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曾國藩在《治兵語錄》中說到這樣一句話: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是之謂虛而已矣,是之謂誠而已矣。
意思就是說,未來發生的事情,我根本就不迎上去想它;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讓它雜亂,要做什麼就專心做什麼;當這件事情過去了,我絕不留戀它。
這十六個字對於生活中做事猶豫不決,容易糾結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指引
一、物來順應
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做事時,無論出現什麼樣的結果,都要學會接受,既來之,則安之。使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萬事不懼,成功不強求,順其自然便是。
二、未來不迎
曾國藩做人的原則:「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他告誡子女,做事時全神貫注,不要想這件事能帶來多大的收穫。只要竭盡全力,即使最終失敗也沒什麼可後悔。
下面是集雅齋籤約書法名家張小東先生《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書法作品 手書真跡
書法名家張小東先生《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書法作品 手書真跡
三、既往不戀人不能把自己陷入過去,沉湎於過去成就中,會止步不前,難以成事。滿足過去的認知,就無法接受新的知識,目光短淺。懊惱以往的過錯,會使自己畏首畏尾。人應當摒棄過去的成就,保持謙虛的心態,擁抱未知的知識。
下面是集雅齋籤約書法名家張小東先生《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書法作品 手書真跡
四、當下不雜
過去的無法改變,未來無法預測,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
曾國藩認為,做事專注,心無雜念,才能將事情做到最好。
修塔修到塔尖,渡人渡到江邊。做人做事最忌諱三心二意,如果沒有恆心,最終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羅輯思維》的主講人羅振宇說:「成大事者不糾結」,把握住現在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