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了,孩子們著裝少,戶外活動增加,磕碰受傷明顯增多
一般的小傷口,父母會選擇自己處理
□記者 林輝
閱讀提示
昨天,記者從鄭州市區部分醫院了解到,入夏以來,因外傷而就診的兒童人數明顯增多,且半數以上為5歲以下的幼兒。急診醫生提醒家長: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時,要加強看護。同時,要學會正確處理幼兒外傷和使用常見的「外傷藥」。
A
小傷口可自行處理
夏季,孩子穿得少,皮膚外露部位多,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在夏季發生皮膚損傷,尤其是膝蓋和肘部,磕破是常有的事。不太嚴重的磕磕碰碰,一般家長都選擇自己處理。
「如果擦傷傷口小,出血量不大,可先用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洗淨傷口,再塗些碘伏消毒,然後每隔6~8小時重複消毒一次。」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馬婉頤說,傷口較小、滲出液較少時也可使用創可貼,但為避免傷口感染,不主張在家用消毒紗布包紮,「若創口面積超過3釐米×3釐米,或傷口較深,或被鐵釘、玻璃片刺傷,最好趕緊去醫院進行處理」。
「小的裂傷(包括割傷),無明顯出血,傷口乾淨,可以外塗碘伏,然後用消毒紗布包紮,或貼上創可貼。」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廖煜說,大的裂傷,有明顯出血,或者是臉上的傷口,按上述方法初步處理後及時到醫院就診,減少感染發生,減少傷口疤痕形成。
B
常用的「外傷藥」別亂用
目前,人們經常接觸到的「外傷藥」有碘伏、紅黴素軟膏、百多邦、雲南白藥氣霧劑、紅花油等。但是,兩位急診醫生提醒家長,「外傷藥」因成分不同,適用範圍也有異,要注意辨別,不要用錯了,否則可能會影響傷口的癒合,甚至還會引發傷口感染。
「碘伏為碘與聚醇醚複合而成,具有廣譜殺菌作用,使用方便,無刺激,無異味,無色素沉著。」馬婉頤說,碘伏的功效與碘酒類似,可用於一般外傷的消毒,與碘酒、酒精相比,碘伏的刺激性小,可直接用於皮膚、口腔黏膜處的消毒。
「用於皮膚消毒的雙氧水濃度較低(等於或低於3%),主要成分是過氧化氫溶液,可擦拭皮膚創傷面,起到清潔傷口和殺菌的作用。」廖煜說,當皮膚出現傷口時,可以先用雙氧水清潔傷口,再使用其他皮膚消毒劑。
紅黴素軟膏是一種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價格便宜,用途也非常廣泛。馬婉頤介紹說,對於化膿性的皮膚感染,可以把紅黴素軟膏薄薄塗抹於患處;對於輕微的挫傷、劃傷,可以先將患處清洗消毒,再塗抹上適量藥膏。對於小面積的燒傷、燙傷,可以先用冷水衝洗一下傷口再塗抹藥膏。「但是,如果超過一周傷口仍未見好轉,就應停用,並去醫院就診。」
「百多邦學名是莫匹羅星軟膏,也是一種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可用於創傷後引發的皮膚感染。」廖煜說,對於化膿性皮膚感染以及一般的挫傷、劃傷、燒傷、燙傷,百多邦的功效和用法與紅黴素軟膏類似。
紅花油是一種常用中醫外用藥,有鎮痛、抗炎、消腫的作用。廖煜說,紅花油常用於跌打扭傷導致的軟組織挫傷和輕微燙傷,不能用於擦傷、割傷等有皮膚破損的外傷,也不能接觸眼睛、口腔黏膜等。「類似的還有雲南白藥氣霧劑,也不能用於有皮膚破損、出血的傷口,但可以用雲南白藥粉外敷,起到止血止痛和消炎的作用。」
至於以前人們常用的紅藥水、紫藥水,則已經過時。「紅藥水即2%汞溴紅溶液,含汞的有機化合物對人體有毒,現在已很少使用。」馬婉頤說,紫藥水含有2%的甲紫溶液,可加快傷口癒合,常用於淺表皮膚、黏膜感染傷口,但殺菌率不強,且塗抹後影響美觀,現在已很少使用。線索提供 楚哲 陳錦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