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輕微小外傷如何處理?

2020-12-24 百度經驗

小孩子天生活潑好動,愛跑愛跳,難得安靜,用老人們的話說,就是「一住不住」。加上他們年齡小,機體協調控制能力差,磕磕碰碰是常事。作為家長,必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護理常識,以便及時作出正確判斷和處理。

頭上起包。小孩子「不會走」,抬腳就跑,又不管不顧,所以互相碰撞是避免不了的,特別是在託兒所、幼兒園等孩子集中的地方。而且,只要相撞,立馬起包。這樣的情況,只要孩子不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一般不需要做特別處理,慢慢自行就恢復了。可上上冷敷,改日熱敷,就沒事了。

磕破膝蓋、手肘。孩子跑時,有時會不小心被絆倒,或者跑太急剎不住一下前傾,很容易磕破膝蓋和肘頭,特別是在夏季,大都會破皮、出血。若是這樣,不要著急去拉,要先查驗孩子有沒有不良反應,排除「掉胳膊」、傷骨的情形後,先用清水衝洗傷口,然後用藥棉由內往外輕拭傷口,排汙消毒,再用紗布包裹。如果是輕微小傷口,可以塗碘酒,無需包裹,更易結痂癒合。期間,要提醒孩子千萬小心別再碰掉硬痂,以免再次傷害,傷口越來越深。

皮膚擦傷、劃傷。小孩子喜歡爬上爬下、玩玩具、愛沙水、拿樹枝......擦傷、劃傷很經常。如果是很輕微的小外傷,可以撒上點消炎藥面面,或者乾脆不用管它。如果是正流血的小傷口,可以用清水或者生理鹽水衝洗後,貼上「一貼好」,能起保護傷面和止血消炎的作用。

輕微瘀傷、血腫。若因外傷引起青瘀現象,不用擔心,過幾天會自然恢復,也可抹點藥膏、蘆薈膠什麼的清涼消炎,注意避免重複碰到。若有血腫的話,可用冰袋敷在血腫處,加速血液凝固。隔兩三天後採用熱敷,以促進淤血吸收,儘快恢復。

扭傷、挫傷。若孩子不小心輕微扭了下腳腕,或其它部位輕微擠傷、拉挫傷,可噴雲南白藥氣霧劑,緩解疼痛,抬高腳,必要時可適當並用繃帶等加以固定。如果有皮膚破損或者小傷口的,不能噴氣霧劑或抹藥膏。恢復期間,儘量少動,避免二次傷害。

嘴唇、牙齦、眼部周圍。這些地方都是比較敏感的部位,不宜亂塗抹,沒有特別好的處理方法。好在正如常言說的「嘴裡是香皮」,沒事兒,好得快。但眼睛就不能掉以輕心了,所以只要是小磕碰,沒什麼大礙,可以不必用藥,不經意間就自行恢復了。

肉刺。小孩子整天閒不住,手腳發揮了最大的用處。腳還好說,小手若不小心可就會長肉刺刺了。所以家長要留心,告訴孩子,手上有肉刺時,不要撕扯它,不然不僅會疼痛,還可能會出血。若發現孩子的小手上有了肉刺,只要用水將小手溼潤,再用指甲刀將小肉刺貼根剪掉,抹上護手霜就好了。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輕微外傷?這5種意外情況!家長要理智處理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但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都陪伴著孩子。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在跑跳時難免會受到輕微外傷,家長要學會急救常識,以備不時之需。如何應對孩子輕微外傷?1、燙傷炎熱夏季穿的衣服少,易出現燙傷的情況。
  • 酒泉市第四幼兒園進行疾病防控和幼兒輕微外傷應急處理知識培訓
    2020年10月15日,酒泉市第四幼兒園特邀肅州區西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曹岱英和馬靜兩位大夫,對全園教職工進行了一次秋冬季傳染病、多發病和幼兒眼部保健知識培訓,並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對老師們進行了輕微外傷的應急處理演示。
  • 小孩發生皮外傷,如何處理才能不留疤?
    活潑好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伴隨著盛夏來臨,衣服穿得越來越少,而戶外活動的時間和機會則大大增加,於是乎皮外傷似乎變成了家常便飯。磕著碰著、擦傷摔傷、割傷燙傷……如此種種,兒童皮外傷會造成哪些危害?兒童常見皮外傷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孩子磕傷沒有破皮,需要處理嗎?
  • 兒童外傷處理指南|外傷|兒童|處理|傷口|縫合|疤痕|全麻|-健康界
    小朋友們難免遇到磕碰或者摔倒導致皮膚外傷,這時候該怎麼處理傷口?需不需要去醫院?用不用打破傷風?怎樣可以不留疤?相信家長們會有很多的問號。作為處理兒童外傷的「老江湖」,孫導給大家科普一二~1.⑤ 很重要的一條,在來醫院前要給孩子暫時性禁食水,因為如果醫生判斷需要全麻手術,吃東西或者喝水會極大地延誤手術時機。如果醫生判斷局麻便可以處理傷口,就可以放心地讓孩子吃東西了。3. 傷口處理有時間限制嗎?① 傷口暴露時間越長,感染機率越大。② 受傷後時間越長,組織水腫越重,不利於縫合。③ 可能延誤重要組織的診治,例如神經斷裂。
  • 寶寶這些常見外傷怎麼處理?
    當孩子遭遇突如其來的傷害時,父母們在第一時間該如何鎮定處理?平時家中的小藥箱裡又該常備哪些外用消毒藥品?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外科主任醫師朱小春為家長支招。   跌落傷:需關注孩子精神狀態   意外跌落是城市兒童意外傷害的常見原因。
  • 抗凝患者外傷後皮下出血的處理方法
    抗凝患者外傷後皮下出血的處理方法 2020-09-22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外傷藥」,別亂用
    急診醫生提醒家長: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時,要加強看護。同時,要學會正確處理幼兒外傷和使用常見的「外傷藥」。  A  小傷口可自行處理  夏季,孩子穿得少,皮膚外露部位多,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在夏季發生皮膚損傷,尤其是膝蓋和肘部,磕破是常有的事。不太嚴重的磕磕碰碰,一般家長都選擇自己處理。
  • 新生被教官踢裂睪丸 睪丸外傷如何處理
    那睪丸外傷如何治療呢?  男性睪丸外傷的類型  睪丸挫傷  多見於直接踢傷、高處墜落騎跨時,擠壓睪丸所致。傷後劇痛,常向下腹部及同側腰部放射並伴噁心、嘔吐,嚴重者可引起疼痛性休克。表現為外傷後腹股溝或會陰部的劇痛,檢查時發現陰囊空虛,而在陰囊以外的相應部位可以捫及痛性腫塊。  4.睪丸扭轉  睪丸扭轉可能於解剖學畸形有關,如睪丸鞘膜囊過分寬大、睪丸下降不全等。扭轉以下部分首先發生充血和出血性梗死。由於提睪肌痙攣緊張,睪丸被牽拉回縮。臨床表現為局部腫脹、明顯壓痛,觸及睪丸狀腫物,有助於診斷。
  • 童爸匯總的關於頭部外傷(掉床)的科普文章
    其實,大部分情況下孩子的摔倒都不會很嚴重,頭部損傷也很輕微,不一定都要上醫院,也不是所有摔下來的孩子都要做頭部CT檢查。家長這時候要冷靜沉著,首先就地觀察數分鐘。若孩子能保持清醒、反應好、臉色正常、雙側手腳活動如常、伸縮自如,無抽搐、面色發青或蒼白,無神志不清等,提示孩子損傷非常輕微,則不需要立即上醫院,更不需要做頭部CT檢查。
  • 輕微交通事故如何便捷處理?
    本報訊 (記者張愛飛 通訊員張冠華)當你遇到的是輕微交通事故,撥打110報警電話,卻不清楚自己位置,或者對警情和求助事項描述不清楚,該怎麼辦?開車趕時間,來不及等交警和保險公司到場,又該怎麼辦呢? 記者從我市交警部門獲悉,「廣東110」報警小程序創新推出了「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全流程線上處理功能,有效解決了輕微交通事故處理耗時長、成本高的問題。
  • 三種皮外傷的處理辦法,超級實用,寶媽趕緊收藏
    孩子皮膚白嫩,敏感脆弱,一不小心就發生點皮外傷。就比如我的朋友,在她小的時候,媽媽帶她去朋友家裡玩,趁媽媽不注意時,她靜悄悄的走到了一碗熱水旁,不停地伸手去拿那一碗熱水,結果不小心打翻了碗,熱水順著她的衣袖進入了她的胳膊。
  • 南京一遊樂場護欄掉落砸傷孩子 多名兒童受傷輕微
    南京一遊樂場護欄掉落砸傷孩子 多名兒童受傷輕微 來源:中國江蘇網
  • 孩子乳牙磕到了 該如何處理?
    如果不小心磕到了牙,該怎麼處理?有些家長認為,如果只是牙齦出了點血,或者是牙齒稍微鬆動了一點,只要不影響到吃喝,應該問題不大,就算牙齒磕斷或磕掉了,應該也沒什麼大礙,反正以後都是要換牙齒的。        對此,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口腔科主任醫師黃群提醒家長,對兒童牙齒的外傷,並不是都可以坐視不理。當小兒的乳牙受傷後,一定要及時給予正確的處理,將對恆牙的影響降到最低。
  • 帶孩子回家過年,路上磕碰受傷如何應急處理?
    寶寶出現外傷,家長該如何做應急處理?旅途中,如果孩子只是輕微外傷,如擦傷、瘀傷等,家長可在現場進行處理。下面總結了一些常見嬰幼兒外傷護理方法,希望能幫到各位爸媽,更好的幫寶寶處理傷口。1、擦傷:孩子摔跤時常常會蹭破皮膚,有的還會輕度出血,即是擦傷。
  • 簡單的貓咪外傷處理方法,每個負責任的鏟屎官都應學會!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些貓咪外傷該如何處理,讓鏟屎的少跑幾次醫院。貓咪受了傷後,要先觀察傷口情況,判斷是否去醫院就醫。哪些情況要去醫院就醫?如果傷口又大又深,並且流血不止,鏟屎官要及時送到寵物醫院治療。雖然傷口不大,但是傷口較深,容易感染化膿,及時送去醫院處理。大腿跟,腋下,關節處這種鏟屎官不便處理,寵物不喜歡別人觸碰的地方受傷,最好也送去醫院治療。哪些外傷是可以自行處理?
  • 95%的孩子會發生的頭部撞外傷,家長必需了解這些
    寫這篇兒童腦外傷的科普文,最近有不少媽媽問起孩子頭撞傷後該怎麼處理,這次把文章略作整理和大家分享。 而在摔傷中,最讓父母揪心和擔憂的情況,莫過於孩子摔到頭,例如從床上摔下,被硬物撞傷頭等。 事實上,孩子從床上摔下後,大部分情況並不需要過度處理,只有部分的損傷需要就醫處理。當孩子從高處摔倒或者頭部受傷時,父母第一時間需要做的是:原地觀察。
  • 兒科醫生告訴你:寶寶受外傷時該怎麼處理才正確?
    孩子精力充沛,愛玩,探索,磕磕碰碰在所難免,一旦出現外傷,皮膚十分嬌嫩,稍不留意就可能留下疤痕。如何幫助寶寶度過意外受傷,這就很重要了。今天我們來好好聊一聊寶寶的幾種常見外傷的正確護理方式。一、寶寶在外面玩的時候被地上的碎玻璃渣刺傷了怎麼辦?
  • 恆牙因外傷脫落後千萬不能這樣做,口腔科專家教您如何處理兒童牙外傷
    1到2歲的幼兒由於在學習走路時期步伐不穩容易摔倒,從而導致乳牙外傷;而恆牙外傷發生高峰為7到12歲。牙外傷多發生於上頜中切牙,且男童發生率較女童高。引起牙外傷的主要原因包括跌倒、碰撞、咀嚼硬物、外力直接撞擊或交通意外,而上頜前突、上唇過短、唇無力、張口呼吸等則是牙外傷的敏感因素。
  • 孩子跌跌碰碰很正常,不過這5種外傷處理方法家長要謹記,很有用別忽略了
    孩子受到外傷是很常見的事情,因為孩子需要在外界活動,並且探索新的世界,在這個期間就會由於意外出現相應的傷害。孩子受到的外傷是有多種類型的,所以父母可以在家中常備一個藥箱,針對各種不同的外傷進行及時處理。
  • 開車的時候遇上輕微擦傷,或者輕微追尾,我們該如何妥當處理?
    早晚高峰的車禍幾乎是沒有人員傷亡的,因為車速比較慢,只是輕微的擦傷真有那麼難處理嗎?當我們真遇上這樣的事情,我們該如何去應對呢?其實不管是大小車禍,無非都牽扯到責任劃分這個大難題,誰都說自己沒有錯,誰都想佔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相互指責。完全不理會後面的車堵了幾公裡遠。遇上這種情況雙方都不想破壞現車證據,然後就導致公路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