財產權,請來電告之,我們將立即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