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以辦事能力識人,不遺餘力保舉賢才良才

2021-01-09 亦然花開

曾國藩帶過兵,當過官,所以練就了一身高超的識人用人本領。

曾國藩用人有他的原則,那就是唯才是用,不任人唯親。他更看中的是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

這一原則在他用人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01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曾國藩自鹹豐三年開始組建地方軍隊,徵戰沙場,開始他並不希望家中的弟弟們也卷進戰事中。但當弟弟下定決心要投筆從戎之後,曾國藩還是持歡迎態度的。

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弟弟們的加入有利於壯大曾國藩軍隊的勢力,並培植自己的力量。

九弟曾國荃於鹹豐六年開始獨自統領一軍,九月初為了救吉安府而募集了兩千名湖南兵勇,因此這支部隊被稱為吉字營。

曾國荃統率的這支吉字營後來戰鬥力越來越強,在湘軍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曾國荃本人也從一個書生成長為了著名的軍事將領。

在曾國荃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曾國藩的諄諄教導和耐心細緻的指點,也正是因為有了曾國藩不厭其煩的幫助,曾國荃才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

02不問出身,只認能力

《致九弟·催周鳳山速來》是曾國荃帶兵以來曾國藩寫給他的第一封信。在信中,曾國藩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人物「黃南兄」。

「黃南兄」名叫黃冕,字服周,號南坡,是湖南長沙人,早年在江蘇做過中低級的官員,由於辦事能力強而受到了林則徐的賞識。但由於他為官不太清廉,後來被罷官發配新疆,之後回到湖南成為了當地富商。

作為商人,黃冕是很有政治敏銳性的,在曾國藩籌辦湘軍時,他帶頭捐贈巨款,並為曾國荃募集軍餉。

在信中,曾國藩說:「沅弟能隨南翁以出,料理戎事,亦足增長識力。南翁能以赤手空拳幹大事而不甚著聲色,弟當留心收而效之。」

曾國藩告訴弟弟,在家讀書時要以做文章為主,而在外辦事時則要以實際辦事的能力為主。黃冕的辦事能力很強,希望弟弟能夠向他學習。可見他對南翁能力是十分認可的。

「惟與南兄共辦一枝,則眾擎易舉;若另籌一路,則獨力難成。沅弟若見憩翁,或先將鄙意道及,餘續有信奉達也。」

曾國藩希望與南翁一起做事,並表達了自己的強烈願望和急切心情。

「周鳳山現在省城,餘飛札調之來江。蓋欲令渠統一軍,峙衡統一軍,一紮老營,一作遊兵,不知渠已接扎否?望沅弟催之速來。」

曾國藩讓曾國荃儘快催南翁速來,顯示了他得才心切、愛才之心。

由此可以看出,曾國藩很有識人能力,他並不在意一個人的出身如何,只要這個人的身上有值得推崇的地方,那麼便可以虛心地向他學習。

03 不遺餘力保舉賢才

在《致九弟·擬保舉李次青》中,曾國藩對李次青(即李元度)大加讚賞,並極力保舉他。

李次青就是李元度,字次青,湖南省平江縣人。他年少時生活艱苦,四歲喪父,依靠母親紡織勉強過活。

李元度是當地的才子,十八歲時考中秀才,二十二歲中了舉人,但之後多次考試都未能中第。

鹹豐三年,李元度決定投筆從戎,加入了曾國藩的湘軍做幕僚。

在這段時間裡,曾國藩很賞識他。李元度也沒有辜負曾國藩的期望,先後跟隨軍隊克復了武昌、田家鎮、東鄉、撫州等地。鹹豐七年,還取得了鷹潭大捷。

湘軍成立初期,曾國藩手下沒有太多的人才,因此十分重視李元度這樣能文能武的儒將。

這一年,李元度率領了一支由七百人組成的隊伍,在江西廣信府死守,為湘軍在江西的取勝做出了很大貢獻。

「次青以一軍分守兩縣。各力戰五六日夜,逆賊大創,解圍以去。現在廣信一帶,次青勳名大著,民望亦孚。」

曾國藩說李次青在民眾中的名望很高,並且在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李元度曾經在湖南靖港和江西湖口的戰役中救過曾國藩,因此曾國藩不遺餘力地保舉李元度。

「浙撫晏公於全浙肅清案內保舉次青以道員記名,遇有江西道員缺出,請旨簡放。將來玉山守城案內,餘亦當優保之。苦境甘回,次青今日得蔗境矣。」

曾國藩誇讚李元度「今日得蔗境矣」,並且打算保舉他為「道元記名」。

隨後,李元度被授予「道元記名」,加按察使銜,還獲得了賜號。

在這一時期,李元度在曾國藩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可見,曾國藩對人才是十分重視和愛護的。

他的識人用人之術,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家書》好句好段摘抄
    《曾國藩家書》好句好段摘抄 1、 凡正話實話,多說幾句,久之人自能亮其心。即直話亦不妨多說,但不可以訐為直,尤不可背後攻人之短。——《曾國藩家書》。 2、 惡莫大於毀人之善,德莫大於白人之冤。——《曾國藩家書》。
  • 國學經典集錦:道德文章冠一代——《曾國藩家書》
    道德文章冠一代——《曾國藩家書》曾國藩是清朝的一位大臣。《曾國藩家書》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大到政治、經濟、軍事、治學、修身,小到家庭生活、人際關係,無所不及。通過這些家書可以看出他對子任人品、學識、處事、為人等方面的教育觀念,以及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曾國藩家書》中所反映的核心內容主要有如下方面:(1)讀書作文方面:切不可浪擲光陰。尋求學業的精深,沒有別的辦法,就是一個專字。讀書還要有恆心、能持久。
  • 《曾國藩家書》10句智慧語錄,經典睿智,引人深思!
    《曾國藩家書》10句智慧語錄,經典睿智,引人深思。1. 至於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曾國藩家書》至於成就大事業,全在「明強」二字。2.——《曾國藩家書》這樣的人憂慮的是,自己不如舜,不如周公,自己的德行沒有修煉好,學問沒有講習好。4. 弟若能謹守星岡公之八字,三不信,又謹記愚兄之去驕去情,則家中子弟日趨於恭謹而不自覺矣。
  • 如何快速看穿一個人?牢記曾國藩這4句識人術口訣,一看一個準!
    所以,能夠知人、識人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美德,正如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所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曾國藩曾在官場沉浮近四十年,看慣了太多的虛情假意和表裡不一,對於識人、用人有著自己的心得體會,在民間也流傳著「曾國藩三千步識人」、飯桌識人術這些識人趣事。
  • 讀《曾國藩家書》的幾點啟示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到同治10年前後的翰苑和從武生涯,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其立志之論甚多,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以至於成為為人處世及當下政企管理之圭臬。特別是《曾國藩家書》中的修身篇所選的家書反映了曾國藩在保身、進德修業、息心忍耐、有恆心、謹慎、自立自強等方面的內在修為。最近,在空閒時間,認真閱讀了《曾國藩家書》。
  • 曾國藩識人口訣:簡單4句話,教你認清君子和小人
    都說真正的識人高人,只看人面相,便能對一個人有所了解。曾國藩正是這樣的高人。眾所周知,曾國藩作為清代中興的名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人們說他的成功,跟他的知人善用、不拘一格的選才智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曾國藩識人術:如果你不懂識人,牢記這4句話,一看一個準
    曾國藩有云:凡成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凡成大事者,先要識人和識事,並以才幹輔助,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漢高祖劉邦,安邦治國不如蕭何,出謀劃策不如張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但他卻懂得識人,併網羅天下將才唯他所用,最後成就一番霸業。
  • 聞道丨笨呆有乾坤,精看胡雪巖,笨看曾國藩
    身勤,是身體力行,親自辦事;眼勤,是勤於看書,也要勤於閱人;手勤,是勤寫字,包括寫日記、寫家書;口勤,是鍛鍊口才,但不出口傷人;心勤,是時刻反省,鍛鍊心意。五勤到手,天下我有。比如眼勤這件事。李鴻章是曾國藩弟子,曾經帶過三個人來見他。曾國藩只瞧了瞧他們三個,就對李鴻章說:「站在右邊的是個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後勤補給工作;站在中間的是個陽奉險違之人,只能給他無足輕重的工作;站在左邊的人是個上上之材,應予重用。」李鴻章驚呆了:「老師,我還沒介紹他們呢,你這麼快就派給他們工作。」
  • 曾國藩:做事要深思,做人要反思
    一個人無論如何天縱奇才,做人做事之前不進行深思,其所交之人多流於表面,所做之事也是離成功甚遠。 一、為人處事要深思 曾國藩是位求賢若渴的人,對優秀的人才十分欣賞,常常大力推舉新人,而且他一生謹慎小心,善於識人,經他舉薦的人大多建功立業,流芳後世。但是他在晚年舉薦周騰虎卻遭遇了「滑鐵盧」。
  • 曾國藩的七步「面相術」,會識人才能成大事!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他曾說「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在其成就一生功業的過程中,識人之術發揮了很大作用。曾國藩還曾根據觀人之法,作了一個口訣,「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 曾國藩總結了一個識人口訣,一共八句話,句句經典沿用至今
    識人口訣,或者可以說是曾國藩對相人術的總結,這條口訣就是:「正視眼鼻,正視真唇。名望在於氣魄,財富在於精神。想法見爪子,風波見腳筋。從組織的角度來看,整個語言都是如此。自唐代起,選撥人才就有「身、言、書、論」四個標準,曾國藩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擴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識人的標準,把他的口訣拿出來分析一下,就能看出曾國藩的觀人方法。邪正視著他的鼻子。
  • 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閱歷豐富
    曾國藩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曾國藩總結古代高官失位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是四個方面:昏做、貪、詐。曾國藩家書中提到了四敗:「昏惰任下的人敗、做狠妄為的人敗、貪鄙無忌的人敗、反覆多詐的人敗。」曾國藩認為要居官有成,就必須戒此四敗。欲不昏情任下,必須做到「明」,尤其是知人之明。
  • 曾國藩識人術:越是小人,身上這4個特徵越明顯,遇到了要警惕
    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在識人上非常有一手,他曾經將自己一生總結的識人經驗寫進一本書裡,裡面介紹了小人常有的4個特徵,建議自查,看看自己身邊有沒有。雙面派,喜歡挑撥離間小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在你面前說的是一種話,在別人面前說的又是另一種話,有時還會給你來兩句挑撥離間的話。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5句話,希望你一句也沒有!
    曾國藩從耕種之家到晚清名臣,後來稱曾國藩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和孔子、王陽明並稱「兩個半聖人」,由此可見,曾國藩的成就是不可否認的。曾國藩不單單只是為清王朝做出貢獻,他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同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家訓。
  • 記住老祖宗的4字識人術口訣,不再以貌取人,看人一看一個準
    不將形體分開,不拘泥於方法,從「無形」中去觀察,從「無聲」中去辨識,是善於看相的人。所以說,真正的識人術並非「以貌取人」!其實,老祖宗識人術的精華,全在「言行舉止」這4個字上;記住老祖宗的這4字識人術口訣,不再以貌取人,看人一看一個準!下面琢磨君為大家講解一下,如何通過這4個字識人和辨認!
  • 蔣介石的識人用人之道師從哪位大家?其實是我們都熟悉的這位
    說到蔣介石的用人之道,其實很多人都爭執不休,一方面覺得蔣介石他過於任人唯親,另一方面又覺得蔣介石手下也有很多可用之才的。但是他的用人之道是從哪裡學來的呢?其實他的方法都是師從晚清名臣曾國藩的。其實在很多方面,蔣介石都是學習曾國藩的看人和用人之道的。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中華美德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對他這位赫赫有名的同鄉評價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我有幸拜讀了《曾國藩家書》,書上反映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他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這些思想對他所處的歷史時期和後世的中國社會,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本人才疏學淺,雖尚未領悟透徹,卻也受益匪淺。現談幾點粗淺認識:修身當「自強自立」。書中曾國藩在寫給沅、季二弟的信中說:「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出。」
  • 曾國藩:學會這4點,教你怎麼識人,建議收藏
    好書推薦:曾國藩晚清重臣,著名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湘軍創立者和統率者,晚清散文「湘鄉派」創始人《曾國藩全書》包括曾國藩的為官、治兵、處世、治學、修身、治心、齊家、鑑相、理財及家書為官 (堅忍第一、勤廉為本、馭人之術、保全之法)治兵(勤練兵、 善用將、
  • 《曾國藩家書》作為傳世經典的存在,為何英國報紙評價罕見的殘暴
    在通訊不便的時代,書信稱為人們寄寓相思的載體,而古人給家中寫的書信統稱為「家書」。在古代很多文人的家書中,都蘊涵著很深的情感與哲理,至今也仍有教育意義,其中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就是其中臻品。不可否認,其中哲理不言而喻,而曾國藩本人也因此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聖人。
  • 通過一件瑣事,曾國藩教你如何從細節識人
    曾國藩是近代最為人們敬仰的傑出政治家。他的最大優點,就是善於識人用人。他非常善於從細節觀察一個人,在清代後期的重臣中,很多都是經曾國藩推薦,比如他一眼就看出劉銘傳是一位將才。清代易宗夔《新世說》中記載了曾國藩的一件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