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交朋友的5條原則,值得今人學習借鑑

2020-12-22 琢磨君專欄

關於交友,曾國藩有句名言叫: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這句話是在提醒我們交朋友的重要性,但不是讓我們不結交朋友,最後成為了孤家寡人。正如聖賢莊子所說:獨善其身者,難成大事!

曾國藩資質平庸,最後成為了晚清中興第一名臣,建立起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功業,和他結交了很多良師益友有很大關係。特別是在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曾國藩會識人、能用人,提拔和重用了很多湘軍將領,眾人拾柴火焰高,最終「集眾人之私成一己之公」。

那麼,曾國藩有哪些交友秘訣值得我們今人學習借鑑呢?讀曾國藩家書和日記,我們可以梳理出曾國藩交朋友的5條原則。人際交往中,我們若能記住這5點,也可以好人緣不請自來,結交更多高質量的朋友!

第一:真誠;

不管是做人還是做官,曾國藩都是「以誠為本」,因此在圈內名聲很好。而且曾國藩的真誠不是簡單的「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而是已經到了「拙誠」的底部,即:不管他人對自己怎麼樣,自己都一如既往地真誠待人。

他有句名言叫:「凡人以偽來,我以誠往,久之,則偽者亦共趨於誠矣」。曾國藩對待虛偽之人,也是以誠相待,他相信久而久之,對方就會被自己的真誠所感動,最終一起真誠。

「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真誠終究戰勝虛偽,笨拙終究戰勝投機取巧。曾國藩之所以堅守「誠」字功夫,和他信奉儒家思想有很大關係,因為四書之一的《大學》開篇便寫道:「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就是信任,而信任產生的前提就是真誠。所以說,曾國藩的交友之道——真誠,非常值得今人學習借鑑。很多人覺得真誠待人是吃虧,但是吃虧是福,有舍才能得,不舍永遠得不到。

第二:恭敬,

曾國藩早年的時候也很浮躁,待人不夠恭敬,甚至因為自己的怠慢和自以為是,和朋友之間發生了幾次大的爭吵。於是他痛定思痛,克己修身,專門值得修身十二條款,並且將「主敬」放在第一條。

何為主敬?就是要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無論對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無論對小事情還是大事情,都要態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絲一毫鬆懈怠慢。

曾國藩說「至於與人交際之道,則以敬字為主」,還說作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由此可見,人際交往當中,曾國藩對於「敬」的重視。

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不僅是朋友之間,需要恭敬待人,即使是夫妻之間,也需要該有的恭敬,互相敬愛,像對待賓客一樣,正所謂是「相敬如賓」。

有句老話叫「熟人當生人處」,就是因為朋友之間熟悉後,容易不當外人看,過於放肆,喜歡開玩笑,缺乏必要的恭敬和尊重,所以要把熟人當成是第一次見面那樣恭敬對待。如此這般,我們才能在互相尊重、敬愛的氛圍中,讓友情歷久彌堅。

第三:寬恕,

關係再好的朋友,也會有產生摩擦和矛盾的時候,關鍵是看雙方能夠互相包容,及時消除嫌隙,且行且珍惜。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朋友身上也是有缺點的,我們只有以一顆寬恕的心態去交朋友,多看朋友身上優點,才能與更多優秀朋友和諧和睦相處。

曾國藩深知此理,因此對待朋友很寬恕,他說:「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我要 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 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以盛氣凌我之 身,或凌我之子孫」。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要多懷著一顆「寬恕」和欣賞的心態去交友,最後才可以交到更多優秀的好朋友。「善莫大於恕」,寬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給他人一個機會就是給自己一個機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真正做到寬恕他人、包容他人,我們才能夠越來越強大、人緣越來越好。

第四:渾厚,

有個成語叫「渾然一體」,融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其實,做人也要求一個「渾」字,不要顯得自己太另類、太精明,要不然就會「人至察則無徒」。

真正的聰明人,是大智若愚,難得糊塗,具備渾厚的特徵。

渾是讀懂人情世故後,表現出來的一種高情商。曾國藩總結了人有八德:勤、儉、剛、明、忠、恕、謙、渾,渾就是其中之一。他還告誡弟弟說:我們兄弟都應該渾厚包容,決不顯露表現,將來性情修養純熟,身體也健壯旺盛,子孫也受用無窮。

在寫給胡林翼的書信中,曾國藩又說「天下惟忘機可以消眾機,惟懵懂可以祓不詳」。由此可見,人際交往中,曾國藩喜歡難得糊塗,不過分計較,又不表現得太精明。

現如今,人際關係複雜,如果你把精明都掛在臉上,大家都防著你,這也不是好事。反而是做人樸拙一點,渾厚一點,給人一種踏實可靠的感覺,你才能更受大家歡迎。

第五:「不嫉妒」;

《詩經》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即:不嫉妒他人,不貪婪財物,又怎麼會有災禍上身呢?曾國藩就是從詩經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因為他晚年將「不忮不求」作為遺訓,告誡子孫要不嫉妒不貪求,這樣才能人生少災難,結交更多良師益友。

人性的弱點之一,便是熟人之間容易產生較強的嫉妒心理。正如哲學家培根所說: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 人性裡有很多惡,最致命的是——見不得身邊人好。

現實生活中,很多好朋友,因為嫉妒心太重,見不得朋友或者閨蜜比自己過得好,然後心理扭曲,最後「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如果大家都能理性思考,就絕對不會嫉妒朋友,因為朋友變好了,我們自身也會跟著一起受益。所以說,交朋友時候,要切忌嫉妒心。

結語:

朋友之間,應該是互相吸引、互相欣賞,就像花朵吸引蜂蜜一樣。所以說,我們要想結交更多優質朋友,還需要加強個人能力和魅力,正所謂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如果我們已經交上了朋友,想要維護好感情,與朋友相處的時候,不妨學習借鑑曾國藩的以上5條交友之道:真誠、恭敬、寬恕、渾厚、不嫉妒。按照這些原則去交朋友,最終我們也會收穫好人緣,人見人愛。

朋友們,您的交友之道是什麼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關注我,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看看曾國藩的朋友圈,才能明白高人是如何交朋友的?
    晚清名臣曾國藩,為官一生淡泊清雅,兩袖清風。在交朋友這方面曾國藩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了解一下曾國藩是如何交朋友的。曾國藩也深知選擇正確朋友的重要性,他的朋友大多德才兼備。這些益友對曾國藩的事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其中,又給他出謀劃策者,也有遇到危難兩肋插刀者,這些朋友從各個角度幫助著曾國藩,為他的事業推波助瀾。曾國藩的朋友圈能人眾多,幾乎每個人都身懷絕技,身上都有曾國藩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 曾國藩的學習之道
    實際上,若論資質,曾國藩與同時代的人物相比並不算出類拔萃。他14歲參加縣試,考了7次直到23歲才中秀才。自視甚高的左宗棠就曾不留情面地批評他「才短」「欠才略」。曾國藩也有自知之明,承認自己「餘性魯鈍」。或許是知曉自身的愚鈍,曾國藩後天以勤補拙,他的善於讀書、勤於學習在晚清士林中鮮有人及。細究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成功,也可以說是讀書學習的成功。
  • 曾國藩的交友原則:八交九不交,遠離身邊的小人,受用終生!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他還創建歷史有名的湘軍,曾國藩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曾國藩無論是在政治上、軍事、文化、經濟方面,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曾國藩能有此番作為是因為他主張什麼事情都勤儉、為官也不自傲、修身律己,在交友方面曾國藩也有獨特的見解,如今民間還流傳著「做人要學曾國藩,做事要學胡雪巖」這句諺語。
  • 哪些朋友值得結交,讀經典家訓,輕鬆交對朋友
    朱熹的交友原則是,如果這個人敦厚忠誠,並且能夠指出我的錯誤並讓我改正錯誤,這個朋友值得交。他還指出,今人常喜歡與自己性情相近者交往,而且愛與不如自己者交往,乃是一大弊。樸實其實就是樸素實在,簡言之,交實在的朋友。實在的人講究一個誠字,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只要同樣待之以誠,你會發現這個朋友十分可靠。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開口閉口都是這3句話,希望你沒有
    作為社會中的一員,避免不了和別人接觸、交朋友。雖然說一個好朋友可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深交,曾國藩認為,人品差的人,開口閉口就是這3句話,希望你沒有經常說這種話。曾國藩說:人生在世,需有一誠字,以之立本之志。所以做人要誠信,對人誠信,別人也會坦誠相對;對事誠信,事事順利。誠信,是一個人的靈魂,也是最大的底牌。
  • 富人交朋友的原則,你達到幾點?
    交朋友的第一個原則:朋友沒來求你不要主動幫忙在對方沒有提出請求的時候,你若主動幫忙,在別人眼裡可能是多餘的,你以為你在提供幫助,其實你是在索取,所以呢,我們交朋友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別人沒提出請求的時候,不要主動去幫忙。
  • 曾國藩識人術:牢記這三句口訣,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一眼就知道
    最近在讀唐浩明先生所著的《曾國藩》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非常實用的識人術。這個識人術一共有三條內容,是曾國對自己過去十幾年識人經驗的總結。在李鴻章回家招募士兵時,曾國藩將這三條識人術分享給了李鴻章,希望李鴻章能夠根據這三條識人術招募一些真正有本事或者性格教厚老實的人。
  • 《曾國藩傳》:掌握1個底層邏輯+12條軍規,你也能上演屌絲逆襲
    他用的是常人認為很笨拙的方法:「讀書不二」(下面講12條軍規的時候會詳細說明)。然而,正是依靠這種看似笨拙、實際上卻收效極佳的方法,曾國藩在第7次參加科舉時考上了秀才。在找到學習的訣竅後,他在考場越戰越勇,一路過關斬將考上了千萬裡挑一的翰林。
  • 向曾國藩學習讀書的智慧,體會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
    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做人做事可以借鑑學習別人的經驗,古往今來總有一些高人,得到他的指點,你就會少碰壁,曾國藩就是這樣一位值得學習與借鑑的好榜樣。曾國藩是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修身齊家治國的千古完人,是中國傳統文化持家教子的最成功者,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範式人物。
  • 如何吸收借鑑古人的讀書法?3個原則須遵循,3個問題須注意
    筆者以為,要回答好這個問題,首先得從吸收借鑑古人的讀書法做起。古人論述讀書的言論,如果從先秦算起,至清末結束,至少有近3000年歷史了,在如此悠久的歷史中,這方面積聚起來的資料十分豐富,真可謂汗牛充棟。但是,古人的讀書法是在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背景下產生的,相對於今人,它有自身的特點,也有它很大的局限性。
  • 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值得各位父母借鑑
    我之前去過日本,看到一位媽媽給孩子定下的10條家規,真的非常受用,現在推薦給各位父母,值得我們去借鑑,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值得各位父母借鑑1、學會感恩父母給予孩子生命,你首先要學會感恩父母,去理解爸爸媽媽的辛苦,感恩要從小開始培養,讓孩子對每個幫助過自己的人,都要保持感恩的心,禮貌的去跟人說謝謝。
  • 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其實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的日記、家訓當中,裡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重視和借鑑學習的,是以下三大要點。第一條:不睡懶覺,堅持早起對於沉迷於手機、入睡越來越晚的現代人來說,早起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情,但曾國藩家風的一大特色便是規定必須早起,無論是誰都要遵守。據說這一家風始於曾國藩的祖父。
  • 曾國藩的教育理念其實很現代:鄙棄「苦學」,崇尚「快樂學習」
    讀書可以說是古人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對於今人而言,讀書依然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而這改變,很多時候不僅是為個人,更是為家族。因為要參加科舉,就得脫離生產,全力讀書,那其他家庭成員就要承擔更多的生活重擔。
  • 解讀曾國藩日課12條,借鑑十種自律方法,任何一種都能幫到自己
    關於自律有一個人可以說是自律成就了他,清末時期的一代大儒曾國藩。在他的一生中雖然沒有提到自律兩個字要求自己,但是通過他每天的規劃就能看出那是一個絕對自律的人,一直到生命的結束都在保持這個習慣。今天就解讀一下曾國藩的日課12條中的一些做法,如若能在我們的生活中發自內心的去運用,任何一種都能幫到自己。
  • 四大名臣之首的10條教子方法 值得借鑑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曾國藩出生在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字伯涵,號滌生,原名曾子城,是宗聖曾子七十世孫,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晴中興四大名臣。"一生的著作有《治學論道之經》《曾國藩家書》《冰鑑》《持家教子之術》。其中《持家教子之術》備受推崇,不乏很多富豪家族都捧為盛典。
  • 曾國藩:修身養性,進德修業
    曾國藩的修身之學,打破了傳統修身之學的格局,其中既有曾國藩個人在修身方面長達數十年的涵泳體認和經驗積累,也有對其他學派在修身方面的重要思想的整合,特別是相對於宋明理學傳統中的修身之學,表現出新的氣象。而這一修身之學從其效果而言,無疑是極為成功的,其作用不僅是福蔭曾氏後人,也成為今人修身之學可資借鑑的重要經典。
  • 曾國藩:進德修業有智慧
    梁啓超對曾國藩的這番評價可謂得其環中。曾國藩的成就與他個人的修煉是分不開的,其關於進德修業、立人成事的實踐,對於我們仍有十分有益的借鑑作用。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在人生各種修為裡,曾國藩特別重視進德、修業二事。為什麼呢?
  •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要做對這四件事曾國藩家訓
    曾國藩就是一位極其愛家的人,他雖在京師做官, 但始終掛念在湖南的家人老小,每隔幾天就要給老家寫信,經常在信中關心家人的身體狀況,叮囑他們注意養生之法。 曾國藩寫給家人的一封封家信,被後人裝訂成冊,起名為《曾國藩家書》,此書至今流傳甚廣。
  • 《曾國藩家書》:以辦事能力識人,不遺餘力保舉賢才良才
    曾國藩帶過兵,當過官,所以練就了一身高超的識人用人本領。曾國藩用人有他的原則,那就是唯才是用,不任人唯親。他更看中的是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這一原則在他用人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01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曾國藩自鹹豐三年開始組建地方軍隊,徵戰沙場,開始他並不希望家中的弟弟們也卷進戰事中。
  • 曾國藩:人交往中,銘記這三條中庸之道,讓你風調雨順!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曾國藩:熟記這三條「中庸」箴言,處理人際關係時遊刃有餘!曾國藩認為:人交往中,要銘記這三條中庸之道,保你風調雨順,處理人際關係也可以遊刃有餘!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這三條「中庸」箴言!★1、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