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座右銘:若是性格猶豫,做事糾結,這16字你定要讀懂

2020-12-23 遼寧臺趣看天下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晚清名臣曾國藩,有「千古第一完人」的美譽!後人稱之為繼孔子和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也是人們口口相傳的「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是不折不扣的奇人,奇在哪裡呢?他七次科考,七次落榜,十年七遷,官升十級,至二品。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幅書法作品,是曾國藩非常經典的一句座右銘: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16個字,但是其中包含了為人處世的智慧哲理。特別是性格猶豫、做事不堅決的人,若能讀懂這句話,相信一定能對您克服猶豫的性格有巨大的幫助。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順應發生了的事,不去過多擔憂未來的事,心無雜念做好眼前事,不去留戀已經發生的事。

漫漫人生路,風雨幾度秋。每個人難免要經歷波折坎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孰不知,這便是人生一世的真正意義所在。對過去,學會釋懷;對將來,坦然接受;對現在,不遺餘力。這是最好的活法,人生最好的狀態。

生活本就充滿了不確定,面對成功路上種種未知的考驗,要想成大事,不能猶豫!不能糾結!每個人都在努力,你猶豫一步、糾結一步,就落後別人一步。

過去發生的事,不管是好的回憶,還是痛苦的回憶,那也只是過去了。成大事者,不猶豫,不糾結!連眼前的事都做不好,瞻前顧後,擔心未來、顧慮現在,又有什麼意義呢?

當您面臨事情猶豫時,讀一讀曾國藩「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句話這句話吧!勇敢堅定地過好每一天的生活!

古人曾用一副對聯,寫出了曾國藩難以企及的人生高度,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社會上曾流傳著一句「立業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

閱讀《曾國藩全書》,品讀曾國藩人生!從字裡行間體會他的專注,感受他的耐心,學習他的智慧。即使你無法像曾國藩一樣有一番作為,但你的品性、你的人生必定會因吸收了《曾國藩全書》的思想精粹後,有所改觀。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此書~記得領優惠券哦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座右銘:性格猶豫做事糾結,看透這16字,煩惱一掃而光!
    晚清名臣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曾國藩在《治兵語錄》中說到這樣一句話: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是之謂虛而已矣,是之謂誠而已矣。意思就是說,未來發生的事情,我根本就不迎上去想它;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讓它雜亂,要做什麼就專心做什麼;當這件事情過去了,我絕不留戀它。
  • 曾國藩:糾結和猶豫之人難成大器,牢記16字箴言,幫你擺脫糾結
    你是一個猶豫不決的人嗎?躊躇不前,猶豫不決,最後錯失良機。有一句話叫「機會只有一次」,當機會出現在你面前而你卻優柔寡斷、猶猶豫豫,就可能會直接導致自己的失敗。只有短短16個字,但其中包含曾國藩為人處世的哲學之道,性格優柔寡斷之人,若能悟透這16字箴言,相信不在束手束腳,定能擺脫糾結。
  • 若是性格猶豫、做事糾結,則難成大事!曾國藩4句話助你解決問題
    意思在於告誡我們要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當下,切莫一味地浪費時間,拖延、拖沓行事,而導致自己的一事無成。其實最可怕的浪費時間不是你做事慢,而是你因為猶豫、糾結而錯失了良機,錯失了一次良機,就算日後你百倍千倍去彌補都是於事無補。
  • 曾國藩談:若是性格猶豫,遇事糾結,讀懂這4點,人生少走彎路
    司馬遷曾在《史記》中留下一句話: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後必悔恨。意思就是說,因為眼前的是非猶豫不決,往往會容易釀成大禍和悔恨,成事者大都是果敢、雷厲風行的。那應該怎麼克服自己的性格糾結猶豫的問題呢?
  • 曾國藩16字的座右銘是克服優柔寡斷的良藥
    所以說,生活中要當斷則斷,那些性格軟弱的老實人,一定不要優柔寡斷。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這一點上就做的很好,他有一句16字的座右銘,乃是克服優柔寡斷的良藥。
  • 曾國藩:成大事者,不能束手束腳,這16字助你不再糾結
    曾國藩這一生何其壯哉,從天資魯鈍的少年郎,成為晚清朝堂的股肱之臣,他這一生簡直就是一個傳奇。要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只有兩個字「自律」,如果需要再清晰一些,不妨來看看他終生信奉的16字座右銘。曾國藩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16個字是送給那些遇事不決,優柔寡斷之人,想要在某一領域有一番作為,就必須要當機立斷,不可束手束腳,否則就會延誤時機,這要放在古代戰爭之中,那可是一潰千裡的罪過!
  • 曾國藩:性格猶豫,優柔寡斷?牢記這16個字,遲早能成大事
    晚清名臣曾國藩有句名言,經常被用來教導自己的性格猶豫的門生和後人,即便是現在的很多人也深受影響,那就是: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李鴻章曾經問過一個問題:自己遇事情時,總是猶猶豫豫,該怎麼改?曾國藩回答正是這句話,而這短短16個字,也成為影響李鴻章一生的人生箴言。
  • 性格猶豫糾結的人,一定要看!
    前有懸崖峭壁,後有萬丈深淵,在重重的猶豫與糾結之中,發現怎麼選擇都不對,只讓自己的想法滿天飛,而現實就是邁不開腿。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和小琳一樣一樣,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畏手畏腳,被行動這道門給卡住了。
  • 曾國藩談:若是性格猶豫,遇事糾結,就要悟懂這4點,方有好轉
    那麼如何才能克服自己好猶豫、糾結的性格問題呢?這裡送給大家4句話,出自晚清素有「千古第一完人」之稱的曾國藩,是曾國藩自勉、教育孩子的名言,後世也是受益無窮。 這四句話分別是: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既過不戀,當時不雜 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這4點,是好運的開始,意識到要好好把握。
  • 曾國藩給女人的24個人生大智慧,30歲後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30歲以後,他曾受盡職場上的排擠和冷眼,卻靠著格局二字,改變了自己的性格,培養出極高情商。 李嘉誠說:聽他兩句話,足以學會做人做事。 白巖松說:他暴露了中國人複雜的人性。
  • 讀懂曾國藩這三句話,你就掌握了成大事的底...
    讀懂曾國藩這三句話,你就掌握了成大事的底層思維,接下來,能否成大器,就看你的行動力了!【一】利可共不可獨。人性是貪婪的,明明已經有了,還想要更多,甚至侵佔別人的,自己吃肉,連湯也不願意給別人喝一口,這樣的人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所以,戒掉自己多吃多佔的「多吃多佔思維」,敢分會分,集眾人之私,方能成一己之功!
  • 曾國藩:做人要有恆心,做事要有勤奮
    在《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封他寫給九弟的信。在信中,他一再告誡九弟,做人一定要有恆心。01九弟來信說:「意趣不在此,則興會索然。」這讓曾國藩很是擔心。為了讓九弟醒悟,曾國藩深刻地檢討了自己的過去。他說:「我生平坐犯無恆的弊病,實在受害不小。當翰林時,應留心詩字,則好涉獵它書,以紛其志。讀性理書時,則雜以詩文各集,以歧其趨。在六部時,又不甚實力講求公事。在外帶兵,又不能竭力專治軍事,或讀書寫字以亂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無一成。
  • 從第一名臣曾國藩的官場沉浮中,讀懂職場成功學
    樹敵越多,就意味著在關鍵的時候越容易出問題,畢竟十個人不想讓你轉正升職,和一個人不想讓你轉正升職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而曾國藩也在二次回鄉之後終於發現了自己「太自傲,太急切,一位蠻幹,一味剛強」的缺點,並且也明白了「行事若是過於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這一道理。
  • 曾國藩做事的秘訣是將個人的標準定得很高,不斷鞭策自己做的更好
    曾國藩看出了這一點,所以,他的「志」字功夫就涉及到了對主觀因素改造的內容,立志從自己的品質入手,鞭策自己不斷做得更好,人類社會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一個人在事業上不可能只接觸賢人,必定還會遇到不賢的人。怎麼辦?曾國藩認為,當自己碰到品德和才能不好的人時,首先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是這樣的人。
  • 曾國藩:做事貴於有恆
    眼下形勢所迫,曾國藩覺得自己依舊有些三心二意,徵戰之餘,還總惦記在營帳之內讀讀書、寫寫字,舞文弈棋,附庸風雅,結果倍感左支右絀,「坐是垂老而百無一成」。既然是前車之鑑,曾國藩自不希望九弟再蹈覆轍,忠告他:「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我生平坐犯無恆的弊病,實在受害不小。」
  • 如何讀懂一個人性格?這16張性格測試圖,讓你知道自己性格
    你相信從喜歡的顏色就可以讀懂一個人的性格嗎?之前有位日本網友在網上分享16色性格測驗的圖片,圖中一共16個顏色,大家從中選出兩個自己最喜歡的顏色,就可以判斷出你的優缺點。不少網民都說測驗結果超準,大家也快來一起測試看看。
  • 曾國藩:樸實無華的人生哲學,64字超長座右銘——八本格言
    為人寬厚誠懇,為政盡職盡責,掌兵雷厲風行,治學一絲不苟,都在他樸素的著述中看出了端倪,除此之外,曾公一生恪守的「八本格言」更是從淺顯易懂的言語裡,詮釋出樸實無華的人生哲學,這64字的超長座右銘——八本格言,成為曾公的為人準則,並實實在在的終身踐行。
  • 性格內向,優柔寡斷的人,董卿:沒有你進不了的圈子
    換個角度看,對事情的猶豫也代表了小心謹慎的做事習慣,雖然很難在一些領域做出成就,但優勢在穩定和長遠,內向者甚至比外向者更適合擔任細緻、複雜的工作,這體現於他們更傾向於進行自我的反省,以及對事情進行細緻的分析以得出結果。只是,在信息交流頻繁的當下,不是所有人都是伯樂,會毛遂自薦的千裡馬才會被人發掘,所以,內向者也需要改變自己內向,優柔寡斷的特性。
  • 《曾國藩家書》:堅持「耐」字訣,做事要有耐心和毅力
    曾國藩是一個十分有耐心和毅力的人,他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小山村走到京城,成為一代名臣,和他一生中始終堅持「耐」字訣有很大的關係。在《讀書須有耐性》中,曾國藩就提到了他的「耐」字訣。01 曾國藩的耐字訣弟弟在來信說,看了《禮記疏》一本半,浩浩蕩蕩,茫無頭緒,費盡辛苦,沒有收穫,現在已全部放棄,不想再讀,現讀朱子《綱目》,每天十多頁。曾國藩看到後,沒有埋怨弟弟們,而是反省了自己。
  • 曾國藩:做事要深思,做人要反思
    做事要深思,做人要反思。思考在先,行動在後,是做人做事的基礎和成功的關鍵。 我們常常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告誡自己言多必失,也常常在做事的時候提醒自己要考慮周全,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求我們善於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