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克勤小物」

2020-12-20 琢磨君專欄

#曾國藩#曾國藩在日記中總結道: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即:古代成就大事的人,多是從勤勤懇懇做小事得來的。

在給其弟曾國荃的信中,曾國藩又強調:「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由此可見,曾國藩成功的秘訣不是其他,而是善於「克勤小物」,把小事做好了,自然能夠做成大事!

正如老子《道德經》63章所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事情開始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的。聖人始終不直接去做大事,只是把小事做好,把平常的德行修為好,那麼他們就能夠成就大的功業了。

企業家董明珠曾經在採訪中也表示:「企業家不是管大事,我一直認為企業家是管小事,你把小事管好了,合起來有什麼大事嗎?」

張朝陽也非常認可董明珠的說法,他說:「我覺得董明珠就做得很好,就是一定要細節。不能把自己浮起來,浮起來後,你最後思考問題都會很偏的」。

小的時候,我們經常聽人說「細節決定成敗」,等到自己入了社會,有了自己的事業,才更加對「細節」、「小事」感觸頗深。

再讀老祖宗的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我們就會由衷認可,並佩服古人的大智慧。

那麼,曾國藩經常說要「克勤小物」,具體又是要做好哪些小事情呢?

讀曾國藩的家書和日記,我們會發現他一輩子都在努力做好這些小事:早起,每日練字,寫日記,堅持讀書等等。早起可以養成勤勞的品德,練字可以靜心,寫日記可以反思自己得失,讀書可以保持思想靈活。

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小習慣,曾國藩堅持了一輩子,將小事做到了極致,大事也就水到渠成了,正可謂是「由量變到質變」。

做人做事,切忌急功近利,要不然就會欲速則不達,德不配位;但求不斷精進,日新又新,在歲月的沉澱和積累中去磨練自己,穩步成長,才會迎來最心安理得的成功。

那麼,曾國藩所說的「克勤小物」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鑑呢?

其實,我們不妨學習一下曾國藩的一句經典名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很多人喜歡成功學,刻意地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其實還不如多學習他人的失敗經驗,因為避開了失敗的教訓,我們便是某種意義上的成功。

正如企業家馬雲所講:多去看別人失敗的經歷,成功的原因千千萬萬,失敗的原因就這麼幾個。去看見別人失敗的時候,你仔細去看看我自己有沒有這麼做,我應該倒過來做。看人家成功以後,你去模仿一下,可能死得更快。很多失敗的人,就是一念之差,這一念之差,你記住了,你學到了,將來走過這個地方的時候,你就懂得繞過去。

所以說,我們要想人生多成功、少失敗,就要記住曾國藩的以上忠告——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努力戒掉懶惰和驕傲的品性,繼而讓自己勤奮上進、謙虛低調,最終福氣多多。

到底該如何做,應該從哪些小事著手做呢?

第一,如何戒懶惰?

曾國藩說: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又說:欲去惰字,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可見,我們要想養成勤奮的習性,首先要從堅持早睡早起開始。

之前,我也寫過好幾篇文章,闡述早起的好處。比如說,早睡早起可以強健身體,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早起時的頭腦更加清醒,可以用來讀書學習,或者規劃一日工作;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如果你堅持早起,你的生命更加充實,你有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等等。

富貴本無根,盡從勤裡來;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所以說,先養成早起的好習慣,培養出勤奮上進的品性,在日積月累的堅持中,我們便可以收穫幸福美好的人生。

第二:如何戒驕傲?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弟弟說:欲去驕字,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即:要想去掉驕傲的壞習慣,總是要以不輕易譏笑別人為第一要義。

簡單地說,就是要少議論、少譏笑他人的缺點和短板,不要自以為是,保持謙虛低調做人做事風格。傲慢與偏見是人性當中很難徹底根除的毛病,但誰若能堅持修身克己,努力戒掉驕傲,遇事不譏笑他人,便可慢慢修為出好的德行,廣結善緣,在做好人的同時又把事情做好。

曾國藩曾經寫信告誡四弟曾國潢:天地之間,只有謙虛謹慎才是載福之道。人一驕傲,就容易自滿;一自滿,就會傾倒、敗亡。他還說,當你譏笑他人的時候,不管說得對不對,都是為天道所不許可,都是容易與人結仇,最終給自己招致禍患的。

不譏笑他人,看似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大家捫心自問一下:誰人背後不說人?甚至,很多人喜歡當面批評指責他人,絲毫不給對方留面子,真是「惡語傷人六月寒」啊!

所以說,我們要想戒驕傲,慢慢去掉內心的驕狂之情,就需要堅持做好一件小事——不輕易譏笑他人,多聽少說,看透不說透。

研究顯示,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們身上有特殊的品性,只是因為他們善於將小事做好,將習以為常的品德修為好,比如說,勤奮、積極、樂觀、自信、反思等等。

我們要想成就一番大事的前提,就要「克勤小物」,把生活中的小事做好。因為,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做成大事;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克勤小物」。

朋友們,您是怎麼看「克勤小物」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關注我,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曾國藩: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做好每一件小事
    01與人交往要講究方式方法在《致沅弟·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中,曾國藩指出:「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亦無所託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也。」凡與人打交道,如果沒有真意,就打動不了人心。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君子不器」
    真正的君子,思想不偏激、不傲慢,努力追求成為泥土最原始的樣子,讓自己具備成為任何事物,做成任何事情的可能性,而不是被外物所控制住。真正厲害的人或者動物,往往就是具備「君子不器」的特徵:他們很低調,讓人一眼看不清摸不著。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
    老子所說的這種人,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境界高,格局大,屬於真正內心強大、實力強大的人!但是,真正的強大,不是虛張聲勢,而是由內到外散發出來的,是一種自然流露!所以說,真正厲害的人,不是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做了什麼,繼而在什麼外部特徵中表現出來。琢磨君認為:真正厲害的人,能力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
  • 曾國藩識人術:有這四種特徵的人,將來一定是大富大貴,缺一不可
    曾國藩日常生活中走路緩慢,口才一般,並不是能言巧辯的人。但他說出的每句話都經過深思熟慮,給人一種足以信賴的感覺。因此,曾國藩常教育子女,行為舉止不可散漫輕佻,否則在人前沒有威嚴,給人不足以委以重任的感覺。
  • 曾國藩:人有四種福相,兩大兇德
    曾國藩從做人、做事的角度,提出了人的兩大貴相和兩大富相。這道出了人生的四大福相。 第一福相:端莊厚重 端莊厚重,端莊和重,都是厚的效果。可以說,這四個字的核心就是厚。只有做到了「厚」,才能真正端莊、重。
  • 到了一定的年齡,我們才發現: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兩面派」
    到了一定的年齡,思維和認知到了一定的程度,我們就會發現: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兩面派」,而不是「單線思維」。如果我們哪一天大徹大悟了,便會發現之前的很多偏執想法是錯誤的,繼而轉向「正反兩面」思考問題,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接近於大道,即孔子所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 曾國藩--中國地主階級最厲害之人
    近年來,曾國藩熱的持續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現象,究其原因也是很複雜的,如果仔細追究起來又顯得頗為簡單,為什麼?因為從中國傳統的處世觀點來看待曾國藩的話,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麼,他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名利雙收,成功的典範,是一個世俗之人可以達到、可以追求的成功的楷模,當然這種熱潮的興起,我們很難說是好還是不好。
  • 曾國藩《冰鑑》:越是叫囂的厲害的人,越不成熟
    曾國藩在《冰鑑》中寫道,小兒行藏,跳叫愈失。不成熟的人愈是叫囂得厲害,愈暴露無遺。不成熟的人外在表現多種多樣,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愛顯擺,顯擺自己博學多才,顯擺自己無所不能。在曾國藩看來,這些人越是這樣就越顯得他們不成熟,顯得他們無知。我國先哲孔子曾經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的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哲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不願意說出「不知道」這三個字,認為那樣做會讓別人輕視自己,使自己很沒面子,結果卻適得其反。
  • 真正厲害的人,都善於「認慫」
    古往今來,鋒芒畢露者難贏,克己讓人者易得。一個人若不懂隱忍退讓,縱使能力再強,智商再高,也難免落得事與願違、風摧流湍的下場。曾國藩家訓中曾說:「不與人爭利益之短長,只與己爭品性之長短。」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會彰顯自己的優勢,反而會在最恰當的時候,選擇「認慫」,從而顧全大局。他們懂進退、知榮辱,明白有些人無需費心,有些事也不用糾纏。爭強的人,看似贏了當下,卻容易輸掉格局;退讓的人,看似妥協吃虧,卻容易贏得認可。
  • 曾國藩的恩師有多厲害?提拔曾國藩十年,連躍十級成從二品高官
    曾國藩是清朝歷史上最有名的大臣之一,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而且單純的論功勞,曾國藩還要在另外三人之上;為何呢?因為曾國藩是湘軍的領袖,李鴻章不僅是他的學生,而且李鴻章的淮軍還是曾國藩一力促成的,骨幹都是湘軍精銳搭建的;而左宗棠也是出自湘軍,雖然和曾國藩關係不大,但多少有點聯繫。
  •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名利雙收,而是有這三個特質
    你認為什麼才是真正厲害的人?是名利雙收?還是赫赫有名?從古至今,人們都習慣以財富和名利來衡量一個人人是否厲害。然而,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是有這三個特質的人。1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沒有身份感的,走得更遠。人能放下身上的光環,保持謙卑,勤勉努力,才能走得更遠。曾國藩曾說,謙卑含容是貴相。
  • 曾國藩:人最大的差距,是見識和格局
    點上方綠標收聽【曾國藩】 主講:國文片尾曲:莊子在《逍遙遊》裡說了一句很精闢的話:「夏蟲不可語於冰,井蛙不可語於海」。管仲之所以能夠位居齊國宰相,幹出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也天下的重任,這與鮑叔牙的見識是分不開的。據歷史記載,管仲與鮑叔牙,他們倆一起經商時,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後就替管仲解釋,他這樣做,是由於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願的。管仲三次參加戰鬥,都從陣上逃跑回來。
  • 讀懂「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成就自己的人生路!
    曾國藩丨巨大成就 我國自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 立功,指完成大事業;立德,是指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是能留下益世學說。而真正能夠實現這三者的卻寥若晨星,曾國藩算是其中一個。
  • 【夜讀】真正厲害的人,都善於「認慫」
    古往今來,鋒芒畢露者難贏,克己讓人者易得。 一個人若不懂隱忍退讓,縱使能力再強,智商再高,也難免落得事與願違、風摧流湍的下場。 曾國藩家訓中曾說:「不與人爭利益之短長,只與己爭品性之長短。」
  • 真正厲害的人,都喜歡「獨來獨往」
    而我們,還會發現,真正厲害的人,都喜歡「獨來獨往」。因為捨去了依靠誰的想法,才有了無所畏懼的勇氣,才憋一口氣,一舉成功。也許,你還是要反駁這樣的觀點,因為成功的人,身邊有很多人關心關注。其實不然,他們內心依舊是「獨來獨往」的,身邊大部分的人,都是利益關係,或者是工作關係,稱不上真心朋友。大家相安無事,其實是各需所得。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5種話,希望你一句都沒說過
    曾國藩從一介布衣到晚清重臣,後人稱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和孔子、王陽明並稱「兩個半聖人」,可見,曾國藩的歷史成就是不可否認的。除了為清王朝做出的貢獻外,曾國藩也為自己的後世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家訓。曾國藩通過書信的方式,教導自己的子孫,如何識人認人,如何為人處世,如何為官為民。
  • 曾國藩:真正智慧的人都懂「三不鬥」,可避免災禍,福氣不請自來
    曾國藩從一介布衣到晚清重臣,後人稱他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和孔子、王陽明並稱「兩個半聖人」,如此看來,曾國藩的成就是相當輝煌的了。在社會上,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名聲好,在君子的骨子裡,更是異常注意自己的名聲,並且君子當有成人之美的度量,對於別人正在做的事,不打擊破壞,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受人尊敬,才是一位真君子。曾國藩在出任兩江總督的時候,招募了有「三聖七賢」之稱的幕僚作為自己的智囊團。
  • 厚黑學: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悟透了這一做人「心機」,趨利避害!
    做人,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悟透了這一厚黑「心機」,懂得趨利避害。這一厚黑心計就是「以退為進」。「以退為進」實際上是明退暗進,即為了得到某件東西,如果採取直接索取的方式得不到的時候,而改為暫時退讓,等待時機成熟之際,再行出手,就能有效達到目標。
  •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沉默是金」
    真正厲害的人,都清楚「沉默是金」的道理。一個人但凡能成就大事,首先就是要學會沉默,就像魯迅先生所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去」,雖然沉默的寓意不同,但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在「沉默中爆發」,成為真正厲害的人。
  • 曾國藩十句經典語錄,字字珠璣,感悟人生!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重臣,清朝軍事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1. 《記》云:「君子莊敬自強。」我日日安肆,日日衰薾,欲其強,得乎?【賞析】《禮記》說:「君子通過莊重主敬而做到自強。」我每天安逸散漫,每天精神衰疲,還想自強,能做到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