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談談關於母乳餵養的九個常見誤區,滿滿的乾貨知識,供大家參考
誤區1、剖腹產後不能立刻哺乳
剖腹產手術一般是寶寶先出手術室,再加大產婦的麻藥量,進行縫合後再推出來。打了麻藥,是否能立刻哺乳呢?
當媽媽完全清醒、及寶寶情況良好的條件下,便可以開始哺乳。
以我自己的經歷為例,大概進手術室半小時後,小桃就先被抱出來了,我再過半小時左右,才被推出來,當下意識還有點迷糊。等壓過惡露之後,就開始哺乳了。
剖腹產的媽媽產後兩小時是要求平躺,之後由於傷口的關係,第一天可以讓寶寶從媽媽的乳房外側,趴著吸吮乳頭,這樣可以避免寶寶碰到傷口,又可以實施母乳餵養。
恢復一些後,也可試試側躺喂,避免寶寶壓迫到傷口;待恢復差不多,坐起來不痛時,可以再嘗試抱喂。
誤區2、剖腹產會影響奶量
剖腹產的媽媽恢復起來會比順產媽媽更慢一些,因為肚子傷口的關係,在哺乳姿勢上要求較高;再加上手術後要等到排氣後才可正常進食,一開始只能吃流質食物,一定程度上確實會對哺乳產生影響。
寶寶出生後的三天裡,身體裡是自帶糧食的(糖原),所以不用擔心自己的奶水不夠、吃不飽。而且寶寶出生初期胃很小,需要的奶量也少。
前三天更重要的是幫寶寶通過肌膚接觸和自動尋乳,來建立與媽媽之間的安全感。剖腹產的媽媽要有信心,不要一開始就自己放棄哦~
誤區3、乳房大小影響奶量
很多人普遍以為在孕前胸大奶就多、平胸奶就少,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乳房大小是由乳房裡的脂肪多少決定的(下圖中橙黃色部分),脂肪多,就是我們說的「奶大」。
然而,負責乳汁分泌與運輸的結構是乳房中的腺體組織,與脂肪組織沒有關係。決定奶量的關鍵,與催乳素和催產素這兩個激素有關。
當寶寶吮吸時,刺激感會傳遞至媽媽的腦下垂體,腦下垂體前葉會分泌催乳素,後葉分泌催產素。催乳素負責生產,當血液中的催乳素增多到一定水平,就開始產生乳汁;催產素負責運輸,使乳汁順著輸乳管向乳頭流動。
胸部的大小,與這兩種激素的分泌和工作無直接關聯哦~
誤區4、奶越多越好
我們說產後來奶水的時間是24-48小時,但其實母乳分泌有個過程, 每個人的節奏是不一樣的,不要因為旁邊的媽媽給小寶寶吃上奶了,加上家人不適當的「關心」,你就「方」了要相信自己。
另外,剖腹產的媽媽會被交代術後飲食要清淡,按照課程裡康老師的方法,提前做好準備工作,該來的總會來的。
很多老人家都希望產後媽媽的母乳越充足越好,寶寶吃得越胖越好。但其實奶水在乳房內積蓄過多,可能造成積奶而引發堵奶等乳腺疾病,會影響到乳房的健康。
如果產後媽媽的奶水來得太快或太猛,寶寶還沒做好準備,沒練習好吸吮這個本領,可能會導致寶寶嗆奶呢。寶寶也有可能在吃到含脂肪量較多的後奶之前,就吃飽拒絕再吃了,攝入前奶過多,將引發脹氣等不適。
奶不是越多越好,最佳狀態是達到供需平衡,可以通過調節寶寶吃奶的頻率,來調控乳汁的分泌量。
如果奶量過多過衝,可以在親餵之前先擠出一部分,減緩乳汁的流動速度;在流速過快寶寶來不及吃時,可以及時移開,拍拍嗝再喂。
誤區5、感冒、發燒、乳腺炎就要暫停哺乳
無論是感冒還是乳腺炎引起的發燒,母乳都不會被「燒壞」、「變質」,都可以繼續哺乳。尤其是感冒後,寶寶還能通過乳汁獲得抗體。
但是發燒會影響母親的精神狀態,應儘快找出發燒原因並及時看診治療,可服用哺乳期可用的藥物。
在哺乳時,媽媽注意洗淨雙手、戴口罩,防止空氣飛沫傳播和直接接觸傳播。如果是堵奶、乳腺炎,儘快尋求專業母乳指導的幫助。
誤區6、大補催奶,不能喝水
在很多老人家普遍觀念中,坐月子就是要補,豬蹄、土雞、各種濃湯輪番上場,這樣奶才會多才會濃。
但這是一個常見的誤區,要切記產後乳房還沒渡過泌乳二期,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產後24-48小時前, 並不要「大補」。這可能會導致母乳中脂肪含量增加,過多的奶水會淤滯於乳腺導管中。很多媽媽表示,堵奶、乳腺炎的痛,比生娃還可怕呢!
就拿桃媽住過月子中心的月子餐安排來說,前兩周的月子餐以排惡露為主,都很清淡呢,知道原因了吧!
況且,喝太多濃湯產生的高脂肪奶並不利於寶寶消化吸收;同時,也容易造成媽媽身體虛胖,不利於產後恢復。
產後口渴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那是否能喝水,還是只能喝月子茶、紅糖水呢?在分娩後,體內失血多、排汗量增大,且隨著母乳的排出,水分也跟著流失,中樞神經傳輸水分缺失的信號傳到大腦,讓媽媽產生口渴的感覺。
這時,喝溫開水是很好的選擇,又方便又健康。建議以少量、多次、慢飲的方法飲用。
誤區7、產後來月經了奶就沒營養了
普遍而言,比起奶粉餵養,母乳媽媽產後恢復月經的時間要更久一些,但具體時長因人而異,幾個月到一兩年都有。
那麼來月經後的母乳是否還有營養?還能繼續哺乳麼?
據研究表明,經期由於激素水平變化,雌激素增加,母乳中水分、脂肪有所減少,蛋白質有所增加,可能會略微影響乳汁口感,且奶量可能暫時下降,但在經期結束後,又會恢復正常。
在經期的母乳媽媽需要適當補充營養,多休息,不需要因此刻意停止哺乳哦!至於什麼時候離乳、斷乳,也是學問多多,選擇媽媽和寶寶都準備好的時候為佳。
誤區8、哺乳期不用避孕
前幾天準媽群裡還討論過個事兒,大家普遍以為產後哺乳期不來月經的話,就不用避孕,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誤區!
分娩後,由於個體差異,恢復月經的時間長短不同,但沒有月經,並不代表就沒有排卵,不需要避孕。
即使是在哺乳期,身體在適應產乳後,泌乳激素分泌量會下降,排卵就有可能恢復,這時就會有妊娠機率。
因此,如果近期沒有再次妊娠準備的媽媽,務必做好避孕措施哦!
誤區9、通乳很簡單,月嫂都能做
在坐月子期間,不少媽媽難免都會遇到堵奶、漲奶、乳頭被咬破、寶寶吸吮不好等棘手情況,往往手足無措。
很多月嫂自稱通乳很專業,其實並非如此。靠著蠻力搓揉按壓,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可能對本就脹痛的乳房產生二次傷害。錯過最佳處理時間,可能讓情況越發嚴重。
哺乳期的乳房有它自己的發育規律,加上我們乳房裡的組織結構非常精密和嬌嫩,如非必要,不要輕易揉搓。
按照正常泌乳的過程,一般不會有大問題,在孕期裡裡提前學習和了解乳房組織結構和泌乳原理非常有必要哦!
像通乳這種專業的事,應該交給專業的人。靠譜的通乳、母乳指導是會針對每個人不同的狀態,進行分析判斷,包括寶寶含乳的姿勢、口腔結構、大小便情況、媽媽乳房的情況以及精神狀態等。
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調整銜乳姿勢,找到寶寶的吃奶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媽媽找到適合他們的方式。
母乳餵養,真的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桃媽我自己全母乳餵養至今已經15個月了,有過累、有過痛、也有過很多尷尬的時候,會遇到各種不適,脹痛、破損、硬結……
但看著那個懷裡呼哧呼哧吃奶的小肉團,心中就無比幸福,無怨無悔。
希望看到這裡的準媽、新手媽媽們,糾正誤區,多學知識,一起當個快樂健康的「奶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