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曾勇一項笨辦法,輕易完成十年七遷,後人:學他準沒錯

2020-12-22 穆正月談情感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他和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在歷史上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更是有四條處事原則傳到現在: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慮,這些處事原則讓後人說出「做人當學曾國藩」的話,可曾國藩自己卻評價自己是個「笨」人。

雖然他自己如此評價自己,但是後人要學他也是真的,因為他身上有這些難能可貴的品質。

以韌為基

曾國藩一生中都把「倔強」二字牢記心間,他這種剛強的性格,使他敢於和困難周旋,到了晚年,他仍然說:「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此二字貫注其中,皆從倔強二字做出」。他一生遭遇無數困難險境,都是這「倔強」二字支撐著他度過。

說起來,這還是他從小從母親身上學到並繼承來的。

曾國藩家境並不寬裕,母親江氏和父親成親後,克勤克儉操持家務,逐漸家庭變得興旺起來。江氏特別賢惠,對人寬厚,上侍公婆,下帶孩子,十分用心,曾國藩也讚揚自己的母親:曾太夫人「來嬪曾門,事舅姑四十餘年,造次必躬,在視必恪,賓祭之儀,百方檢飭」。

江氏也確實特別剛強,她生了五男四女,曾父時常感到壓力很大,十分焦慮,江氏卻常常用「好作自強之言」來勸解丈夫,她常常對丈夫說:雖然我們家孩子很多,但是一個人讀書,一個人幹活,一個人經商,家裡還有我,外面有兒子,你還擔心什麼貧困呢?

正是江氏的這種剛強、倔強的性格,帶領著全家越過越好,並且孩子們也多習得母親的秉性,曾國藩更是繼承了母親的這種性格,這種品質也讓曾國藩受益終生。

以笨為策

雖然曾國藩曾創造了「十年七遷,連升十級」的奇蹟,但是他自己卻說自己很笨,而且對自己評價如下:「吾生平短於才」「秉質愚柔」,這些詞到不是他自謙,而是他非常有自知之明,對自己評價相當可觀。

曾國藩光考秀才就考了9年,21歲才中。他小時因為天資不慧,所以學習非常用功,給自己規定:當日的學習任務完不成不睡覺。

一天他正在背誦《嶽陽樓記》,可是背了很多遍都背不會。有一個梁上君子偷偷潛入曾家,想等他們都睡了再動手,可是左等右等曾國藩都背不會,他一氣之下出來,從頭到尾把《嶽陽樓記》熟背了一遍,並嘲笑曾國藩:我都背會了,你還不會,這麼笨,還讀什麼書呢?

即便如此,曾國藩也從未放棄過,他把從母親身上繼承來的剛強倔強的性格奉行的淋漓盡致,不管怎樣,自己就是死磕,肯定有成功的時候。

雖然笨,但是自己有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把笨變成鞭策自己的有利武器,終於一步步讓自己從一個別人口中的笨人,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巔峰。

以拙為用

曾國藩明白自己的短板,那就是不是很聰明,所以他很清楚要怎樣避免自己的短板。他一生做事從來一步一個腳印,從不繞彎子、走捷徑,正是這種「笨拙」的精神,讓他走向成功。

尤其到後來他在待人接物上,更是把「拙」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對自己也有奇蹟嚴格的要求:不說大話,不求虛名。

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但是李鴻章卻時常要和他耍心眼。他後來改掉了這個毛病,到晚年更是開口離不開「我老師」三個字,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

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在攻打南京時,因為遲遲打不下來,朝廷下令李鴻章前去協助。李鴻章一方面不想奪曾家的功勞,向曾家邀功賣好,另一方面卻在私下裡做小動作,處處解釋,要把責任推到曾家身上。

這時,曾國藩上折說:不望有功,但求無過。言辭懇切,句句真情,這一奏摺讓李鴻章感激不已。

曾國藩能從一個寒門子弟,一躍成為一名二品大員,如果他沒有這些品質,恐怕是難以走遠。他一生中正是堅持了這些,才能讓他出將入相,全身而退,這在古代官場上是十分罕見的。

他的這些為人處世之道,正是今日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以韌為基」讓人在面對艱難困苦時,能夠有足夠的勇氣去抗衡,並順利走過去;

「以笨為策」讓人時刻提醒自己,腳踏實地才是做人做事之基本;「以拙為用」讓人在待人接物時,能夠時常自省,真誠待人,如此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做人當學曾國藩」這話沒說錯,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習得一二,那麼前行之路也必將順遂許多。

雖然曾國藩說自己很笨,別人也說他笨,但是他能夠正視自己,一生之中都在用毅力和笨做抗衡,遇事做人都用笨功夫,耐得住寂寞,受得住煎熬,堅持、堅持,厚積薄發,最後一定成功。

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遇到事情,第一感覺就是難,終於鼓足勇氣前行幾步卻堅持不下來,甚至從未開始就已經放棄,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或許當我們放棄的那一刻,它就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國學大師錢穆曾這樣說: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啃下笨勁。

胡適也這樣說: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

如此看來曾國藩真是一位智者,怪不得能夠做到十年七遷,而後人也有「做人當學曾國藩」的說法。如果我們都能認真去學得一二,那麼一定也會有所突破。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的3個記錄:十年七遷、37歲官至二品,最後一個無人可破
    曾國藩生於清嘉慶15年(1811年),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濤生,死後被追諡號「文正」,所以後人又稱他為曾文正公。道光六年(1826年),16歲的曾國藩去長沙參加府試,一舉奪得第七名,中了秀才。道光十四年,24歲的曾國藩你肄業於長沙嶽麓書院。
  • 曾國藩的恩師有多厲害?提拔曾國藩十年,連躍十級成從二品高官
    而曾國藩,就是朝廷任命的團練組建者之一;其實啊,這曾國藩就是個正兒八經的文人,手無縛雞之力,也沒學過什麼兵法韜略。 但朝廷的命令下來了,也沒辦法,於是就和湖南巡撫張亮基開始組建團練,不會的什麼就學吧,別說,還真給曾國藩琢磨出點東西,他將帶兵練兵之法和儒家思想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平時練兵帶兵什麼的都讓那些將軍校尉們去做,他主抓思想紀律,還特地編了首軍歌;別說曾國藩這一套還真有用,後來湘軍歷經了無數苦戰、惡戰,硬是死戰不退。
  • 為什麼曾國藩被稱為」天下第一笨人「?
    看書,別人都看了好幾行了,我一行還沒看明白。辦事,別人很快處理好了,我想半天也沒想清楚。 這不完全是謙辭,事實也一定程度上如此。所以他的老朋友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國藩,一生不停地擠兌他,總是不留情面地批評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於兵機每苦鈍滯」。他的學生李鴻章後來也當面說過他太「儒緩」。(曾國藩日記:「少荃論餘之短處,總是儒緩。」)就是反映太慢。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開口閉口都是這3句話,希望你不是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受到後人很高的的評價。他的仕途頗為傳奇,起初七次科舉不中,十年七遷,連跳十級,官至二品。曾國藩的一生勤儉廉勞,不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為官,在官場獲得了巨大成功,官運一直很旺。常言道,官場如戰場,旦夕禍福。曾國藩在官場上的成功,源自他說話時採用的方式方法。他奉行「戒多言」的原則。老人們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有價值的話多說,沒必要的話不說。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崇拜曾國藩?看他的「做官之道」就明白了
    這期間,他十年七遷,連躍十級,三十五歲時就在朝中任重要的官職,可謂古今中外少有的年輕「高管」。曾有一個戲說:曾國藩一路仕途順暢是因為深受妻子歐陽氏影響,二人洞房之夜時,曾國藩曾向妻子許諾,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屆秀才,但是,它日定會讓老婆當上誥命夫人,而自己也會做一個清正廉潔、福澤百姓的好官。
  • 曾國藩識人術:越是小人,身上這2個特徵越明顯,遇到了儘快遠離
    但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去識人,其實,我們可以和曾國藩學學識人術。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一生也是十分的傳奇,他出生貧寒,科考六次都沒中,最終在第七次成功了,後來十年七遷,連升七級。俗話說,官場如戰場,稍有不慎就會跌入谷底。曾國藩之所以可以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在識人上非常有一手,辨別出了對方是不是小人,做事就順暢得多了。
  • 《曾國藩傳》:從落榜書生到晚清重臣,他把這件事情做到了極限
    品讀歷史人物傳記最大的意義,不是要去複製聖賢之路,而是我們從中能夠看到什麼,學到什麼,領悟到什麼?讀完《曾國藩傳》,最大的感觸是:一個普通人,通過「笨辦法」,也可以成為超人,濃縮成一個字,那便是「勤」。
  • 曾國藩:反躬自省,自古就是難事
    01晚清重臣曾國藩說:「人越走向高位,失敗的可能性越大,而慘敗的結局就越多。因為『高處不勝寒啊』!那麼,每升遷一次,就要以十倍於以前的謹慎心理來處理各種事務。」他的意思就是人時刻要察看自己,一旦發現有什麼錯誤,就要及時改正,這樣才能讓你的事業穩步發展,小心駛得萬年船,反省自己很重要。曾國藩的一生波瀾壯闊,所作所為世人頗有爭議,但是他善於反躬自省的習慣卻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他十年七遷,連躍十級,仕途順暢,雖身居高位,但依然小心冀冀,隨時告誡自己,真得很不容易。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就是這3句話,希望你一句都沒說過
    曾國藩是晚晴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他混跡官場幾十載,十年七遷,官升十級,至二品,這晉升速度那是相當的快。曾國藩怎麼就這麼就這麼厲害呢?這不僅得益於他自身的能力和努力之外,還與他的「戒多言」是分不開的。曾國藩常言:「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肺腑之言:為人不可太聰明,說話不能嘴太笨
    曾國藩是我國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立下功勞無數,後世稱他為"千古第一完人"。實際上,曾國藩也不是打小就擁有過人的智慧。在他年輕的時候,曾國藩也曾不斷學習,一心只為功名利祿,因此吃了不少虧。30歲之後,曾國藩就發誓,不做衣冠禽獸,要做聖人。
  • 曾國藩年幼時笨的連行竊的賊都受不了,長大了讓全國的賊望而生畏
    他是李鴻章的老師,湘軍統領,大家一定以為曾國藩一定是自幼聰明,情商超高。但是大家要是這樣想那真是錯了。小編告訴你,其實他小時候不但說不上聰明,笨的出奇都有。不過勤能補拙,他很努力。一天晚上,一個竊光顧了他家,計劃是等他睡著了順點東西。
  • 聞道丨笨呆有乾坤,精看胡雪巖,笨看曾國藩
    如果論中國歷史上最功成名就的人,估計曾國藩會排在前幾位。他的學生李鴻章卻曾經當著他的面說他「儒緩」,就是反應有點慢。說是反應慢,意思就是笨。但曾國藩的「笨」,其實內有乾坤。天京城內雖然緊張,但也不無一絲暗喜:看來這個曾國藩與傳說中一樣,真是呆,等我們援兵一到,你就知道厲害!其實,這正是曾國藩高明之處:跟太平軍這些土匪正面迎戰,肯定沒人家跑得快,況且人家還在南京城內,著名的易守難攻之地。因此,他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支撐一天是一天,等待時機的到來。結果,他的壕溝日益堅固,硬生生的在南京城外建了個外城。
  • 曾國藩十年七遷,一直做到二品大員,為何卻沒有錢回家?
    人們總是把升官發財連在一起說,而對於曾國藩,升官和發財是兩碼事,他在三十歲的時候就非常明確絕不依靠升官來發財,「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為做官發財可恥……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 曾國藩做了二品大員之後,一年的俸祿加補貼有不到2000兩,但是他卻連回家的錢都沒有。
  • 曾國藩: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中國兩三千年來,能稱得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屈指可數,而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個。梁啓超盛讚曾國藩:「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曾國藩當時並沒能因祖父的教訓而有所改善,這方面一直不能做得很好。他33歲日記裡曾記,有一次朋友當面指出他的頭一大毛病是「面對朋友表現得傲慢」。他做侍郎時,與京城官場格格不入,創立湘軍時,與地方官場關係緊張,都有一個傲的原因。
  • 曾國藩:遇到小人不要衝動,記住這3句話,心境大不同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23歲取秀才,入縣:24歲入嶽麓書院,中舉人:中進士留京後十年七遷,連升七級,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了。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除了他的智慧,還和他嚴於律己有關,這也是得益於他「自省」的習慣。
  • 曾國藩識人術:6個細節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一看一個準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進入官場後就是因為不懂識人為人技巧,最後才頻頻遇挫,所以他告誡後人「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在曾國藩留下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知道,他總結了6個看人的細節,看懂的人能輕易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特點。
  • 曾國藩座右銘:若是性格猶豫,做事糾結,這16字你定要讀懂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晚清名臣曾國藩,有「千古第一完人」的美譽!後人稱之為繼孔子和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也是人們口口相傳的「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是不折不扣的奇人,奇在哪裡呢?他七次科考,七次落榜,十年七遷,官升十級,至二品。
  • 《曾國藩傳》:如果你覺得堅持不下去了,就讀讀曾國藩吧
    《曾國藩傳》初讀《曾國藩傳》時年紀尚小,當作故事書來讀,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曾國藩背書愚笨,竟背了一夜,逼得梁上君子惱羞成怒,「就你這麼笨,還讀個什麼書,我聽幾遍就會背了」,當著他的面背了一遍,而後揚長而去。
  • 從第一名臣曾國藩的官場沉浮中,讀懂職場成功學
    可真是笨! 但就是這樣的笨辦法,讓湘軍在與太平天國的爭鬥中獲得勝利! 究其原因,這個「笨」的含義其實是「紮實」二字。因為紮實,所以曾國藩一直堅守「不打無準備之戰」這一信念,在戰前做好物質準備和訓練,才能在戰場上獲得極大的勝利!
  • 曾國藩——為人低調,對自己總是高要求
    曾國藩年輕時沒有那麼的高度自省,不是那麼懂得約束自己,似乎是比較遵從自己的內心,但從三十歲開始,他每天都反省自己一天的所作所為,並以日記的形式深刻自省,可謂是高度自律。曾國藩用他的一生詮釋怎麼從一個普通人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