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丨笨呆有乾坤,精看胡雪巖,笨看曾國藩

2021-02-22 解道

如果論中國歷史上最功成名就的人,估計曾國藩會排在前幾位。

他的學生李鴻章卻曾經當著他的面說他「儒緩」,就是反應有點慢。說是反應慢,意思就是笨。

但曾國藩的「笨」,其實內有乾坤。

一、

道光十二年,湖南學政正在批閱秀才考試試卷,一看到一篇文章,急得起來大罵:

「我@#¥*#%&*,什麼鬼文章,文理淺薄,竟然也敢來考試!」

左右的人急忙勸住,說此人成績還好,不如給個佾生他噹噹。(佾生算是半個秀才,下次考試可免縣試、府試)

學政還沒下氣:「佾生就佾生,但我一定要把他晾出來,懸牌批評!」

於是,這次考試除了放榜,還有一道別具一格的批評牌,而牌上的主角,就是曾國藩。曾國藩一看,臉都紅了。

這件事,後來被曾國藩引為生平五大恥辱之一。

之前,曾國藩已經考了五次都落第,到現在總算趕車尾考上了,還要被人當眾批評。寫到這裡,估計天下考試不好的學子都在心裡竊笑:

好一個曾國藩,當年也不過如此。

二、

正因為曾國藩知道自己資質不高,所以從來不用巧勁,該下苦功夫就下苦功夫,包括打仗。

他「一招鮮,吃遍天」的打仗策略就是:結硬寨,打呆仗!

他帶領清兵子弟與太平軍作戰,太平軍緊守南京(當時被改為天京),雙方堅持不下。

士兵來問他:主帥,我們已經圍城了,什麼時候攻進去?

曾國藩說:不攻。紮營結寨,不準妄動。

半個月後,士兵再來問他,也得到同樣答覆。

一年以後,士兵又來問,還是得到同樣答覆。

太平軍天天向城外張望,清兵都好像沒有動靜。天京城內雖然緊張,但也不無一絲暗喜:

看來這個曾國藩與傳說中一樣,真是呆,等我們援兵一到,你就知道厲害!

其實,這正是曾國藩高明之處:跟太平軍這些土匪正面迎戰,肯定沒人家跑得快,況且人家還在南京城內,著名的易守難攻之地。因此,他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支撐一天是一天,等待時機的到來。

結果,他的壕溝日益堅固,硬生生的在南京城外建了個外城。太平天國的援軍想攻攻不進,天京城內的守軍想出也出不來,活活在城裡給憋死了。

曾國藩一舉蕩平亂黨,成為亂世英雄。

「笨」不是一個壞詞,曾國藩以此時刻警醒自己,慎重慎重再慎重,即使再強大的敵人,也沒有功不克的道理。

三、

曾國藩克服自己「笨」的方法,就是最簡單的一個字——勤。於是他留下了一句最簡單又最有用的格言:

一勤天下無難事。

其中一個勤字,包含五個意思: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

身勤,是身體力行,親自辦事;眼勤,是勤於看書,也要勤於閱人;手勤,是勤寫字,包括寫日記、寫家書;口勤,是鍛鍊口才,但不出口傷人;心勤,是時刻反省,鍛鍊心意。五勤到手,天下我有。

比如眼勤這件事。

李鴻章是曾國藩弟子,曾經帶過三個人來見他。

曾國藩只瞧了瞧他們三個,就對李鴻章說:「站在右邊的是個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後勤補給工作;站在中間的是個陽奉險違之人,只能給他無足輕重的工作;站在左邊的人是個上上之材,應予重用。」

李鴻章驚呆了:「老師,我還沒介紹他們呢,你這麼快就派給他們工作。」

曾國藩說:「剛才我散步回來,走過三人的面前時,右邊那人垂首不敢仰視,可見他恭謹厚重,故可委派補給工作。中間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過,立刻左顧右盼,可見他陽奉陰違,故不可用。左邊那人始終挺直站立,雙目正視,不亢不卑,乃大將之材。」

而這個大將之材,後來就是立下赫赫戰功的臺灣巡撫劉銘傳。

曾國藩把自己識人看相的絕技總結出來,形成了一本奇書叫《冰鑑》。

資質多高真的無所謂,重要的是有沒有心去訓練自己,還要堅持不懈地訓練。

四、

正因為他很會識人,所以曾國藩從來不會亂給朝廷推薦人才。

在他手下被推舉升官的人,不過百分之二三。而在其他大臣手裡,百分之二三十的屬下都升任了,因此他手裡總是留不住人。

這也是曾國藩「笨」的一方面。

當然,他後來就越來越精了。

為了能夠讓自己勢力擴大,他此後連續保舉人才,在他手下保舉的武職總有十幾萬人,連從未上過戰場的人他也要推薦。

以前他從來不與官場的收受禮物之風混同,但發現官僚們都跟他過不去了,於是他自己就開始立了個「小金庫」,好作自己在官場打點關係的應酬之資:

下屬官員給他送禮,他隨便挑選一些收下,剩下的原路退回。

容閎是他的幕僚,當年曾國藩曾經撥給他公款68000兩銀子,讓他去美國買設備準備洋務運動。容閎回國後,要送禮以報當日知遇之恩。曾國藩叮囑兒子:

他送的禮,你也別不收,但也別多收,20兩銀子之類的禮物你就收下好了。

就這種處理方法,他的「小金庫」攢得滿滿當當的。但其實要打點關係,並不需要小金庫裡全部的錢。

剩下的錢怎麼辦?他寫信給兒子說:散給窮人,但不要聲張。

這就是在渾濁世道裡的求生之道:講原則,也講權變。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在別人眼裡也許有點笨,這時候就可以迂迴聰明一點,犧牲一些無關緊要的道德要求。

這才是幹大事者的魄力。

五、

曾國藩深知:自己的官場裡的那些「混帳事」,不能帶到家裡來,否則禍延子孫。因此他的家訓之嚴,是出了名的。

傳說慈禧太后曾經問曾國藩:「汝夫人在家做何事?」

曾國藩回答:「不瞞太后,夫人在家不過七七八八。」

「何謂七七八八?」

「『七』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八』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而曾國藩給自己子孫規定的格律更加明確,那是他祖父定下的八字家訓:

豬、蔬、魚、書、早、掃、考、寶。

也就是養豬、種菜、養魚、讀書、早起、灑掃庭除、誠心祭祀、善待鄰裡。

這些做法,在別人看來實在是自討苦吃。但曾國藩相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豐衣足食,家澤綿延。

六、

曾國藩有個朋友,精通風水術數,曾幫曾國藩挑選墳地,最後挑中了湖南湘鄉的東臺山。

朋友告訴曾國藩:這塊地風水極好,如果你葬在此地,以後你家族必定世世出舉人、進士。

曾國藩一聽:哎呀,這麼好的地,我不能要。

朋友一聽就傻了:為什麼啊?

曾國藩說:正因為這塊地太好了,關係到一縣的文運。我佔了這地方,湘鄉的文運就被我曾家獨佔了,這樣的事兒我不會做。你再給我挑一塊地吧,不用太好,能保佑我的子孫代代平安就好。

看來到了最後,曾國藩也沒有擺脫掉自己的呆氣。

他平生有六戒,其中有一戒是「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普通人爭破腦袋去幹的事,他不碰;看起來吃力不討好的事,他偏偏要多做。

但結果怎樣?

曾國藩之後,曾家延綿百餘年,人才輩出,香火不絕。這就叫做惜福積福不享福,福反而能夠久享。

金庸小說裡邊,郭靖也算是個笨小子。但就是這樣的笨小子,最終成就了卓著武功、頂級名聲。書裡面對他的評價是四個字:俠之大者。

曾國藩被稱為中國歷史完人,不僅是當官做到了極致,為人處世都達到了成聖不朽的地步。因此也不妨可以稱:

人之大者曾國藩。

(文章來源國館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公眾號歡迎轉載,轉載前請聯繫解道微信公眾號

獲得轉載授權

具體的轉載規範如下:

1、正文開始前加以下文字

請自覺按照上述規範轉載

如按規範形式轉載,均屬於授權轉載

如被發現未遵守規範

我們會採取舉報措施

謝謝!合作愉快!

相關焦點

  • 曾國藩書法欣賞:瘦勁有力一般人寫不來,李鴻章稱讚內有乾坤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曾國藩的書法比較有特點,沿襲了多位古人的傳統書法特色。但專業的書友們又形容曾國藩的書法裡面隱藏著自己的一些小心思,這也是李鴻章所認可的。
  • 真正成就胡雪巖的,不僅有達官貴人,還有另一種人
    在事業鼎盛時期,胡雪巖的錢莊遍布杭州、寧波、上海、武漢和北京等地。典當行開了20多家。胡雪巖自身還有別的生意。所以,手下的用人自然除了頭號難題。所以,為了讓更多的人幫自己。胡雪巖廣泛選拔人才。只要有所長,便大膽使用。如小船主老張,老實忠厚,人緣好,其妻子也非常懂絲行,胡雪巖於是就投資一千兩白銀聘他做絲行老闆;劉慶生本來只是錢莊的一個小夥計,但人非常精明強幹,胡雪巖於是就大力提拔他到更重要的崗位上;小混混陳世龍整日遊手好閒,混跡於街頭,還經常去賭,但胡雪巖卻發現他腦子特別機靈,也還算能管住自己,是可以調教的,於是就收留他當了夥計,而且還下本錢培養他,對他寄予厚望。
  • 看身敗名裂的胡雪巖如何智保畢生心血,收拾殘局,連還債都很講究
    向家人交代胡雪巖安慰親眷摯交說:「我是一雙空手起來的,到頭來仍是一雙空手,不輸什麼,只要我不死,你看我照樣一雙空手起來。」當初不聽老母親的教導,如今一敗塗地,大孝子胡雪巖只能跪求老母親看開一些。在求得老母親安心之後,胡雪巖便將原配和姨太太聚到一起,吃了最後一次筵席。雖然民間關於胡雪巖富貴之後風流糜爛的傳聞很多,但他對自己的女人真的是有情有義,給她們每人發川資銀五百兩,讓其各奔餘生。向債主交代——還債很講究在還債這個問題上,胡雪巖充分顯示了他的精明與為人。
  • 誠信待人,頂天立地,胡雪巖是如何做到在生意場上如魚得水的?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可以在一定時間欺騙一些人,但你不能在所有時間欺騙所有的人。所以永遠不要試圖去靠欺騙來得一時之利。尤其是作為一個生意人,一定要長久地取信於人,因為好名聲得來不易,失去它只是一瞬間的事。誠信難尋,所以才顯得珍貴。胡雪巖在生意場上如魚得水,決不是僅憑鑽營就能做到的,他所依仗的還是坦誠和守信。
  • 胡雪巖:人微言輕時,做好這3件事,早晚時來運轉
    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個人身上有很多優秀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個人都是極其普通的人,他們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們一般人也都可以做到。
  • 胡雪巖死前的最後智慧:讓九姨太將壽衣一角撕下,交給一個神秘人
    1885年11月的一個清晨,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躺在杭州的一個破茅草屋中。他用最後的氣力,悲憤地對親人們說,胡氏子孫一定要謹記三句話:「第一不要經商,第二勿近官宦,第三胡李世代不通婚!」生命垂危之際,胡雪巖看向窗外的小雨。
  • 李鴻章為什麼要殺胡雪巖,胡雪巖多恨李鴻章,才說下胡李不通婚
    熟知胡李這段恩怨糾紛的讀者都應該清楚明白:胡雪巖的死在很大程度上同李鴻章是脫不開干係的,我們也可以說李鴻章確實是導致胡雪巖於悲痛交加下鬱郁寡終的元兇。因此,胡雪巖至死都十分痛恨李鴻章,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出自胡雪巖口中的這句"胡李不通婚"的遺囑了。當然,李鴻章不是直接殺死胡雪巖的劊子手,導致胡雪巖致死還有諸多因素。比如,左宗棠的突然離世、"1883年經濟危機"和胡雪巖本人的些許行為(囤積生絲)。
  • 胡雪巖一生大起大落,100多年後,看看這5位大咖怎麼評價胡雪巖
    為官者學曾國藩,從商者看胡雪巖。晚清就很流行類似的說法了。一百年之後,馬雲談論胡雪巖。他談的最直接,一點也不給胡雪巖面子,說他給商界樹立了壞榜樣。他走的錢權相結合的路,一點也不是今天要仿效的作風。因為錢權這兩件事,就好像炸藥和雷管,碰在一起就要爆炸,好勸當今有識之士不要隨從。
  • 曾國藩曾勇一項笨辦法,輕易完成十年七遷,後人:學他準沒錯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他和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在歷史上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更是有四條處事原則傳到現在: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慮,這些處事原則讓後人說出「做人當學曾國藩」的話,可曾國藩自己卻評價自己是個「笨」人。
  • 曾國藩年幼時笨的連行竊的賊都受不了,長大了讓全國的賊望而生畏
    他是李鴻章的老師,湘軍統領,大家一定以為曾國藩一定是自幼聰明,情商超高。但是大家要是這樣想那真是錯了。小編告訴你,其實他小時候不但說不上聰明,笨的出奇都有。不過勤能補拙,他很努力。一天晚上,一個竊光顧了他家,計劃是等他睡著了順點東西。
  • 清朝最強硬的將軍,敢於直面洋人挑戰,不是曾國藩!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王朝備受爭議,即明朝和清朝。人們質疑的是,明朝究竟有沒有那麼差勁?清朝有沒有那麼輝煌?關於清朝,最不堪的是1840年之後,可謂絲毫不知道「骨氣」如何書寫,即便是曾國藩,也絲毫不敢挑戰洋人。
  • 王陽明與曾國藩:把字寫好,把人做大!
    曾有人作了個聖人榜,中國歷史上達到「立德、立功、立言」標準的只有兩個半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算半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王陽明、曾國藩在書法藝術上不為人知的一面。 據說這個人不僅不聰明,相反倒是挺笨,無論考學還是當官,開竅都相當晚,他從十四歲起參加縣試,也是榜榜落第,接連七次都名落孫山。但他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功夫不負有心人,二十三歲那年,曾國藩的命運之路突然峰迴路轉,這一年他中了秀才,憑藉自己的勤懇努力,一路青雲直上。
  • 胡雪巖和盛宣懷誰是近代上海灘第一家族?當屬盛宣懷家族!
    說起近代的商人,最為人熟知的肯定是胡雪巖。常言道「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足以看出胡雪巖在商界的威望。可是論成就和結局,盛宣懷要比胡雪巖厲害的多。身為現代人的我們,胡雪巖要比盛宣懷知名的多。
  • 看見 親愛的《親愛的,胡雪巖》
    明的,有王有齡、左宗棠和李鴻章(儘管沒有露面)漸次以改變胡雪巖命運的外部決定性力量出現;暗的,有胡母和胡妻諸如對高調鋪張的本能排斥、對吉慶有餘等理念的秉持等傳統人倫價值觀的牽引。同時,作品著力刻畫胡雪巖不甘束縛、以鹿為自喻,認為自己是一頭始終追求跳出森林的鹿的心態。 當左宗棠得到胡雪巖承諾而對勝利躊躇滿志時,胡雪巖反問左宗棠,平定了叛亂又如何?
  • 夜讀丨胡雪巖:為人不忘本,處世不忘恩
    為人,不可忘本胡雪巖說:「欲想做事,先學做人。」一個人要成事,僅靠才華出眾是不夠的,還要有上等的人品。古人云:「人而無信,百事皆虛。」做人要講誠信。人若無信,便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就什麼事都做不成。商道就是人道。
  • 紅頂商人胡雪巖:人這一輩子,永遠不能碰的3條紅線,是什麼呢?
    有人說他是一代商聖,有人說他是第一官商,還有人說他是一個悲劇…… 以上說法都沒有錯,胡雪巖作為晚清時代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如果說在晚清時代,有哪些人會被載入史冊,我想有兩個人一定在列,一個是曾國藩,另一個就是胡雪巖。
  • 夜讀丨曾國藩:講究三件事,有個好人緣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此話沒有錯,而且古往今來,能成事者大多「眾人拾柴火焰高」,正如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所說「機遇都是朋友捧出來的」。由此可見,交朋友對於我們幸福人生以及成功成事都非常重要。曾國藩總結了一套交友原則,可以供我們參考借鑑。誠信曾國藩說:「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即使別人用奸巧虛偽的手段來對付我,我仍然用寬厚包容的方式來回應他,用誠懇愚拙的態度來對待他;久而久之,對方想要加害於我的念頭也就消散了。
  • 人物丨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寬恕之道
    清朝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巖一生叱吒商場和官場,其經營之道自有其獨到之處。胡雪巖曾與友人龐二合作經營洋莊,他們的下屬、掌柜朱福年卻暗地裡私吞公款。龐二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氣憤,對胡雪巖說一定要清查朱福年的問題,並狠狠整治他,將他掃地出門。
  • 「紅頂商人」胡雪巖:從放牛娃蛻變成清朝首富,他是怎麼崛起的?
    君不見:「做官要讀《曾國藩》,為商要讀《胡雪巖》」。時至今日,胡雪巖的故事依然為人們津津樂道。 今天,我們便來聊聊胡雪巖,這樣一位飽含赤誠之心,卻又難得善終的「商聖」。 一、誰還不曾是個少年? 少年,有家人陪伴、呵護,總是幸福安逸的。
  • 曾國藩: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中國兩三千年來,能稱得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屈指可數,而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個。梁啓超盛讚曾國藩:「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但他以前是非常有傲氣的。後來,他進京做官前,拜見祖父星岡公,星岡公便講,你的官有可能做到很大,你也挺有才華,我只提醒你一點,就是千萬不要驕傲。曾國藩當時並沒能因祖父的教訓而有所改善,這方面一直不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