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可惜部分人明白的太晚,一事無成

2020-12-18 歷史芷天

文/寒秋

曾國藩:「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可惜部分人明白的太晚,一事無成

在我國古代,皇帝想必是權力最高的人,身為一個國家的掌權者他們雖然身份高貴,但身處什麼地位就要擔任什麼樣的責任,皇帝當然也要管理好自己的國家,偌大的國家單憑皇帝一人管理,那麼就算是他每天不睡覺也處理不完,因為全國上下太多的事務需要皇帝處理。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皇帝將自身的權力分散給眾多臣子,讓他們一同管理國家,只是最後的決定權仍然在皇帝手中。

每個時期皇帝只有一個,臣子卻有眾多,所以在這幾千年的時間中,著名的皇帝不多,但著名的臣子卻是不少,今天小編帶大家講述的就是一位國之重臣,他的名稱想必我們都聽說過,那就是曾國藩。說到這位名臣,就不得不提他的生平了。

一開始,曾國藩於1811年出生在現今湖南省,因為家庭環境較為富裕,所以從小家人就讓他接受了相應的知識學習,而曾國藩也從小就聰明好學, 他六歲時開始正式學習,僅僅兩年時間就能夠熟讀相應的文學書籍。後來隨著學習的深入,在十四歲時已能夠理解一些史書,並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如此學問成年後自然要考取功名,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曾國藩最終在他二十六歲的時候考中進士,後進入禮部等等部門,在為官期間他嚴格約束自己,毫不自傲,在教育方面積極推動國內教育的發展,開辦學校。

他的崛起給步入晚年的清朝帶來了一些新鮮血液,最後官至一品,只可惜偌大的國家並不是說好就能好起來的,不過他所做的事情不論成敗都留下了深遠影響。

他這一生,在別人眼中是十分成功的,其實曾國藩會有如此高的聲望,除了自身的學問淵博之外,對修身方面,他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規定,在他眼中身為男子!想要成事就要嚴格約束自己,先六戒,其後方能成大事。這六戒,每一個都有相應的道理,只是這些話說起來比較簡單,可要是真的同曾國藩一樣做到就很困難,當他們明白其中道理時已經晚了。

第一,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第二,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第三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第四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第五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第六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這六戒大約的意思:這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可以一直獲利的,我們為人在利益面前要適時停止。而大家們都爭奪的東西,我們就不要爭了。我們每人都不會是沒有缺點的,不要因為他人的一點缺點就忽略了其他優點,我們不要因小失大。

對別人的恩情要牢記於心,不可忘記,在事情決定方面,要多多聽從他人的意見,但自己必須要有決斷的能力,不要因為別人的話語幹擾到自己的決定。世間生活中要勤奮好學,做事不能懈怠最終才能做成。要保持謙遜的心,多交摯友。

如果這六句話我們真的能夠深刻的理解,並一直約束自己做到上述的內容,那麼以後必定會成事,在這六句話中,裡面的一些句子很可能是我們的座右銘。既然我們知道這六戒的重要性,並將其當做自己的座右銘,就要努力做到話中所說的要求。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的一生忠告,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做到者必成大業
    其中以曾國藩為代表人物,曾國藩並不想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但還想挽救腐朽的國家,只能通過自身的影響力改變國家。曾國藩用自己的一生,給後人一個忠告,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做到者必成大業。第一戒為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 曾國藩:欲成大器,憑藉不只是人脈金錢,或許還要通透人生六戒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當今絕大多數男人總是想著要成功,要飛黃騰達,卻沒有辦法,總是碌碌無為,不如多學學曾國藩,曾國藩有一個成功的秘訣:男人慾成大器,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 曾國藩經典語錄:男人要成功必六戒,做不到這六點,將一事無成!
    曾國藩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是對天平天國運動我們就不會陌生了,太平天國由洪秀全帶領的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農民戰爭,那麼這和曾國潘有什麼關係,因為這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是由湘軍的創始人曾國潘平定的,曾國潘曾被譽為晚清「第一名臣」,更是晚清傑出的理學家、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
  • 曾國藩:男人想要成大事,金錢和能力不重要,重點是要做到這3戒
    這個時候就得看一看曾國藩,他是如何從一個普通人,一個被人看不起的人,變成了「千古第一完人」呢?他的秘訣只有一個:男人想要成大事,金錢和能力不重要,重點是要做到這3戒1、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很多人都聽說過曾國藩告誡男人的一句話:40歲以後,不想要招災引禍那就別去兩個地方!
  • 曾國藩:男人慾成功,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當今絕大多數男人總是想著要成功,要飛黃騰達,卻沒有辦法,總是碌碌無為,不如多學學曾國藩,曾國藩有一個成功的秘訣:男人慾成大器,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 曾國藩人生「六戒」,成就一生!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曾創下九年十升的官場奇蹟,是清朝中興的四大名臣之一,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讀懂曾國藩的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 曾國藩:能成大器的男人有「四戒」,你做到了幾戒?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從一介布衣,到清朝庭支柱,他的一生可謂是男人做出一番事業的楷模,這個一個人物曾經說過:欲成大器,需有四戒。看看你做到了幾戒。二、戒炫耀攀比曾國藩:「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我們知人卻不必言盡,若是盯著別人的短處一直說個不休,這其實也暴露了你的內心的弱點,而不停炫耀自己的長處,也是透露了你對別人的嫉妒。
  • 讀懂曾國藩"六戒",成就一生!
    人生,當戒則戒,方能無憂。讀懂「曾國藩六戒",領悟做人做事之道,離成功更近一步。「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人生沒有一本萬利的事情,更沒有能長久獲利的事,凡事見好就收。久利只是一種幌子,引發人們的貪心,使其步入陷阱,萬劫不復。孔子說過「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眾爭之地其實充滿危險與禍亂,易招是非。
  • 曾國藩《六戒》解析及書法作品欣賞
    《六戒》原文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 洞見|欲成大事者,必先破除無明
    洞見|欲成大事者,必先破除無明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顆純粹真誠的心,拿玉石來做比喻,就是純,無瑕疵。心無瑕疵,即心中無賊。能看透世事者,心中自然無賊;能心無疑惑者,心中自然無賊;能心地坦然者,心中自然無賊。
  • 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是什麼意思?可惜明白太晚
    在我們身邊一定會有不少這樣的情況,越是窮的時候越是窮折騰,如果你也遇到了不順利的情況,大家一定要記住,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是什麼意思?可惜明白太晚。上半句的三人分別是貴族,情人和復人。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遇見貴人。如果自己處於低谷中,在自己想要放棄的時候,肯定希望有一個人可以幫助到你,可以幫助你擺脫現狀。
  • 曾國藩:成大事的男人,能在這3件事上控制自己,普通人狠不下心
    很多時候,自律才能一個人成大事保證,你自律的程度,就是你將來所能企及的高度。唯有自律才可讓你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中,首尾不懈,持之以恆。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就是這樣一個通過自律成就一番偉業的人物。曾國藩在30歲時就立下大志,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 成大器的男人必六戒
    讀懂曾國藩的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為人做事之道。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人。」劉邦說:「那對你來說呢?」韓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韓信後來被殺,不能說與他這種性格無關。曾國藩這句話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畫出了可這種人的精神肖像。那種經常談論別人缺點的人,內心其實是藉此在掩飾自己的缺點;經常誇耀自己長處的人,內心其實是嫉妒或者想掩蓋別人的長處罷了。
  • 【處世哲理】古人的智慧總結:為人處事的「六戒」「八慎」
    」「八慎」    六戒、八慎體現古人為人處事的智慧,六戒出自曾國藩,而八慎是儒家文化的總結,這2個古訓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像六戒中有戒獨利,八慎中有慎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不戒獨利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克勤小物」
    #曾國藩在日記中總結道: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即:古代成就大事的人,多是從勤勤懇懇做小事得來的。在給其弟曾國荃的信中,曾國藩又強調:「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由此可見,曾國藩成功的秘訣不是其他,而是善於「克勤小物」,把小事做好了,自然能夠做成大事!
  • 曾國藩:一輩子沒出息的人,有這六種毛病!曾國藩家訓
    曾國藩看書,每天早起,每天閱讀二十頁,這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太容易了,對自己的要求這麼低,但真正要把這件事堅持下來,幾十年如一次,真是太不容易了,沒有超強的恆心和意志力是做不到的。
  • 守好六戒,過好一生
    晚清名臣曾國藩,天資不夠聰穎,做人也有諸多缺點,但最後卻被譽為「半個聖人」。縱覽曾國藩一生,從三十歲之前「一身毛病」,到三十歲之後成就斐然,其成功之道或許就藏在他恪守的「六戒」之中。讀懂曾國藩的人生「六戒」,就讀懂了到了他的做人成事之道。一直能輕易獲利的事情不要做,眾人都想爭搶的地方不要去。前半句是說,做人不可欲求不滿。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
  • 曾國藩:成大器者,必守四戒
    學者張宏傑在《曾國藩的正面和側面》中說:「曾國藩之於後人的最大意義是: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一個中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超人。」其實,曾國藩的人生精進之路,離不開一個「戒」字。很多才士能人成不了大事,無非是捨不得短期的利益,守不住內心的堅定。利以共享,謀不言眾,這不僅是一種入世的智慧,更是一份出世的清醒。03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 曾國藩: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還需牢記這4句話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這樣一句話說的就是曾國藩。從一介布衣到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可謂是男人成大器的楷模,曾國藩身上方圓兼備、剛柔並濟的大智慧,為眾多名人所推崇,很多人都在學習。接下來給大家分享曾國藩的4句名言,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牢記曾國藩的這6句話,少走彎路,早晚飛黃騰達。1、「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釋義:利益可以一起分享,不能獨吞;但謀劃事情,只能與幾個有主見的人一起商量,而不可有太多的人議論紛紛。
  • 欲成Better Man 必先學會愛
    親人之愛、朋友之愛、情人之愛、如何去愛、如何被愛,困擾著大部分人。愛人先愛己,愛己先修心。《禮志》云:「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欲人之從己也,必先從人。」這是從社會學角度分析人際關係,先予後得。若從心理學上分析,則愛人先愛己才是正確的順序。不是每個人都會正確地愛別人,電視劇中為愛人傾盡一切、現實中時常發生的大眾求愛,旁觀者可能很感動,但當事人卻未必好受。因為你想給的未必是他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