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堅持「耐」字訣,做事要有耐心和毅力

2020-12-25 亦然花開

曾國藩是一個十分有耐心和毅力的人,他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小山村走到京城,成為一代名臣,和他一生中始終堅持「耐」字訣有很大的關係。

在《讀書須有耐性》中,曾國藩就提到了他的「耐」字訣。

01 曾國藩的耐字訣

弟弟在來信說,看了《禮記疏》一本半,浩浩蕩蕩,茫無頭緒,費盡辛苦,沒有收穫,現在已全部放棄,不想再讀,現讀朱子《綱目》,每天十多頁。

曾國藩看到後,沒有埋怨弟弟們,而是反省了自己。他說自己十分後悔,當年沒有好好用功,如今雖然想教弟弟,但好比盲人想引路,不走錯路才怪!

他自己喜歡苦思,又得到幾位益友的相互質問和證實,所以對於讀書的道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他認為,研究經書必須專心一經,不可廣泛騖多。讀經以研究尋找義理為本,考據各物為末。讀經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通,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

讀史的方法,最妙的辦法是設身處地。每看一處,好比我就是當時的人,應酬宴請在其中。不必要人人都能記得,只記一人,好像在接近這個人一樣;不必要事事能記得,只記一事,好像親臨其事。經,主要是追究其理;史,主要是考實其事。離開這兩方面,別無可學。

02 讀書的三種途徑

從西漢至今,識字的讀書人,大約有三種途徑:一是義理之學,二是考據之學,三是詞章之學。但人們往往總是拿著自己的學問去攻擊其他兩門學問。這三種途徑,都從事經史,各有各的門徑。

曾國藩認為,義理之學的學問最大。義理明白了,實行起來就更容易抓住要害,有了根本;詞章之學,也是發揮義理的;考據之學,他覺得自己並沒有從中得到什麼。

曾國藩覺得,想讀經史,便應研究義理,那樣更專一而不分散。所以經要專守一經,史要專熟一史,讀經史專主義理,這都是守約的道理,的確是不可改變的。

說到經史以外,諸子百家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如果想讀它,應當讀一人的專集,不應當東翻西翻。

比如讀《昌黎集》,那眼睛看的,耳朵聽的,無非昌黎而已,要以為天地之間除了《昌黎集》以外,再也沒有其他書了。這一集沒有讀完,決不換其他集,也是「專」字訣竅。

讀經讀史讀專業,講義理之學,是有志的人萬不可改易的。

如果說要考取功名,則要讀四書文,讀試律賦,頭緒很多。

但不管讀什麼書,做什麼事,都要牢記一定要有耐心,有毅力,這是必須要做到的。

03做事要持之以恆

小時候,我們有很多遠大的理想。有人想當科學家,有人想當政治家,還有人想成為藝術家……人們的夢想總是無窮無盡、各式各樣的。

但是當我們成年以後,回過頭來再看,把自己當年的願望付諸行動,變成現實的人其實並不多見。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自然有很多,有一些人是因為客觀條件不允許,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有一些人是因為雖然努力過,但由於目標過於宏大,所以沒有能夠實現。但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許多人沒有持之以恆的耐心與毅力。

堅強的意志力、恆久的耐心,對於一個理想目標而言,是非常關鍵的,也是異常重要的。

生活中,如果我們能有持之以恆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難或者挫折都不會改變自己的目標,遇到任何誘惑都不改變自己的理想,那麼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最終都能有所收穫。

一個人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有堅定的信念,遇到任何困難都能克服,遇到任何誘惑都不會動心,那麼他一定會取得成功,這也是各個領域裡的成功人士所具有的共同品質。

相關焦點

  • 讀《曾國藩家書》,悟專一之道
    曾國藩的六弟在信中說自己讀《禮記疏》,看了一本,覺得茫然,全無心得,就改看其它書籍。曾國藩在家書中回信說:經學之道,必窮專一經,心無旁騖。並且分享讀經的「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同,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
  • 曾國藩:讀書有三個要訣,學會受益
    他自己也堅持「讀書不二」,一本書沒讀完,決不去看其它的書。 如何做到「專」?必須要有選擇。曾國藩有一個觀點:買書不可不多,看書則不可不擇。他認為:「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專集,不當東翻西閱」,「經則專守一經,史則專熟一代」,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專而精。
  • 曾國藩:做人要有恆心,做事要有勤奮
    在《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封他寫給九弟的信。在信中,他一再告誡九弟,做人一定要有恆心。01九弟來信說:「意趣不在此,則興會索然。」這讓曾國藩很是擔心。當翰林時,應留心詩字,則好涉獵它書,以紛其志。讀性理書時,則雜以詩文各集,以歧其趨。在六部時,又不甚實力講求公事。在外帶兵,又不能竭力專治軍事,或讀書寫字以亂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無一成。即水軍一事,亦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當以為鑑戒。」其實,曾國藩雖然這些自我反省。但事實上他是一個十分有恆心和毅力的人。
  • 曾國藩的八大學問和三十六字訣
    真正的人生是有強者來完成的,他們善於磨礪自我,找到自己行動的目標,靠頑強的毅力打開人生的缺口。曾國藩自然屬於強者,他的一生皆是在「磨礪」兩字中度過的,不斷的強化自己的心智,強化自己的能力,從而尋找到了一條被他稱之為「人之龍」的成功之路。這就是曾國藩磨礪人生的學問。這個學問,直接決定了他的騰空而起,一飛沖天的基礎。
  • 做事情必須要有耐心和毅力
    我們很多人做事都是希望輕鬆就能夠取得成功的,但是按照我的親身體會和人生閱歷來說是不可能會睡一覺起來銀行卡裡的數字就會增加的,這個世界是你想取的成功就要耐的住寂寞,也不是你努力了就會取得成功做出成績的。這個世界上的成功是有多種多樣的原因的,有的人成功是由於他有關係,有的人成功是由於他有人幫忙,有的人成功是由於他有錢,有的人成功是由於機緣巧合,拋開這些客觀的原因,其他人的成功就是由於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加上選擇的結果,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信紙的背後,能看到什麼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拋開信的內容不談,只說說寫信這個行為本身,蘊含的啟發思考的方面。家信大概人人都寫過,但拋開信息傳遞方式變化這些因素,堅持幾十年的人,大概不多吧,且每一封都詳細,真摯,不敷衍。我從三個方面,粗淺說說我的感受。
  • 曾國藩:做事貴於有恆
    況且翰林院平常管理寬鬆,無需每天點卯,日子久了,曾國藩與友人要麼飲酒至三更,要麼對談到天明,晚睡不起成了家常便飯,不良習慣在此期間悄然養成。如進京後的第二年,其日記裡面常出現「晏起」二字,意即常睡懶覺。對此,曾國藩多有懊悔,「晏起,則一無所作,又虛度一日,浩嘆而已」。熬夜貪玩,耗神耗時,長此下去,人會愈來愈懶,甚至生命活力因之萎縮。其二,無恆則散漫,缺乏毅力。
  • 曾國藩:做事要深思,做人要反思
    做事要深思,做人要反思。思考在先,行動在後,是做人做事的基礎和成功的關鍵。 我們常常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告誡自己言多必失,也常常在做事的時候提醒自己要考慮周全,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求我們善於深思。
  • 曾國藩30歲前一無是處,高僧傳授四字訣,從此平步青雲
    對晚清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會聽說曾國藩這個名字。這個來自湖南的「糟老頭」真的很厲害。曾國藩是一位來自戰場的英勇將領,是官場培養出來的能幹的大臣。自古以來,他和王守仁是唯一能修身、齊家、平天下的人。有一天,他來到一寺廟請教高僧如何提升自己的氣場。高僧也不說話默默在紙上寫下4個字——神、敢、怨、傲。此後,曾國藩凡事奉行這四個字,將之當為座右銘,來自我警醒,從此平步青雲。為什麼農家子弟出身的曾國藩,最終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曾國藩寫在家書中的8字箴言:該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教子持家?
    而曾國藩在讀書、修身、養性等方面,確實給後人樹立了良好榜樣。偉人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許多近代以來的大人物也將《曾國藩家書》置於案頭,終生拜讀不輟。這本書為何這麼有魅力?
  • 《曾國藩家書》好句好段摘抄
    ——《曾國藩筆記》。 10、 平日辯論誇誕之人,不能遽變聾啞,惟當談論漸卑,開口必誠,力去狂妄之習。——《曾國藩家書》。 11、 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曾國藩家書》。 12、 贈人之舉,今若不為,後必悔之。——《曾國藩家書》。
  • 曾國藩是個怎樣的人物?堅持寫了十八年日記
    曾國藩有寫日記的習慣,斷斷續續大約寫了18年。尤其後期從鹹豐八年(1858)開始直到病逝,十四年間,日記無一天間斷。曾國藩為什麼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近百年來有無數的人傾心於解讀曾國藩人生成功的密碼,甚至成為一門方興未艾的「曾學」。
  • 【燈下漫筆】朱會良:勤儉戒驕奢——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勤儉戒驕奢——讀《曾國藩家書》有感朱會良《曾國藩家書》共收錄了曾國藩從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後達三十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的書信1500封,內容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持家教子和治軍從政等等。家書中體現的勤勞簡樸戒驕奢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曾國藩家書》中出現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勤」與「儉」。他給後代留下了十六字箴言的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在這樣的家風薰染下,曾氏家族人才輩出。及其官至一品大員,曾國藩仍秉持勤儉作風且身體力行,他吃飯因只有一道菜而被譽為「一品宰相」。
  • 經不起誘惑,做事沒有耐心的人,白羊沒有恆心和毅力,獅子浮躁!
    獅子座的人心腸軟,單純的他們容易被唆使,經不起誘惑,他們想要真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若是被身旁的事物影響,他們的心境就開始浮躁,著急,心已經無法專注了,一點耐心也沒有了。射手座的人針對不同的事情都會有不容的耐心,但是耐心這個詞在射手座眼裡就是個稀罕之物,多數情況下射手座的人遇事都沒什麼太大的耐心,若能吸引資金,變不會花太大的心思了。雙魚座的人性格溫和,待人隨和,但是有些優柔寡斷,遇到事情總是猶豫不決,雙魚座的人很容易受別人的影響,做事缺乏耐心,一遇到困難就堅持不下去,半途而廢。
  • 國學經典集錦:道德文章冠一代——《曾國藩家書》
    道德文章冠一代——《曾國藩家書》曾國藩是清朝的一位大臣。《曾國藩家書》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大到政治、經濟、軍事、治學、修身,小到家庭生活、人際關係,無所不及。通過這些家書可以看出他對子任人品、學識、處事、為人等方面的教育觀念,以及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曾國藩家書》中所反映的核心內容主要有如下方面:(1)讀書作文方面:切不可浪擲光陰。尋求學業的精深,沒有別的辦法,就是一個專字。讀書還要有恆心、能持久。
  • 讀《曾國藩家書》的幾點啟示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  ○張國良  曾國藩是晚清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是修身齊家治國典範。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克己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的一致擁戴,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曾文正公家書》中蘊含的治學之道
    但僅就這一部家書即讓曾國藩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讚譽,而其中蘊含的治學之道,至今依然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啟迪性和借鑑性。學以「格物」和「誠意」曾國藩生於封建末世湖南一普通農家,經歷了10多年不問世事的寒窗苦讀階段,科舉成名後步入政治生涯,他才真正接觸社會實際,逐漸認識到當時士子學人治學目的的空洞和無用。
  • 曾國藩:本事都是逼出來的,成功都是熬出來的
    修身、學習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的堅持。可以說,正是因為他不斷地堅持、不斷地熬,才從一個普通人轉變為一位國家棟梁之才和「晚清四大名臣」。 曾國藩深諳此道。在給兒子紀澤的一封家書中寫道: 「餘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 曾國藩座右銘:若是性格猶豫,做事糾結,這16字你定要讀懂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晚清名臣曾國藩,有「千古第一完人」的美譽!後人稱之為繼孔子和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也是人們口口相傳的「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是不折不扣的奇人,奇在哪裡呢?他七次科考,七次落榜,十年七遷,官升十級,至二品。
  • 《曾國藩家書》10句智慧語錄,經典睿智,引人深思!
    《曾國藩家書》10句智慧語錄,經典睿智,引人深思。1. 至於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曾國藩家書》至於成就大事業,全在「明強」二字。2.——《曾國藩家書》弟弟你要遵守岡公的八字訣和三不信,和我所說的去除驕傲去除惰性,這樣家中的子弟便能夠一天比一天恭敬、謹慎了。5. 先哲稱利不什不變法,吾謂人不什不易舊。先哲說過沒有十倍的利益就不能實行變法,我卻認為沒有十倍於以往的百姓就不能輕易改變舊的制度。