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一輩子沒出息的人,有這六種毛病!曾國藩家訓

2020-12-22 騰訊網

沒有恆心

曾國藩說:「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

古語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

每一座高樓大廈,無不是一磚一瓦建造而成;紅軍取得的二萬五千裡長徵,無不是革命先烈一步一個腳印踏過來的;每一個大目標的實現,無不是一個個小目標的達成的。

一個人想取得多大的成就,主要就看他在「恆久」這兩個字上做到幾分。

曾國藩看書,每天早起,每天閱讀二十頁,這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太容易了,對自己的要求這麼低,但真正要把這件事堅持下來,幾十年如一次,真是太不容易了,沒有超強的恆心和意志力是做不到的。

沒有格局

在平叛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戰功卓越,但二人的方略大相逕庭。

曾國藩從不浪戰,步步為營,追求的理念就是穩紮穩打,立於不敗而求戰,因此行動遲緩。

左宗棠打仗比較血性,也較靈活,常常罵曾國藩貽誤戰機。

兩個人格局不同,自然見識不同。

曾國藩看的是太平天國的國運,看的是大局。當時洪秀全沉迷享樂,且太平天國內鬥不斷,只要自己穩住,那敵人必定瓦解。

左宗棠看到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一兩場戰役的勝敗。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正是曾國藩這種大格局,穩住紮營,圍城困敵,才穩操勝券。

同時,曾國藩在與左宗棠相處中處處包容、忍讓,方顯大格局。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格局小的人,鼠目寸光,胸襟狹隘,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的發展;

格局小的人,往往沒有規劃,沒有目標,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煩惱。

格局小的人成不了大事,沒有格局的人一事無成。

能控制情緒

情緒控制力,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高低,常常決定了一個人所能達到的高度。

有時候不滿,有時候不開心,其原因都是自己的心情在作祟,有的時候你要知道讓自己心情鬱悶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內心的小世界。

情緒是把雙刃劍,弱者任思緒控制行為,強者讓行為控制思緒。你了解駕馭她,她就助你一臂之力;你被她控制,她就恣意擾亂你,破壞你的人生。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脾氣也不好,常常會和別人發生爭執,而且無理也能攪三分。

曾國藩有一位摯友,名叫鄭小珊,他倆是湖南老鄉,又同在京城為官,雖然年齡相差十歲,但交往甚密。

因為關係甚密,所以說話從不忌諱。一日,鄭小珊無心說了一句話,沒想到勾起了曾國藩的不滿。

曾國藩衝動之下,也不顧往日的情分,對著這位長者、好友破口大罵。鄭小珊如何受得了他如此這般,於是拂袖而去。

事後曾國藩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覺得當時自己的情緒太過激動,言辭激烈,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曾國藩內心充滿了愧疚,準備去鄭小珊家負荊請罪。正好這時,鄭小珊也主動上門,於是曾國藩熱情招待了他,後又多次回訪鄭小珊。兩人重歸於好。

通過這個事情,曾國藩意識到,他在控制情緒方面,能力很差。此後,他將提升情緒控制能力,作為修身的重要課目。

經過長期的訓練,曾國藩在情緒控制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衝動少了,理智多了。一個心智成熟的曾國藩,出現了!

你可以擁有什麼樣的心情,來自於你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你能有什麼樣的心情,則會決定你看待外界的方式。

能夠善於控制情緒的人,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疑心病重

這世上最讓人恐怖的除了癌症還有強迫症,比強迫症更嚇人的是疑心病。

強迫症有一種普遍的體現形式就是疑心病。

疑心病,是一種很嚴重的病,當你身邊有人總是疑神疑鬼,要麼你變成神,要麼你變成鬼。

古語云:相由心生,境由心轉。

情緒對自己的容顏、運勢有十分大的影響,疑神疑鬼的人經常胡思亂想、疑神疑鬼,甚者有被害妄想症,甚至抑鬱症。

信任是人之間交往的根本,沒有了信任,無論是合作夥伴、朋友、同事、夫妻,哪怕是父子,關係遲早玩完兒。

喜歡找藉口

曾國藩的五弟曾國葆辦事能力很強,但在讀書方面表現很差勁。曾國藩曾努力教導他讀書,最終歸於失敗。

有段時間,曾國葆很想發憤讀書。他在寫給曾國藩的信中說,他要努力讀書,家裡的私塾離家太近,在那裡讀書容易被家裡的瑣事所打擾,他想到外面找個學館讀書。

曾國藩得知後,認為曾國葆這是在為不想讀書找藉口。

曾國藩說:「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

要真想讀書的話,即便是背柴、養豬的時候也能讀書。曾國藩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隋朝末年有個名人,名叫李密,就曾在牛背上讀《漢書》,可謂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最終成了有學問的人。

經常自我反省的人,日常瑣事,都是自己修身戒惡的良藥;經常怨天尤人者,只要思想觀念動搖,就如戈矛一樣總指向別人。

文過飾非,推卸責任的人,總是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這是一個人沒出息的重要原因。

因為這讓你看不到自身的弱點和不足,也就無從改正了。

喜歡耍小聰明

喜歡耍小聰明的人,不願意下笨功夫,做事往往淺嘗輒止、虎頭蛇尾。

其實,許多事情不僅需要聰明,還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堅持和持續地付出,才能取得成績,聰明的人可能與此就無緣了。

喜歡耍小聰明的愛佔便宜,必有兩弱點:短視和貪婪。這也是人性重點量大毒瘤。

他們往往損人利己,自認為得了便宜,其實他們在一點點消耗自己的福報和運氣個。最終會落得人人喊打的地步。

擁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才有大人生。小聰明很容易被聰明所誤,容易春光看作秋風,用自造的悽涼來折磨自己。

人生在世,一定要記得:永遠不要小看任何人,不要認為自己很聰明,愛耍小聰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人。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

道德經

相關焦點

  • 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
    但曾國藩卻認為:「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不難發現,信中曾國藩作為一個父親,他不希望兒子成為萬貫家財、封侯拜相之人,而是做知書達理的君子。 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 林乾談曾國藩家訓:曾國荃也曾受不了曾國藩的嚴厲
    「完人」。在這些之外,曾國藩更被曾氏一門後人視為楷模,而他留下的家訓、家規也對曾氏家族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據統計,曾家在業界有名望的優秀人才有240多人,出現了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傑出人物。今天我們應該怎麼閱讀曾國藩?被眾多家庭奉為「不二法門」的曾國藩家訓,是否確有其書?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曾國藩囑咐這個弟弟,要好好讀《父子宰相家訓》,說,「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認為這是修身齊家的典範。由此可見,曾國藩對家風和家訓的重視。事實證明,曾國藩對於家族子弟的教導是正確的,後世子弟無一人是「逆子」,世代皆為有志之士就是最好的證明。晚清歷史上唯一一次算得上勝利的外交活動就是曾國藩的二兒子完成的。
  • 八本:曾國藩最著名的一條家訓
    ,不著邊際的話不要說;一家人都要早早起床,勤勤懇懇幹活,家中方有一種蓬勃向上的氣象;作官要廉潔奉公,不可貪不義之財;行軍打仗不擾民是第一要義。曾國藩故居正廳即名曰八本堂。溫馨提示:曾國藩,湖南長沙府湘鄉(今雙峰縣)人,漢族,初名子成,字伯涵,號滌生,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被譽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 「忠厚老實之人都難成大器」,曾國藩告訴你,這3個毛病得改
    「忠厚老實之人都難成大器」,曾國藩告訴你,這3個毛病得改縱觀歷史,我們能夠 發現那一些成功人士,極少有我們口中所說的忠厚老實的人,反倒是一些「不學無術」、擁有「小聰明」的人。晚清名臣曾國藩曾說:「忠厚老實者,難成大器。」為何有這樣的判定呢?曾國藩通過很多年的觀察,總結出老實人為何無法成大器便是因為他們擁有3個毛病,要是要想有一定的成就,就一定要改正。1、過於忠厚老實以曾國藩自身為例子,道光年間,曾國藩一直在想,為何自己做了這麼多,還無法升職。在思索時,他想起了漢高祖劉邦。
  • 曾國藩的家訓放到現在也受用:想讓孩子有出息,這3種苦不能錯過
    曾國藩正是把「勤」這個字看的十分重,所以他在立「家訓」的時候也是圍繞著「勤」而建立的,從小讓孩子克服3種苦,這樣才能讓孩子未來成才,因此曾國藩的家訓放到現在也是非常受用的。想讓孩子有出息,這3種苦不能錯過
  • 曾國藩家訓:讓孩子吃這三種「苦」,是他們一生的福氣
    曾國藩一生手不試卷,從少年到去世,不曾有半分懈怠。 哪怕是行軍打仗的時候,也不忘帶著書。 對家裡的弟弟、子侄,更是關懷備至,每月書信檢查功課,交流讀書筆記,督促他們讀書。 他說: 讀經有一耐字訣。
  •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要做對這四件事曾國藩家訓
    家庭是由多人組成的,一個人的家庭很難稱之為家庭,而往往家庭成員越多,這個家庭就越活躍,越有生命力。 人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能夠激發人的潛能,讓人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好的家庭是經營出來的,一個善於經營家庭的人,一定是個有智慧、有頭腦之人。
  •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完人」曾國藩一生的智惠
    曾國藩,戰場打出來的悍將,官場煉出來的能臣。有人推崇他是「千古第一完人」,真正做到修身、齊家、平天下的,只有他。* 曾國藩曾氏有大量家書、家訓等傳世,後人只需花一些時間閱讀,就能學到他一輩子的管理、識人、交際、治家、教子智慧。
  • 曾國藩家訓
    我認為「敬」對人們最切近的功效,尤其在於能使人身體健康。人若莊敬,身體就越來越強,人若貪圖安逸,身體則越來越差。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即使已是年邁多病,但一遇到廟會祭祀等重大活動,或者是在戰場上碰到危急時刻,也會覺得精神為之一振,僅這點就足以證明「敬」能夠使人身體強壯。如果人能在無論人少或人多、無論事情大小的情況下,都能一一恭敬地做,不敢鬆懈怠慢,那麼,身體必然強健,又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呢?
  • 曾國藩:與人品好的人在一起,方能提升自己曾國藩家訓
    種桃李者得其實,種蒺藜者得其刺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朋友越多越好,一個人朋友多,意味他交際能力強,圈子大、人脈廣、路子多。 其實並非如此,人一生中的朋友有很多,而真正能交心的朋友卻沒有幾個,在危難時刻,酒肉朋友根本幫不上。
  • 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家訓有多強?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俗語常說「富不過三代」,但在我國,除了衍聖公孔家和天師府張家這兩個幾千年傳承世家,晚清名臣之首曾國藩的家族也算得上一個傳奇。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
  • 曾國藩:勤勉守恆終能成就功業,謹記家訓方能光耀門楣
    01 人待人,無價之寶也曾國藩的祖父星岡公曾說:「人待人,無價之寶也。」意思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親密相連的。如果與族裡鄰裡不能和睦相處,那這一家便會成為人們抱怨的對象,遲早是要毀敗的。曾星岡一面操持家務,一面善待鄰裡。曾國藩受益於此,便繼承下來用以教導子弟。
  • 《曾國藩家訓》:牢記這兩點,孩子就會有出息,家長必看
    而《曾國藩家訓》就是曾國藩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它的核心就是育子之道和勤儉之道。我們通過其中的兩封家書便可探知這本家書的精髓。這就進一步驗證了「父母就是一面鏡子」這句話,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潛移默化的反映。而幾百年前的「完人」曾國藩對此就已看得十分清晰。他再三告誡自己的家人,父母在家裡的一言一行絕不可以隨意輕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教他們什麼,他們就學什麼。父母應先正己才去正人,否則會讓孩子一生吃盡苦頭。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中華美德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對他這位赫赫有名的同鄉評價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曾國藩還詳細地闡述了求學的方法。他說:「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此三者缺一不可。」為激勵弟弟們勤奮讀書,道光二十二年,已功成名就的他寫信給弟弟們說:「餘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以他每日親自做的三件事來激勵弟弟們,並告誡他們:「諸弟每人自立課程,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雖行船走路,俱須帶在身邊。」
  • 曾國藩:人品不好,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曾國藩家訓
    對於我們一生而言,有一個好的人品是基礎,再加上才華與能力的映襯,才能成就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 做人,有好的人品,懂得尊重別人,就算我們資質平平,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做事,良心往往比黃金更珍貴,一個真誠善良的人,更容易受到大家的歡迎。
  • 曾國藩:看一個人是否靠譜,這四點就夠了曾國藩家訓
    曾國藩曾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過這樣的四句話: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這四種相貌,正是靠譜的人擁有的四大特徵。靠譜的人,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落,讓人放心,能成事,是好搭檔,也是堅強的後盾。
  • 曾國藩練就強大內心的秘訣之一:主敬
    自後守此二字,終身斷不敢有隕越。」大概意思就是:做學問,關鍵是要「主敬」;能夠「主敬」,則身上的百種毛病都可以去除掉。從此以後,要堅守這兩個字,終生都不敢遺忘。曾國藩是否做到了說話算數?如果我們讀完曾國藩的家書和日記,縱覽他的一生,就會發現:曾國藩嘴上說的和行為是一致的,他用一輩子來實踐「主敬」,他的修身功夫就是從「主敬」開始的,他臨終前還在告誡子孫要「主敬則身強」。那麼,到底什麼是「主敬」呢?
  • 窮養或富養,都不如曾國藩先生的家訓,願中國每個家庭都有好家風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窮養兒子,富養女」,本質意思是,兒子要多鍛鍊多磨練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會更剛毅;女兒則要多給予精神上的愛和支持,這樣才不至於將來長大因為錢財出賣自己。現實生活中,很多爸爸媽媽理解錯了這層意思,對待兒子和女兒分別對待,對女兒是要啥給啥;對兒子則打罵教育,這樣做其實真的是大大的誤讀了這句話的含義。
  • 曾國藩:人窮少說這3種話,成功自然來,普通人後悔知道得太晚
    不幸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穆彰阿倒下,曾國藩受到牽連,被皇帝外放,之後在家丁憂。就在曾國藩以為自己就這樣碌碌無為在家度完一生的時候,太平軍打到了湖南,然後曾國藩利用這次機會快速的崛起,最終位極人臣,被後人稱為「晚晴三傑」。而這些成就正是因為他的處世的方法。他能夠在亂世中崛起,可以看出他在人生思考,為人處世上有很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