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個人成長,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
在翻讀曾國藩道光20年6月20號的日記,我發現這麼一段話:「是夜,在黎樾喬處論為學之方,無過主敬之要,主敬則百病可除。自後守此二字,終身斷不敢有隕越。」
大概意思就是:做學問,關鍵是要「主敬」;能夠「主敬」,則身上的百種毛病都可以去除掉。從此以後,要堅守這兩個字,終生都不敢遺忘。
曾國藩是否做到了說話算數?如果我們讀完曾國藩的家書和日記,縱覽他的一生,就會發現:曾國藩嘴上說的和行為是一致的,他用一輩子來實踐「主敬」,他的修身功夫就是從「主敬」開始的,他臨終前還在告誡子孫要「主敬則身強」。
那麼,到底什麼是「主敬」呢?
曾國藩在家訓中是這麼解釋的: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的態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自己身心強健。內心專一寧靜渾然一體,外表衣著整齊態度嚴謹,這是「主敬」的方法;一出門就像要去拜訪一個尊貴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恭恭敬敬的樣子,這是「主敬」的氣氛。
想要憑藉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安撫老百姓,必須做到一絲不苟恭恭敬敬這樣老百姓才能信服,這是「主敬」的效果。聰明的人和機智的人,因為他們都能夠做到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所以總能夠給別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禮記》中說道:「莊敬日強,安肆日偷」,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莊重嚴謹恭恭敬敬,就會使自己一天比一天壯大自己;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傲慢無禮肆意而為,就會使自己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
由此可見,主敬是練就強大內心的開始,難怪曾國藩早年制定「修身十二條款」的時候,把「主敬」放在第一條,寫道:「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在日積月累中,曾國藩從「主敬」中受益匪淺,於是他告誡兄弟:「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
他還寫家書告訴兒子:「至於作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意思就是說:至於做人的道理,聖賢們雖然說了千言萬語,但是我總結出來無外乎兩字口訣——敬和恕。
《論語》中,孔子這樣解釋「主敬」:「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即:君子應該首先衣帽齊整,再就是要注意觀看事物時的目光要正,不能左顧右盼,好似賊眉鼠眼一樣。這樣一種莊重嚴肅的儀態,就會讓人生出敬畏之心,顯得有威嚴但又不兇猛。
我們如果把「主敬」應用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很有成效的。比如說,如果別人罵你,最好的辦法不是罵回去,而是你面無表情地盯著對方看上15秒,對方就會被你鎮住。三分鐘內,對方就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甚至還會對你說「對不起」,周圍的人也會認為你內心強大、氣場十足。
所以說,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我們都要泰然自若、寵辱不驚,而要擁有如此內心強大的前提,就是在平日裡修煉好「主敬」功夫。跟著曾國藩學習強大內心的秘訣,首先從「主敬」開始!
學習更多關於曾國藩強大內心的秘訣,歡迎免費訂閱本專欄,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