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男人慾成功,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2020-12-13 歷史國學智慧

人生的成敗興衰,濃淡緩急,無不體現在對分寸的把握之中。做人有分寸,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有尺度,是人生的最大學問;把握做人的分寸,掌管做事的尺度,日積月累,才能在分寸間求得人生的高度。分寸,是人生的關鍵。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當今絕大多數男人總是想著要成功,要飛黃騰達,卻沒有辦法,總是碌碌無為,不如多學學曾國藩,曾國藩有一個成功的秘訣:男人慾成大器,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第一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為別人小的缺點就忽視他的優點,不要因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別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會犯錯,這兩句話都是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別人的一點小過失,一點道德上的小瑕疵,一點小恩怨,就全盤否定別人的好,忘記別人的恩情。

《禮記》上說,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意思是喜愛一個人而知道其缺點,厭惡而知道其優點。這就是告誡我們,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觀、公正地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第二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件事情大家都覺著有利可圖,那就不要去做;如果一個東西大家都在爭奪,那就別去湊熱鬧了。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嚮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而這句話的智慧,恰恰就是我們現在常常會犯錯誤。

國內現在的做事風格,不管是教育,還是商業生活等各個方面,追求的都是「一股流模式」,大家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反正不能落下就是了,對錯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比身邊的人落後。最終的結果都是大家相互磕得頭破血流,誰也吃不飽睡不好。

第三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

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見的幾個人一起,而不要與眾人一起謀劃事情。因為謀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如果別人見識低下,心胸狹小,氣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會動搖你的意志,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並且,還可能會被有心人加以利用,造成失敗!

第四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談論他人的缺點不足,就是掩飾自己的短處;誇耀自己的長處就是忌恨別人的優點。

經常說別人短處的人,經常誇耀自己長處的人,可以說是「存心不厚,識量太狹。」俗話說,「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

漢高祖劉邦曾經隨便和韓信討論各位將領的才能。劉邦問道:「像我自己,能帶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人。」劉邦說:「那對你來說呢?」韓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韓信後來被殺,不能說與他這種性格無關。

曾國藩這句話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畫出了可這種人的精神肖像。那種經常談論別人缺點的人,內心其實是藉此在掩飾自己的缺點;經常誇耀自己長處的人,內心其實是嫉妒或者想掩蓋別人的長處罷了。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對於一般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才氣,只有勤奮工作才能成就事業,所以最忌諱一個「懶」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雖然可憑才氣走捷徑,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別人學習,這也是容易失敗的。

曾國藩是勤勞的好例子,他其實並不聰明,但是卻能以「勤」成就大學問和大事業,可以說正是普通人的榜樣。而如項羽、李自成等,佔盡天時地利,卻因為驕傲而敗亡。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辦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閱歷和識見,並以才能作為輔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於人的謀劃,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時機會不會來到。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國藩明確告訴我們,辦大事要以「識」為主,才氣、才能不過是輔助罷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當然這裡的「識」,不單單指知識,更指的是經驗和見識。

而「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則是說,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抱著「盡人事以聽天命」的態度。不要因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為自己努力了,最終卻失敗了而去怨天尤人。

曾國藩:分寸,是人生的關鍵

古人的智慧,真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放在現代仍然不會過時。

因為這些俗語,都是講述了人性之間醜陋的一點,而只有讀懂了古人的處世智慧,在處理問題上才有了借鑑的思路。

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就掌握了這個思維方式。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晚清名臣,成為立德,立言,立功的「聖人」,靠的就是他不僅懂得向高人低頭,也懂得向小人避讓,這就是他的處世智慧。

而這些智慧是他從哪裡知道的呢?其實,曾國藩能有如此的成就,這其中的功勞,離不開馮夢龍寫的一本「奇書」——《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除了故事本身的引人入勝,馮夢龍在敘述文字之後的點評也是亮點十足。幫助你更好的理解其意,也體現出了馮夢龍自己的政治觀點或人生態度。

《智囊全集》為什麼這麼有魅力呢?是誰寫的?

這本《智囊全集》是馮夢龍的畢生之作,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進去,就連馮夢龍自己也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書中共收錄自先秦到明代的智慧故事共近2000則,大都信而有徵、查而有據,也被稱作是「小資治通鑑」

但是它比資治通鑑也有意思多了!而且裡面包含的智慧也更讓人驚豔!

在每一則有趣的故事後面,馮夢龍還會加上自己的見解,這也是研究歷史最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難怪也有人說這套書,「學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

也想要吸取書中智慧,但又怕看不懂的朋友,建議選擇有全部馮夢龍評價的白話文版本,我看的《智囊全集》就是這樣,還由中華文化大講堂做了注釋、講解,所以對比其他版本注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平時看看《智囊全集》,感覺哪怕是閒暇時的翻閱,也變得很有意義。

只要79元錢,對很多人來說連兩包香菸的價錢都不夠,卻能換來豐富的人生智慧。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曾國藩:欲成大器,憑藉不只是人脈金錢,或許還要通透人生六戒
    人生的成敗興衰,濃淡緩急,無不體現在對分寸的把握之中。做人有分寸,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有尺度,是人生的最大學問;把握做人的分寸,掌管做事的尺度,日積月累,才能在分寸間求得人生的高度。分寸,是人生的關鍵。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
  • 曾國藩:男人想要成大事,金錢和能力不重要,重點是要做到這3戒
    中國有句老話:為官須學曾國藩,經商須學胡雪巖!說的就是曾國藩在為人處世方面的智慧,還有胡雪巖經商的頭腦,其實他們兩個都屬於一種類型,那便是出身普通,一開始也沒有人脈沒地位沒金錢,但最後確實是成為了名人!
  • 曾國藩經典語錄:男人要成功必六戒,做不到這六點,將一事無成!
    曾國藩提倡忠君衛道、以儒家學說治軍,以愛民為治兵為第一要義,這樣的治兵軍事思想曾影響了幾代人,在文的方面,有著不下百數的著作,其有名的則是「成功男人必六戒」曾有人說過,如果你讀懂了曾國藩的成功「六戒」,那麼你已經走在了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了。
  • 曾國藩人生「六戒」,成就一生!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曾創下九年十升的官場奇蹟,是清朝中興的四大名臣之一,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讀懂曾國藩的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 曾國藩: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還需牢記這4句話
    這樣一句話說的就是曾國藩。從一介布衣到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可謂是男人成大器的楷模,曾國藩身上方圓兼備、剛柔並濟的大智慧,為眾多名人所推崇,很多人都在學習。接下來給大家分享曾國藩的4句名言,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牢記曾國藩的這6句話,少走彎路,早晚飛黃騰達。
  • 曾國藩:「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可惜部分人明白的太晚,一事無成
    文/寒秋曾國藩:「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可惜部分人明白的太晚,一事無成在我國古代,皇帝想必是權力最高的人,身為一個國家的掌權者他們雖然身份高貴,但身處什麼地位就要擔任什麼樣的責任他的崛起給步入晚年的清朝帶來了一些新鮮血液,最後官至一品,只可惜偌大的國家並不是說好就能好起來的,不過他所做的事情不論成敗都留下了深遠影響。他這一生,在別人眼中是十分成功的,其實曾國藩會有如此高的聲望,除了自身的學問淵博之外,對修身方面,他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規定,在他眼中身為男子!
  • 曾國藩的一生忠告,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做到者必成大業
    其中以曾國藩為代表人物,曾國藩並不想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但還想挽救腐朽的國家,只能通過自身的影響力改變國家。曾國藩用自己的一生,給後人一個忠告,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做到者必成大業。第一戒為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事,人脈是次要,悟透3字真言餘生順風又順水
    都說男人慾成大器,成就一番事業,需要眾多的人脈與錢,殊不知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下半生運勢,靠的並不是錢和人脈。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道理放到男人身上一樣適用。好男兒志在四方,想變成一個成功的男人,需要具備眾多要素,除了不可或缺的人脈,王陽明的三字真言一樣重要。
  • 王陽明:男人想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修煉好「六心」,少走彎路
    男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都需要廣大的人脈和金錢,然而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後半生運勢走向,靠的並不是錢和人脈,而是牢記6顆心,只有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人脈和金錢。一、修心:內心強大的男人,才會大有作為男人想成大器,必須內外兼修,修心不是與自己鬥,更不會與他人鬥,這是很自然平和的過程。心強大,能力方能得到正常甚至超常發揮;心弱小,則被外物所擾,難有大作為。
  • 曾國藩:能成大器的男人有「四戒」,你做到了幾戒?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從一介布衣,到清朝庭支柱,他的一生可謂是男人做出一番事業的楷模,這個一個人物曾經說過:欲成大器,需有四戒。看看你做到了幾戒。一、戒短視曾國藩:「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 35歲,人生一道坎,能力不再重要!曾國藩六條箴言,助你大器晚成
    後來他在《曾國藩家書》中,把自己逆轉困境心得和感悟,總結成六句話,成為曾家家訓,讓其家族延綿170年,長久不衰,從無出現一個敗家子,堪稱奇蹟!35歲,是步入中年,也是人生的轉折點,拼的不再是能力,也不是苦幹的精神,而是你看透事物的本質,尋找成功的最好的契機!
  • 讀懂曾國藩"六戒",成就一生!
    訂閱「北大縱橫」,與千位諮詢師零距離==============================縱觀人生,道阻且長,
  • 曾國藩看到朋友小妾為何發誓戒色?如今的男人可以做到嗎!
    而且孔子也曾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也就是說孔子也認為人對食物和性慾的需求是必須的。後來《孟子》中將這句話也總結成了「食色、性也」。既然食色、性也,為什麼曾國藩要戒色呢?原因在於他曾經因為自己的好色做出了許多尷尬的事情,所以為了以後能夠避免這種事情,他痛下決心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選擇了戒色。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金錢次之,修煉7字真言,註定是人上人!
    都說男子成就一番事業,離不開金錢的支撐,然而心學大師王陽明卻認為,男人慾成大器,金錢次之,關鍵在於自身,只有身外物無,做到這七點,才能成為人上人。所謂人脈、資源都只是外力,強大內心,修煉自身,才是根本。二、知男人慾成大器,不能沒有志向,但是也要有自知之明。
  • 易經告誡:男人成功,不是靠人脈和錢,請記住這6點少走彎路
    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而最後成功的都是因為在最困難的時候沒有放棄目標,而是選擇了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易經》上說,潛龍勿用。每個人都要經歷一個潛伏期、積累、等待機會的過程。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行業,都有不同的潛伏期。有的人幾年就爆發了,有的人要花十幾年,甚至花幾十年。但也有很多人在爆發前就絕望了,放棄了。
  • 晚清名臣曾國藩:人生兩大兇德,務必要戒掉!太多人敗在這2點上
    曾國藩,晚清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至關重要的重心名臣,也是一位讓人敬佩的鴻儒之士,後世稱他為「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晚年飽經滄桑,領悟出導致人生失敗的兩大兇德:「曰長傲,曰多言」。多言貽害無窮曾國藩認為,人生還有一大惡德就是多言,他經常在日記中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
  • 【處世哲理】古人的智慧總結:為人處事的「六戒」「八慎」
    」「八慎」    六戒、八慎體現古人為人處事的智慧,六戒出自曾國藩,而八慎是儒家文化的總結,這2個古訓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像六戒中有戒獨利,八慎中有慎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不戒獨利
  • 王陽明告誡男人:人生後半輩子,不靠錢和人脈,而是這七個字
    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男人想要成大器,必然是要經歷挫折與失敗的,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經歷過了這些風風雨雨,我們才會通往成功。在王陽明的觀點裡,他認為,男人後半生的運勢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在這七個字。究竟是哪七個字呢?感興趣的話,就接著往下面看吧。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3大「天規」要牢記
    人生的道路本就是十分坎坷,不是平坦的,王陽明留給世人的三大天規,卻讓世人得到了警醒。一: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王陽明曾在被貶的途中,遭人迫害,王陽明急中生智,在途中拋下衣物,裝出投河自盡的假象。搭乘一艘床到達舟山,才免去一死。
  • 曾國藩談處世:男人慾成大器,不在能力和金錢,關鍵要悟懂這2點
    小編帶大家來分析一下:一、敬勝怠,義勝欲「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一懶字以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曾國藩在曾國藩看來,「懶為萬惡之首,惡念毀所有」,一個人只有做到勤勉二、知其雄,守其雌曾國藩這句話點明了做事的原則,明白自己有所長,卻依然能保持低調。曾國藩年少時,因為年輕氣盛,經常會得罪人,讓他在為官路上屢屢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